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华丽血时代 >

第5章

华丽血时代-第5章

小说: 华丽血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武帝始光二年(425)十一月,拓跋焘又亲自率军,分五道征伐柔然,越过大漠直击柔然腹地,致使纥升盖部落离散,大败而逃,好长时间不敢兴兵窥边。    
    【赫赫武功之一:击灭赫连夏国】    
    公元425年(太武帝始光二年,宋文帝元嘉二年)9月,夏国国主赫连勃勃暴死,这位赫连勃勃就是曾帮助前秦大帝苻坚灭掉什翼犍代国的刘卫辰唯一跑掉的儿子。所以,赫连勃勃本来应该叫刘勃勃。    
    勃勃身材魁伟,高八尺五寸,姿容秀丽,后秦的国主姚兴一见就很喜欢他,让高平公没弈于收留他,没弈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勃勃做妻室。姚兴派勃勃为安北将军,配以鲜卑族两万余户帮助没弈于镇守朔方。没几年,这位贪暴无情的勃勃就杀掉老丈人,并领其众,自称大夏天王,自立为国。    
    至此,勃勃改姓为赫连,意思是家族显赫与天相连,与自己有血亲关系的部落均改姓为铁伐,意思是刚锐似铁,皆能伐人。刘裕攻灭后秦后,赫连勃勃乘刘裕回朝时大举破晋,大败刘义真,积数万人头为京观,号为“骷髅台”。同年称帝,定都统万。    
    赫连勃勃最出名的是他的凶残暴虐,视民众如草芥。他命工匠蒸土筑统万城,城墙完工一段,就以铁锥试验,扎进一寸,就立杀筑墙匠人,并把尸体筑进墙内再换一批工匠更筑。制造兵器的匠人最惨,必死无疑。制弓的匠人献弓,如果射甲不透,立杀;如果射甲透入,马上把制作铠甲的匠人杀头。循环往复,反正难逃一死。他又常常喜欢坐在城上,置弓刀于侧,随便看谁不顺眼就杀掉谁。    
    在长安时,赫连勃勃征隐士韦祖思入朝为官。韦隐士知道勃勃残暴成性,见面时赶忙诚惶诚恐地下拜,孰料这一礼貌的举动也惹得赫连勃勃大怒,说:“吾以国士征汝,奈何以非类处吾!汝昔不拜姚兴,何独拜我?我今未死,汝就不以我为帝王,吾死之后,汝辈弄笔,当置吾何地!”立即下令杀掉这位大知识分子。    
    赫连勃勃“志向远大”,名其京城南门为朝宋门(意即使宋国来朝),东门为招魏门(意指使魏国怀服),西门为服凉门(意指征服西凉),北门为平朔门(意指一统朔北)。    
    这位大夏国主统治末期,更加荒淫残暴,臣下有直视他的,立刻用刀上前捅瞎对方双眼;臣下有上朝时不经意地笑一下的,勃勃也会用刀把对方嘴唇划成两半。敢有进谏者,一律先割舌头然后处斩。“夷夏嚣然,人无生赖。”虽如此,赫连勃勃以其赫赫武功,连史臣也不得不赞上几句:“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刘裕)闻之而色动。岂阴山之韫异气,不然何以致斯乎?”    
    赫连勃勃原来的太子是赫连NFDA8,胡人喜幼子,他后来又想立小儿子赫连伦。赫连NFDA8恼怒,兴兵攻杀弟弟赫连伦。赫连勃勃第三子赫连昌闻讯,立刻提兵杀掉赫连NFDA8。赫连勃勃一高兴,就立赫连昌为太子。赫连勃勃死后,赫连昌即帝位。    
    少数民族的鲜卑君主不像汉族(或高度汉化的少数民族)那样讲究什么“礼不伐丧”。听闻赫连勃勃死讯,拓跋焘就召集众臣,商议攻伐夏国的事情。魏国宗室勋贵们大多力主先伐柔然,然后再伐夏国。    
    独崔浩表不同意见,认为:“柔然鸟集兽遁,举大众追之不能及,轻兵袭之不足以灭敌。赫连氏土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共愤,宜先伐之。”    
    拓跋焘从计。始光三年(426)十月,他先派奚斤率四万多大兵突袭蒲阪(今山西永济),然后,又自率大军继后,直扑夏国。    
    到君子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天寒冰结,他自率二万轻骑渡河直袭统万(今陕西靖边县),夏主赫连昌出城迎战即败,退入城内。魏军在周围杀掠一番,获牛马十余万,扬长而去。    
    同年夏天,拓跋焘又自率轻骑三万倍道先行,再扑统万。到了城下,魏人知道攻城最难,就把老弱残兵绕城示弱,把精兵埋伏于深谷之间。夏兵中计,鼓噪出城追击。正好当时有风雨从统万城方向顺风朝魏军而来,拓跋焘的亲信太监赵倪劝道:“现在天不助人,风雨方向正和我军相逆,冲杀看不清,将士又饥渴,不如陛下您率兵躲躲,来日再战。”    
    崔浩一旁叱道:“我军千里制胜,正是掩袭不意,怎能改变主意?”    
    拓跋焘大声说“好”,挥兵迎前。    
    混战中,拓跋焘身中流箭,战马中伤倒地,自己差点为夏兵俘虏。换马再战,魏帝亲手刺杀骑兵十余人,又杀夏国大将一名。    
    魏军乘胜追夏主到城北,赫连昌来不及入城,奔逃上邽。拓跋焘只率少数几个从人直追入城,夏兵发觉,紧闭四门。拓跋焘等几人慌忙用妇人裙子系在槊上往下吊人,才勉强逃出城外。    
    夏国无主,又值天色已黑,坚城厚墙再也无用,一会儿功夫就被魏军乘乱攻破,魏国军人尽俘夏国王公后妃,获马三十万匹,牛羊数千万头,珍宝无数。    
    天亮后,拓跋焘进城,看着穷极文采、雕梁画栋的壮大台榭,再摸摸坚硬得可以磨砺刀斧的统万城墙,他叹道:“蕞尔小国,使用民力至此地步,怎么能不亡国?”    
    赫连昌退保平凉(今甘肃平凉),大势已去,不久即被魏军生擒。拓跋焘见赫连昌体貌不凡,惺惺相惜,竟把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他,封其为会稽公,常带他一起涉山越谷打猎游玩。赫连昌虽是被擒败亡之主,“素有勇名”,力大善射,群臣皆劝拓跋焘提防他。拓跋焘大大咧咧,说:“天命有在,亦何所惧?”    
    赫连昌被俘后,赫赫勃勃第五子赫连定自立为帝,不断袭扰魏军,并一度俘获北魏名将奚斤、娥清等人。后来,赫连定又袭击西秦国主乞伏慕末。乞伏慕末当时被北凉沮渠氏打得厉害,已经向北魏投降,接受北魏封爵,向魏人指定的平凉方向集合。半路,遇见赫连定,这位天生杀才打得乞伏慕末大败出降,旋即被杀。拓跋焘闻讯又亲率大军去攻伐,赫连定向河西方向逃窜,在黄河边却被鲜卑另一个旁支吐谷浑偷袭,大军败亡,赫连定自己也被活捉,送至拓跋焘处。赫连定不像赫连昌那么走运,当即被拓跋焘斩杀。    
    又过了几年,已获封为北魏秦王的赫连昌想趁机外逃,被魏国守将杀死,并诛其众弟。至此,赫连一族灰飞烟灭。这个号称要一统天下万城、皇族赫赫上与天连的国家,从赫连勃勃自己算起,一直到赫连定,满打满算才二十五个年头的命祚。


十六国的终结者一统北方的雄霸之主(2)

    【赫赫武功之二——痛击宿敌柔然】    
    擒俘赫连昌后,拓跋焘又想北击柔然。    
    当时,“朝臣内外皆不欲行”,对朝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拓跋焘的乳母保太后也劝阻。赫连昌昔日的大臣张渊等人也认为柔然地荒人远,其地不可耕田,其民不可驭使,败之无用,又耗费国家财物,劳损士马。    
    唯独崔浩一人力主拓跋焘北击柔然:    
    柔然乃我大魏北边叛隶,今诛其恶首,收其善民,复旧役,非无用也。漠北高凉之地,水草丰美,夏则北迁。田牧之地,非不可耕而食也。高车之族,号为名骑,非不可臣而畜也。如以南人(汉人)追之,则患其轻疾难及。但于我国兵(魏军)则不然。柔然军能远遁,我大魏兵也可远逐,与之进退,非难制也。而且,柔然数年入境侵边,民吏震恐。如果今夏不乘虚掩进,破灭其国,后必为患复来!    
    闻此,拓跋焘大意已定,决定攻伐柔然。    
    朝臣知道帝意已决,都不敢再辩。下朝后,好多人纷纷指责崔浩:“当今吴贼(宋国)南寇,却舍之北伐。北面柔然逃遁远踪,后有吴人攻至,至危至险,怎能出这种馊主意?”    
    崔浩胸有成竹,朗声言道:“根本不用顾虑宋国。今年不摧灭柔然,则无以御南贼(宋国)。先前击柔然,宋国也高言欲击我大魏,往还之间,不见其来。为什么呢?正是他们旧伤未愈呵!当年刘裕得关中,留其爱子,精兵数万,良将劲卒,犹不能固守,举军尽没。嚎哭之声,至今未已。现在,我大魏士马强盛,又灭夏国,宋人怎敢以驹犊饲虎口?柔然方面,自恃绝远,想当然地认为我大魏力不能至,没有任何警戒之心。因此,他们夏天散众放牧,秋天马肥而聚,背寒向温,南来寇抄边境。如果出奇不意,攻其不备,大军猝至,定令其惊骇星散,望尘奔走,可趁其虚敞,一举而灭。正可谓是暂劳永逸,长久之利!”    
    众人无言以对。魏国大将、重臣,皆随拓跋焘伐柔然。    
    道士寇谦之和崔浩关系密切,将随皇帝征讨,也怀疑虑,就问:“此次军行,真能打胜吗?”    
    “必克无疑!但恐诸将猥琐,前后顾虑,不能乘胜深入,可能未必会得全胜。”    
    一切皆在崔浩意料之中。    
    公元429年夏天,拓跋焘率魏军大举北伐。柔然“先不设备,民畜布野,惊怖四奔,莫相统摄”。北魏大军分军援讨,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俘获“畜产车庐,弥漫山泽,盖数百万”。原先投附柔然的高车族人也趁机大杀柔然兵将,归降魏国约达三十余万落。    
    拓跋焘沿弱水(今蒙古境内)西行至涿邪山(今阿尔泰山东南),一路连连克捷,柔然主一路狂逃。但是,北魏诸大将怕深入遇伏,都纷纷劝拓跋焘止兵不要再追。道士寇谦之想起崔浩的原话,劝皇帝穷追。拓跋焘见好就收,不听,满载战利品,徐徐还军。    
    回军途中,魏军得知:柔然主惊惧生病,身边只有数百从人,躺在车上窜入山中逃亡。其属下残余兵民无人统驭,乱哄哄散行,方圆六十里,兵民相杂。当时,魏军追兵距这些残兵败民才一百八十里路程,忽然停止不追,柔然余众得以逃出生天。不久,来往凉州一带跑买卖的胡人又带来消息证实了上述传言,说魏军“若复前行二日,则尽灭之(柔然余众)矣”。    
    拓跋焘知此,“深恨之”,后悔得不行。大军还平城,南方的宋国根本没有一兵一卒出击,完全同崔浩所料相符。由此,拓跋焘对崔浩言听计从,并敕令各位尚书大臣:“凡军国大计,卿等不能决,皆先咨询崔浩,然后施行。”    
    后来,拓跋焘又在公元443年和449年两次亲征柔然,打得柔然节节远遁,基本再不敢主动侵扰魏境。同时,拓跋焘又继续巩固道武帝时代设置的北部镇戍,修筑长城,绵延三千多里,设置六镇,迁柔然、高车降附人民于其中,形成了一整套严备的边戎制度,派出吏员,积极戍守。当然,最后北魏灭亡,也是源起六镇起义。此是后话。


十六国的终结者一统北方的雄霸之主(3)

    【赫赫武功之三——击灭北燕】    
    说起十六国中的几个“燕”国,大家想当然地会认为又是慕容氏的支族当国主。北燕不同,当时的国主姓冯,不是鲜卑族,而是汉人。说起北燕,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要交待。    
    说北燕,必定得先讲一下后燕的倒霉皇帝慕容宝。    
    后燕老皇帝慕容垂死后,他不争气的儿子慕容宝就一直被北魏当时的道武帝拓跋珪追着打,狂逃至鲜卑老巢龙城。反反复复多日,后燕宗室自相残杀,慕容宝的舅父兰汗心怀野心,假装救援,迎慕容宝入龙城。慕容宝不疑,入城后即被兰汗谋杀。这位兰汗一不做二不休,又杀掉慕容宝的太子慕容策及宗室、王公大臣一百多人,自己做起了皇帝。    
    慕容宝有个庶长子慕容盛,闻听父亲被害,竟然敢只身返回龙城为父吊丧。兰汗的女儿是慕容盛之妻,老丈人乍见这个女婿也吓一跳,兰汗的诸弟皆劝说要杀掉慕容盛。兰汗的老婆,女人当然持相反意见,大哭大闹。想来想去,枕边风硬,爱女心切,加之刚刚杀掉人家的皇帝老子,兰汗就没好意思再杀掉儿子——怎么讲也是自己的亲女婿,就任慕容盛为侍中,当作亲信加以使用。    
    慕容家族是有名的狼性基因,隐忍刚毅。慕容盛为了活命,假装谦恭,暗中一直准备复仇。他先是联系兰汗的一名外孙、自己的堂侄慕容奇作内应,又拉拢宫中卫士,暗中积聚力量。同时,他不断挑拨兰汗与两个兄弟兰堤、兰难的关系,使几个人反目成仇。    
    兰汗兄弟相攻,慕容盛自然一马当先,把兰堤、兰难打得逃出龙城。兰汗大喜,庆功宴上饮酒大醉。慕容盛立刻下手,斩杀了兰汗父子。接着,他又派兵四出追捕,击斩外逃的兰汗二弟,终于为父报仇成功。堂侄慕容奇本来被派出外结丁零诸族进讨兰汗。听说兰汗已死,慕容奇又想自立,在外拒兵,最终也被慕容盛杀掉,毕竟这小子身上流着兰汗的鲜血。    
    慕容盛称帝后,竟也气象一新,把常常袭扰的高丽和库莫奚打得大败。但是,这位新帝治下过严,严刑峻法,惹得已故丁太后的侄子段玑等人密结宗亲,率禁卫兵趁夜谋反。政变虽失败,慕容盛却伤重身死,年仅二十九岁,在位三年。死前,他召叔父慕容熙入朝,托以后事。    
    慕容熙是慕容垂最小的儿子,辈份虽高,却比刚刚死去的侄子皇帝慕容盛还小十二岁,时年十七。当朝的丁太后(慕容全之妻)一直与小伙儿慕容熙通奸,便下令废掉慕容盛的太子慕容定,立慕容熙为帝。慕容熙一即位,马上杀掉慕容盛的弟弟慕容元(年纪比他自己还长的“侄子”),清除了当时不愿意立自己为帝的朝中大臣。    
    转年,慕容熙娶苻氏二女为妃,夜夜流连。丁太后(也就三十岁左右)醋得不行,又与娘家侄子丁信密谋,想废慕容熙另立他人。慕容熙得知消息,杀掉丁信等人,逼老情人丁太后自杀。    
    苻氏二妃是前秦宗室之女,美貌绝伦。大姐名狨嫦,小妹名训英。慕容熙对二美女爱宠得不行,役使数万人,建造花园宫殿,劳民伤财,耗损国力。苻氏二女福薄。大姐狨嫦病死不久,小妹训英又患病而死。慕容熙痛得不行,竟哭绝于地,太医抢救了半天才把这位皇上小伙儿救回来。“大殓既迄,复启其棺,而已交接。”皇帝奸尸,慕容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时,他严命大臣哭临,无泪者处斩。当时还没有辣椒传入中国,大臣们都以大蒜等辛辣物抹眼,以使自己“泪如雨下”。    
    慕容熙又为爱妃建造方圆数里的坟陵。为使巨大的灵车出城,他又下令拆毁城门。待他哭天抢地护送灵车出城,禁卫军统领冯跋等人便关闭大门,拥立慕容宝的义子慕容云为主。    
    慕容熙带兵反攻龙城,不克,逃跑途中被抓,押回城内,被慕容云杀掉,时年二十三,在位五年多。后燕至此才最终完全亡掉,时为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    
    慕容云称帝,也称燕国,但历史上称为北燕,已经不是后燕了。    
    慕容云原姓高,是高丽人。慕容宝当太子时喜他武艺高强,收为义子。他当皇帝后,复姓高氏,自称大燕天王。    
    高云自以为高丽庶种,虽被拥为帝,内心极其自卑。他天天大开府库,赏赐众位文臣武将,收买人心,想拿金银财宝买“支持”。    
    冯跋兄弟拥立高云,高云却对冯氏兄弟疑惧提防,便养了一帮壮士在身边,与自己天天“同卧起”,吃饭、穿衣皆与自己同等对待,天天赐以金宝“以慰其心”。这帮贴身侍卫的头目,是离班和桃仁(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