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兹鹗可璞福苌叩得娣邸�2000年,刘永好还代表上海东方希望集团与东风面粉厂签订了租赁协议,并称此举是东方希望集团返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步,如果租赁经营成功,将大规模进军四川面粉加工业,组建一个至少有五六个面粉厂组成的面粉集团。刘永好之所以选择面粉加工业,不仅是因为饲料制造与面粉加工业同属食品工业,更基于“东方希望”决策层善于捕捉机遇,对四川食品工业发展前景和面粉市场需求的精心评估。 刘永好作为一个从西部走向东部的成功企业家,对西部开发有许多独到见解。刘永好认为,参与西部开发可以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直观、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西部,增强对西部的感性认识。 同时,刘永好认为四川企业与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的合作开发也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好地了解到西部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哪些值得开发和参与、哪些项目可以实现“双赢”,这无疑给双方提供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刘永好认为,西部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商机很多,但要吸引外资、搞好开发,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运作机制,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大胆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等等。他认为东西部的交流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刘永好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的商务大楼,成为东方希望集团立足成都、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基地。刘永好涉足面粉与西部开发,可以说是又一次捕捉住了财富的机遇,使之成为他人生辉煌旅途中的亮点。 点滴智慧不要死守一个摊子,改变一下观念,转动一下头脑,你会做得更好。
第六章境界要有提升单纯就是天才
1单纯就是天才 所谓的天才,就是他超常的创造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比尔·盖茨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经常在椅子上摇晃来摇晃去的金发小男孩,用他的这种方法晃动了全世界,成为了另世人瞩目的人物。 小比尔·盖茨超群的智力和出众的才华,不光来自于先天的,更重要是来自于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比尔·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从不喜欢连环画、卡通画之类的儿童读物,也不读当时的儿童都喜欢看的童话故事和小人书,他喜欢读成人作品,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随意翻阅父亲的藏书。小盖茨在他三四岁时,母亲玛丽为学生作讲解总是把他带在身边。玛丽在学校里讲本地历史和文化时,小小的比尔·盖茨就坐在前面的桌旁,两眼死死盯着母亲,聚精会神地听讲,经常得到母亲的赞赏。小盖茨冥冥之中非常强烈地感觉到,文字和书本所代表的是一个很神奇和魔幻的世界,尽管它远离抽象的现实,但从另一方面说,也许是这种现实的某种更为精华的汲取和对某种自然现实的崇高愿望。 当他才7岁的时候,他最喜欢读的就是那本《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读到尾。据盖茨的父母后来说,就他们所认识的孩子而言,还没有见过哪位少年对《百科全书》有盖茨那么大的热情和偏爱。 后来大一点儿的比尔·盖茨又一头扎进富兰克林、´;罗斯福、拿破仑、爱迪生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的传记中。他说,他读这些历史伟人的传记是为了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后来他也读文学作品,他最喜欢而且印象最深的两本书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各自的和平》。他还读科学著作和商贸书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内心里有一个丰富的世界,他从读书中汲取大量精神财富,他的行为也自然与他的同龄人有所不同,小小年级就表现出非凡的思想。不难发现,比尔·盖茨专注于阅读超过同龄人的书籍,已经显示出“成人化”的倾向。他的精神支柱是:让思想走在年龄的前面。 比尔·盖茨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志向,那时他就对他的小学同学爱德蒙德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冈中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他的进取精神在整个年级是鼎鼎有名的,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比得过他,每次老师布置作文,他总是超出规定页数许多。 1971年6月,盖茨“玩”电脑的机会接踵而至。西雅图湖边中学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课程复杂,而课程安排却靠人工处理,因此效果不佳。有的科目上课时学生寥寥,有的则过于拥挤。校方有鉴于此决定采用电脑排课,于是起用盖茨和艾伦,让他们设计排课程序。 1973年,比尔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然而他并未满足和眩晕,因为他依然钟情他的电脑事业。在哈佛大学中比尔·盖茨是典型的大学新生,被新的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弄得步调大乱。他逃避上课,一连好几天待在电脑实验室搞自己的计划,整晚打扑克牌,而且睡在一张没有铺床单的床上——那是指他真的好好躺下来睡的时候。其他学生记得他通常可以连续18个~36个小时不眠不休。 面对自己钟爱的电脑事业,比尔·盖茨终于从哈佛退出去探索电脑的世界,并于1975年与艾伦创办了“微软”公司,那时他还不到20岁。 早在哈佛大学时盖茨就有很多成就,面对自己喜欢的工作他总是创造奇迹。他和艾伦开发出一种适用于阿尔塔电脑的软件,并编写完成了BASIC语言的程序。 比尔·盖茨的能力是世人所共知的,而他创业的过程却也有着心酸和泪水。也许,是上帝的关照吧!但更大的是比尔·盖茨的工作精神推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1978年底,微软公司的业绩来了一次大飞跃。它的营业额突破100万美元大关,比上一年度增长超过1倍,当时公司员工也只有13人。 也许人们不会相信,比尔·盖茨在20几岁时就是一个谈判的高手,不过第一次会见客人时也总会产生小小误会。客户面对眼前的小伙子不免怀疑他是不是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于是,总会有人打电话去印证其真伪。其秘书宝露总这样回答: “请你留意,他是一个年纪看上去十六七岁,长一头金发戴眼镜的男孩,如你见到,准没错。” 比尔·盖茨最初给客人的印象是轻松。他那孩子般的形象,加上穿着美国西部习惯的悠闲自得的装束,即使接待客人也不例外,使对方不再拘泥于礼节,很快就进入融洽的气氛中。但是,一旦进入生意接触的时候,比尔·盖茨处事方式老练、严谨,他可以轻易找到合约中的法律漏洞,并加以修正。这出自一位20岁青年之手,令客人大感吃惊和并由衷佩服,同时也增强生意方面的信心。 比尔·盖茨的能力是人所共知的,在微软刚成立的几年中,在与IBM的交往中,山姆都不得不佩服盖茨的远见卓识。 在程序设计方面,比尔·盖茨有丰富的经验,深知只有16位的微处理器才是程序设计师们充分发挥想像力的领域。他说:“程序设计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应用软件的功能可以无限扩张和发展,电脑用户的多少,要看软件的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8位的微处理器显然限制了程序设计的天地,这种电脑的用户增长极限即将到来。” 山姆一边听着比尔·盖茨的分析,一边微微地点着头。 比尔·盖茨接着说:“我和艾伦都深信在不久的将来,16位的个人电脑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两年来,我们一直为8086设计BASIC语言程序,然后,又接受CT电脑公司的委托,着手开发8086版‘公式翻译’。如果IBM公司采用8086及其现成的程序开发技术,一定会掀起16位个人电脑热潮,促使这个市场提早到来。” 点滴智慧单纯就是天才。从比尔·盖茨的人生轨迹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第六章境界要有提升完美在于细节
2完美在于细节 追求完美,你会有更大的前途。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说: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样的,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不过是把同样的事做得比别人更加完美。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从小就生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小山村里的查理·斯瓦布,他曾经是一个卑微的马夫,但他后来竟成为美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 如果你翻开他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成功的秘诀。 其实他成功的所谓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当他每得到一个位置时,从不把月薪的多少放在心里,他最注意的是把新的位置和过去的比较一番,看看是否是有更大的前途。 比尔·盖茨说:一个有梦想的人,总能想方设法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途径。 当查理·斯瓦布走出宾夕法尼亚的小山村,在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乙厂中做工时,有一天,他自言自语地说:“总有一天我要做到本厂的经理,我一定要做出成绩来给老板看,使他自动来提升我。我不去计较薪水,尽管拼命工作,我要使我的工作价值,远超乎我的薪水之上。”由于他打定了主意,便抱着乐观的态度,欢欣愉快地努力工作。当时恐怕任何人也料不到他会有今日的成就! 查理·斯瓦布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非常贫苦,他只受过短时间的学校教育。从15岁起,就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赶马车了。 比尔·盖茨说:成功者善于抓住使自己成功的机遇。 为了走出封闭的小山村,两年后他才谋得另外一个工作,每周只有2.5美元的报酬。可是他仍无时不在留心寻找机会。 不久又来了一个机会,他应某工程师的招聘,去建筑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一个工厂,日薪1美元。做了没多久,他就升任技师,接着升任总工程师。到了25岁时,他就当上了那家房屋建筑公司的经理。又过了五年,他便兼任起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到了39岁,他一跃升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现在,他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总经理了。 如果你说查理·斯瓦布太走运了,你就错了。 查理·斯瓦布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与他在每件事上追求完美分不开的。 每当查理·斯瓦布获得一个新的位置时,他总以同事中最优秀者作为目标。他从未像一般人那样离开现实,想入非非。那些人常常不愿使自己受规则的约束,常常对公司的待遇感到不满,甚至情愿彷徨街头等待机会来找他。 因为查理·斯瓦布知道一个人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不畏艰难,他一定可以成为成功的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篇情节曲折的童话,我们从他一生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他做任何事情总是十分乐观和愉快,同时要求自己做得精益求精。因此有些必须考究一点的事情,非由他来处理不可。他做事总是按部就班,从不妄想一跃成功,他的升迁都是必然的。 比尔·盖茨说:在一个公司做职员的人,若想迅速得到提升,只要去成就一件人家没有做成、不会做或急切需要的工作即可。这样你就很容易超越那些资格比你老、年资比你深的职员。 如果一个人做起事来刻苦耐劳,敏捷迅速,处处替老板着想,随时用用脑子,想出些聪明、独到、完善的计划来,那么他的上司当然就会对他十分注意,觉得确实应该提升他的位置了。 天底下恐怕没有一个老板不喜欢忠诚可靠的部属。他们无时不在考察谁是可靠的,谁是不可靠的。他对于员工是否偷懒,是否贻误事情都知道的很详细。任何偷闲误事的员工都逃不了老板的眼睛,迟早都会被他发觉。 有许多人,他们虽然不对人说谎,或做些有意骗人的事,但因为他们在工作上不能让人信任,所以人家最终总难以把他看做可靠的人。 身为公司的老板,对于他们员工的品格,多半知道得很详细,他明白哪几个人是专门在寻找偷懒的机会,哪几个人只是在他面前干得起劲,一等他走开之后就丢开不做了。一个最让老板信任的部属,无论有没有偷懒的机会或老板在不在面前,他总是能认真地工作,毫不怠惰、忠于职守。 如果你想获得提升的机会,那么第一步,你应该首先应得老板的信任。任何老板,绝不会凭空提拔一个他所不信任的人。他所希望的员工,是无论在他面前或背后都一样努力,忠实可靠,甚至在他背后,做事还会格外起劲一些的人。 那些提升得很快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替老板的利益着想,他能尽力替老板分担工作,竭力帮助老板实现他的计划。 没有一个专门等着人家来指点才去工作的人,会得到迅速升迁。世上最有成功希望的人,无不有着判断迅速、勤劳果敢、工作主动的可贵品格。 如果你养成了“说一句,动一下”的习惯,那么,你所有的能力、天才、智慧、独创力都将因此而逐渐消失,永无出头之日了。 无论你做什么样的事,千万别这样想:“我只要照着上司的吩咐和方法去做就行了。”你必须在那件事上竭力发挥你的才智、见解、独创力,才容易令人折服。 只要你仔细留心,就可以发现许多不必等人吩咐就应去做的事。对于这些事,如果你存在着“老板不在这里,省省力气”的心思,你的前途就再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了。因为每一个老板对于员工在背后努力与否,都是非常重视的。 那些做事不认真,处处希望投机取巧的人,随时担心自己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已经超过薪水酬报的人,因为没有额外的津贴,便不肯多动动手,不肯多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的人,对同事冷淡、鄙视,常常劝他们不要白白替老板效劳的人,这样的人,任凭他的学识怎么丰富,本领怎么大,也不会有出头的一日。 比尔·盖茨在谈到员工提升的问题时说:人不应该心存自私的思想,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最大障碍。有些青年常惊奇他们上升得太慢,如果老板再告诉他们:“这完全是因为你太自私的缘故”,他们一定会愈发惊奇了。实际上,他们只要替老板想想,就知道一个忠实、刻苦、和善、宽怀的员工,确是他们所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易得到提升的了。 比尔·盖茨说:没有哪一个老板会喜欢任用一个办事拖拉,草率行事的人。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人,他们之所以不能进步,往往都坏在一件更小的毛病之上——草率多误。任何事情,一经过他的手,别人就再也不能放心,不得不再去复核一次,因为他做事情永远是漏洞百出。 有些会计人员,算起账来错误连篇,写出来的账目,满纸涂改,所以只好永远拿那么一点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永无进大银行、进大公司的希望。 他们也许在其他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因为有了这个小小的瑕疵,他们便与应有的成功机会失之交臂。他们不知道,一个做事马马虎虎、粗俗糊涂的人,性格也就很容易同化。他们不知道,做事的习惯不但会影响他们的前途,并且更易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 不管是谁,都不会信任一个做起事来拖拖拉拉的人,因为他们在精神与工作上马马虎虎,一点也靠不住。 一个能够享有盛名、迅速成功的人,做起任何事情来,一定十分清楚敏捷,处处得心应手;一个为人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