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

第1章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第1章

小说: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序:
  
  第二稿的改写版,减少了许多手滑的地方,也少了一些带挑逗性的“辩论因子”,同时也增删了不少篇幅,特别是部分代写的篇章,均有较大的改动。由于时间所迫,仍未如人意。关键是某些段落,让读者无法明确究竟是“调侃”,还是“认真”的记叙。唯一愿望是:无论如何修改,“轻松愉快”是其主旨。
  
  既然第一稿在天涯煮酒发帖,因为手滑错将名字打成《人类,并非由地球生物进化而成》,那么这次也弄个怪异的名字叫《人类,绝对由火星生物演变而成》,纯为好玩,不必当真。
  
  为了区别网络上半途而废的《人类起源纵横论》(均属好友代发),特意将这部长篇改名。原本按“牡丹”意思是,名字定为《人类起源·飞扬跋扈·纵横驰骋·波澜壮阔·长篇大论》,但那样太招摇了,无奈选用以下名字:《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既然是写“海人”,“波澜壮阔”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序章、复合型作品浪漫学说
  
  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是论据严谨但幻想充分的多学科综合作品,同时是令你时刻带着笑意的复合型文学作品。这一部大型述著,不一定是最好的学说,但一定是最浪漫多姿的学说。
    
  人类,他是如何起源?他是如何演化?他具有何种特征?自然科学确实有太多未解之谜,因此,生活里也遍布各式各样的“童话”。这属于教育传承的无奈,我们不可能告诉孩子们“这个还不清楚……那个还在研究中……”
    
  “童话”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也妨碍了想象力——对我们解读自然界形成障碍。但凡现代科学未能完美诠释的“灰色地带”,包括故弄玄虚的“成人童话”,将成为本文声讨的关键。
    
  由于本文同时肩负文学作品的使命,为了使读者更有“参与感”,因此偏重于人体结构和形态学方面,辅以“分子人类学”等众多学科加以论证。基于当代分类学的繁复而混乱,行文之中将不经意地“鞭挞摧残”——极尽调侃处请报以会心一笑。现代的分类系统究竟有多繁杂?请看自我鉴定:
    
  本文作者位列→真核域→【动物界】→后生动物亚界→后口动物总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有颔下门→四足超纲→羊膜总纲→【哺乳纲】→兽亚纲→真兽下纲→超灵长类超目→灵长总目→【灵长目】→真灵长半目→直鼻猴亚目→类人猿次目→狭鼻猴下目→真狭鼻小目→人猿总科→【人科】→人亚科→【人属】→智人种→现代人亚种→黄种人种群→【东亚人】→汉族→Y染色体O…3标准型。
    
  为了体恤读者,当中已取消大量的分类,例如:真后生动物类Eumetazoa、两侧对称动物类Bilateria、有体腔动物类Coelomata、有头动物类Craniata、硬骨类Teleostomi、真骨类Euteleostomi、总鳍类Sarcopterygii……所有旁支分类,一概忍痛割爱,使我们可以轻装前进。
    
  人类并非宇宙独苗,展开论述之前,我们先假设一名外星智慧生物造访地球,且暗中观察地球人。他给母星发送了第一份考察报告,该报告对“人”的外貌有以下描述:
    
  “这类生物的躯体上支撑着一个椭圆球,球的正面排列着两个圆洞,洞口时隐时现,内置漆黑小圆珠,疑为摄像头一类的感应器官;圆洞下方是一个隆起的长条型装置,经探测为嗅觉器官;再下方是一个恐怖的裂口,边缘血红,裂口内排列着惨白的细小骨头……”
    
  “……综合估计该物种,可以断定其统领地球的历史相当悠久,恐怕远超于我们的科技,建议放弃攻击;由即日始,所有执行任务的太空飞船必须远离太阳系。”
    
  基于阐述需要,上面的报告已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此可见,我们为之自傲的容貌,在外星人眼中,完全不是那回事。
    
  几乎可以肯定,来自外太空的智能生命,首度光临地球,骤眼看绝大多数生物都合情合理,然而一旦看到人类,就会惊诧莫明。这种吃惊不是针对人类的某个部位,而是全方位——人体的每部分,都存在难以解释的疑点。但凡这类困惑,相信也会偶尔存在于某个人的脑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者,我们缺乏一个机会:置身世外来审视我们自己。
    
  外星人误以为人类统治地球已有漫长岁月,究竟是哪个部位使他们产生错误判断?正文的“分拆式”核心篇章,将以“置身世外”的视角,针对人体逐项分析。首先对象是一直未受质疑,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鼻子。
    
  第一章、笔直秀挺超薄脆之鼻 
  
  
  地球上举行“哺乳动物游泳大赛”,分为“鱼型组”与“非鱼型组”进行竞速。“鱼型组”的各类海豚与须鲸斗得不亦乐乎,必须运用“电子眼”设备方能分出胜负。“非鱼型组”也不遑多让,以下实况是“人类”与“海狮”的角逐。 
  
  从宏观的角度看来,海狮和人的外型相似。头部皆拥有不断更新的粗硬毛发,睾丸同样位于体外阴囊,两者的尾巴都已退化,兼且具备海陆皆宜的四肢……海狮的鳍足擅长潜泳,而人类的手脚适合于海面竞速。波涛汹涌,战况激烈!最终,人类因为鼻子挺拔,比海狮抢先一步用鼻尖撞线。 
  
  以微小差距“惜败”的海狮相当不服,确实,作为陆生的人类,竟然拥有一个比海狮还先进——更适合在海里遨游的鼻子!造物主是否公平?究竟有没有猫腻存在?
  
  海狮的投诉被赛会驳回。海豹为安抚各方,建议将人类也列入“鳍足目”,设立“海人科”。理由是既然鳍足目拥有獠牙细长的“海象”,也应可兼容手足细长的“海人”。海狮依然心生不忿,认为称“尖鼻科”更加形象,完全没有顾及海豹的苦心。最终海豹也未能遂愿——该提案以和平为借口,矛头直指“灵长目”的至尊地位;谋朝篡位的意味过于明显,被天下众生一致否决。 
  
  ——什么“尖鼻科”!人类苦笑之余,审视引起纷争的鼻子,旧恨新愁一并涌至。
  
  其实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的鼻子并无太大的好感。特别在青少年时代,鼻尖总显得油油的,富有汗腺和皮脂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红彤彤的“酒糟鼻”;即使万分谨慎,粉刺、黑头之类的小麻烦也此起彼伏……除了有碍观瞻之外,还对我们吸引异性有极大的影响!这确实不符合生物进化、自然淘汰的法则。假如人类真由古猿演变,并一直生存在陆地,那么首当其冲——鼻子的生理构造就极有问题!从鼻尖和鼻翼布满油脂这一项来说,既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也不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完全不可理喻。 
  
  然而,换一个角度,假设人是一种“水陆双栖”的生物时,富有油脂的鼻尖就不难解释了。此外,人类的鼻形构造也不合理。查看近代医学、解剖学书籍,对于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等构成的“外鼻”,最经典的描述是: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 
  
  凭什么人类的鼻子要弄得那么尖、那么挺、那么出类拔萃,以至容易受伤?人类不是软骨鱼类,他是高等生物,体内有太多结缔组织与骨骼类型可供选择,为何偏偏采用了最为“孱弱”的结构?兼且这双侧对称的“梯形”薄骨片丝毫不具韧性,一击必碎。人类鼻子最适合的功用,恐怕是作为“梳打饼干”的代言——典型的“超薄脆”。
  
  猛兽自然喜欢这梳打饼干,何况位于关键的头面部。狮虎等高级猎手,拥有同样高级的猎杀智慧,撕咬羚羊和麋鹿的颈动脉致其失血,用嘴捂住角马的口鼻令其窒息,下一步应是瞄准人类的“梳打饼干”,一击而中,使人血溅迷眼、胆魄俱寒,完全丧失反抗能力。 
  
  人类已成功演变成万物主宰,当然不惧被猎杀,但进化中的古猿呢?看到这里,你或许也甚觉无奈:为什么要搞出一个“超薄脆”的鼻子?笔直而挺立的鼻型,对陆生动物而言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设计。但不妨回想一下,当你半潜泳状态时,你的鼻子就如同前置分水器,基于“流体动力学”,你会感觉到,这是一个相当优化的生物艺术。一个圆乎乎的脑袋,产生的阻力无疑更大。如果说,船舰的前端,是参考我们的鼻子设计——你可能不同意,但不能否认两者的神似。 
  
  再将视线转向鼻毛,众所周知,鼻绒毛确实必须,它生长于鼻腔粘膜,位列呼吸系统的前沿阵地,宛如呼吸道大门的“哨兵”,担负着阻挡灰尘、细菌进入体内的使命。呼吸过程被鼻绒毛拦截的灰尘、细菌再由鼻腔粘膜分泌的粘液缠绕,形成鼻涕并“驱逐出境”。然而,必须重点关注的鼻毛,不单指鼻绒毛。那么除了绒毛之外,还有什么“特种鼻毛”?
  
  人类鼻子高耸如山,鼻孔小洞犹如“山顶洞”。在其“入口处”,拥有向外斜生的粗壮硬毛,我们不妨称之为“山顶洞毛”,就其形态而论,它的存在反而妨碍了鼻绒毛的空气过滤网。这些硬毛并不能象鼻绒毛一般激发“喷嚏反射”,神经系统不接受它的指令。那么,“山顶洞毛”究竟有何特殊意义?阻挡细小飞虫进入?这样的几率实在太小,对于小昆虫而言,人的呼吸仿似“龙卷风”;然而,假设在“水栖场景”呼吸暂止之时,为了拦截水流中的浮游生物,“山顶洞毛”的存在意义就不容忽视——它在人体的地位,正如“山顶洞人”在古人类学当中的重要地位。 
  
  进一步大胆假设,既然这些特种硬毛,并不激发“打喷嚏”的常规功能,它或许与其它的神经“暗通款曲”。由于现代人的“山顶洞”,依然“残留”了扩张、收缩的技能,并由植物神经、中枢神经双重控制。依此推测,当初“山顶洞毛”,或许拥有宛如“睫毛”一般的“触须型”感应,能够引致鼻孔瞬间闭合。继而可以肯定,在人类进化的历程里,鼻毛的复合型装置确实“功大于过”,它属于水栖生涯赋予的独特印记。那么,人类是否“水生返陆”的物种?
  
  现代人鼻前庭的构造是鼻孔朝下,两个漆黑幽暗的“山顶洞”向中间紧密靠拢,并垂直指向地面,“人为”地收窄了嗅觉的感应范围。诚然,人并非以嗅觉作为特长,但“自废武功”的情形并不符合自然法则。“洞口”朝向下方,更容易受到地表激荡的灰尘、沙石等异物侵袭,导致影响呼吸。环顾动物界的鼻型构造,鼻孔向左右倾斜,是众多“陆兽”相似的选择,人类始祖难道不是陆地物种?当今世上与人类基因最近似的几种猩猩,通过鼻骨退化,鼻孔上仰,形成了更适合陆生的“朝天鼻”——相互比较,人类的鼻子仿佛与“传统进化论”唱反调。
  
  科学家一致确定:黑猩猩与大猩猩的鼻型是陆地生涯的“正选择”。无论如何,人类不会比猩猩低级。难道现代人是成为万物主宰之后,才匆忙启动“装嵌”鼻子的新一轮进化?这样的推测无疑是天方夜谭。
  
  传统进化论支持者采用“避实就虚”的策略,他们指出:高挺的鼻子具有审美的需求。这样的说法未尝没有道理,“审美”源于族群内形象认同,是一种“惯性思维”,所以我们欣赏继承自祖先的“高鼻”。即便如此,请别诬陷古猿也喜欢“炫耀型”的鼻子,进化当中的古猿不是“金字塔尖”的生物,当然是扁平鼻子更保险——避免头面部成为野兽攻击的“标靶”。在捕杀与反捕杀的自然环境里,“薄脆高鼻”无疑是逆反进化方向的“反构造”。 
  
  猫科动物是一类成功的陆生动物,可参看它们的鼻子。众所周知,猫科动物的鼻子比人类进化得更成功,嗅觉甚至比犬科还要灵敏。然而,它们为了利益平衡,也不肯将鼻型弄得更英挺一些。既然一流猎杀者都选择“中庸之道”,近亲大猩猩虽实力彪炳都“委屈求全”,人类凭什么独树一帜?
  
  “嗅觉”是通过空气流动为载体的感知能力,所以由鼻子“兼职”是最合理的选择。家猫体形虽小,嗅粘膜的面积却是人类的三倍。人类嗅觉的灵敏度不高,“嗅感器”过于精致,不过它的“起点”不低。打个比方,人类的嗅觉就如一个博士后,但毫无社会经验;而猫类嗅觉则早已经受了社会大学的反复锤炼。事实上,现代人对气味的识别面相当广阔,尽管气味受体只有一千种,但相互结合可以产生天文数字的组合,从而形成庞大的气味识辨系统,一般人能分辨的也高达五六千种。这“贵族化”的品味,在动物界绝无仅有,荣膺首冠!
  
  这就是我们身怀利器却未能善用的例子,类似案例在人体比比皆是。猫类的嗅觉里程高达数十公里,人类不及其零头。嗅觉被定义为一种“远感”,人类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其异化成如同“味觉”一般的“近感”。这种创意相当独特,与“怪物”仅一线之遥。人类其实也有苦衷。嗅觉灵敏度减弱与人体独特构造息息相关,现代人的“嗅感器”除了精致之外,还几乎是“躲”起来的,它位于鼻腔最上端,被高挺的鼻子迂回“掩护”,并不处于呼吸气体流经的通道,带有气味的空气只能以“捉迷藏”的方式去“找”嗅感器。这样的设置无疑损害了嗅觉的灵敏度,同时限制了嗅粘膜的面积与功能,所有陆生动物的嗅觉装置皆不如人类“极端”,但人类拥有它们无法比拟的优势——鼻腔防水性能上佳,洗澡时水流无法对嗅感器形成侵袭。
  
  绝对不能低估上述功能。喜爱清洁是人类一大优点,经常洗澡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嗜好。当然,污蔑其它动物不爱清洁,也实属冤枉它们,更大的原因是不敢洗澡;同样为了防止水溅入鼻,连俯身饮水都小心翼翼。近亲大猩猩是典型的例子:鼻孔的“洞口”太大了,鼻腔又实在太短,无论以何种姿势饮水,鼻腔均易进水,导致呼吸不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大猩猩用“拒绝喝水”来避免尴尬。野生的大猩猩绝不饮水,所需的水分从食物中直接获取。
  
  无可否认,海豹建议设立“海人科”有一定的道理;客观而言,人类确实是天赋奇佳的游泳及潜泳高手。况且鼻子的防御系统“动静皆宜”——非但鼻腔构造超凡脱俗,它还兼有“喷嚏”这样高级的防御反射本能,除了以大约六级台风的喷射效果对付灰尘异物,倘若闯入的是“水滴”,更给予特殊“待遇”——毫不留情的驱逐,运用全身力量形成“激喷”,气流喷射堪比十二级台风!这是平凡动物们无法想象的高端技能!综上所述,均是人类的先天优势,但问题是,在我们进化的历程里,为何要强化这样的优势?究竟是什么环境,需要如此高深莫测的生物设计?或许大自然赐予这样一个“异鼻”,就是希望我们苦思冥想,促进脑部发育,继而一步登天,成为万物之灵。
  第二章、天下唯我独尊的双眸
    
    
  按流行说法,现代人类归于“人属”,人属是灵长目“人科”中的一个属。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智人”是唯一幸存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