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第98章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第98章

小说: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台上有20多人身着皮衣皮帽,搓手、跺脚,来回走动,并不时朝苏联境内方向观望。 
  人群当中除了有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营长张建华中校外,还有苏联国防部驻中国国防部代表卢任斯基中将以及中国国防部导弹研究院教导大队大队长孙式恺中校。 
  他们来此地的目的非同寻常,是接收苏联援助中国的第1批地空导弹兵器。 
  随着一阵汽笛的长鸣声,1列国际专列由远而近,缓缓驶进车站。列车没有靠近站台,而是混在车站无数的货车之间。显然,这样做是为了便于保密的缘故。 
  列车的前后是闷罐车箱,里面坐着全副武装的苏联士兵。列车中间是一节节长平板车,车上褐色帆布紧箍着神秘的〃货物〃——萨姆-2地空导弹。 
  萨姆-2是一种半固定式全天候型中程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它的作战半径最大达30…48公里,高度22…32公里,单发击毁飞机概率为70%,3发齐射命中概率可达97%。它由无线电制导,具有抗杂波、回答式和消极干扰的能力。因此,萨姆-2具有射程远、射距高、速度快、威力大的优点,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防空兵器之一。苏联在50年代中期才用它装备部队。 
  从这天开始,一批批萨姆-2陆续通过满洲里,进入中国境内。到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10月15日协定〃为止,中国总共从苏联进口5套萨姆-2兵器,导弹62发。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就是靠这些兵器作战的。 
  导弹顺利接回来了。10月30日,空军通知北京军区空军和南京军区空军再各组建1个地空导弹营。 
  北京军区空军,李际泰副司令员办公室。一次重要的谈话正在进行之中。 
  〃这么着急把你找来,是要交给你一个紧急学习任务,去掌握一种尖端武器。〃李副司令员表情极其严肃地对高炮团团长岳振华说道。 
  身为当时全国第1个100毫米高射炮团团长的岳振华闻听此言,神情不由得为之一振。要知道,在50年代,100毫米高炮已算是〃尖端〃武器了,现在有更尖端的武器要他去掌握,这不能不使岳振华心情感到一阵激动。 
  〃从今天气你调离高炮团,担任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2营营长。〃 
  团长去当营长?岳振华一脸的迷惑。 
  〃好,我马上回去交待工作,带行李来报到。〃岳振华起身准备辞行。 
  〃不,你不要回去了。我已经派人去给你取行李了。〃 
  岳振华仿佛掉进了迷宫,脑子里的问号越来越大。 
  1958年12月26日至30日,一纸调令,2营196人,从45个大小单位齐聚北空干部处报到。 
  晚上,几辆卡车载着2营官兵朝郊外开去。卡车左拐右拐,足足开了有个把钟头,来到一个荒凉处停下。哨兵在仔细核查了带队人和司机的证件后,才摆摆手,放车入内。 
  营区内一片漆黑,没有丝毫的光亮。次日醒来,大家才看清自己的驻地。 
  营区四周是2米多高的围墙,围墙上还竖着2米多高的铁丝网。营区内的建筑物毫无特别之处,只是在管区的一角有一幢高高的库房,多少有点与众不同。这幢库房的所有窗户都用黑布遮挡起来,距库房20米处还划有一道白线,白线附近有哨兵警戒,没有特别通行证,任何人不得越过白线接近库房。 
  看到这一切,副连长张继忠禁不住惊叹道:〃乖乖,这是什么鬼地方?〃 
  他哪里知道,库房里严密看管的正是被称为尖端武器的萨姆-2导弹。 
  一个战士忍不住好奇心,拉住一位技师问道:〃我们这是要做啥呀?〃 
  〃不该问的不要问!〃一句话把他噎了回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严格的纪律要求并非多余,它对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出奇制胜,起到了重要作用。 
  继2营之后,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又在江苏省组建了第3营。 
  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驰骋中华大地,四处伏击国民党高空侦察机的,主要靠的就是这3个营。 
厉兵秣马,挽弓待发 
  萨姆-2有了,〃543〃成立了,但距进入实战还有很大差距。萨姆-2毕竟是一种技术非常密集的尖端装备,它可不像步枪那样学学就能放响的。 
  1959年初,根据〃10月15日协定〃,地空导弹第1营在北京郊区开始接受以斯廖斯基营长为首的苏联专家的训练。 
  训练采用一教一方式,营长教营长,连长教连长,技师教技师,操纵员教操纵员。后来,经苏联方面同意,2营、3营的营、连干部也参加旁听。 
  为防止技术外泄,苏联方面也提出了严格的保密要求。听课的学员每人发给四五个证件。进大门要证件,进课堂要证件,进发射场要证件,领保密本也要证件。各专业之间不能互相打听,课堂记的笔记、教材一律不准带出课堂,学员只能空手进出课堂。课后想消化课上教授的内容,全凭记忆。 
  过于苛刻的纪律逼得学员们想出了一种笨办法:上课时每个人集中精力牢记一部分内容,下课后大家凑到一起再互相交流。 
  转眼4个月的训练结束了。苏联专家对中国学员进行了严格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这群从中国空军几十万人马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们也真争气,取得了平均优秀的好成绩。这么短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萨姆-2技术,着实让苏联专家们大吃一惊。 
  不过,更让苏联专家吃惊的事是发生在1959年9月19日。这一天,由苏联专家协助,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在宁夏某地的一片荒滩上进行实弹射击。 
  9时40分,1架飞机在8000米高空飞临靶场投下一具伞靶。 
  9时50分,飞机退出靶场。随着1营营长张建华的一声令下,3枚萨姆-2如离弦之箭,吐着火舌拔地而起。只见萨姆-2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漂亮的白色弧线直奔目标飞去。 
  萨姆-2终于与伞靶汇聚到一起。只听〃轰〃的一声,伞靶被炸得四处飞散。 
  〃打中了!打中了!〃地面一片欢腾。 
  实弹射击完毕,苏联专家得出结论:中国人已熟练掌握了萨姆-2发射技术。于是斯廖斯基率领自己的1营人马打道回府,撤回苏联国内。 
  此时距建国10周年大庆仅剩4个多月的时间了。鉴于地空导弹第1营在前一阶段的训练和实弹射击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已具备了实战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空军司令部决定让3个营参加国庆10周年战备值班。 
  1营已由苏联专家手把手教出来了,可2、3营大部分官兵尚未掌握萨姆-2发射技术。时间紧迫,5月1日,2营、3营官兵火速开至北京,投入了紧张的训练。教员就是从苏联人那里刚出徒的1营官兵。 
  经过3个月的突击训练,2、3营的理论字习和实际操作也先后过关。1959年8月,地空导弹第1、2、3营开赴甘肃戈壁滩进行实弹射击,目标是运输机投放的拉-17靶机。 
  射击结果,1、3营均打中靶机,唯独岳振华指挥的2营射击失败。二营射出的导弹起飞后不是飞向目标,而是在空中来个180度大转弯,打到背后4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事后,有人戏说2营是〃地对空〃变成了〃地对地〃。 
  几个月没日没夜地苦干,结果却换来个〃光头〃。2营官兵好几天抬不起头,有的战士还委屈得直掉眼泪。 
  经过反复核查,问题的症结总算找到了。导致射击失败的责任不在2营,而是在萨姆-2身上。原来是马虎的苏联工人将2营使用的这套萨姆-2的扫描雷达上的两根导线接反了。 
  2营的打靶虽然失败了,但却找到了兵器的隐患,虽败犹荣。 
米格机望敌兴叹,〃543〃临危受命 
  刚刚成立不到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是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这位同共产党较量了几十年,屡战屡败的国民党总裁,做梦都想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陆。因此,从他踏上台湾岛的第1天起,一方面不断派出武装特工对大陆进行骚扰,另一方面还派出大量飞机对大陆进行侦察、袭扰。 
  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台湾国民党空军从1957年12月开始,动用1种代号为RB-57的喷气式侦察机对大陆腹地进A行侦察。这种飞机是由蒋介石的后台老板美国人提供的,飞行高度可达15000米。 
  然而,好景不长,RB-57A的侦察活动并没有能维持多久。1958年2月18日,当1架RB-57A再次窜入山东半岛地区进行侦察时,被人民解放军的海军航空兵揍了下来,从此,RB-57A侦察机在大陆上空销声匿迹。 
  然而,蒋介石并未善罢甘休,他又多次请求美国人提供性能更为先进的侦察机,于是,一种比RB-57A更为先进的侦察机RB-57D交到了台湾国民党空军手上。 
  RB-57D为亚音速、双发喷气式单翼高空侦察机。此机型原为英国的一家公司研制,1949年首次试飞成功。美国空军觉得这种飞机大有发展前途,便买来了飞机制造权,并将它进一步改进。RB-57D与RB-57A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的飞行高度达到20000米,这一高度超过了当时人民解放军空军性能最好的米格-19歼击机的最大升限。 
  这是1959年1月的一天。 
  1架RB-57D,偷偷向大陆摸来。然而,尚未靠近大陆,即被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的雷达盯上。 
  1架米格-19歼击机奉命起飞迎敌。米格机迅速爬高,15000米,16000米,17000米。。。。。。 
  米格机离RB-57D越来越近了,突然米格机不再升高。飞行员看看高度表,此时米格机的高度是17900米,他知道米格机已达到极限高度。而RB-57D离他尚有2000多米,超出了米格机的有效射程。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RB-57大摇大摆地向大陆纵深飞去,自己无可奈何地驾机返航。 
  其他沿线机场也陆续起飞多批米格-19进行拦截,但终因高度相差2000多米而无法攻击,只能望敌兴叹。 
  蒋介石得此消息,欣喜若狂,命令国民党空军加紧对大陆的侦察。于是乎,RB-57D的侦察活动越发猖狂起来。据统计,从1959年1月至3月,RB-57D共进入大陆10架次,活动范围遍及福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河南、山东等13个省市。期间,人民解放军空军虽然多次起飞歼-5、米格-19型歼击机进行拦截,但都因飞行高度够不上而无法攻击。 
  RB-57D在大陆腹地转来转去,如入无人之境,这对人民解放军空军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959年6月,RB-57D更是有恃无恐,竟然窜进北京上空侦察了2次。这2次侦察活动惊动了中国最高权力机关,也为即将来到的国庆10周年庆祝大典蒙上了一层阴影。 
  按计划,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将邀请80多个国家贵宾参加,70万群众举行游行,各社会主义国家首脑将莅临天安门。如果庆祝活动正在进行之时,1架RB-57D窜到北京上空招摇过市,其政治后果难以设想。 
  为此,中共中央严令空军必须保证国庆节当天首都上空的安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人民解放军空军除了调遣最精锐的歼击机群、高射炮群部署在北京周围以外,特别将训练仅4个月、尚处于绝密中的〃543〃部队投入北京地区防空作战。〃543〃部队将担负以天安门为中心半径130公里以内的作战任务,歼灭高度3000米以上的敌机。 
  〃543〃部队一上阵,就被当作杀手锏,防空作战的成败,全看它的发挥了。 
不负重望,初战告捷 
  195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出乎意料,这一天,RB-57D没有出现,中国的军政首脑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10月6日,人民解放军空军下达了解除国庆战备令。 
  10月7日,星期天。地空导弹2营驻地。 
  几个不值班的战士找到营长岳振华,想请假去洗澡。岳振华抬头看看由阴转晴的天空:〃真是照相侦察的好天气,说不定有情况,别去了。〃 
  真让岳振华说中了。9时41分,福建前线某雷达连的荧光屏上突然出现一个非常熟悉的亮点。雷达兵立即报出情况:台北市以北50公里地面上空,大型机1架,判断是RB-57D高空侦察机,正向大陆飞来。 
  10时刚过,地空导弹2营值班员接到地空导弹群指挥员的命令:〃发现敌大型机1架,可能到达北京地区,注意做好准备!〃 
  〃呜!呜!呜!〃警报声四起,指挥员飞身进入战斗岗位。 
  〃敌机距首都700公里!〃 
  〃距离480公里!〃 
  11时30分,2营的目标指示雷达终于捕获到RB-57D的踪影:距离380公里,高度19000米,时速750公里。2营的阵地一片寂静,只有参谋陈辉亭通过扬声器不停地报告RB-57D的距离、高度和速度。也许是第1次参加实战使陈辉亭感到紧张,他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变味,且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 
  11时50分,2营打开制导雷达天线。115公里,制导雷达抓住了目标。 
  100公里,岳振华发令:3发导弹接电准备! 
  70公里,岳振华发令:接通发射架同步! 
  一声令下,原本静静地躺在射架上的萨姆-2倏地昂起了头,随着制导雷达天线,不停地转动。 
  地上发生的一切,RB-57D中的国民党飞行员是一无所知。10余次逃脱了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打击,使RB-57D的活动越来越肆无忌惮。这架RB-57D从浙江温岭窜入大陆后,越过沿途各机场飞机的拦截,过南京,进徐州,经济南,直向首都北京扑来。然而,他哪里知道一把把利剑早已悬在他脖子上,死神正微笑着向他招手。 
  60公里,岳振华发令:〃3点法,导弹3发,间隔6秒,28公里消灭目标!〃 
  12时4分,岳振华发令:〃发射!〃 
  引导技师徐培信咬紧牙关把大拇指向发射按钮狠狠地压下去。 
  〃轰!轰!轰!〃随着3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3枚萨姆导弹腾空而起,直插云霄。片刻之后,东南方向传来几声轻微的爆炸声。 
  地空导弹群指挥所,指挥员张伯华一脸兴奋,并自言自语道:〃行了,这下行了!〃他曾多次组织过导弹打靶,根据经验,他判断导弹已击中目标。 
  果然不出所料,没多大功夫,电话铃响了,2营报告:〃消耗导弹3发,击落敌机1架,飞机残骸坠落在通县东南。。。。。。〃 
  当岳振华确信导弹已击中目标后,立即带上几个人驱车向雷达标示的方位开去。不出半小时,汽车驶抵通县东南18公里处的河西务村。只见在一块庄稼地里,一大群人正围着看一个什么东西。 
  岳振华带人拨开人群,走上前来。只见1名戴着头盔的飞行员仰躺在地上,嘴角流着血。一位保卫干事上前用手摸摸,鼻子里还有热气出来,但心脏和脉搏都已停止跳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