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锦商 作者:靓(起点vip2013.6.5完结,空间、平凡生活、种田) >

第85章

农门锦商 作者:靓(起点vip2013.6.5完结,空间、平凡生活、种田)-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仔细打听过了,从海珠镇到江东县,有水陆两条路可走。走水路,四个时辰可到易安江东码头,再驱车二十来里到江东县。从易安江东码头到北封县,大约三十六七里远。如果走陆路,路途要比走水路多出大约两个时辰。”

    海鲜干货的进货价,他们也仔细打听了,坚城的进货价,明显比海珠镇的要贵一些。综合以上所述,如果他们真的要在北封县开海鲜干货铺,那么从海珠镇进货,走水路,是最合适的。

    “小姐,你怎么也起来了?快快进屋,别冻着了。”忽听门外付秀梅的声音响起,下一秒,就见好儿小小的身影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付秀梅端着香气升腾的托盘走在后面。

    “好儿,你怎么醒了?是不是娘刚才吵醒了你?”温氏走下座位,把小闺女抱在怀里,慈爱地抚着她微凉的小脸说道。

    “娘,我自个醒来的。”好儿说着,看向常乐和陈有平,含笑道:“乐叔叔,有平,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这是小的该做的。”陈有平忙起身谦微地说道。

    常乐笑道:“好儿,咱们的海鲜干货铺,有望开张了。”

    好儿抿嘴而笑:“乐叔叔,我听到你的一部分话了。你们先吃宵夜暖暖身子,再洗个热水澡睡一觉,明天咱们再仔细谈。”

    “不说还好,一说还真是饿了。”常乐呵呵一笑,和陈有平起身坐到饭桌前。

    两大碗香喷喷的宽片面条,底下一只荷包蛋,面上几片腊肉,汤面浮了些许香葱青末,再配三小碟开胃酱泡菜,闻着就令人食指大动。

    陈六声把火盆挪到饭桌边上,看着自家的侄儿脸上的疲累,眼里带了几分疼惜和欣慰。

    好儿也坐到饭桌旁,跟吃宵夜的两人说起前几天和温氏去北封县选人的事。

    “掌柜账房师傅都选好了,还有伙计也找好了,原本是要一并找两名管事,后来蔡大伯说卖他个人情,他认识有两个曾做过管事的,品行能力都不错,原本都在外地做事,今年过了年想在本地找活儿,蔡大伯就想推荐给我们,娘和我都相看过了,觉得可以,就录用了。

    娘和我正愁没得力帮手,正打算明天带上陈叔一起去北封县张罗呢,乐叔叔,有平,你们回来的正好,明天一起过去,尽快地让两家铺子开张。”

    常乐边吃边点头,“铺子买下自然是尽快开张,明天一早,我们就过去。”

    因太晚了,夜晚气温又特别低下,常乐就没回家住,洗过澡后,在前院客房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回家见过父母妻儿,便和温氏等人坐车往北封县去。

    这次带了小部分的菜蔬和腌猪肉过去,主要是给两位师傅先试做试吃,其他食材到了当地再购买。

    好儿没有跟去,有温氏、常乐在,她相信一切都会顺利进行。

    四儿、六儿带着书本过来找阿旺、小树,四儿也通过了童生,跟阿旺一样,在往秀才之路努力,他如今已在镇上的学堂上学,据说学习成绩很不错。六儿玩心一直就重,跟着哥哥一起转去镇上读书,却读得不甚用心,常家也不给他施加压力,一来他年纪尚小,二来他不是长孙。

    四个男娃儿窝在阿旺的书房里,很快,六儿就从书房溜到起居室,手中的书本换成了精装版西游记。书房里,阿旺、四儿、小树则埋头学习,偶尔就某个问题讨论发表意见,交换心得。每当这个时候,小树也会放停,侧耳聆听哥哥和四儿的谈话内容。

    好儿溜进了空间,先去小别墅二楼的一号房间上香拜了天谴神位。她看了又看第二个房间的门把,心道什么时候才出现第二把钥匙?第二个房间里又会有什么?

    到甜甜圈店制了上百斤甜甜圈和饼干,抓一把装兜里,去小书店找书看,顺便把极品粥的烹调方法抄下,在家慢慢尝试调配。

    北封县的火锅烧烤城兼麻辣烫,冬天和初春开,暮春时节就要转换职能,好儿不打算像江东县的店铺那样开冰饮和麻辣烫,她打算夏秋就转为酒楼,除了炒菜吃饭,主打卖极品粥。

    极品粥只是个统称,包含多种粥类,白粥是必须有的,好儿筹划的极品粥中,有甜粥、咸粥及美容保健粥三种,甜粥如状元粥、红豆花生粥等,咸粥如生滚鱼片粥、蔬菜粥、菠菜鸡茸粥等,美容保健粥如扁豆粥、红枣粥、三宝粥等。

    好儿知道别的酒楼也有卖粥,但都是应食客要求才去做的。可想而知,煮出来的粥,味道自然大打折扣。

    要做,就做最好的,做独一无二的。

    食材都是常见的、普通的,要与众不同,又不能让人模仿到其中精髓,这个才是关键所在。

    好儿从空间出来,到村里叫来春儿,和陈小安一起,亲自动手烹调试做。三个人,三只小锅,三份食材,三人各凭手艺去做。厨房里有三排厨灶,大中小灶齐全,极其方便得很。

    三个小姑娘在宽敞的厨房里一阵忙活,总算空气中飘散着诱人香气。

    试做的是一道三宝粥,主料是米仁、红枣、扁豆。这味粥养气又养血,经常吃,对体弱之人非常有帮助。

    “好香啊!一定很好吃。”陈小安使劲吸着从小锅里冒出的蒸汽,陶醉地说道。

    春儿看着还在冒泡扑腾的粥面,鼻端闻着香甜之气,笑道:“如果很好吃,回家我也教我娘做去。”

    陈小安拿来三只小碗,各盛了一小勺。三人先品尝自个做的,再互相品尝对方做的。

    都尝过后,春儿讶然道:“小安和我做的味道差不多,好儿做的最好吃。”

    陈小安也赞同道:“是啊,我们三人都同时做,三份材料一模一样,为什么小姐做出来的会特别好吃?”

    “咳……可能是我放盐和酱料的分量掌握得比你们稍好点吧。”好儿一脸不好意思,看来又是空间井水在起神奇作用,小安和春儿的粥用的是普通水,而她偷偷放了一滴空间井水进去。因此她熬的粥,味道更鲜香可口,吃起来更有食欲。

    “哥哥他们在书房读书,小安你给他们每人送一碗过去吧。”

    “小姐,那要盛谁煮的粥?”陈小安问道。

    “哦,我们每人煮的粥都盛两碗过去,就用这样的小碗。”好儿道。

    陈小安便依言端了小粥去书房。顷刻,端了空碗回来,笑道:“小姐,他们吃出来了,说有两碗特别好吃。”

    好儿和春儿不禁笑了。

    时间还早,三人又继续动手尝试新的粥,这次好儿没放空间水,做出来的味道果然就变得寻常了。

    好儿心里暗忖,难道日后都要在粥里放空间水?这样可不好,她又不可能天天都呆在北封县。不知用海鲜代替是否可行?嗯,等到海鲜干货铺子开起来,再做尝试。

    第二天,温氏等人回来了。看到从车上下来的温氏满脸春风,好儿就知道,一切都是顺利的。

    温氏说,昨天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又有蔡华丰来帮忙,桌椅等物品采购都得了优惠价。大家直忙到晚上,才把两家店铺都布置好,两位师傅也试做了几道菜和一款火锅,有温氏在旁指导把关,两师傅一点就通,很快上手,配料、火候等分寸掌控得很好。

    此外,温氏还委托高山,近期再帮觅一家店铺,主要是做干货买卖。

    “一会娘就去请那位老师父给选个大吉日吉时。”温氏最后笑说道。

    刘四宝任代理掌柜,做得挺称职,好儿和温氏商议后,决定让刘四宝转正,做火锅城的正式掌柜。

    ☆、147美化

    北封县的巧味道酱泡菜、极品火锅烧烤城,同时开张,大受欢迎。

    不久,好儿家又买下一家新铺,托高山找了掌柜和账房及伙计。

    之前好儿在提出开海鲜干货铺后,后来母女俩跟常乐私下又深谈过,阿旺、小树都在场。好儿的提议是开海鲜干货铺,请常乐入股成为股东,常乐手头银钱不足,就以干股形式入股。又将干股为何意,干股股东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详细解释给大家听。

    在这里,好儿将干股股东的权利责任及义务稍微变动,即干股股东和真正出资的股东一样,承担同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种承担与所拥有的股份是否虚拟、多少无关。

    好儿家以赠送方式给予常乐干股百分之四十,利润分红则视今后的销售情况而定。

    为避免日后横生枝节,好儿提出,赠送是有期限的,即日后常乐拥有足够的资金后,再把干股转为正式存在的股份,常乐转为正式股东。

    既要报恩,也要考虑恩人的感受,这样一种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常乐是做买卖的,本身也不笨,哪会不知好儿家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一点点的欣慰被感动完全覆盖,他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只觉得心里就像住进了一个太阳,散发着明亮的温暖,却不会灼伤。

    常乐与陈有平马上去海珠镇进货。

    考虑到北封县当地没有海味,恐不知如何吃法,货源进回来后,常乐、陈有平二人又赶着将每一种海味的名称、吃法及烹饪方法,列写在一张张分隔好的小方纸,再把纸贴在小木牌上,每一种海味对应一个小木牌说明,并明码标价,不讲价,批发另议,让进店的顾客一目了然。

    好儿用小袋子分装了一些蟹肉干和小虾皮带回家,研磨成粉。她要尝试在不同的极品粥、不同的汤里加入一点蟹肉粉或虾皮粉,看味道会如何变化。

    好儿每天都在厨房捣鼓,有时会让小安做帮手。

    阿旺和小树看书累了,也会跑去厨房跟着忙活一阵。而好儿做出来的试验品,阿旺和小树当之无愧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之后是温氏、陈小安、付秀梅……在温家的所有人,都能荣幸地品尝到好儿亲手烹调的吃食。

    得到这些人的夸赞好儿觉得还不够,她担心万一自己做的不够好吃,而这些人为不打击她,故意都说好吃呢?所以,一段时间内,她一趟趟地往镇上跑,拿去给钱掌柜、罗广明、韩广斌品尝,到了县城,又烹制了拿去请钱松劲品尝,得到一致好评后,好儿笑得就跟初升的太阳一样,让人为之炫目。

    温氏也想不到,自家的小闺女对厨房这么有兴趣,手艺还那么好,转而又有些得意,自个厨艺不错,小闺女这是继承了她呀。

    温家的长工们看见她,一个个是笑容可掬,东家的小闺女人甜美没架子,做了好吃的就端来请他们吃,这样的待遇,那大户人家里的管事恐怕也没有得享受吧。尤其是看到好儿笑得眉眼弯弯的甜美无邪模样,有女儿的就情不自禁想起家中的孩子,没儿女的更是兴起了早点找个媳妇,将来也生个如好儿这般可爱的女儿的念头。

    好儿却在完成各种试验后,不再进厨房了。大家没得美食品尝了,一时倒有点不适应过来了。随后又释然而笑,小孩子么,兴趣总是来得快,去得快,东家的小闺女不过八岁的年纪,他们跟个小娃儿认啥真。

    常乐不再做掌柜,而是提升做为大管事,由他统管所有店铺的日常事务处理,遇重要事情再跟温氏禀报即可,月钱自然也跟着翻倍。

    刘四宝、常乐的升迁,被制成几份通报,送达温家各处店铺告知。

    “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够勤快,只要你能力出众,只要你忠心如一,你也会受到重视,得到升迁的机会,拥有更好的待遇”。通报最后的几句话,激励了大家向上的奋发心。

    出了正月,阿旺和小树返回县城继续读书,林小当跟在小哥俩身边,作为小厮负起日常起居的照料。

    温氏又通过北封县的高山,再买来两名丫鬟和两名男仆。

    新买来的两丫鬟,一个是十三岁的彩霞,一个是只有十岁的阿饭。彩霞和阿饭都是山区里的孩子,彩霞是为了哥哥娶媳妇而自愿卖身,阿饭是因为家太穷,又长得不好看,被爷奶一句话卖了换钱养家。

    被卖到牙行的女孩子,日后的命运通常跟丫鬟脱不了干系,因此牙行里会有人专门对她们进行做丫鬟的相关培训,这样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温氏是老顾客,跟蔡家是熟人,高山跟蔡严深有交情,心里也着实对温氏有钦佩,便嘱咐管事婆子单独对这两丫头进行更专业的教导,晚了几天才将人亲自送到温家大院来。

    温氏将家中下人重新做了安排,彩霞服侍自己,陈小安、阿饭服侍好儿,付秀梅作为内宅的大管事,东信媳妇提出来,负责管理长工及下人们的衣物管理。新来的两名男仆,包揽喂鸡喂猪任务,平时听候陈六声调遣。

    好儿觉得彩霞、阿饭的名字不好听,给她们另改名,以平字开头,彩霞更名为平彤,阿饭更名为平卉。

    二月春风似剪刀,落日河彼岸,又见农人们及耕牛忙碌的身影。

    彼岸这边,也有七八人在忙碌,他们是温家的长工,正在挖除道路旁的杂草,放倒杂树,再栽种上新的树苗。这些新树苗中,有经过沙盘扦插育成苗的杨柳、野生桃树、野生李树,野生杜鹃、灯笼花,除了灯笼花,全部是从山上寻挖来的。

    很早的时候,还住在温家小院时,好儿就有将家门前美化的想法。如今时机成熟,漂亮的新家有了,长工下人也有了,是时候动工改变了。

    从大院门前三极台阶下,铺了八块青石板一直延伸至路边,青石板两旁及石狮子周边,铺了细碎的鹅卵石及细沙,这些小石子和细沙都是从河里捞来的,用石碾来回压平紧实。在留下的空位再栽种上野菊花、鸡冠花、凤仙花,每隔既定的距离栽上一棵杨柳。道路靠墙这边,及靠落日河的另一边,栽种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些花卉及野生果树了。

    温家没田地耕种,除了照料菜园果园,大家就利用闲暇时间,每天都干一点,新来的丫鬟、男仆也都要上阵,温氏得空也会亲自动手。一两个月下来,温家大门前左右两边延伸数百米范围内,包括道路在内,全都栽上了花草树木。

    好儿没有参与劳动,她在抓紧时间抄写封神榜后面的内容,明南靖来了两次信函追讨手稿,好儿只回了一次信,信中一张白纸,画了一个小人,枕着书本,拿着笔杆子,四仰八叉地呼噜大睡。旁诗一首:春眠不觉晓,封神枕梦了,夜来风雨声,呼噜知多少。

    好儿想象着明南靖看到信笺时的喜剧表情……

    三月,*光更加明媚,移栽来的野生桃李树,粉红雪白的小花飞满枝头,移植的杨柳嫩芽点点冒尖儿,花卉一片嫩绿,隔着河岸望过去,温家大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常宽想起弟弟的话,适时地对父母道:“爹,娘,你们看温家,家门前布置得真好看。”

    说完又朝媳妇蒙氏递了个眼神。蒙氏会意,特意走前几步,故作惊诧地道:“嗳,真是漂亮啊!温慧娘当初不愿在村里起房,怕是就想到后面了吧,在村里头起房,哪有这么宽的地方种花种树?爹,娘,待会收了工,咱上温慧娘家瞅瞅。”

    常四叔颇有意味地目光在大儿子儿媳脸上扫过,尔后在河对岸停留了一会,咳了一声,“都赶紧给我干活,争取这两天把豆都点种完。”

    常四婶猫腰点豆,脸上悄然带上了笑意,她都听出来了,这段时间,两儿子儿媳经常赞叹温家宅院地址选得好,建在落日河对岸是靠山面水,最好的风水云云,总之种种好处是说了又说,连她小孙女小孙儿都背下了好几句话,老头子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