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一生只做一件事 >

第16章

一生只做一件事-第16章

小说: 一生只做一件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大小小的会议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多数的会议都是就某项工作进行的,而专门解决公司沟通问题的会议往往被大家所忽视。每个员工都有参与意识,即使对非本职工作的公司事务,也都有自己的意见或想法,提供一个机会,让大家去互相了解,对于公司的内部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主人,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这样的会议可以定期举行,半年、一个月或者两个星期一次,你可以自由选择;空间上也不必像工作会议那样正式,可以选择室外或俱乐部进行,但我们要强调的是,这样的会议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在公司上下级的交流中,国内的许多公司都设立了专门的所谓“接待日”。但仅仅是固定时间的比如一周一次的接待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建议经理们应随时允许员工打开你的门,进行非业务的交流。有的经理觉得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其实不然。每个员工在进入到经理办公室之前都已考虑再三,选择这样的解决渠道其实是最简捷有效的,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其他部门解决不了的。直接的绿色通道避免了不必要的繁琐,而且表现出经理真诚的一面,而这种真诚得到的回报其实也是同样的真诚。真诚的交流,对公司是无价的。  如果员工不太习惯走进你的办公室或对此产生畏惧,那么,你只有走进他们中间,走到员工工作的地方,并在员工工作的时候与之沟通。打破那种过于正式的氛围,让团队成员与你交谈感觉更舒适,你应仔细倾听他们的话,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立即做出必要的反应。记住,你的表现越认真,积极的影响就越突出。惠普公司的“巡游式”管理方法正是满足了这种需要,才变得如此有效。  一个聪明的领导,应该懂得如何创造出员工交流的机会,而不只是被动地等待。一起吃饭是一个好主意,尤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饭桌上的交流可能是最推心置腹的。当然,即使是一起吃饭,形式也可以多样,和团队,还是和个人;工作餐,还是正式的晚餐;在公司内,还是在公司外,都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进行选择。有的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全体人员的早餐会,在公司中以自助的形式举行,几个人围在一起,没有级别的束缚,显得其乐融融。相比较来讲,工作午餐是简便的,晚餐则要正式一些。  联想的领军人物杨元庆的工作午餐就很有特色,与员工共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除了吃饭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根据公司的不同情况,交流机会也不同,但只要你肯寻找,总能找出适合你们公司的方式。  很多经理总是以没有时间来为自己省略了与员工的交流找理由,但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得怎样去“倾听”。在彼此的沟通中,倾听是最主要的交流技能。如果你真正用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诉说,他会对你感激不已。倾听的技巧有很多,这都需要你在日常的交流中慢慢养成。  集中你的精力,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关上办公室的房门可以消除大部分噪音的干扰,请你的秘书来接听电话,以集中你的注意力,请一定一定——专注地听他把话讲完。请面对你交谈的对象,这不仅表示你给予了谈话者完全的注意力,使得谈话者更自信,感觉舒适,还可以使你在倾听的时候看清楚谈话者表情的变化。  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谈话者说话的语调、音量以及沟通的强度,既要听出内容,又要听出所表达出的情感。要透过表面的语言听出谈话者的意思和意图。有时候,感情比实际的话语更富有意义。  在谈话结束之前,或者在你完全理解了谈话者的意图之前,不要回答问题,因为当你思考着怎样措辞时就不太容易听清别人正在传达的信息,而且,这样做有的时候会显示出你的不耐烦。听过了谈话者的叙述,请不要着急下结论,你还要确定一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谈话者的意图。一般来讲,可以用这样的话开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的意思是……”,等等。在倾听的时候,如果没有把握,不要随便地进行幽默的调侃。要知道,你倾听的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它需要你用心去体会。  自由的沟通与交流可能会被某些人所利用,不知不觉地,公司中可能有了某人某事的蜚短流长。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这些闲碎杂语中的主角之一,你就需要保护自己不受攻击,于是你可能会不停地猜测、担心别人对你的议论,工作效率肯定会降低,对工作的个人满意程度下降,对自己所处的职位也不会持积极态度,没办法,换个环境吧——这就是流言带来的最终后果。  作为管理人员,面对公司中的流言你所要做的是要用适当的方式马上干涉并阻止这一行为,当然,这种干涉不必很正式,可以私下向发起者或传播者暗示这种行为的不正确以及给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然,你并不能阻止所有的谣言在组织中的蔓延,有些人以此作为一种爱好,或者作为从其目前的工作转移视线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你所能做的就是树立榜样,不去议论别人的短长。  尽管你做了很多工作,且觉得很辛苦,但员工的离开有时候还是那么不可避免。其实,有的员工离开公司仅仅是到了他们应该离开的时候,过分的勉强反而显得苍白无力。在这样的时候,你们作最后的沟通,你应该知道这个员工离开的理由。最后的一次谈心内容可以涵盖很多,过往的总结,未来的展望,但彼此的建设性的意见才是谈话的核心。你可以对员工提出客观的建议,这样能体现出你的真诚与坦荡。  当然,你的真诚会得到回报。大多数的员工都愿意在即将离开的时候讲出积压在心头的对公司的意见与看法,这些都是你要珍视的资料与经验。新的工作为什么对他有吸引?什么才是真正能使他留下来的理由?他是不是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成为公司的一分子?在坦诚而无忌的交谈氛围中,你会对自己的公司有更加的了解,对如何留住人才有更深刻的感悟。  点滴智慧沟通在现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一个企业而言,沟通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章 方法要有实效一定要赢就一定有方法

9一定要赢就一定有方法  盲目,是每一个人的大敌。  ——比尔·盖茨     鲍勃·麦特可夫在评论比尔·盖茨时说:这个世界将是他的,只要还有任何东西不在他控制之下,他将不遗余力地去获取。  作为一家生产软件产品的公司,它的首要目的就是赢得用户和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进而长期雄踞市场,行销世界。  这正是比尔·盖茨想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想尽了各种办法。  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费尽了脑汁,最后采用了一系列的贴进消费者、独占性供货、发挥供应商的优越和采用以“礼”“俘”人的手段。  当用户直观亲切、操作简便、通俗易学的图形界面技术出现后,微软公司马上意识到这将是个人电脑的发展方向。它不惜冒着产品拖延上市而失去市场的危险,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功能增进的工作。并且采用了让用户感到亲切,方便和友好的视窗Windows这个名称。  在Windows研究的过程中,微软公司不断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人们展示Windows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这种先入为主的策略使微软占领市场。  软件市场风起云涌,竞争十分残酷。面对这样的局面,盖茨不敢有丝毫疏忽大意,总是密切注视着市场的变化。  比尔·盖茨注视着软件技术本身的发展变化,同时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项活动,举办儿童征文比赛。参赛的对象限制在9岁~12岁的儿童,要求很简单“描述你心目中最有魅力的电脑”。为刺激孩子们参赛,微软公司许诺:凡是文章写得好的孩子,都可以获得一份丰厚的奖品,并将被邀请到微软总部参观,和比尔·盖茨见面合影留念。  比尔·盖茨始终认为:这些现在年龄尚小的儿童,在几年以后,将可能成为电脑市场上最大的用户,他们对电脑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电脑业的发展方向,了解他们的想法,有助于微软发展战略的制定,进而使微软开发的产品具有超前的意义,而且他们的想像力能给程序设计师以启迪。  早在1985年初,在西雅图雷德蒙的微软总部,一群10岁左右的男女小孩,兴高采烈地坐在一间会议室里。他们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印有微软公司标志的彩色太阳帽,手里拿着一个印制精美的包装盒,里面装着微软公司送给他们的礼物,一台笔记本式个人电脑;他们正在等着“晋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比尔·盖茨。  1986年,微软开发出了一个名叫“沃克斯”的软件的试用版。为了检查它的市场定位,在12月,微软公司专门举行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三男四女参加。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担任不同的职务。  从座谈会到儿童征文比赛,微软公司能稳步发展前进,和盖茨注重广泛收集信息,听取意见的策略大有关系。微软正因为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了解市场,把握市场需求,所以,推出产品总有过人之处。  “微软公司下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信息高速公路,我们为此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有识之士也能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远景规划。微软将以百分之百的力量去实施这个计划。对这项决策,我有绝对的信心。”  比尔·盖茨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因为微软公司做出这样的决策,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闭门造车。  为推动大批量销售,保证公司产品成为或继续成为行业标准,微软采取了签订独占性供货合同的手段。  大批量销售对于维持这一循环过程和公司发展一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来自BASIC和MS-DOS,继而来自Windows  Ofice的大规模收入和利润,使得微软能够为其产品的不断改善和持续销售以及近期在R&D投入8。3亿美元资金,它还拥有40亿~50亿美元的现金。盖茨这样评论微软的战略优势:“这都是规模经济市场份额问题。当你每月推出100万套Windows软件的时候,你就可以每年拿出3亿美元改进产品而仍能使其以低价格出售。”副总裁史蒂夫·鲍尔莫同意这种说法:“软件业是固定成本产业。因此质量绝对代表着一切……因为你可以将固定成本在广泛的范围内分摊。”  定价、促销以及促成大批量销售的销售协议,使微软确立了其公司的地位,也使它的一些产品成为工业标准。而一个工业标准提供者争取利用其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是为了维持和扩张其市场地位或向新市场销售新产品。  然而,作为一个工业标准提供者还具有超乎协作网络之上的优势,这一协作者网络遵循某一特定结构,比如决定产品如何配合MS-DOS和Windows运行的技术标准。对微软来说,这一网络包括应用软件的制造者,以及软件开发工具、硬件外围设备和驱动器仪打印机和监视器以及为微软操作系统设计的其他产品的生产者。  革新专栏作家迈克尔·施拉格在1994年的一段话中精辟地论述了比尔·盖茨和微软作为工业标准提供者的目标和成绩:  “谁比其他人更理解标准的意义,可能是比尔·盖茨以及微软。微软实际上不是在做软件生意,而是在做标准的生意。微软的成功不是因为它编写了最好的程序,而是因为它确立了最好的标准。微软Windows——使盖茨成为亿万富翁的这种个人电脑软件,被培育和发展成一种标准,而不仅仅是另一种操作系统。微软的目的不是收入的多少,也不是占市场份额的多少;它是在与消费者、软件开发商和英特尔这样的微处理器生产商建立关系,以给予微软操作系统最充分的支持——战略上、财务上的和技术上的支持,这些关系网络正是使标准成为标准而不是一件产品的东西,标准不是一个公司的产品,而是这些网络的副产品,支配标准意味着支配这些网络。”  在1995年,当网景公司的网络浏览软件Navigator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占据互联网络软件市场的时候,为抢夺市场,微软公司的浏览软件Explorer一直坚持其免费策略,公司用户一样可以直接下载使用。  在EXplorer3对推出时,微软公司还创造出崭新的推销方法,伴随浏览器附送电子版的《华尔街日报》有线电视,音乐台MTV和体育电台ESPN的服务,吸引网友使用。同时,微软公司更是大送T恤,鼓励用户上网下载。  微软公司的产品之所以一直以来能依靠强大的市场攻势,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是因为他们有一支全美最优秀的产品促销队伍。  而以“礼”得人心,是微软的营销手段,是承接Windows95的消费式推销手法,也是微软公司近年常用的市场策略,也是微软公司的一个优胜之处。  “一定要赢就一定有方法”可以说是比尔·盖茨的经营之道。  点滴智慧无论你想干什么事,首先应该找出干的方法,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你才能把你要干的事干好。    

10挣钱,必须有手段  钱赚得多少,取决于你的大脑。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说:最大的财富不是堆积如山的金钱,而是聪明的大脑。  靠聪明的大脑挣钱。美国人丹尔·洛维格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范例。  现在丹尼尔·洛维格所创立的企业王国,是一个庞大复杂得令人不可思议的跨国公司,它包括全部独资或拥有多数股权的遍布世界的许许多多资产,一连串的储蓄放款的信贷公司,许多家旅馆和许多座办公大楼,从澳洲到墨西哥各地的许多家钢铁厂、煤矿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公司,在巴拿马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炼油厂等等。除此之外,洛维格还拥有一支总吨位达500万吨、足以同希腊船王的船队相媲美的世界性船队。  然而,令人感到惊诧的是,这一切都是丹尼尔·洛维格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取得的。其中他独特的、高明的借钱赚钱方式,是他的事业得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丹尼尔·洛维格1887年6月出生于密歇根州的一个叫南海温的小地方,他的父亲是一个做投机生意的房地产掮客,生意还算顺手,但并不富有。在他10多岁的时候,父母分居了,他归父亲抚养。  这时,他父亲发现在得克萨斯州一个以航运业为主的名叫阿瑟港的小城,有些房地产生意的机会,于是,他们便迁居到那里。由于洛维格对船十分着迷,他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到码头上找了个工作。就这样,他东漂西荡地混了好几年,最后,在一家航业工程公司安顿下来。他的职务是到全国各地港口为船舶按各种引擎,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并且发现自己是个好手。于是,他开始利用晚间,为自己找些安装和修理的兼职工作。  比尔·盖茨说:一个想干事业的人,如果永不放弃成就一番事业的念头,他早晚会有机会。  洛维格从19岁进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他一直没有财星高照,走上红运。他在航运业里碰来碰去,做些买船、卖船、修理和包租的生意,有时赚钱,有时赔钱,他手头的钱一直很紧,几乎一直有债务在身,有好几次都濒临破产的边缘。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