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和珅 >

第2章

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和珅-第2章

小说: 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和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录的长官叫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汉语“队”的意思),首领叫甲喇额真(汉语译为“参领”),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汉语“旗”的意思),首领叫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每个固山设左右两个梅勒额真(副都统)。一个固山即为一旗。八旗的最高统帅叫“汗”,先是努尔哈赤,后是皇太极。固山额真由其子侄担任。努尔哈赤与各旗旗主都有精锐卫队,叫“巴牙喇”。 

    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军事政治制度。牛录额真(“佐领”)既是生产的组织者又是战斗的指挥者,其所属的每个成员都既是生产者又是战斗者。作为军事制度,有前锋、骁旗和护军之分:前锋披坚甲,持武器冲锋在前;骁旗披轻甲,从后冲击;护军是精兵,相机行事。 

    八旗制度还是一种经济制度:各种行政经费是按牛录为单位分摊。每个牛录派男丁十人和牛十头在空地上种粮食,收获的物品都要归公。 

    八旗制度还是一种行政制度:各级大小官员除是生产的组织者、战斗指挥员外,还是行政官员,八旗充当了国家机构。 

    努尔哈赤创建了满洲八旗,皇太极又发展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共有二十四旗。以后又将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编入“布特哈八旗”,也就是打胜八旗。但是,这些都通称八旗。入关后,八旗成为军事组织,并分为京师八旗与驻防八旗,分给土地,发给兵饷。八旗士兵的待遇,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物质上,都要比绿营士兵优越得多。 

    入关前,皇帝统管两黄旗,代善(清太祖次子)统管正红旗;庄亲王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统管镶蓝旗;清太祖十四子多尔衮与清太祖十二子阿济格统领镶白旗;清太祖十五子多铎统领正白旗;代善长子岳托统领镶红旗;太祖五子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 

    入关后,八旗逐渐有了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指镶黄、正白、正黄三旗,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归皇帝自领,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构成八旗的核心;其他是下五旗,是诸王、贝勒、贝子等宗室贵族的分封之地,发展到后来旗主权利被削弱,八旗全归皇帝统领。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是八旗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明显标志。 

    上三旗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是皇帝最依重的亲军。下五旗除守卫京城外,被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圣祖幼年即位时,以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鳌拜(镶黄旗)为四辅政大臣,均出身上三旗,说明上三旗人在参预政治方面也享有优势。 

    为了破除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的隔阂,鼓励下五旗人为皇帝建功立业,特别建立了“抬旗”制度。“抬”意即由下往上升。由“满洲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者,谓之抬旗”。其本支子孙准一同抬旗,同胞兄弟仍隶属于原旗。皇太后、太后母家在下五旗的均准予抬旗。 

    以后,抬旗的方式多样化,上三旗的汉军可以抬入同一旗下的满洲旗。圣祖生母孝康皇后一家,佟佳氏,原隶镶黄旗汉军,后抬入镶黄旗满洲,后族抬旗自此始。另外,包衣旗人可以拔出内务府抬入满洲旗。不同形式的“抬旗”,成为清代满、蒙、汉军旗人间、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中、正身旗人与非正身旗人间成分流通的一种特殊途径。 

    和募彝ィ粲诼拚炱烊恕U炱斓拿顺宋颐钦獗臼槔锩娼驳降拇筇肮俸瞳|的家庭外,还有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满洲正红旗原来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的东部,是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为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属于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七十四个整佐领,兵丁两万三千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十一万五千人。 

    清军入关以后,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官兵,都居住在北京内城。 

    顺治年间,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正蓝旗居崇文门内,该四旗称为“左翼”。正黄旗居德胜门内,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该四旗称为“右翼”。当时,分居于北京内城的清八旗官兵,形成明显的但不甚规则的圈层结构,其中满洲八旗分居于皇城四周,为最内一圈层,其外为蒙古八旗,再外为汉军八旗。这种状态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不同族属的官兵信任程度的差异。 

    康熙年间,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官兵,又开始居住在北京城外。 

    康熙年间,清室开始营建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先是在已荒废的明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基础上兴建起畅春园(在北大校园西边),作为康熙皇帝和皇太后避暑休闲的场所。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又在畅春园北修建圆明园,并赐予皇四子胤禛。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后,雍亲王胤禛继位,建元雍正。此后以至乾隆年间,又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并在东侧水磨村增建长春园,又将圆明园东南墙外的以交辉园为主的几家私园归并改造,改名为绮春园。这样一来,由紧相毗联的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就构成有“万园之园”盛誉的优美辉煌的皇家离宫—圆明三园。自雍正以后,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几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圆明园居住几个月,并上朝理政,圆明园遂成为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皇宫。为了护卫圆明园的安全,于雍正二年(1724年)始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在圆明园周围修建营房八所,每所营房建有官房一千五百余间,并有垣墙围绕,从北京城内的满洲八旗中挑选部分官兵前往驻扎。其中,镶黄旗营房在圆明园后树村西,正白旗营房在树村东,镶白旗营房在长春园东北,正黄旗营房在圆明园西北角外的萧家河村北,正红旗营房在北安河桥西北,镶红旗营房在玉泉山东北,正蓝旗营房在海淀东,镶蓝旗营房在清漪园(颐和园)南蓝靛厂。除正白旗另有一处小营房外,其他各旗都集中驻扎一处。每处营房驻有官兵四五百名,按照军职高低分配住房,多者十三间,少者三两间。清朝灭亡之后,这些圆明园八旗营房都无一例外地演变成村落民居,散布于圆明园遗址周围,只有蓝旗营、镶白旗、正黄旗、镶红旗等地名宣示着这些村庄的来历。 


和募幔�2)

    乾隆年间,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官兵,都开始大规模的居住在北京城外。 
    乾隆十四年(1749年),于香山设立一营“特种兵”,专门训练官兵爬云梯、攻城池的技艺战法,名为健锐云梯营。健锐云梯营的官兵都是此前征剿大小金川战役中的精锐之旅,骁勇善战。当时有八旗官兵千余名,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有正黄、正红、镶蓝、镶红四旗。左翼建有四层碉楼十四座,三层碉楼十八座;右翼建有五层碉楼二座,四层碉楼十座,三层碉楼二十四座,供训练官兵爬云梯、登城头的技能使用。健锐云梯八旗官兵后又增加千余名。乾隆十五年(1750年)到香山静宜园时,专门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饭食,以示犒赏和关怀。后来,乾隆皇帝多次到香山健锐营检阅练兵状况,并大加赞扬。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在他所写的《御制阅武诗》中描述到:“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由此可知,在乾隆平定新疆回部时,健锐云梯营的官兵发挥了威力,“所至奋勇先登,屡奏攻坚陷阵之捷,遂成大功。”而香山健锐云梯营八旗的营房就散布在香山东麓。这就是今香山公园前为什么有团城、阅武楼和有镶黄北营、镶黄西营、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等村庄与地名的缘故。 

    不过,今天的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等地名却与满洲的八旗制度无关。它们源于明朝的军制。 

    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几个村庄的形成与得名,是明代有部分军队在这一带牧马的结果。明代的军制是在一些要害之地设置卫或所,以尽保家卫国之责。一般地说,一个卫有五千六百人,一个千户所有一千一百二十人,一个百户所有一百一十二人。每个所统领两个总旗,十个小旗。每个小旗有十名兵卒,每个总旗有五十名兵卒。可见,明代军队的编制,最基层单位也称为“旗”,犹如今天的“班”。明代为了抗御蒙古势力卷土重来,在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在长城沿线设置九个镇,也称“九边”,统领大批卫所官兵保卫边防。为了供给沿边驻军所需的战马,在内地设立了许多牧马草场和马房,抽调部分官兵专门牧马养马,甚至民间也承担繁重的为官府养马的任务。有明一代,北京地区的牧马草场和马房很多,其中在西三旗东边的黄土店就有一处,称为黄土店马房。那时候,在黄土店周围没有几个村庄,到处是青草茂盛的空旷之地,被分派到黄土店马房牧马养马的官军,按照所编的小旗散布其间牧马。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等村庄就是明代牧马的各小旗官军的驻地,后来演变成村落,并以当时小旗的编号和所处方位命名。在今清河镇东边、清河北岸有个村庄名为“马房”,则是明代清河马房的遗存。而在昌平小汤山的南边、温榆河北岸也有一个“马房”村,则是属于小汤山马房的范围了。明代北京地区马房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和某錾奔�

    说起和錾氖奔洌颐枪愦蟮亩琳呙撬淙徊⒉恢篮瞳|出生的具体时间,但是我们能够看出影视剧作品中的问题:   
    在《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两部影视剧作品中,和哪炅渌坪跤肓踯⒓拖啊⑶』实鄄畈欢啻蟆N颐强梢源诱饬讲坑笆泳缱髌分校贸鲆桓鋈鲜叮赫馑母鋈说哪炅溆Ω貌畈欢唷!�

    但是,到了《乾隆王朝》这部影视剧作品里,和哪炅渌坪跤肓踯⒓拖啊⑶』实巯嗖詈芏啵瞳|的年龄似乎要比刘墉、纪晓岚、乾隆皇帝的年龄小上很多。 

    那么,哪部影视剧作品里面描写的和哪炅涓咏咏返恼媸敌阅兀俊�

    正确答案无疑是偏向于《乾隆王朝》这部影视剧作品的。 

    据考证,和�1750年出生,1750年也就是大清朝的乾隆十五年—也就是说和錾氖焙颍《嫉绷�15年皇上了。也就是说,和惹』实鄣哪炅湫�39岁。如果照此比照下去的话,那么,和瘸錾�1719年的刘墉小31岁;要比出生于1724年的纪晓岚小26岁。 

    也就是说,在这四个人中,乾隆皇帝最大,刘墉其次,纪晓岚再次,和钚 !�

    看来,至少从年龄上面来说,《乾隆王朝》这部影视剧作品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而《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两部影视剧作品对于和炅涞拿枋雒飨允谴砦蟮摹!�


和某錾�

    和錾牡氐闶窃谀睦锬兀堪ā对紫嗔趼薰贰ⅰ短萃兰拖啊泛汀肚⊥醭吩谀诘乃械挠笆泳缱髌匪坪醵济挥薪哟サ秸飧鑫侍狻!�
    不过,从前面我们关于“和募帷币唤诙杂诼薨似煸诒本┏悄谕獾淖し狼榭龅男鹗鲋校颐强梢宰龀鋈缦碌耐贫希骸�

    既然满洲正红旗在北京生活的地域有北京城内的西直门内、北京城外的北安河桥西北、北京城外的香山附近三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和錾牡氐憔陀Ω檬巧厦嫒Φ刂分械囊淮Α!�

    北京城外的香山附近的满洲八旗实际上是乾隆年间才开始有满洲人居住的,和錾牡氐阌Ω檬遣辉谡饫锏摹:瞳|出生的地点应该是其他两处地点中的一处。 

    其实,和统錾谖颐墙裉斓氖锥急本┦形鞒乔奈魉谋蓖诽鹾D歉鍪焙蛘飧龅胤讲唤形魉谋蓖诽酰怯Ω媒新咳夂D歉鍪焙颍飧雎咳夂锹拚炱炀幼〉牡厍!�

    当然,人家和罄捶⒓A耍⒓A艘院蟮暮瞳|就不在这儿住了,和驼伊苏饷匆桓龅胤剑罕焙5谋北撸昂5奈鞅撸蠛5哪媳撸≡裾饷匆桓鋈堑兀焙!⑶昂!⒑蠛5恼屑洌艘桓鎏乇鸷阑谋鹗羌液罄淳驮谀嵌 U飧龅囟驮诮裉毂本┦形鞒乔牧窠郑本┦械谑醒У亩悦妗!�

    聪明的读者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呀,这不是恭王府吗?对啊,这就是恭王府呀。 

    恭王府这个府第,原本是和募也:瞳|后来被抄家后,这个产业几经辗转,后来就落到了恭亲王奕的手里,于是才有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恭王府”的名字。现在,北京市政府正在拨款4亿元人民币全面大修恭王府。 

    不仅如此,现在的郭沫若纪念馆,原来也是和诘囊徊糠郑笔保飧鲈鹤邮呛瞳|家养马的马棚。 

    诸位,下次再去参观的时候,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看看那里面建筑大部分都是和钭诺氖焙蛴珊瞳|设计、和氖窒氯私ㄔ斓摹!�


和南茸�

    清朝刚刚建立,入关的时候,和淖嫦纫蛭徘逄婧颓逄诓欢系卮蛘蹋⑾铝撕蘸照焦Γ愿瞳|他们家留下了一个叫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的职务。 
    也就是说,和怀錾匆欢ň突岬惫佟>突岬H稳惹岢刀嘉菊飧鲋拔瘛!�

    轻车都尉,是清朝政府为了酬劳功臣、奖励阵亡官弁、推恩外戚,以及嘉奖其他有特殊意义的人员,如优遇孔孟等先圣先贤后裔,封赐前朝功臣子孙等而规定可以世代承袭的爵位之一。清代的世袭爵位制度,分为九级二十七等爵位。他们是; 

    公,分一至三等公,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和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综上所述,轻车都尉是一个世袭的职务,是和淖嫦雀粝吕吹摹K钠芳妒钦贰S胨嗍视Φ奈闹熬┕儆卸疾煸鹤笥腋倍加贰⒋罄硭虑涞龋晃闹巴夤儆兴程旄⒎钐旄床焓顾景床焓沟龋挥胨嗍视Φ奈渲熬┕儆幸坏仁涛赖龋晃渲巴夤儆谐鞘匚馈⒉谓⒅富邮沟取!�

    我们由轻车都尉的品级是正三品可以看出,和南茸嬖谖笄宄⑾碌恼焦故呛芰瞬黄鸬摹U且蛭绱耍颐强梢运担瞳|他的确是将门之后。 

    和母盖椎拿纸小芭レ锫唬砍1!保1T谑老巳惹岢刀嘉竞笤蛭谡匠∩下帕⒄焦Χ欢仙ǎ钪盏H瘟烁=ǜ倍纪车闹拔瘛!�

    都统,这是一个什么官职呢? 

    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