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06-4-10李敖系列之22中国迷信新研 >

第9章

2006-4-10李敖系列之22中国迷信新研-第9章

小说: 2006-4-10李敖系列之22中国迷信新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认识了女人和小人,你就必须准备随时在一夜之间,领教他们的无情与无趣,不论这种来
  往有多深,不论这种来往有多久,不论这种来往当时有多罗曼蒂克,有多令人怀念之处,只
  要他们是女人、是小人,你不能高估、不能倚恃。女人和小人会在一夜之间毁掉这些,把你
  的交情丢掉,像丢掉一双不值一顾的破鞋。
  孔子只看到当你占优势的时候,女人与小人的难相处一面;却没看到当女人和小人
  占优势的时侯,或是在主观上判断你对他无利或不再有利的时候,他们那不跟你相处的一
  面。我认为,所有的男子汉、所有的高人,必须在内心深处,对这种“女人性格”和“小人性
  格”有悲剧性的准备和领悟。准备和领悟以后,他才会带着宽厚博大的心胸,面对一切或背
  对一切,对任何悲欢离合,都不以为异。这就是人生,你无法避免不与女人和小人打交道,
  但你若在不可高估、不可倚恃的对象上过度动情,你就难免是狗娘养的了。
  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晨
  【注释】:①但是古代的注疏家,也觉得孔子这段话骂女子与小人骂得太凶了,也该有个例
  外,所以补了一句说:“此言女子,举其大率耳,若其禀性贤明,若文母之类,则非所论
  也。”这就是说,孔子虽然这样说,对有些好女人(像用文王的妃—文母—等人)当然例外,
  我当然相信女人中也有例外,只是世界上这种女人太少了。
  
  “似曾小小兴亡”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的父亲辛文郁,大概去世得很早;他的祖父辛赞,在金人到来、宋室南渡的时候,因为家中人口众多,不能脱身,就做了“遗民”。辛弃疾出生在沦陷区里,也做了“遗民”。那时候,北方已经沦陷十多年了。
  在辛弃疾长大以后,他的祖父要他准备地下活动,两次到燕京去观察形势,还没成功,祖父就死了。辛弃疾二十一岁,起义抗金,不久转到南方,看到朝廷腐败,不肯抗战,很是悲愤。但他并不灰心,仍旧做救国工作。可是四十年间,他的生命,大部分都不为时用,用也不得尽其才,最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竟以爱国词人终老田园,死时六十八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有六百首。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在所有论断中,这几句话最能写出辛弃疾。
  辛弃疾的好词很多,今天重看他的集子,发现他五十岁写的一首《清平乐——题上庐桥》(庐桥在上饶县内),过去忽略了,却是一首好词: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十里盘盘平世界,
  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
  似曾小小兴亡。
  这词的妙处是,辛弃疾能从一块山河片段,看到人世兴亡的缩影。布雷克(William Blake)从—粒沙里看世界、从一朵花里看天国(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未免失之太玄了一点,但从一块山河片段看人世兴亡、看“似曾小小兴亡”,却来得具体多了。
  辛弃疾是中国北方的英雄好汉,但他南渡以后,整天看到的,却是那些不争气的小朝廷的众生相,他感到他竟和这些人陷在一起,真没意思。因此他在独来独往时候,感于人世兴亡,作了这首小词。
  在这首小词之后七百年,清溪仍然奔快,陵谷依旧茫茫,一片神鸦社鼓之中,连“似曾小小兴亡”的所在,竟也另换地点了!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敲碎张杰的牌位
  全祖望(一七○五——一七五五),字谢山,一字绍衣,自署鲒埼亭长。浙江鄞县人。他是清朝进士,因为性格刚方,所以不容于时。他这种刚方的性格,早在十四岁时就显露出来了。他十四岁去瞻仰乡贤名宦祠,看到有张杰的脾位,张杰是出卖张苍水的无耻将军,全祖望一怒就把牌位给抓下来,用锤子破碎,丢到池子里。
  全祖望终身为表扬明末志土而努力,所谓“于残明碧血,刻意表章”。他访求到张苍水遗像,为顾炎武等写神道表,更服膺黄宗羲,续成黄宗羲的“宋元学案”。
  刘光汉写《全祖望传》说:
  祖望虽以博学闻,然观书具卓识,尝谓国家刑责,非君主所得私,三代而后,人君日骄,奉“洪范”作威作福二语为圣书,而圣王兢业之心绝。又谓史臣不立节烈传,所当立传者何人!复以匡时要务,在于讲学,世道陵夷,格言不立,甚于洪水猛兽之灾,咸为近儒所未发。
  可以看出全祖望的精神。
  全祖望的著作有《校水经注》、《汉书地理志稽疑》、《经史问答》、《句容土音》、《丙辰公车征土小录》以及《鲒埼亭文集》等。全祖望临死前已不能阅读,还请人代读以定稿。他的精神,由此可见。
  上月二十七日午后,我独游“忠烈祠”,发现许多牌位,其实都该给抓下来。用“于残明碧血,刻意表章”的标准,被国民党歪曲的忠烈,可太多了。国民党一方面把“非我族类”的忠烈,不算忠烈;一方面又把自己的牛鬼蛇神,强算忠烈,人间大是大非之颠倒,无过于此,我当一一用我的文化锤子敲碎,丢到池子里!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日夜十二时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