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盗墓 >

第17章

中国盗墓-第17章

小说: 中国盗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1000多座。
  北宋的陵寝建造大体上沿袭了唐初的制度,只是改变了汉唐皇帝一即位就建陵的做法。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7个月内完成。由于时间紧张,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即便如此,皇室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修建哲宗的永泰陵时,仅取石材一项就动用工匠4600人,石27600块。又动用士兵9744人、民夫500人,把这些石头从二三十公里之外、崇山峻岭之中的偃师粟子山(这儿的石头“岩棱温润,罕与为比”,虽日光长久照射也不容易风化)运到陵区。
  公元1100年,哲宗患病,“不数日死去”。农历二月初十,采石队伍集结后抵达工地。为了“七月而葬”,五月十一必须完成采石工作。工程大、工期紧,山陵使等官员督工急如星火。因为劳动条件差,又无饮用水,于是,在风餐露宿的工地上陆续病倒了1700多人,死者日日不断。这些死者多被弃尸于荒野乱石之中。据《采石场碑记》载:“居山土人皆云,至久积阴晦,常闻山中有若声役事之歌者,意其不幸横夭者,沉鬼未得解脱,逍遥而然乎。”修建永定陵时,雕刻侍从人物及象、马等动物的石头用了62块,门石用了14块,皇堂券石用了27377块。
  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调集全国能工巧匠、民夫无数,仅调集修陵的士兵就多达46700人,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丝绢250万匹,耗费占当时北宋国库年收入的一半。可以想见,斥举国一半之资修筑的陵墓该是多么富丽堂皇。送葬的队伍,从当时的首都汴京到巩义,约需10天才能到达,其中光拉灵柩的就有1000多人,车马浩荡,绵延数十里。今天,站在重新修复的永昭陵大门,看遥远天际,仿佛可见当年浩荡的送葬队伍正缓缓走来,那声声哀乐依稀又穿越时空,向世人宣示着大宋王朝的皇家气派。
内外勾结的范例:刘豫盗巩义北宋八陵(2)
  皇帝生前所享有的东西,死后也要在皇陵建筑中体现出来。皇帝生前有皇宫,死后有陵宫,建筑结构如同皇宫一样,四周有护神墙,神墙四隅有角阙,四面正中开门,门两侧设有阙台。进入皇宫有三道城门把守,而进入皇陵也同样有鹊台(也称鹊门)、乳台(也称乳门)、山门(也称神门)三道关口。
  皇帝活着时进皇宫所走的路称御道,皇帝死后要进入皇帝寝陵的路叫神道。在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象征皇帝死后还要统治万事万物的石刻造像。当年在这几万亩的肥沃土地上,建设的殿宇栉邻次比,陵园墓冢星罗棋布,石刻林立,寺观遍地,松柏如织,既庄严肃穆,又阴森可畏。可以说,北宋皇陵是我国现存规模庞大的著名陵墓群,可与北京十三陵、陕西兵马俑相媲美的大型文物景观。
  宋陵被盗劫过程
  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帅粘罕率军自孟津渡过黄河。十七日,抢掠、焚烧了会圣宫(宋仁宗天圣八年建,内供奉太祖、太宗、真宗“三圣御容”。旧址在今偃师市山化乡寺沟村)。永安、巩县守军闻风投降。二十七日,金兵帅府进驻永安县城,粘罕旋即带领将士察看永安诸陵。他们看到上宫建筑金碧辉煌,下宫祭器耀眼夺目,便产生了抢掠的念头。但粘罕却假惺惺地下令,禁止诸军抢掠陵庙器物,还备置大礼,派人祭吊永定陵和永昭陵,以掩众人耳目。
  同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东京,北宋灭亡。金兵胜局已定,也就开始了对永安诸陵的抢掠。他们首先哄抢下宫、献殿及各禅院的金银玉器、古玩字画、衣服什物等;继而又挖坟掘墓。
  陵墓中的珍宝使金国兵将红了眼,于是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盗掘活动。他们对小墓采用揭顶的方法,对大墓则从陵台侧坡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每座陵墓都多次遭受洗劫,陵区内什物狼籍,撒骨扬尘,烟火弥漫,一片混乱。
  南宋统治者听到消息后,便派三京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到巩县谒陵。他见八陵全被金兵盗掘。宋哲宗的尸骨被挖出,撒在地上,很是痛心。回到朝中,声泪俱下地向高宗讲了所见惨状。高宗敕命河南镇抚使翟兴父子及岳飞等将官,带兵到永安赶走金兵,并派专人修葺陵寝。但因河南是金国占领区,每次战争必带来金兵的报复,所以,永安、巩县成了宋金拉锯战的战场,宋军撤退,金兵复来,挖掘更凶,而且还烧房扒屋,砍树伐木。于是,松柏茂密的陵地,很快就变成了荒原。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封宋朝的投降官员刘豫为大齐皇帝。公元1132年,“大齐”傀儡政权迁都开封。
  金兵撤后,伪齐刘豫又派军队到永安盗掘陵墓,而且比他的主子更毒狠,更疯狂。绍兴二年的一天,西京奉先指挥兵士李英拿着从宋陵内盗来的玉注碗,在开封拍卖,被刘豫部下抓获。刘豫见此物晶莹质美,料非民间之物,便对李英严刑拷问;当李英供出是从巩县北宋皇陵中挖来的时,刘豫又详细询问了金兵盗墓的情况,于是顿生盗墓之心。
  为了掠夺墓中的财宝,刘豫专门任命谷俊为淬京陶沙官,负责盗掘汴京附近坟墓;刘从善为河南陶沙官,负责盗掘洛阳、巩县一带山陵及坟墓。刘从善领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直奔巩县、洛阳,同当时永安县伪守窦玖勾结起来,以没有被金兵盗过的墓为主要目标,对已盗过的也要再次挖掘,就连老百姓的小坟小墓也不放过。一时间,巩县北宋陵区内外,到处是盗墓的士兵,被抛弃的白骨比比皆是。他们抢劫之后,为了消除罪证,窦价放了一把火,将陵上建筑及园林尽行烧毁。
  刘豫的毁灭性盗掘,使那些赖此生活的僧尼、柏子户等无存身之处,只好流落他乡。从此,北宋皇陵无专人管理,民盗相继兴起,西京一带盗墓贼也趁火打劫。
  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那时河南(洛阳)有一伙盗墓贼,为首者姓朱。他们在盗宋太祖永昌陵时,撬开棺木,盗走棺内宝物后,见太祖腰束一玉带,想取下来。因太祖尸体重,取玉带很困难,朱某就用绳子绑住太祖的肩膀,然后与太祖面对面,再将绳子的另一端结环套在自己脖子上,用力抬头将尸体撑起,解下玉带。不料这腐坏的尸体由于受到挤压而从口中喷出黑水,结果喷了朱某一脸,洗也洗不掉了。
  后来,这伙盗墓贼被官府捉去杀了头,但盗墓之风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收敛,反而愈演愈烈。此后,元兵也曾进行抢掠;清末和民国初年,文物古董商又勾结帝国主义分子,收买、掠夺出土的文物。
  于是,洛阳盗墓贼勾结本地流痞,竟搭起帐篷,公开挖掘,使北宋皇陵再次遭受洗劫。著名的包公墓就是这时被盗的。1931年,巩义的贺某盗掘包公墓,并将墓志抬走。包大人顶着“包青天”的赫赫威名,竟也未能幸免于盗墓之难!
  包拯墓位于巩义城南4公里的艺田镇后泉沟村岭上。这里东有青龙山,西有庙洛水,南望嵩高,北与寇准墓遥遥相望,墓在永定陵区域范围内,东南一公里即为永定陵,南去半公里便是真宗杨、刘二后妃陵。
  包拯墓坐北向南,墓象呈圆形,高5米,周长20米,墓前竖清康熙年间所立石碑一通,高2。67米,中书大字“宋丞相孝肃包公墓”。碑阴刻有“宋丞相包文公墓碑记”,因风雨剥落,大都不可辨认。
  皇陵分布区域
  北宋皇陵分为四个区:
  赵弘殷的永安陵在嵩山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以北开陵后,赵匡胤的永昌陵在永安陵的西北400米处设陵,赵光义的永熙陵在永昌陵西北1000多米处设陵,是谓西村陵区;宋真宗的永定陵在西村陵区的正北再开新陵区,是谓蔡庄陵区;宋仁宗的永昭陵在蔡庄陵区正北再开新陵区,宋英宗的永厚陵设在永昭陵西北200米处,是谓孝义陵区;至此,帝陵区已延伸到洛河之滨,宋神宗的永裕陵只好“迎头赶上”,在西村陵区以西3公里处开辟新的陵区,宋哲宗的永泰陵设在永裕陵西北600米处,是谓八陵陵区。
  西村区有永安陵、永昌陵和永熙陵,葬有宋宣祖、太祖、太宗,附葬皇后陵10座和宗室子孙墓140多座。永安陵系赵匡胤之父宣祖赵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另有太祖贺后陵、王后陵和太宗符后陵。永昌陵是太祖赵匡胤墓。永熙陵是太宗赵光义墓,附葬有太宗两个李后和真宗郭后陵。
  蔡庄陵区有永定陵。在八陵村南,是真宗赵恒墓,附葬有真宗的李后、刘后和杨后陵。另有高怀德、蔡京、寇准、包拯墓。
  孝义陵区有永昭陵、永厚陵。永昭陵是仁宗赵祯墓,永厚陵是英宗赵曙墓。
  八陵陵区有永裕陵、永泰陵。永裕陵是神宗赵顼墓,附葬向后、朱后、陈后和徽宗王后4座皇后墓。永泰陵是哲宗赵熙墓,附葬刘后陵。
  北宋各皇陵的规模和建制基本相同,皆坐北朝南,每个陵区都由上宫、下宫和皇后陵及附葬王室子孙墓组成。上宫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从南至北依次建有鹊台、乳台、神道和陵台。陵台就是墓冢,位于宫城的中部,陵台分三层呈覆斗梯形,上边种植郁郁葱葱的翠柏,四季常青。陵台下称地宫,是埋葬皇帝尸骨的地方。地宫规模甚为宏大,一般深达30米,由青砖砌成,仿照地面宫殿建筑结构,墙壁上还绘有大型彩色壁画。下宫也叫陵寝,位于上宫的西北部,是停放皇帝棺木和送葬官员居住的地方。围绕上宫和下宫,筑有十多米高的神墙,称宫城。宫城一般占地一百多亩,四面开有神门,神门外各有石狮一对,防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者。
政府鼎力支持的盗墓活动(1)
  :杨琏真珈盗南宋诸陵
  作案时间:公元1278年
  作案地点:宋六陵,绍兴城东南18公里皋埠镇攒宫村
  受害人:宋六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
  作案人:杨琏真珈及宗允、宗恺泰宁寺僧侣
  作案手段:祥兴元年,有总江南浮屠者杨琏珈真,怙恩横肆,帅徒役顿萧山,发
   赵氏诸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柙,焚其(此肉)弃骨草莽间……”
  作案后果:宋六陵经过此次洗劫,地下的珍宝,墓中的尸骨均荡然无存。
  盗墓性质:民盗
  可信程度:相关文献有记载
  作为江南唯一的一座皇家陵园,宋六陵,埋葬着南宋9个皇帝中的6个,他们连续在位的时间长达148年,而整个南宋历时也不过153年。一部南宋王朝的兴衰史几乎就是宋六陵主人的生活史。它的被盗,不但是南宋的损失,更是我们国家整个文化历史的一个损失。但是从历史来看,每个朝代在它风雨飘摇的时候,也就是盗墓者最狂妄猖獗的时候,宋六陵也没有走出这个宿命。
  南宋诸陵的修建
  “狐死首丘”,说的是狐狸濒死时,总是把头朝向栖身的小土山。《礼记·檀弓上》云:“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后便以“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比喻人对故土的怀念。这种情况也适合被金兵逐出汴京、偏安于东南一隅的南宋统治者,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时时不忘收复失地,回归中原的。这在他们的丧葬上表现得格外强烈。
  1131年,宋高宗赵构24岁,在皇帝的宝座上才坐了4年,他的祖母隆佑太后病死,兴建皇陵就作为国家大事摆到皇族的议程上。也许有人要问:“南宋皇陵为什么设在绍兴呢?”这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走了徽宗和钦宗两个皇帝。昏庸无能的高宗赵构仓皇南逃,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1129年,金兵再度进犯,赵构又从杭州经绍兴、宁波,一直退到东海,第二年才回到绍兴,并在这里做了一年零八个月的皇帝。同年4月,随高宗南渡的北宋哲宗皇后孟氏死了。
  当时北宋的皇陵已经沦为金国的国土,赵构就派一个叫杨华的吏部侍郎在江南勘察新的陵址。浙江本是个多山的省份,适宜建皇陵的风水宝地比比皆是,杨华偏偏看中了浙江省绍兴市东南17公里的一条山沟,山沟里有座泰宁寺,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祖先陆佃的功德院。
  杨华在泰宁寺住了一晚,对那里的山水感觉很好,回京向赵构写了个调查报告说:“泰宁寺四面环山,雄壮峻秀,东是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靠五峰山,北倚连雾山,是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在那里建皇陵,有层层山峰相拱,青龙白虎保卫,不仅适宜埋藏先帝的弓箭,而且预示皇朝万载的兴隆。”赵构同意杨华的报告,下昭在那里建皇陵。
  孟皇后的去世,时距朝廷上次营建山陵,也就是营建钦圣宪肃皇后山陵已30年,中间局势动荡,“图籍无存”,而朝中大臣多是新进的,也很少有人能详细地知道以前皇家的陵寝制度,所以所制攒宫比北宋陵寝“少异也”。宝庆《会稽续志》卷三《陵寝》引王明清《挥尘录》说:
  “绍兴初,昭慈圣献皇后升遐,曾纡以江东漕兼摄二浙厅辩用元符末京西漕向故事也。朝论欲建山陵,纡议以谓:‘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附矣,亦以攒宫为名,佥以为当。’”
  皇陵是国家的重点工程,皇帝亲自指挥,动用全国财力,征调全国的能工巧匠,往往要费时十年八载才能完工。有的皇帝刚刚登位,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临死前才完工,因此皇陵大都建得气象万千,壮丽辉煌。
  宋六陵区占地2。24平方公里,远处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构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景观,好像四大方,保卫着眼前的皇陵。同时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清澈的溪发源于东南的大仁龙山,沿皇陵向西婉蜒而过。整个陵区山水交融,风景如画。南宋王朝的这种独特的陵园选址方法,是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宋六陵虽然属于临时安置性质,但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的墓葬,各陵仍有一定的规模。据文献记载,地下均有长达数十丈的石砌甬道和墓室,又有精致的墓阙;地面上建有献殿、享殿、宰牲房等大批建筑。可惜沧桑巨变,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见到这些陵园建筑了。只有那一个个微微鼓起的土墩上的八丛参天古松,依然挺立在青山环抱之中,它们少则七八棵,多则数十棵,棵棵粗可合抱,顶挑青枝,如伞如盖。相传,每丛松树的下面,就是一座皇帝的陵墓。
  南宋的国力虽然有限,但皇陵建得一丝不苟,估计和北宋的差不多,有长长的神道,文武百官和飞禽走兽的雕像,高耸雄峻的祭殿,坚固而深邃的墓道以及数不清的殉葬品,一切和地面宫殿相仿。
  宋六陵里一共埋了七个宋朝皇帝。第一个是宋徽宗赵佶,其陵墓叫永佑陵;第二个是宋高宗赵构,其陵墓叫永思陵;第三个是宋孝宗赵慎,其陵墓叫永阜陵;第四个是宋光宗赵,其陵墓叫永崇陵;第五个是宋宁宗赵扩,其陵墓叫永茂陵;第六个是宋理宗赵昀,其陵墓叫永穆陵;第七个是宋度宗赵,其陵墓叫永韶陵。南宋还有三个小皇帝,死后一个葬在广东新会崖山,一个葬在深圳蛇口,另一个葬处不详,无从考究。
  宋陵被盗过程
  宋六陵之所以取名为“攒宫”,是因为南宋的君主们原先并不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