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9-直击中国教育底线-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尊重和敬畏。过去,我们总是在告诉青少年什么叫理想主义、什么叫英雄主义,却没有告诉他们作为人应该有哪些最基本的情感,比如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尊重及敬畏之心。这就造成了人性教育的缺失,也由此酿造了无数悲剧。
事实上,“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人性化关爱”等呼声如今已越来越响。在此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弥补人性教育的缺失,加快人性教育的步伐,努力恢复并且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人性善”“人性美”的传统,使社会更文明、人民更幸福,正是顺应时代、顺应科学的适时之举、明智之举。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实现培养人性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努力奋斗。
第2章 反省4 不堪入目的凌辱—他们为什么不敢说“不”
奴才犯了错,不等主人开口,就跪下自赏嘴巴。这是封建专制社会中最典型的奴才心态。这种心态一旦传染到现在的学生身上,后果不堪设想。它意味着学生独立人格的丧失,而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栋梁。要知道,虽然校纪班规及学生守则对管理和教育学生必不可少,但也必须明白,不管什么样的规矩,都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公正的基础上,没有了这个基础,所有的规矩都是不合理的,因而也都是可以说“不”,进而应该打破的。
在欧洲中古时期的基督教教会中有一种特殊职业,叫“魔鬼的辩护士”。那时的基督教神学者,只要提出一种新理论,就必须按照教会的要求,另外请一个人站在自己的敌对立场上,对新理论提出针锋相对的反驳。建立新理论的人只有通过与“敌手”的反复辩驳,回答“敌手”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挑剔,直到确实无懈可击,其理论才告最终完成。这种有意魔高一尺的做法,目的并不在消除新理论,而在于使其从一开始就能避免潜在的谬误和不足,具有接受各种挑战和驳诘的力量,最终达到道高一丈的境界。这位提出反驳的“敌手”,形式上是站在神的对立面,即“魔鬼”的立场上讲话,所以被称为“魔鬼的辩护士”。
神学理论在我们有些人看来,也许是无稽之谈。可又有谁知道,神学家曾经对自己的理论报以如此严谨的态度和采取如此严格的辩驳论证方法,使其更具说服力?由此生发开来,如果连神学家都有勇气故意为自己“树敌”,都敢接受来自“魔鬼”的反驳和挑战,那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原则的我们的教育事业,又为什么不敢从与“魔鬼”力量的抗衡中汲取生机与活力,直面一切真理与谬误呢?要知道,如果连神学理论都可以经此途径变得颇具蛊惑力,那么,比神学理论更具不朽价值的教育事业,就更具以其灿烂的文明之光普照芸芸众生的无穷魅力了。
我之所以由此开始这一章节,缘于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学生集体丧失了说“不”的勇气。
据《焦点访谈》报道,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矿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石雅云等九名孩子,因在放学后偷听老师的演讲比赛,被班主任喝令站到讲台上,用自带的刀具刮脸,并被告知必须刮出血来才算过关,否则,将被锁在教室里不准回家。面对班主任的威逼,九名孩子只好用刀刮脸,直至鲜血流出,整个刮脸过程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在此期间,无论是刮脸的孩子,还是看刮脸的孩子,始终无人抗议老师的暴行,即集体丧失了说“不”的勇气。
在此之前,我还见到了不少类似性质的新闻。
如贵州湄潭县抄乐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罗某强迫违犯“谁敢在上课时转过身去与后排的同学说话,后排同学要吐10次口水给谁”的“班规”的学生冯航吃屎。当时,冯航不但没敢反抗,反而含泪把屎硬吞了下去,而看到这个场面的全班同学同样无人抗议教师的暴行,唯一的集体表态是都趴在课桌上哭了,事后也无人告诉家长。
再如郑州市某小学教师牛某,为了能吃上羊杂碎,竟在一位家长从事屠宰生意的名叫刘英的学生的胳膊上写字威胁:“5点5分拿羊肺,拿不来,格杀勿论……5点10分拿不来挖左眼,6点10分挖右眼。”当刘英偶尔没有给牛某拿羊杂碎时,牛某就对她施以体罚,如揪耳朵、打脸等。对此,刘英始终没有反抗,而知道此事的其他同学也都无一例外保持了沉默。
对这些教师体罚及侮辱学生的极不正常的行为,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教师做出了如此泯灭师德的事?又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使这些身心健康及人格尊严等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同学,丧失了对某些泯灭师德的教师的暴力行为,大喊一声“不”的勇气?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农村,家长给孩子报名上学时,总忘不了郑重地向老师交代:“孩子这就交给您了,要是不听话,该打打,该骂骂,我绝不护犊子。”这时,如果老师回答:“你放心,要是他(她)真不听话,肯定少不了挨揍。”家长一准喜气洋洋,而孩子却恐慌不已。如果老师回答:“孩子不听话也正常,教育教育就好了,打骂不顶事。”家长不但不高兴,还会从此怀疑老师的爱心和教学水平,脾气大的甚至立即给孩子换老师,可孩子却满面红光。据了解,以第二种方式应答家长的老师并不多,因为他们一怕驳了家长面子,二怕被家长看低了水平。
家长与老师的这种对话,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上入学第一课,其性质类似于封建教育传统中的入塾先拜孔夫子,旨在让孩子在正式上学之前先明白师生间地位的差异是:老师高高在上,有用打骂的形式任意处罚学生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是学生家长赋予的;学生黯然在下,有承担被老师用打骂的形式任意处罚的“义务”,而这种“义务”是父母规定的。在此情况下,学生当然不敢对老师的任何行为说“不”了。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村的部分家长和老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及现代法制思想的缺失,是封建专制思想和等级观念长时间对民众麻木与毒害的结果。因此,如果要让学生面对他们认为不合理的现象有勇气说出“不”字,就必须认清民主教育是“破茧而出”的基础。
考察当前的教师体罚及侮辱学生现象,有一点必须承认,即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及现代法制思想教育长期缺失。这一点,无论是在上述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都普遍存在。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师生关系平等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师生关系依然比较紧张。如江西南昌市某中学的十几名高一学生,因未完成某李姓老师头一天留下的六道作业,便遭到每道抄写1000遍的体罚;陕西西安雁塔区某小学二年级肖姓老师惩罚未完成作业的12名学生(七男五女)当众脱裤子,并在教室里转圈示众,肖某还指派两名班干部对不听话的学生强行脱裤子等。
奴才犯了错,不等主人开口,就跪下自赏嘴巴。这是封建专制社会中最典型的奴才心态。这种心态一旦传染到现在的学生身上,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它意味着学生独立人格的丧失,而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才。要知道,虽然校纪班规及学生守则对管理和教育学生必不可少,但也必须明白,不管什么样的规矩,都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公正的基础上,没有了这个基础,所有的规矩都是不合理的,因而也都是可以说“不”,进而应该打破的。在科学规矩的校正下,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不但不会偏转和扭曲,还可以从此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所谓“好马打上了铁掌,勒上了金嚼,才可以日行千里,夜奔八百”,正是这个道理。但如果这个规矩并不科学,而是充满了迷信、专制的暴虐成分,则学生非但不能被校正,反而会被“校误”,这就不是“打马掌”“勒马嚼”,而是“断马掌”“毁马首”了。
中小学生本来就像一只待孵化的蛹,要想使其“破茧而出”,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在他们周围形成一种科学的民主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才能拥有畅所欲言的权利,才能对是与非有正确的识别力与判断力,同时也才有对“是”鼓掌,对“非”说“不”的意识和勇气。这就需要对师生进行深入持久的民主思想教育。须知,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锐意创新而非墨守成规者,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其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敢于并善于对错误的东西说“不”,因为唯有具备了如此的胆识与才情,才能打碎所有既定的枷锁,破茧而出。否则,只可能成为僵死于茧中的干蛹,永远无法领略飞翔的幸福。
当然,要领略飞翔的幸福,还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在“破茧而出”后,能“化蛹为蝶”,拥有一双自由自在的翅膀,而法制教育是“化蛹为蝶”的保障。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非常密切,民主需要法制的保障,法制需要民主的制衡,只有二者挽起手来,才能使文明社会的辉煌大厦风雨不动安如山。即此而言,在师生中做好法制教育工作,依法治教,才能真正杜绝教师体罚及侮辱学生的现象发生,是学生“化蛹为蝶”的根本保障。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申申教授这样告诉我: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将束缚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而体罚和侮辱孩子将折断他们的翅膀。由此,她呼吁:全社会每个家庭、每所学校都要给孩子一双真正自由飞翔的翅膀!
然而,当前的教育现实并不容我们乐观。前文所举的四个体罚或侮辱学生的例子只是因为它们给我印象最深刻,事实上,比这些例子更为严重的还有很多。如云南曲靖市某初一学生张波,因没按时完成作业,被历史教师聂某连扇10个耳光,当张波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时,聂某还认为张波装昏,抓着头发拎起他又补了两耳光。一个小时后,张波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死者的同学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去上该中学不是读书,是坐牢,因为从校长到老师,都把体罚和侮辱学生当成了家常便饭。
就拿现在大家都在谈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来说,权益保护是双向的,一个是不得侵犯他人权益,一个是自我权益保护。这样,如果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单纯依赖成年人对其单向施舍,一旦法盲学生遇到了法盲教师,则学生被体罚及侮辱的现象将必然发生。所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最重要的一环,是他们对自身权益的清醒认识和自觉维护,但这些又须由成年人教给他们。
这样,我们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其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意识,使他们知道自己有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说“不”的权利,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切实的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使其明白:你的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失误,举止来不得少许出格和走样,工作更不能简单和粗暴,因为你虽也是平常人,可却是学生、家长、社会以其理想、愿望、标准塑造出的公众形象,肩负着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神圣使命。
法制的力量一旦加强,民主的呼声必将随之高涨,中小学生对不合理现象说“不”的勇气也会倍增,此时,不但他们被教师体罚及侮辱的现象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将由此而被激发,独立人格将由此而逐渐形成,健康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指日可待。试想,如果在我们的教育界响彻了学生们勇敢说“不”的声音,那么,这声音将何异于滚滚春雷!
事实上,已经有迷途知返的教师,在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说“不”。
据报道,沈阳市铁西区一位名叫张晶的班主任,为了在新学期之初在班里营造一个严肃紧张的气氛,好让学生从假期的放松状态中尽快转入学习,竟在开学第一天给学生这样的“下马威”:对全体学生罚站及罚抄10遍课文,并对一名学生扇耳光。事情发生后,张晶受到了学校的严肃处理,同时,她本人也意识到靠体罚及侮辱学生,并不足以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在学校帮助下,她开始在班里试行一种针对教师教育方式的管理制度,即由学生直接选举“教师行为监督员”。该监督员的责任是,如果发现老师再有体罚或侮辱学生的冲动,就立刻对老师说:“老师,放下你的手!”或“老师,请不要这样讲话!”事实证明,这个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不但教师的行为从学生那里得到了“校正”,而且师生间关系也从此变得融洽了许多,班里的学习气氛更是空前高涨起来。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文首的关于“魔鬼的辩护士”的故事,大家肯定已经明白,让学生大胆说“不”的价值何其重大,意义何其深远。欧洲中古时期的基督教神学家借助“魔鬼的辩护士”的力量,尽可能完善了自己的神学理论,使之更加严谨和富有蛊惑力,我们今天的教育当然也可以利用学生说“不”的力量,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和民主性。更何况我们的教育理论体系并非宗教的神学,我们的学生也不是青面獠牙的魔鬼呢。
宗教神学需要来自“魔鬼的辩护士”的声音,我们的教育需要来自学生说“不”的力量。在这殊途同归的行动中,有力求完美的理想同在。
第2章 反省5 像草屋一样的弱者怎能挺起腰杆
5 强者王国里的呻吟——像草屋一样的弱者怎能挺起腰杆
年轻的时候,我选择了乡村民办教师这个职业,挣着每月18。25元的工资,努力地与命运斗争着:进修、函授……以微薄之力搏击命运之网,那时,我自以为是强者。18年过去了,我惊异地发现,我已彻底服从于命运的安排,应聘书上那一行“无条件服从”的亲笔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视真实为生命,把正义当准绳,以大无畏的气概直面现实,真诚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大众媒体之一,报纸肩负着维护弱者尊严、保障弱者权益的神圣使命。多年来,我国的大部分教育类报纸正是秉承这一使命,努力关爱着弱者。身为教育类报纸的一名从业人员,我也时时将关爱的目光,投注到教育界的弱者们身上。
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当我将一则“我们该为弱者做些什么”的讨论预告发表在自己就职的《教育时报》上之后,竟立即在读者中激起了热烈回应,来信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向我的案头涌来,短短十几天时间便有近百封来信摆在了我面前。翻阅着这些来信,我既喜且忧,喜的是有这么多人愿为弱者捧出赤子之心,忧的是还有那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仍在品味着身为弱者的痛苦。
先请看学生——
弱者的名字叫后进生。河南省新县的南方老师说,新学期伊始,他接了一个数学平均成绩30多分的毕业班,在他看来,这些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就是弱者;河南省淮阳县一署名“心寒”的学生则说,由于自己是后进生,班里的好事从来轮不到自己,坏事却隔三差五地找上门来。当我到几所学校采访,对班主任问及学生中的弱者的定义时,3/5的人提到了后进生。
弱者的名字叫特殊家庭的学生。某县的吴明老师说,他所在的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