中国盗墓-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象、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现在柏树犹存,其中有二十八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军队的“副业”:曹操盗掘汉梁孝王墓(1)
作案时间:三国初期
作案地点: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今河南商丘永城芒砀山
受害人:西汉诸王
作案人:曹操及其军队
作案手段:曹操设“摸金校尉”之职,专门盗墓
作案后果: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盗墓性质:官盗
可信程度:有史可查
引子
永城芒砀山西汉(前202─8年)王陵墓群,位于永城芒砀山境内,自汉梁孝王刘武起,梁国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均安葬与此。梁孝王是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景弟的同胞弟弟,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有着自己的遗憾。梁孝王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荣登九五。
生前遗憾身后补,既然在现世无法“圆梦”,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规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过过皇帝瘾。
梁孝王墓、梁孝王夫人:李王后墓等斩山作廊,穿山为藏,工程浩繁,规模宏大,形成年代早于明十三陵1300年,构筑规模大于明十三陵四倍,被中外考古界称誉“天下石室第一陵”,并且,陵内设有中国最原始的冰窖和最早的坐便厕所。墓冢凿山而进,规模宏大,汉墓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这个墓群的标志性墓葬是梁孝王刘武的坟茔。刘武是文帝之子、景帝之弟,坐拥300里江山,富可敌国。刘武的陵墓形状之巍峨、陪葬之丰厚,令人叹为观止。
墓中犹做帝王梦:梁孝王墓的规模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汉梁孝王刘武都是一个悲情人物。
梁孝王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的参与,才有了“文景之治”。但毕竟,“文景之治”不是“孝王之治”。
梁孝王虽然绝顶聪明,但他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他的悲哀在于,他有一个太能干的父亲和同样了不起的胞兄,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好国家。就算是有着遗憾,贵为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还是享受着超出一般的优厚待遇。
据《资治通鉴》载:“(梁孝王)每入朝,上使使持节以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射猎上林中。”和景帝同坐一辆车,那是什么规格!
据说,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就是梁孝王,而景帝也非常喜欢这个能干的弟弟,所以窦太后、景帝、梁孝王母子三人常常在一起吃饭喝酒。公元前155年,母子三人又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亲情荡漾之时,景帝情不自禁地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景帝的意思是说,死后要把皇帝之位传给梁孝王。酒场上的话,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谁也不会完全当真。梁孝王当然也不会笨到相信这句话,但谁不喜欢听好话呢?“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只是让孝王死不瞑目的是,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实现他的帝王梦,生前遗憾身后补,因此,梁孝王把自已的陵墓修建得有如皇帝的王陵一样豪华。
梁孝王的墓在芒砀山群的保安山南山东侧半山腰,坐西面东,距山顶20米。梁孝王墓南北最宽处(回廊北耳室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处3米,总面积约650平方米,总容积约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10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在回廊与各室之间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据说,曾有人进梁孝王墓后几天走不出墓道。
与其它梁王的墓葬不同,汉梁孝王墓前有庞大的寝园建筑。这些建筑是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专人管理。按照当时的规矩,只有帝王的陵墓才有资格建寝园。梁孝王墓之所以建有寝园,当然是因为一直忘不了他的帝王梦。
西汉自景帝开始,帝陵后陵都筑有陵园。一般来说,陵园都是宫城的缩影。汉代早期的寝园就在陵园内,位于陵墓的附近,属于陵墓的主要礼制建筑,又称为陵寝。寝园主要用于祭祀。
一般的王陵都是劈山后用巨石修砌,但梁孝王墓不是这样。梁孝王墓“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独特、布局之对称,都是罕见的。
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现在我们来看梁孝王墓,仍然能看出当年的恢宏气派。梁孝王的寝园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基址有前庭、照壁墙、主殿、配房、天井、寝殿、庖厨等组成。在此建筑基址的外围是一周单面出檐的走廊,再外边是一圈寝园围墙。
寝园基址均为青石砌成,主殿前后还保留有青石台阶。整个基址范围内遍布着绳纹板瓦、简瓦的残片和一些卷云纹瓦当。基中部分筒瓦的脊上模印有“孝园”二字,说明这是专为梁孝王寝园建设而烧制的。
总而言之,梁孝王墓是开凿得比较早的大型石崖墓,它由墓道、甬道、门道、主室、便房、回廊等组成,是按照汉代皇帝的墓葬规格来建造的。梁孝王墓以主室为中心,以墓道、甬道为中轴线,把我国传统的地上建筑布局用于地下。这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几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开山采石经验;二是排水设施非常合理,说明当时对山体的走向、山水的流向有了足够的认识;三是墓室南北对称,每个墓室四壁垂直、室角为直角,说明工匠们已经有较先进的测绘技术和测量工具。
就我国目前发掘的古墓当中,属于王侯级别的寝园建筑还是十分少见的。梁孝王墓寝园建筑基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代王宫建筑布局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曹操派兵首盗梁王墓葬
在三国争霸初期,曹操的势力范围仍然很小。有些时候,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
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
军队的“副业”:曹操盗掘汉梁孝王墓(2)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
三国时代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王墓葬的盗墓者。汉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墓室。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陈琳在檄文中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曹操的部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现在已很难想象。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西汉盛行厚葬之风,但凡家境殷实的,少不得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据传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为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持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有其事。由此看来,曹操盗墓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群中,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许多文物价值连城。可以想象,这个巨大的宝藏,对当时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
盗墓盗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要知道,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张节俭。据说,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缢”。宫廷中的帷帐屏风,破旧之后缝补一下再用,不可换新的。
其二,为了防止盗墓。大概是因为自己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也曾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这个说法比较可信,他的儿子曹丕就曾分析过诸侯墓被盗的原因:“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郭太后也说:“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
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在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也是迫不得已。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一千多年过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寝仍未现踪迹,也许永远是个谜中之谜。
墓中珍宝招来群贼如潮
曹操以后的近两千年间,汉梁王墓附近到底发生了多少事?又有多少盗墓贼进入过汉梁王墓?这些我们已无法考证。但是就是在频繁被盗的情况下,梁孝王墓里剩余的财物仍然可以让现在的盗墓分子铤而走险。
1995年春,在芒砀山发生了一起盗墓大案,一伙盗墓贼炸开了夫子山上的汉梁王墓,盗走价值连城的玉璧等宝物数百件。案件发生后,国内外文物贩子云集永城,准备重金购买这些宝物。
接群众举报后,时任永城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王学习为了尽快破案,化装成一个从广东来的文物贩子,打入盗墓贼内部。他先从一个小文物贩子入手,经过一层层的介绍,找到了芒山镇前窑村的一个盗墓贼冯化连。王学习与冯化连商定,以58万元的价格购买冯化连从夫子山一个汉代梁王墓室里盗出来的玉璧、玉衣片、玉环等文物300多件。
盗墓贼给王学习蒙上眼,把他领到一个农户家中。看了文物后,王学习又被蒙上眼睛带了出来。最后双方商定:1995年9月7日上午,在永城市薛湖镇一个窑场内交货付款。9月7日那天,王学习带着两名扮成保镖的刑警,开着一辆广东牌照的三菱吉普车,提着58万元现金去赴约。王学习把现金放到窑场让盗墓贼们检验,自己带着一个刑警到两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庄去验货。当时,另外有14名警察扮成走亲戚的人,在薛湖镇陈寨村内接应。在验货现场,几个歹徒身捆炸药包,手里紧握开关,那架势很清楚:如果交易不成,就同归于尽。
王学习把歹徒们引到院子中间时,看到有人身上带着枪。临出门时,王学习突然拔出手枪,顶住带枪那人的头部,缴了他的枪。然后他鸣枪示警,院外的民警迅速冲进房内,当场抓住5人。
此次行动中,警方追回夫子山3号墓出土的汉代文物309件。这个抓盗墓贼的故事后来被拍摄成6集电视连续剧《追踪309》。这个盗墓大案被侦破后,盗墓贼们并没有停止冒险,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芒砀山汉梁王墓葬群依然经常被盗。
汉梁孝王陵墓出土文物
汉代梁王生前奢侈腐化压榨人民群众,死后又都梦想继续过天堂般的生活,故不惜重金装饰自身归宿之地宫。两地墓室的陪葬品都极为丰富。
1971年12月保安山北侧汉墓发现一套金缕玉衣,玉片精美,金丝的串结超过河南满城汉墓。
1986年夏僖山汉墓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被列国宝。
1989年,前窑汉墓发现比较粗糙的玉衣片可能为银缕或铜缕玉衣。
在夫子山一、二号汉墓附近群众还拾到很多玉衣片。
军队的“副业”:曹操盗掘汉梁孝王墓(3)
另外,在梁孝王王后墓仅车马坑一次就出土珍贵文物鎏金铜车马器等近2000件。柿园汉墓除被专家认定的国宝:巨幅彩绘壁画外,尚有陶器、225万枚铜钱、车马器和兵器等万余件文物出土。
夫子山一号墓还未来得及发掘仅开山打石就已经出土20余件陶俑、50余件车马器和金狮头、金羊头等价值连城珍贵的文物。
除上述珍品外,现在尚未来得及发掘而已有线索的夫子山二号汉墓,欠角山一、二号汉墓和黄土山等处汉墓又有多少珍贵文物实在难估计。虽然汉代梁国十三陵多被盗,但是仅从残存数万件珍贵出土文物看,所有汉代文物芒砀山都应有尽有了。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实物资料。
现代考古:柔情难度黄泉道
1991年4月,河南商丘的村民在永城芒砀山崩山采石,炮声过后,尘烟散尽,一片金黄呈现在人们面前。已经有了经验的村民,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墓。他们不敢怠慢,立马报告了文物部门。
在现场发现的一枚“梁后园”铜印,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考古人员由此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