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兄弟(上_下)-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穿着这身衣服去日本?”
“你放心吧,我李光头是不会给国人丢脸的。”李光头拍拍破烂衣服上的尘土说,“我到了上海就会买一身人模狗样的衣服穿上。”
李光头吃饱了肚子,走出苏妈的点心店时,想起来四年前苏妈是差点入股,觉得也应该给她一个机会。李光头站住脚,简单地说了一下再次人股的事。苏妈心里动了一下,马上想到了上次的赔本买卖,苏妈心想上次没有赔进去是她刚好去庙里烧香了。最近点心店生意好,忙得走不开,已经三个星期没去庙里烧香了。苏妈心想没有烧香,这事做不得,就摇头说这次不入股了。李光头惋惜地点点头,转过身去,雄赳赳地走向了我们刘镇的长途汽车站,第二次鲲鹏展翅了。
第二十四章
李光头鲲鹏展翅去了日本的东京、大阪和神户等地,北海道和冲绳岛也没有放过,他在日本晃荡了两个多月,收购了三千五百六十七吨的垃圾西装。这些垃圾西装看上去都是崭新的,都是做工十分考究,都和后来李光头身穿的意大利裁缝阿玛尼的西装一样笔挺神气。日本人把这些西装当成破烂废品卖给了李光头,李光头雇了一艘中国的货轮,把日本的垃圾西装运到了上海。李光头没敢雇日本的货轮,他说日本的货轮太贵,他说就是在日本的码头雇人将垃圾西装搬上货轮的力气钱,都比这三千五百六十七吨的垃圾西装要贵。李光头在上海的时候就把日本的垃圾西装出手了,全国各地的破烂大王们那几天里云集上海,听说把南京路上一家四星级酒店都住满了,破烂大王们个个都将现金装在麻袋里,提着麻袋在四星级酒店的大堂总台登记人住,提着麻袋挤进电梯,提着麻袋走人各自的房间。最后他们麻袋里的钱全流入到李光头这里,李光头的垃圾西装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发往了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群众们都脱下了皱巴巴的中山装,穿上了李光头从日本弄来的垃圾西装。
李光头当然不会忘记刘镇的父老乡亲,他专门留下五千套垃圾西装拉回了我们刘镇。这时候穿西装已经是件时髦的事了,刘镇的男青年结婚前都要去做一身西装,都是请张裁缝做的,张裁缝做了二十多年的中山装,西装时髦了,他就做起了西装,张裁缝说简单得很,垫肩和中山装一样,改个衣领就是西装了。刘镇的男青年穿着张裁缝做的土西装,两个月以后西装就变形了,穿在身上东歪西斜了。李光头的垃圾西装运到我们刘镇时,刘镇轰动了,群众纷纷扑向了那个仓库,像是跳进河里一样,跳进了李光头的垃圾西装里,东挑西拣,寻找着自己合身的西装。群众都说这些西装新得像是没有穿过似的,价格却比旧衣服还要便宜。不出一个月,李光头拉回来的五千套垃圾西装就被抢购一空。
那些日子,李光头的李记回收公司里比茶馆还要热闹,李光头回到刘镇后,立刻又穿上那身破烂衣服了,神采飞扬地坐在那里,群众整天围着李光头,听他一遍遍讲述着日本的故事,群众百听不厌。李光头每次讲到日本的东西有多贵时,都要龇牙咧嘴一番,李光头说在日本早晨喝豆浆吃油条的钱,在我们刘镇差不多可以吃下一头猪了。那豆浆还少得可怜,不像我们刘镇的豆浆是满满一大碗,日本喝豆浆的碗比我们刘镇喝茶的茶盅还要小,那油条更是细得跟筷子似的。群众听了感慨万千,都说这个日本不能去,就是猪八戒去了也要饿成个白骨精。
“对,不能去。”李光头挥着手说,“日本那地方有钱没文化。”
“日本没文化?”群众不明白。
李光头跳起来,群众立刻给他闪开一条道,李光头走到挂在墙上专给破烂废品记账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9”,转身问群众:
“这个念什么?”
群众说:“9。”
“对。”李光头又在“9”的后面写上一个“8”,“这个念什么?”
群众说:“8。”
“对。”李光头满意地点点头说,“这两个都是阿拉伯数字。”
李光头说着扔掉粉笔,坐回到原来的椅子上说:“日本人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
“真的?”群众惊讶地纷纷张开了嘴巴。
李光头架起了二郎腿得意地说:“我李光头在日本挣着钱了,我李光头就想消费一下,去哪里消费呢?当然去最洋气的地方消费;哪里最洋气呢?当然是酒吧。可是我李光头不知道酒吧在哪里?也不会说日本话酒吧,说中国话酒吧日本人又听不懂,怎么办?”
李光头卖起了关子,他抹着嘴巴看起了刘镇的群众,欣赏一会儿群众急切的眼神,才慢条斯理地说:
“我李光头灵机一动,想到了阿拉伯数字,日本人不懂中国字,总应该懂阿拉伯数字吧?”
群众纷纷点头,李光头继续说:“我就把‘98’两个数字写在手掌上,‘98’念起来不就是‘酒吧’吗?”
“对呀,”群众叫起来,“‘98’念起来就是‘酒吧’。”
“我李光头万万没有想到,”李光头说,“给十七个日本人看 ‘98’,十七个日本人全看不懂,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你们说,日本人是不是没文化?”
“是没文化。”群众齐声喊叫了。
“可是他们有钱。”李光头最后说。
第二十五章
我们刘镇有身份有面子的人都穿上李光头弄来的垃圾西装,没身份没面子的也穿上了。刘镇的男群众穿上笔挺的垃圾西装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都说自己像个外国元首。李光头听了这话嘿嘿笑个不停,说自己真是功德无量,让刘镇一下子冒出来几千个外国元首。再看看我们刘镇的女群众,还是穿着一身身土里土气的衣服,男群众嘲笑她们是土特产品,嘲笑之后站在商店的玻璃前看着自己西装革履的模糊样子,纷纷说早知有今日外国元首的派头,何必当初娶个土特产品。刘镇的男人里面只有李光头一个不穿西装,李光头心想再好的西装也是垃圾衣服,自己这身破烂衣服再破烂也是自己的衣服。李光头心里这么想,嘴上不是这么说,群众问他为什么还穿着这么破烂时,他谦虚地说:
“我是做破烂生意的,自然要穿破烂衣服。”
那些日本垃圾西装上都标有家族的姓氏,标在胸前内侧口袋上。刘镇的群众刚刚穿上垃圾西装的时候,对这些衣服里面的姓氏充满了好奇,整天站在大街上,掀开衣服互相看看对方穿着谁家的西装,然后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那时候赵诗人和刘作家还在做着文学白日梦,他们知道李光头弄来了一批日本西装,立刻跑到了李光头的仓库里,扎进了堆积如山的垃圾西装里,刘作家花了三个小时找到一套“三岛”西装。赵诗人也不示弱,他花了四个小时找到一身“川端”的西装。我们刘镇的两大文豪得意洋洋,见了人就掀开他们的西装,让人看看里面“三岛”
和“川端”的姓氏,他们告诉刘镇的无知群众,“三岛”和“川端”可是两个了不起的姓氏,日本最伟大的两个作家就姓“三岛”和“川端”,一个叫三岛由纪夫,一个叫川端康成。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红光满面,好像他们穿上“三岛”和“川端”的西装以后,就是我们刘镇的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了。两大文豪在街上相遇时,先是互相鞠躬,然后寒暄起来。刘作家点头微笑地对赵诗人说:
“近来可好?”
赵诗人也是点头微笑:“近来还好。”
刘作家问:“近来有何诗作?”
“近来不写诗,”赵诗人说,“近来构思散文,题目有了,叫《我在美丽的刘镇》。”
“好题目。”刘作家大声赞叹,“和川端康成的名篇《我在美丽的日本》只有两字之差。”
赵诗人矜持地点点头,问刘作家:“近来有何短篇小说?”
“近来不写短篇,”刘作家说,“近来构思长篇小说了,题目也有了,叫《天宁寺》。”
“好题目。”赵诗人也是大声赞叹,“和三岛由纪夫的名作《金阁寺》也是两字之差。”
刘镇的两大文豪再次互相鞠躬,然后一东一西缓缓离去。刘镇的群众嘻嘻哈哈地看着他们,说一个小时前还看见这两个王八蛋站在一起说话,一个小时以后怎么就变成“近来”了?说这两个王八蛋好端端的互相鞠躬干什么?刘镇的老人小时候见过日本人,站出来向群众解释,说日本人见了面就是互相鞠躬,有群众指指刘作家和赵诗人的背影,很不服气地说:
“这两个明明是刘镇王八蛋,又不是日本王八蛋。”
余拔牙和王冰棍意气风发地走在我们刘镇的大街上。李光头发了日本垃圾西装财,这两个人股以后水涨船高,口袋里也有钱了。余拔牙扔掉了那本厚厚的《人体解剖学》,收起那套拔牙的行装,说他收山了,不干了,说从此以后方圆百里没有第一拔了,刘镇的父老乡亲就是牙疼疼死了,他余拔牙也将视而不见。王冰棍立刻步余拔牙后尘,也扔了冰棍箱,声称明年夏天再也见不着王冰棍卖冰棍了,刘镇的父老乡亲就是渴死了,他王冰棍学习余拔牙也是视而不见。
余拔牙穿着“松下”姓氏的西装,王冰棍穿着“三洋”姓氏的西装,游手好闲地在刘镇的大街上走来走去,两个人相遇时就会忍不住哈哈地笑,比癞蛤蟆吃了天鹅肉还要高兴。笑过以后,余拔牙就会拍拍自己的口袋,问王冰棍:
“有钱了吧?”
王冰棍也是拍拍自己的口袋说:“有钱啦。”
余拔牙小人得志地总结道:“这就叫一步登天。”
然后余拔牙好奇地询问王冰棍,穿着谁家的西装?王冰棍威风凛凛地拉开西装,让余拔牙看看内侧口袋上绣着的“三洋”,余拔牙一声惊叫:
“是三洋家的,电器大王啊!”
王冰棍笑得合不拢嘴巴,余拔牙不甘示弱地拉开了自己的西装,王冰棍往里面看了一眼,看到了“松下”两字,也是一声惊叫:
“是松下家,你的也是电器大王啊!”
“都是电器大王,你我是同行。”余拔牙挥手说,接着又补充道, “你我既是同行,也是竞争对手。”
“是啊,是啊。”王冰棍连连点头。
这时同样穿着垃圾西装的宋钢走过来了。我们刘镇是个男的都穿上西装以后,林红也跑到那个仓库里去了,花了两个小时翻拣,找到这身宋钢穿着的西装。宋钢笔挺的身材穿上笔挺的黑色西装,一路走来潇洒满刘镇。群众见了个个赞叹,说宋钢穿上西装以后,比宋玉还要风流,比潘安还要倜傥;说这个宋钢天生就是穿西装的命。余拔牙和王冰棍听了群众的赞叹,表面上跟着点头,心里实在不服气。余拔牙招手让宋钢走过来,宋钢走到他们面前,余拔牙问宋钢:
“你是谁家的?”
宋钢拉开西装说:“‘福田’家的。”
余拔牙看看王冰棍,王冰棍说:“我没听说过。”
“我也没有听说过。”余拔牙得意地说,“和‘松下’和‘三洋’两家比起来,‘福田’确实是无名小卒。”
“不过,”余拔牙建议道,“你如果把‘福’字改成‘丰’字,就是 ‘丰田’家,那就是汽车大王啦。”
宋钢笑笑说:“这‘福田’穿着合身。”
余拔牙遗憾地向王冰棍摇摇头,王冰棍也摇了摇头。虽然身材和模样不如宋钢,可是身上的西装家族把宋钢的比下去了,余拔牙和王冰棍继续在大街上意气风发,走进了他们居住的小巷,走到张裁缝的铺子前站住脚。此刻的张裁缝也穿上了一身垃圾西装,茫然若失地坐在平时顾客坐的长凳上。余拔牙和王冰棍嬉笑地在门口站着,张裁缝发呆地看着他们。余拔牙笑着问张裁缝:
“你是谁家的?”
张裁缝回过神来,看清了眼前的余拔牙和王冰棍,苦笑地说: “这个李光头太缺德了,弄来了这么多的进口衣服,没人请我做国产衣服了。”
余拔牙对张裁缝的苦衷不感兴趣,继续追问:“你是谁家的?”
张裁缝叹息一声,摆着手说:“这往后几年啊,都没人请我做衣服了。”
余拔牙不高兴了,他喊叫起来:“我在问你是谁家的?”
张裁缝这才醒悟过来,拉开衣服低头一看说:“‘鸠山’家的。”
余拔牙和王冰棍互相看了看,王冰棍问张裁缝:“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鸠山?”
张裁缝点点头说:“就是那个鸠山。”
张裁缝没有穿着无名小卒家的西装,让余拔牙和王冰棍有些失落,王冰棍问余拔牙:
“这鸠山也算个名人吧?”
“是名人,”余拔牙说,“不过是个反面人物。”
王冰棍连连点头说:“对,是个反面名人。”
余拔牙和王冰棍觉得在张裁缝这里找回面子了,两个人踌躇满志继续前行,来到了小关剪刀的铺子前。小关剪刀给自己弄了两套垃圾西装,一套黑色,一套灰色,穿上以后就不肯磨剪刀了,站在铺子门口卖弄起潇洒来,上午一套黑西装,下午一套灰西装,见了人就滔滔不绝地说话,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掸去肩上的头皮屑,右手掸去左肩的,左手掸去右肩的。刘镇的男群众穿上垃圾西装以后,纷纷掀开衣服互相看看对方是谁家的?这样的举动立刻蔚然成风,小关剪刀这才注意到自己的两套西装都不是名人世家,小关剪刀为此郁闷了好几天,又焦急了好几天,然后自己动手摘下胸口的两个无名家族,绣上去了“索尼”和“日立”。他不知道索尼和日立不是姓氏,只知道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