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机停稳后,发动机没有停车,小拇指般粗壮的高压喷油管,仍在不停地向发动机燃料室喷吐着高烃烷燃料,以便随时升空。
〃冲!〃内坦亚胡大吼一声。
早已等候在机舱门口的乘坐吉普车、装甲车的突击队员们,如决堤的洪水一样,从飞机里喷涌而出,势不可挡。3组突击队员按预定方案分别扑向各自的目标。
内坦亚胡率领35名队员旋风般卷向候机大楼,几名担负外围守卫任务的乌干达士兵还未弄清怎么回事,便被吉普车上喷吐的火舌打翻在地。
吉普车尚未停稳,内坦亚胡耸身跃了下来,向候机大厅猛扑过去。虽然灯光很暗,但他们奔跑如飞,前几天的演习使他们像回到家里一样轻车熟路。
转眼前,突击队员们涌进了大厅,用希伯莱语高喊道:〃卧倒!〃所有的以色列人质都听懂了这句只有他们才能明白的命令,哗地一下趴在地上。顿时,劫机分子和乌干达士兵好像海潮退尽后的礁石,裸露在突击队员的枪口前。子弹像漂雨一样扫射过去,殷红的鲜血四溅飞进。劫机者和乌干达守军纷纷倒了下去。
战斗仅用了45秒钟便结束了,除了2名来不及卧倒的人质外,其余人员全部安然无恙。
与此同时,其他两个组也相继得手。
在停机坪上,突击队员们向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米格飞机发射了〃陶〃式导弹。顿时火焰翻滚,猛烈的爆炸声响成一片,耀眼的白光照亮了夜幕。不一会儿,乌干达空军精锐即不复存在了。
袭击塔台的突击队员也迅速占领了塔台。当他们冲进塔台时发现,塔台里的航空管制人员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突击队员迅速捣毁了各种设备,恩德培机场变成了瞎子。
乌干达守军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镇定下来,开始有组织的进行反击。担负阻击任务的以色列突击队员,在乌军冲锋枪和火箭筒构成的绵密火网前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就在这时,内坦亚胡把人质送上飞机后,率队增援来了。
突然,内坦亚胡觉得好像被人用力搡了一下,踉踉跄跄倒了下去。他用手撑着地,试图站立起来,终于没能成功。〃南尼负伤了!〃巨大的悲痛袭上每个突击队员的心头。他们像受伤的野兽一样,把仇恨倾泻到乌军士兵身上。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射向乌军士兵,吼叫声震彻夜空。乌军士兵一个个倒了下去。
就在内坦亚胡中弹的时候,第1架满载人质的〃大力士〃飞机正急切地扑向夜空。从第1架飞机落地(23点01分)到返航的最后1架飞机起飞(23点54分),只有短短的53分钟!
7月4日上午10点,由肯尼亚返航的以色列机群,编队进入以色列领空。机群降低了高度,低空飞行在城镇、村庄的上空。
人质获救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以色列的每一个角落。举国上下,欣喜若狂,到处是一片欢呼声。
〃蓝光〃突击队在行动
——美军机降伊朗营救人质
中东,这块多事之地,常常发生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爆炸性事件。
1979年11月4日,位于波斯湾畔的伊朗也爆出了一条重大新闻: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全体使馆人员被扣作人质!
〃蓝光〃计划出笼
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一面同伊朗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谈判,一面秘密准备军事营救计划。在人质被扣的当天,卡特总统发表声明,下令暂时停止向伊朗运送军事装备的配件,并命令司法部驱逐违反移民法旅居美国的100名伊朗学生,宣布停购伊朗石油,冻结伊朗官方在美国的约95亿美元的资产。然而,伊朗人并不理睬这些,反美浪潮反而一浪高过一浪。伊朗国内举行了绝食斗争,美国驻巴基斯坦、利比里亚、英国、法国、西德、土耳其、孟加拉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领事馆均遭到了伊朗人的袭击。11月19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下令释放了人质中的5名妇女和8名黑人,并发表电视讲话,指出其他人质将被扣押起来,除非伊朗前国王巴列维被引渡,否则,他们将受到审讯。卡特总统获悉这一声明后,立即发出警告,指出如果伊朗审讯人质,将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责任,随即命令向波斯湾增派航空母舰。于是,排水量为81000吨的〃小鹰〃号航空母舰同1艘导弹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加油船向波斯湾进发,航母上的4500多名官兵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对于美国的军事威胁,伊朗表现得更加强硬,德黑兰100多万人到原美国大使馆前游行示威,学生发表声明,如果美国采取军事行动,就杀死全部人质,炸毁大使馆。伊朗海军司令马达尼宣布:伊朗海军已处于全部戒备状态。1979年11月23日,卡特总统召集副总统蒙代尔、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布热津斯基、国防部长布朗、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等高级官员,讨论代号为〃蓝光〃的武装营救人质计划。
其实,武装营救人质的问题,在此之前已被提上五角大楼的议事日程。就在事件发生后不到1周,〃蓝光〃突击队就接到预先号令:准备采取远程偷袭方式,武装袭击德黑兰美国大使馆,消灭守卫人员,救出人质,将他们安全带出伊朗。
圣诞节之夜,五角大楼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特别战情室里却毫无一点节日的气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正在召集中央情报局官员、陆、海、空三军首脑、〃蓝光〃突击队队长贝克韦斯上校等人研究营救人质的行动方案。像这样的会议,此前已经开过6次了。
会议由琼斯主持。〃诸位都知道,1个多月来,我们为了营救被扣人质,已经作了多方努力,但收效甚微。卡特总统命令我们拟定1个方案,在适当时机以武力一举救出人质。我们本来不希望这样做,但除此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希望大家根据最新获得的情报和上几次讨论的情况,对武装营救人质的方式、路线、行动预案、继续发表意见。〃
连日来,他们在商讨营救方案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准确可靠的情报。人质被关押在大使馆的哪个地方?是集中在一起,还是分散在几处?谁在看守人质,兵力多大?一旦伊朗人遭到攻击,附近有哪些部队可能赶来增援?德黑兰周围有没有可供袭击部队停留的隐蔽地?这些情况他们都知之不详,而缺乏情报就等于拳击手在拳击场上被蒙上了眼睛,只能瞎打一气。
为了尽快搞清人质的确切位置,美国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中央情报局首先派出了1名绰号叫〃鲍勃〃的特务抵达德黑兰,此人是1位60多岁的退休情报官,常年居住在南欧某地,通晓数国语言。派他去德黑兰的目的是为未来的营救活动做物资准备。此人在德黑兰购买了5辆卡车和2辆运货车,租了1所仓库,以便在接应突击队时使用。但他始终未摸清关押人质的确切位置。
于是,另外1名中央情报局的高级特工梅多斯化名住进了德黑兰的希拉顿酒店,他对空降场及德黑兰街道作了周密的勘察和了解。与此同时,1名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工作的巴基斯坦厨师获准离开伊朗回国。他报告的情况说:如果不是全部,至少也是绝大部分人质被关押在使馆领事处内。
最后,五角大楼终于将情况彻底弄清楚了:人质被分关在使馆的2栋楼房里。其中,大使馆办公楼里有31名人质,大使住宅里有19名人质。另外3名人质事发当天正在外交部办事,被关押在外交部大楼。负责看押人质的主要是警察和学生,戒备程度不高。大使馆外面是伊朗的革命卫队,战斗力较强。德黑兰市还驻有1支高速机动的武装部队,但它远离市区,最快也只能在1个半小时后赶来增援。另外,德黑兰东南部的沙漠地区有两处便于部队隐蔽的地点,那儿土质坚硬,可以承受大型运输机迫降。。。。。。
〃既然所需要的情报都送来了,还等什么,该是作出决断的时候了。〃1位空军将军打破了沉寂,〃我提1个方案:首先使用大型运输机,将'蓝光'突击队伞降到德黑兰郊外,然后骑自行车通过德黑兰大街,冲进大使馆。〃
贝克韦斯在心里骂了一句:〃蠢猪〃。伞降?谈何容易!德黑兰郊外尽是些高低不平的丘陵地,突击队在那里伞降按照概率大约有7%的人会扭伤脚腿。突击队拖着这么一群断了腿的人,如何将人质全部从虎口中救出来?至于汽车通过德黑兰大街,更是荒唐!美国人和伊朗人,3岁小孩也能区分出来,何以隐蔽企图,达成突然性?
〃我看可以采用卡车方案,〃又有人站起来发言,〃先用大型运输机将突击队运到土耳其,再从那里乘预先购置的卡车进入伊朗。因为土耳其每天都有大量卡车越过国境,从陆路进入德黑兰,他们不会怀疑。〃
乍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危险性太大。土耳其边境距德黑兰有上千公里之遥,万一遇上伊朗人检查,一打开冷藏车,发现里面装的不是冻肉,而是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后果将不堪设想。
会议又冷场了。
琼斯将军瞧了贝克韦斯一眼,用征询的口吻说:〃上校,谈谈你的意见吧!〃
对于这次营救方案,作为担负这次行动的〃蓝光〃突击队的负责人,贝克韦斯早已深思熟虑,不过出于对这些声名显赫的将军们的礼貌,不愿过早地显露罢了。
贝克韦斯的方案分3步进行:
第1步,使用空军的6架C-130运输机,装载97名〃蓝光〃突击队队员和所需的燃料、设备,从美国本土的波普机场起飞,直飞埃及,在基纳机场加油后,穿越红海,南下进入曼德海峡,绕过哈德角,从查赫巴尔插入伊朗领空,然后直飞德黑兰东南约180英里处,于夜间降落在1块沙漠盐碱地上。那个地方的代号为〃沙漠1号〃。
与此同时,抽调8架直升机,从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赶往〃沙漠1号〃会合。
第2步,〃蓝光〃突击队乘加过油的直升飞机,直奔德黑兰郊外的另1个隐蔽地——〃沙漠2号〃。到达后,直升飞机和突击队员在那里潜伏1个白天。
第3步,C-130运输机于第2天夜间飞往〃沙漠2号〃。与此同时,突击队员在特工小组接应下,乘上预先购置的汽车,秘密潜入德黑兰。到达罗斯福大街后,突击队兵分3路,第1队从大门突入使馆,直奔大使馆办公楼,营救那里的31名人质;第2队从大使馆东侧翻墙而过,直扑大使住宅,营救那里的19名人质;第3队冲向伊朗外交部大楼,营救被关在地下室里的3名人质。人质救出后,各队到使馆附近的体育场会齐,在那里登上接应的直升机,撤回到〃沙漠2号〃。尔后,直升机返回航母,人质和突击队员换乘C-130大型运输机,撤离伊朗。
届时,卫星和高空侦察机将为突击队提供情报和通信保障。武装直升机将飞临使馆上空巡逻,假如伊朗的革命卫队敢轻举妄动,就让他们尝尝机关炮的厉害。
。。。。。。
〃嗯!不错。〃琼斯将军一面听着贝克韦斯的介绍,一面颌首称赞,〃我看可以以此为蓝本,制定1个营救方案。至于行动的具体时间,我向总统请示后再定。〃
无人提出异议。通过!
一道蓝光〃裂〃长空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蓝光〃突击队在焦急的等待中,迎来了1980年。1月平安地过去了,2月悄悄地溜走了,3月也不见什么动静,4月的日历又翻过去了一半,可是,突击队仍没接到武装营救人质行动最后命令。
本来,2月底至3月切,正是伊朗冬春交替时节,那段时间里,德黑兰的气温比较低,使馆区的武装警卫人员警惕性也比较差,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围坐在火炉旁取暖、打盹,这对于武装营救人质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卡特总统实际上早已批准了贝克韦斯上校提出的营救计划,但具体行动日期却一推再推,迟迟定不下来。因为卡特总统很清楚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所以他还要观察一下政治气候,不敢贸然行事。
几个月来,〃蓝光〃突击队犹如坐在了烧红的铁板上,度日如年。他们昼伏夜出,一遍遍从直升机上爬上爬下,向那座模拟的美国大使馆模型冲击,冲击,再冲击。模拟的〃使馆〃围墙炸掉后再建,建起来又炸掉,不知折腾了有多少次。美国大使馆有几条路,每条多长,每座楼有几个旯旮,几个门,钥匙孔的方位,伊朗人的日常巡逻路线和停留地点都印在他们的脑子里,闭上眼睛也能说得出来。
贝克韦斯更是不知把整个经过想了多少遍,甚至连最细的细节也考虑到了:〃蓝光〃突击队从天而降,驱车直迫使馆,几个战斗小组用M-60机枪封锁住所有通往使馆的道路,其余人员借助于携带的铝梯翻墙而入,用冲锋枪射击抵抗者。看守人质的大多是头脑发热的学生,几乎不懂军事。在使馆外用沙袋垒起的防御工事里的伊朗革命卫队也不会带来多大威胁。据事先潜入伊朗的特工观察报告,有的警卫执勤时在工事里打盹,还有不少人在闲聊,枪支扔在一旁。战斗一打响,突击队很快就能用火力压制住他们。
所有人质被救出后,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必须全部运走,每个人都将系上一条发光的丝带,以便清点人数。突击队员将用40磅炸药把使馆的院墙炸开一道口子,然后冲出使馆,到附近的阿穆杰蒂艾体育场会齐,登上等候在那里的几架直升机,消失在德黑兰的茫茫夜空里。
这一切,早就安排得天衣无缝了,可是总统为什么还不下达执行命令呢?伊朗正转向春季,气温上升,昼长夜短,越往后推时机越不利,直升机甚至无法在夜间飞到德黑兰东南80公里处加姆萨尔附近的〃沙漠2号〃基地。4月24日前后几天为最后的期限,再不采取行动,就必须再等到5个月之后,即10月11日后才能再找到合适的时间了。
其实,卡特总统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不到最后一刻,他仍不愿放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幻想。但谈判的结果却使美国一筹莫展,两国矛盾反而越来越深。不能再等了!
4月12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完成一切准备,以备一旦接到命令就能立即实施营救计划。
4月15日,各级指挥官集中到五角大楼,为确保作战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磋商。
4月1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实施〃蓝光计划〃。
命令终于下达了。4月20日晚上,贝克韦斯上校宣读了卡特总统的命令:〃蓝光〃特遣队立即开赴埃及,4月24日晚从开罗飞抵位于伊朗东部霍腊散省塔巴斯附近的〃沙漠1号〃休整点,4月25日晚从位于德黑兰东南80公里处的加姆萨尔〃沙漠2号〃休整点直扑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救出全部人质。
1980年4月19日至23日,联合特遣部队各队已按计划部署在指定的埃及基纳机场和停泊在阿曼海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这支部队由突击队、直升机队和C-130运输机队组成。特遣队总指挥为詹姆斯陆军少将。营救队指挥官为贝克韦斯上校,成员为上校苦心经营多年的北卡罗莱纳州布拉格堡的反恐怖特种部队——〃蓝光突击队〃的97名队员。直升机队指挥官为查理·普特曼海军中校,配备有RH-53D〃海上神马〃直升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