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209-我的工作我做主 >

第11章

1209-我的工作我做主-第11章

小说: 1209-我的工作我做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老板只认可部分提案的内容,但是我认为除非他完全同意,否则无法执行。这时我应该:    
    a、持续说服老板,直到他同意所有的内容。    
    b、首先理清我们双方都同意的部分,稍后再讨论意见有所不同的部分。    
    c、直接放弃,反正要老板完全同意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如重新调整报告内容之后再讨论。    
    7、当我向老板提出建议,他却回答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我还要再考虑看看。”我应该:    
    a、直接说:“好的,我再另外约时间讨论。”    
    b、询问老板是否认为报告内容有不清楚的地方。    
    c、简短说明如果不及早行动,公司就可能丧失某些优势。    
    随堂考解答:    
    1、(b)你得先了解老板对你的建议到底有什么样的看法,才能开始进行下一步。    
    2、(b)你必须了解老板为了什么样的原因反对你的建议,是不是有其他的考虑。    
    3、(b)不要以为一切就此拍板定案,最好再多问一次,确认没有其他的问题。    
    4、(c)如果你的老板同意你的意见,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决定工作进度以及完成目标。    
    5、(c)不要急着提出辩驳,询问老板到底是缺少了哪些重要的内容。    
    6、(b)知道何时该结束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先搁置意见不同的部分,稍后再做讨论,或是寻找出其他替代的方案。    
    7、(a)也许你的老板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不如另外找时间再好好谈一谈。    
    对于职场人而言,向上管理似乎比向下管理要困难,若是谈到说服老板,又更让人难以启口。说服只是一种沟通的过程,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或是推翻老板的想法,而是借由双向的沟通,让这个想法更为完整或是提出其他更好的答案,最终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能让工作更顺利的进行。    
    其实,真正的说服是学习与协调的过程。在过程中彼此学习理解对方的想法,最后相互协调出双方都可接受的答案,所以从某种以上来说,妥协也是说服结果的一部份。    
    


第三章 深谙同事人脉学多做分析,化敌为友

    职场的秩序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家庭规则;老板绝不是你的父亲,同事也不是你的兄弟,勾肩搭背或反目成仇也不关涉血缘的亲近与疏离。每天工作在同一屋檐下,总该想想,这办公室内的各种角色该如何找到最佳的融合点,排挤我?亲密我?还是挥着无形的板斧暗算我?……    
    要自由而不要束缚、要清楚不要糊涂,那你就得长点智慧,位置平衡了,也自然就稳当了。办公室内的瑜亮情结办公室里的瑜亮情结,不一定是发生在同班同学或同期的同事之间,大部分是两位表现很好、旗鼓相当的同事,才会有互相较劲的状态,形成令人尴尬的瑜亮情结。    
    不论是当事人、主管或同事,瑜亮情结一旦产生,就很容易拿工作表现、主管对待的方式,以及个人的升迁来做比较。人比人,气死人,瑜亮情结若处理得不好,不但两人的工作表现和情绪都会大受影响,甚至会有一方不开心地离职。    
    如果自己就是瑜亮情结的当事人,当对方表现得较好,就要反问自己有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有没有这样的自信?如果自己具备了,只是没有机会,下次就要抓住机会,或者是找出修正的方向。因为人在做分析的时候,情绪会比较冷静;不分析的时候,看任何事情都容易流于情绪化,所以,当事人要提醒自己多做分析,学习对方的长处,找出自己的短处,别一味地怪老板偏心。如果当事人一开始就把对方当成是敌人,不管是谁表现好,都会有人受到伤害。其实,两人可以试着成为朋友,因为,会有瑜亮情结的两人,条件和表现一定满相当的,要是能结伴,彼此讨论、彼此鼓励,反而加强向上提升的力量。    
    有一些好朋友在刚认识时,会觉得对方很讨厌,因为太相近、太像了,相处一段时间才发现,两人脾气还臭得满像的,自然就会化解掉紧张的关系。虽然朋友之间还是会有瑜亮情结,但是两人成为朋友后,就会开始接受对方,把对方的行为合理化,也渐渐变得较包容。主管看待瑜亮情结的方式很重要,瑜亮情结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如果主管默认的话,就会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当两人不合的流言散布开来,要化解就更难了。    
    


第三章 深谙同事人脉学初期就要化解

    在瑜亮情结产生的初期,主管绝对不要让当事人觉得他们真的是敌对的,或者有被排名的感觉。事实上,工作表现本来就不可能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让双方都了解他们各有所长,就比较能淡化瑜亮情结。主管也可以创造两人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并共同承担成败,当两人曾有共患难的情谊,也许会变得惺惺相惜。不过,也有当事人总会觉得自己是被压迫的,如果一直以这种情绪来工作,对公司本身也没有帮助。这时,把他们调到不同的团队,会是比较可行的解决方式。更严重的话,某一方可能就会去找别的工作机会,或者到别的团队去看,他总会找到觉得舒服、可以发挥的地方。虽然这是消极的做法,但是,比起消耗时间来处理无谓的人际关系,对当事人和公司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同事之间有时会很八卦,就会讲这个人升官了,另一个人一定会觉得怎么样,就算当事人不在意,传言也会积非成是。主管就要赶快澄清,说明升迁全凭工作表现,请员工不要将某两人对号入座,其他人也表现很好,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有些主管没有办法处理,就默认这种情况,还在其他员工面前说:“对啊!他们两个就是这样!”其他员工就会传来传去,说老板也同意某两个人之间真的有瑜亮情结。一旦公司里产生第一对,大家就会开始讨论其他单位有几对,然后心想:那我们家这两个很有可能喔!同事之间一旦有了耳语,不必要的心结就可能无中生有了。    
    当同事混水摸鱼办公室里最怕有混水摸鱼的人,但难免会有混水摸鱼的人。不过,在职场上,不是每个人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没事了,往往还得靠其他同事尽职配合,才能保障自己的一分耕耘,就有一分的收获。很多人因为同事混水摸鱼,不但自己工作加重,还被老板错怪。虽然心里老大不高兴,但毕竟还要和同事天天相处,敢怒又不敢言,只好自己吃下闷亏。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比较年轻的员工身上,因为他们通常较不会找出变通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情况,所以很容易就被爱混水摸鱼的老同事欺负。虽然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范围,但是你不能总是空等,等着上手的人把事情做完再交给你。如果你身为下手,却不敢向上手催讨,就表示你没有责任感,到头来,工作没有完成,老板还是会责怪你。    
    其实人有一种惯性,如果你一直提醒他,他就会把你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如果你不提醒他,他就会先处理那个一直去烦他的。虽然催促会让他觉得很烦,可是在不断的提醒下,他就是可以如期帮你做完。当还是处在一般员工位置的时候,应当少去抱怨打混的同事,而是要求自己,该给别人的一定要给出去,别人该给我的,我一定会软硬兼施,设法让别人如期交出来。    
    在这里提前制定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有这样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说:“那就减少一点好了,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完全不偷了。”这个故事总是会让人记得这样一件事:制定一个日程安排表,不实现目标决不罢休。计划使我们的思想具体化而体现出我们期望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好,谁去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做。我建议及早订出自己的行事历,每天早上一到公司,就要做追踪的工作,可能得花一个小时打十通电话,在完成期限的几天前,就要提醒别人“你的东西记得要给我”。如此一来,就算是之前他忘记了,也还有好几天可以补救,等期限一到,他就没借口拖延了。而且,千万不要等到最后期限才去逼人,因为那时不但已经于事无补,还可能会激怒对方,而且对方急着做出来的东西,品质也不会好。    
    


第三章 深谙同事人脉学当情况出现

    当你身边某些办公室的同事已经出现混水摸鱼的情况,而且又确实影响了你的工作或者心情。那么该不该向老板告状呢?    
    例如同事偶尔迟交工作一、两天,可以开玩笑地跟他说:“下次你要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喔!”如果对方很诚心地道歉、补救,加上情况允许的话,自己加个班,把工作弄完,虽然难免心里会不舒服,不如想成是帮同事一个忙,对方可能也会很感激你。但要是根本不警告对方,对方可能就觉得进度拖延没什么关系,或者习惯叫你帮他收拾残局,你最后可能就落得天天加班。同事之间应该是相互的,帮忙与否的分界,主要还是在对方的态度。假如偷懒的同事态度很恶劣,觉得别人为他加班理所当然,不要迟疑,请带他一起去找老板谈。    
    建议出现两种情况下,应该找老板来处理。    
    第一,对方态度非常差,或者已经有两、三次拖延的纪录,你已经督促无效时,就应该告诉老板。另外一种状况,就是对方已经拖延超过完成期限,工作注定做不完,加班也无济于事,只好交给主管来处理。    
    有些人遇到同事拖延工作时,会拒绝合作,达到反治同事的目的。可是,从事情的本质来看,老板一定是希望交代的工作能如期完成,所以你要先考虑:如果拒绝你上手的员工,会不会对你的老板造成任何困扰?其实最好不要采取这种消极的抵抗。因为你跟同事之间马上就会闹僵,你不做了,老板第一个动作就会找下手来骂,然后还要花点时间安抚你,没有老板喜欢花时间做这些事。而且,每个人一定难免出错,不要事事都向老板告状,要是你每次都跟老板报告,就保佑你自己每次不会出错吧!    
    当同事偷了我的点子很多公司会发生同一组的人做相同品牌或产品,而靠创意的人而彼此责任界定又不清楚时,就容易造成“偷点子”的状况。    
    想法与逻辑更重要。通常点子都是来自于“灵光乍现”,如果有人偷了你的创意,也不用紧张,因为背后需要很多自己的相法、逻辑与佐证资料等等来说服老板。而偷别人点子的人不一定有完整的想法,再加上逻辑与思考会因为每个人想法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正提供了许多不一样的机会。    
    


第三章 深谙同事人脉学为自己的点子贴上防伪标记

    多做准备功课是很重要的。在丢点子之前,必须先设想好老板可能会问的问题,并且清楚自己的目标、目前瓶颈以及这个创意对现在与未来有何贡献等等。如此一来,即使在公开的会议上,同事偷了你的点子,正说出自己原本准备要提出的创意时,你依旧可以向老板解说自己对此创意的不同想法,并且据此加以提供有价值的想法,甚至说明对这个点子的疑虑等。而老板不仅欣赏部属彼此分享想法,更希望有多元的想法、担忧与顾虑的成员。接着,对这个创意点子投注时间做沙盘推演。缜密思考这个创意是否能够执行、是否符合公司策略、或能否通过公司的财务支持等等,准备一些有组织、有建设的建议。在与老板讨论之前,花时间多做功课是很重要的,因为上司通常会问你“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找出优势,打一场耐力战。执行过程有时较提出创意更为重要。请先找出自己的优势,有创意的人并非表示执行力好。若你在沟通上呈现创意有困难,那么就努力透过执行过程,来表现自己对这个创意的深入了解,以及控制与创新的能力。例如有个发展创新产品的创意,就可以从企划案、产品发展、包装、颜色等等,表现你对这个创意的承诺与努力。对公司最重要的是,成功推出这个创意的新产品。提出创意不表示打了一场胜战,甚至在执行过程中会推翻原来的想法,因此,这是个很长的过程,要有耐力撑到最后一分钟,而那个偷你idea的人并不一定能够落实这个点子。若遇到喜欢抢功或偷人点子的同事,而你又因为天生在表达创意或意见上有困难的话,除了主动与老板建立良好关系,也要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老板知道这是你们共同想出的成果,而非一个人的成绩。    
    但该如何与偷点子的同事相处呢?其实正面冲突并无多大意义,因为未来依旧要一同工作。比较实际的方式是找出彼此容忍的界限,并且保持距离。如果心中有些想法,可以找其他信任的人或直接与上司讨论。在得到老板认可后,再请这个同事共同合作。    
    此外,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公司组织与主管必须清楚界定责任归属,也就是不仅清楚界定各个团队经营管理的品牌与产品,更明定成员的工作责任、完成日期及评估标准。由于每个品牌的不同定位与特殊资产,使得新的创意都必须透过转换才能找出适于这个品牌或品类合适的执行方式。即使有人偷走了你的新点子或创意,不见得每个品牌或产品都能如法炮制,而执行方式或结果也会不尽相同,也就不易发生“有人偷点子”的情形了。    
    当受到同事的排挤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同事突然一改常态,不再对你友好,事事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处处给你设难题刁难你,出你的洋相,看你的笑话,你就得当心了,这些信息向你传送了一个危险信号:同事在排挤你。    
    被同事排挤,必然有其原因。这些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近来升级连连,招来同事妒忌,所以群起排挤你;    
    (2)你刚刚到本单位上班,你有着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包括高学历、有背景、相貌出众,这些都有可能让同事妒忌;    
    (3)雇佣你的人为公司内人人讨厌的人物,故连你也受牵连;    
    (4)衣着奇特、言谈过分、爱出风头,令同事却步;    
    (5)过分讨好上级而疏于和同事交往;    
    (6)妨碍了同事获取利益,包括晋升、加薪等可以受惠的事。    
    如果是属于1、2项,这情况也很自然,所谓“不招人妒是庸才”,能招人妒忌也不是丢面子的事。其实只要你平日对人的态度和蔼亲切,同事们不难发觉你是一个老实人,久而久之便会乐于和你交往。另外,你可以培养自己的聊天魅力,通过聊天改变同事对你的态度。    
    如果属于第3项,那便是你本人的不幸,惟有等机会向同事表示,自己应聘主要是喜爱这份工作,与雇佣你的人无关,与他更不是亲戚关系。只要同事了解到你不是密探身份,自然会欢迎你的。    
    如果是属于第4、5项,那么你便要反省一下,因为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如果想令同事改变看法,惟有自己作出改进。平时不要乱发一些惊人的言论,要学会当听众,衣着也应切合身份,既要整洁又不要招摇,过分突出的服装不会为你带来方便,如果你不是土包子,就是为了出风头,这会令同事们把你当成敌对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