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这边 >

第5章

中国这边-第5章

小说: 中国这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岳(Victor Yuan):    
    这与中国的户籍制度有很大关系。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是的。在中国,户口是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但在美国,没有户籍制度,社会人口流动性较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如果你不喜欢在达拉斯的工作,则可以换到华盛顿。有一种情况,你是纽约人,另一个人也要来纽约工作一段时间。美国人不会把他的外地身份看得很重。过一段,这个人适应了,知道了怎么工作,怎么玩,你对他就不会有外地人的印象了。怎样知道一个人是外地人呢?在美国,英语口音的差别不是特别大。大部分地区没有特别的口音,很难说这个人来自何处。社会经济背景也不重要。纽约人到奥斯汀,奥斯汀人有可能还瞧不起他,因为我们为奥斯汀感到自豪。纽约人认为他们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好的。但许多美国人都这样看自己的城市。在中国,许多外地人都是从农村来的,中国的城乡差距很大。在美国,90%以上的人口都住在城市,城乡之间没有太大差别。    
    


第五篇 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疏远了话题44:美国抽烟的主要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

    话题44    
         
    美国现在抽烟的主要是教育、文化和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人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30年来,抽烟的习惯在美国有了很大改变。上世纪40年代,抽烟在美国很流行。在电影和电视中创造的印象是,抽烟是很高雅的行为。70年代,美国的医疗界真正了解到抽烟对一个人健康的害处。到80年代初形成的意识是抽烟极为危险,那时,在外面吃饭时,已经有了禁烟区和吸烟区。开始时,抽烟的人多,禁烟区和抽烟区大小差不多,后来,禁烟区越来越大。在电视上已经看不到太多的抽烟形象了。这个过程显示了美国人对抽烟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争论,香烟公司说香烟对人体没有太大的损害。但是后来,达成的共识是抽烟危害健康。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认为抽烟除了危害自身健康外,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危害,这样问题就更严重了,人们开始反感抽烟。    
    从公共卫生、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如何对待抽烟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美国政府基本上在慢慢禁止抽烟。任何一座联邦政府办公楼,包括白宫、国会和使馆都不允许抽烟,必须去外面抽。除此以外,在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和博物馆也一律禁止抽烟。一般的室内都禁止抽烟。飞机是禁烟的。现在,抽烟的人能够立足的地方不多了。    
    现在,美国的烟民不像以前了,以前有各种各样的人,而现在主要是教育、文化和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人。也有女性抽烟的现象,但那算是一种时尚。电视连续剧《欲望都市》(Sex & The City)中的女性抽烟,是一种“酷”的表现。但绝大多数美国人对抽烟行为是瞧不起的。如果你在孩子旁边抽烟,那么他的父母就会过去说:“你看,你在孩子面前抽烟,这很不好。”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是世界上抽烟人口最多的国家。据说经常抽烟者占总人口的1/3。中国抽烟的人口包括高端人群和低端人群。乡镇和农村的烟民非常多。在传统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里,抽烟的人也很多。而在三资企业和民营的新锐企业里,抽烟的人就比较少。相对来讲,抽烟的人群主要是传统的,但也有新白领女性和青少年,他们把抽烟作为一种另类的符号。抽烟的动机有三类,一是放松自己,二是社交需要,三是表现身份与众不同。以另类为动机的群体规模的数量有限,但数量有所增加;为放松自己而抽烟的数量保持稳定;为社交需要而抽烟的数量则在降低。现在,抽烟者本身也开始感受到压力,虽然还不是特别严重。这种压力就是:因为你抽烟,所以会被看作个人形象属于低端群体。    
    人们一般用健康的理由来劝诫抽烟的人,但基本上没有效果。但如果女朋友不喜欢抽烟,那么男孩可能也就不抽了。德国《明镜》周刊的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在烟盒上印“抽烟有害健康”,不但没有明显减少烟民数量,实际销量反而稍有上升。在美国人写的《香烟》一书中,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简单的威胁不能导致有效地戒烟,戒烟来自更多的社会关系中的友好互动。简单地以健康为劝说理由显得太老套了。所以,在戒烟问题上,我们需要更好的方法。在美国,一些行政机关的表率作用是很有效的。作为政协委员,我曾经提议在北京的某区政府部门首先实施公共会议场合不抽烟,但是被爱国卫生委员会礼貌地拒绝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以前抽烟很酷,现在被人瞧不起。在美国,抽烟的最后一任总统是肯尼迪,在那之后就没有抽烟的总统了。这种形象已经不符合美国人对领导人的形象期望了。    
    袁岳(Victor Yuan):    
    现任的中国领导人中抽烟的也很少,希望更多的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跟进。    
    


第七篇 信仰伦理:缺失与迷惘话题65:开玩笑赞扬希特勒就是犯最大的忌讳

    话题65    
         
    如果你开玩笑赞扬希特勒,那就是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    
    袁岳(Victor Yuan):    
    这与鬼和灵界有关系。当你进行某一些行为时,它可能会引起一些bad luck(坏运气)。有一些忌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很重要。数字忌讳,如4,与“死”同音。我买了一辆汽车,同事帮我上的牌子,号码后5位是35414。这个问题很严重,“死要死”。有人对我说:“这个号码很不吉利。”但我不相信。后来这辆车被偷了。有人安慰说:“你看这牌子不好吧!被偷了吧!”还有说:“好,破财消灾。”忌讳和幸运是对立的。也有幸运数字,如8代表“发财”,9代表“长久”,3表示“多”。有些话被看作不吉利的。比如,“我都快死了”。这种话就很忌讳、很不吉利,朋友不希望你说。又有一些话被认为是吉利的,如“吉祥”、“恭喜发财”和“长命百岁”等。另外,颜色在不同场合的使用。你穿着很黑或很白的衣服去看老人就会让他觉得不舒服;而红的或黄的就代表喜气和财气。忌讳中还有一些带有妖术的。小时候,我们家乡有些妖术是用来诅咒其他人的。比如,在你们家门上面挂面镜子,就会把人家的好运气照到你们家来了。比如送你香萁,这种植物会帮助你们家避邪。我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忌讳,算是不信邪的人,但我真的非常不喜欢别人在我面前抽烟,我自己的亲哥哥也不例外,他戒烟后,我觉得跟他亲近了许多。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忌讳在美国是一种迷信。比如,如果你不小心弄碎一面镜子,就会被看作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后,应想办法弥补一下,如赶紧把镜子搬出去。如果有个梯子,你不能从下面走过去,会被认为是不吉利。如果一只黑色的猫在你前面经过,会被认为是很不好的,你必须跟着他走,或往回走,你不应让它走你前面的马路。这些都属于迷信。在美国,没几个人真正相信,也没有人会真正去做,但我们心里认为还是避免为好。还有一种忌讳是数字。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如果13日是星期五,则是很不吉利的,人们会认为那天将发生不幸的事情。有个别的美国大楼没有13层。还有其他一些忌讳的方面,比如我们不会轻易地说出“我会死”这类话,因为这种事情被认为是不好的。    
    美国人的幽默感特别强,可以拿任何事情来开玩笑。总统、朋友和家人都可以拿来开玩笑。但是,希特勒是不可以拿来开玩笑的。在谈到这个人时,所有美国人都认为他是最邪恶的体现。如果你开玩笑赞扬希特勒,那就是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对我个人来讲,没有特别的忌讳,惟一的是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前,我不会说太多。如果我想自己会提升就先说出来,那么我就很忌讳这样,因为担心不能实现。    
    


第八篇 政治法制:民意的力量话题69:百姓对中央政府的表现认同度很高

    话题69    
         
    老百姓对中央政府的总体表现认同度很高,约为80%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笑)我自己就是政府官员。首先,我谈谈美国人是怎么看美国政府的。美国人在政府对社会作用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基本上是在许多年内形成的。这种共识就是美国政府应该发挥市场不具有的作用。比如,负责国家安全、保护美国以及管理好国家公园等。此外,关于医疗、保险和股市等问题,美国人认为应该由政府来管理。    
    民主党与共和党一直争论的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是,政府应该多做一点还是少做一点。政府的规模应该是多大,应该有多活跃?民主党希望看到更大、更活跃的政府。共和党的主要观点是,政府管的越少越好,如果政府可以不管,则不要管。    
    美国人本身的看法如何呢?基本上,我觉得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美国人对美国政府、对那种笼统的政府或州长、市长,有一种不满意情绪。抱怨政府仿佛成为了美国的一项传统。你经常会听到,政府靠纳税人吃饭,实际上他们的服务是否增值,或者他们有没有作用都很难说。我交了那么多税,但是我得到了什么。哪怕对联邦政府、对县长,这种抱怨都有。第二种看法,与这种抱怨相反,真正地坐下来,冷静地想想自己所得到的,百姓实际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不问他,他不一定会想到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美国人与朋友、家人一起吃晚饭,总会不客气地批评政府。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人民的共识是政府基本上是受美国百姓欢迎的。    
    我有三个姐姐,其中一个姐姐有6个孩子。有一次,我去看她,她那些孩子才八九岁的样子。我问他们:“你们知道我做什么工作吗?你们知道我天天都做什么吗?”一个大概8岁的外甥女说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告诉她自己是外交官。她说:“我知道,你坐在一张办公桌前,你把一些文件放在左边,看看,然后移到右边。”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这表明许多美国人——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并不知道一个外交官到底在做什么。实际上,外交官的工作是很实际的,比如,美国使馆里一项日常的工作就是当一个美国公民遇到困难,比如失去护照时,重新为他发放护照。如果有美国人死亡了,使馆也会帮助联络他的亲人、联系帮助机构等等。百姓都知道这些事情,都欢迎,只是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真正知道后,他们会说:“哦,原来你们在做这些事啊!”    
    一般人认为官员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总统和州长都是离自己很远的。但是,市长,你可能在吃饭时遇到他。上一次,我回老家奥斯汀与父亲一起吃饭,在旁边一桌吃饭的就是市长。我们见面就开始聊天。官职越低的人离你的日常生活就越近。你可以向他提出一些意见,你的意见会得到重视。美国百姓一方面把政府看得与自己有距离,另一方面也认为可以积极自由地参与政府活动。如果你不喜欢政府官员,可以自己参加竞选,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的政府象征着权力核心。在某种程度上,政府代表权威。中国有一句古话:学而优则仕。当官成为了许多人的理想,也是许多家庭鼓励孩子将来要做的事情。根据我们做过的几个民意测验,老百姓对中央政府的总体表现认同度很高,约为80%,对省政府的认同度约为60%~70%,对县市政府的认同度在50%左右,而对县区街道办事处的认同度则不到50%。总的说来,也就是百姓对离自己远的政府感觉还行,离自己近的感觉不好,好像与美国的现象正好相反。因为普通百姓看中央的政策都是保护弱势群体、减轻农民负担等,对自己是有利的,但地方政府一直在收各种各样的费用,在办事风格上存在着问题,与百姓亲和的力度也不够。    
    普通老百姓对政府所做的事情在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比如,觉得经济发展方面做得好,社会事务,比如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和社会保障方面做得不太好。普通老百姓希望政府做好的事情如下: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教育条件。这几项都是民生问题,政府想搞好的重大工程与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大差距。    
    我以前是政府官员。刚进入司法部时,我父母很高兴地说:“培养你这么多年,终于去政府了。”后来,我辞职了,他们很失望地说:“有官不当,非要当个体户。”普通人认为:第一,当官的多少还是有本事的,从能力和知识上看,老百姓都还是比较认可官员的。第二,当官的缺乏服务意识,态度都很差。第三,当官的到底在做什么,我们不知道。透明度低产生了神秘感。当官的做得好,人们就会敬仰他,做得不好,人们对他搞腐败的猜测就很多。在涉及利益时,由于不透明,政府信用受损。最近,我们做了关于市长的调查,许多人都不知道本市市长是谁,而对市长最大的怀疑是为政不清廉。    
    现在,中国任命的官员太多,因为政府管的事情面很广,虽然有缩小的趋向,但是也要有一个过程,官员太多,薪水又较低。未来,政府部门的数量会有所裁减,官员总量会减少,政府支出应该加以控制。在经济发展中,如果政府的功能定位不合适,调整不够及时,则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传统上,美国人不信任政府。这里指的是不信任“政府”这个概念本身。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有能力、有机会,他一定会腐败的,因此必须制约他。政府是不好的,所以越小越好。这是美国人对政府的根本认识。美国的宪法是用来制约政府的,制约政府滥用权力。最后,还要提一下为纳税人服务的概念。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我所拿的工资是纳税人给的,所以我必须为美国人民服务。有时,有美国人在大使馆看到我,对我说:“你的工资是我付的,你要好好为美国服务。”我很欣赏他这句话。任何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我的老板。事实不是他有什么事情来大使馆求我做,而是我必须求他,为他做事,因为他是我的老板。    
    


第八篇 政治法制:民意的力量话题72:在奥斯汀,有问题可以打电话给市长

    话题72    
         
    在奥斯汀,只要你有问题,就可以打电话给市长问一问    
    袁岳(Victor Yuan):    
    我在北京,算是北京市民。在美国,你搬到另一个城市居住,就可以在那个城市投票。在中国,规定户口在哪里,才能在哪里投票。王岐山先生是北京市的现任市长。我认为他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原因被公众了解和认识的,比如,在北京流行SARS期间他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电视,我知道王岐山的口音是什么地方的。对于其他市长,我只听过新闻中的旁白,而且许多时候不是市长本人讲话,是播音员在讲。市民对市长个人的信息了解很少,流言居多,如果城市治理有方,则有他的功劳,如果混乱,也是他的问题。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