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鬼谷子的局(出书版) 作者:寒川子 >

第34章

鬼谷子的局(出书版) 作者:寒川子-第34章

小说: 鬼谷子的局(出书版) 作者:寒川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子正欲再问,忽然怔住了。
  旁边一家米铺门前停着一辆牛车,前日夜间他们在土庙里看到的那个怪人正在光着膀子与另外一个小伙子朝下卸米。童子见他肩扛大麻袋,大步流星地走进米铺,码好,疾步再走出来,动作麻利地再次扛起一袋。
  “先生,看那个怪人,他在这儿。”童子手指苏秦,小声说道。
  鬼谷子显然早已注意到了,盯苏秦又看一时,微微点头,转对童子:“怪是不怪,不怪是怪,你小子看走眼了。”
  鬼谷子说出此话,倒让童子莫名其妙。童子想了一想,索性走到街边,靠在一棵榆树上,两眼眨也不眨地望着米铺,盯住苏秦,好似定要从他身上看个子丑寅卯出来。
  不一会儿,车上的大米卸完,那个怪人,也即苏秦,拍拍两手,拿起水桶,动作麻利地走到水井边,打桶水,洗过上身和手脸,从墙上抓起衣服穿上,走到柜台前面。见他过来,米铺掌柜从柜台下摸出一枚布币摆在台面,朝苏秦点了点头。苏秦憨厚一笑,接过布币,纳入袖中,再从一边取过木剑,朝掌柜的揖过一礼,缓步走到街上。
  凉风吹来,苏秦顿觉心定气爽,伸手理了下头发,又将衣服上下拍打一番,抬头看看日头,倒背木剑,沿街大步走去。
  看到苏秦倒背木剑,童子又是一震,望着鬼谷子道:“先生,你看!”
  鬼谷子笑道:“你小子,想不想去看王宫?”
  童子赶忙点头。鬼谷子朝苏秦努了努嘴:“那就跟他走吧!”
  不一会儿,他们跟着苏秦来到一处地方,果然是高门大院,气势巍峨,门楣上赫然刻着“辟庸”二字。
  苏秦似是轻车熟路,身子一转,径自拐了进去。童子急赶几步,追进大门,竟是不见影子。门口并无门人,师徒二人信步进院,走走停停,就似观光一般。
  辟庸是大周太学,在平王东迁洛阳不久就兴建起来,春秋时最是红火,盛极一时的守藏馆就在院内,守藏史老聃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就是在此院中度过。那时节,前来求学的列国士子、公子王孙络绎不绝,太学里人满为患,哪像今日这般破败不堪,一眼远去,偌大一个学宫,竟是冷冷清清,乱草丛生,只有这高墙大院和一幢幢相接相连的古式建筑,仍旧使人隐约联想到昔日的辉煌。
  童子却是早已习惯了杂草、荒凉,因而毫无感伤,一进门就四处张望,惊叹不已:“先生,看来王宫就是不一样!”
  鬼谷子呵呵笑道:“小子,这儿也不是王宫!”
  童子大是诧异:“不是王宫?又是何处?”
  “是辟庸,也叫太学!”
  “啥叫太学?”
  “太学么,就是公子王孙修身学艺之处。”
  童子挠挠头皮:“修身学艺?那不跟咱的山洞一样了吗?”
  鬼谷子笑道:“那可就差远喽!”
  童子想了一下,点头应道:“嗯,瞧人家这气势,咱的山洞是差远了。”
  鬼谷子呵呵一笑:“你小子,若是瞧上这气势,那就留在这儿吧。”
  童子连连摇头。
  “哦,你为何不留?”
  童子想了一想:“这儿没有山花,也没有蝴蝶。”
  鬼谷子呵呵笑道:“你小子,小脑瓜儿转得倒是蛮快!”
  童子咧嘴憨笑起来。两人乐有一会儿,童子问道:“先生方才说到公子王孙,怎么不见?”
  鬼谷子朝百步开外处指了指:“就在那儿。”
  童子顺着鬼谷子指的方向望去,却见苏秦盘腿端坐于一幢房舍的墙根下面,两眼微闭,神情痴迷,似乎正在倾听什么,一边听,一边双手架在前面,就似抚琴一般,脑袋还一晃一摇的,极是投入。
  童子细看一阵,疑惑道:“先生说的公子王孙,就是那个怪人?”
  鬼谷子笑了笑,指着旁边一棵大树:“坐在阴凉里,待会儿你就看到了!”
  童子应声“好咧”,将招幡儿靠在树干上,席地坐下。
  果然,没过多久,就从苏秦靠窗而坐的房子里传出琴声,悠扬激荡,绕梁不绝。童子也是识琴之人,琴声一传过来,就将眼睛闭上,倾心去听。曲子是伯牙的《高山》,也是童子耳熟能详的。
  一曲听毕,鬼谷子微微点头,似是自语:“嗯,大有长进了!”
  童子没听明白:“先生,什么大有长进?”
  “就是那个抚琴的人,你觉得他弹得如何?”
  “比先生差远了!”
  鬼谷子微微一笑:“哦,你且说说,他弹的哪儿不如为师?”
  “听他的琴声,童子只能看到小鸟、流水、清风和树木,却闻不出花香,听不出蝶舞!”
  鬼谷子点了点头:“嗯,说得不错。不过,他能弹到这个地步,已是无愧人师了!”
  童子似是明白过来:“先生认识弹琴之人?”
  “是的,”鬼谷子缓缓说道,“前些年,他几番进山,欲拜为师习琴。”
  童子颇觉诧异:“先生没有收他为徒?”
  鬼谷子点头道:“收了。”
  “那——”童子越发惊奇,“他为何不在山里?”
  “也没收。”
  童子晕头了:“先生,您一会儿收他了,一会儿又没收,这不是摆明让童子着急吗?”
  鬼谷子呵呵一乐,缓缓闭上眼睛。
  空空荡荡的天子太学里,琴室大概是唯一有人气的地方,因为宫廷琴师正在教十几个学子习琴。这些学子端坐于席,每人前面均摆琴具,琴架边摆着琴谱。从河西张邑来此学艺的张仪坐在最后一排,两眼眨也不眨地盯着这个据说是天下第一琴的琴师。
  琴师弹完《高山》,将琴轻轻朝前一推,双目微闭,继续说道:“……古之善琴者,有伯牙、有子期、有钟仪、有师旷。古之琴曲,有《高山》、有《流水》、有《阳春》、有《白雪》。老朽方才所弹,乃伯牙之《高山》……”
  琴师讲为多时,众学子已是东倒西歪,昏昏欲睡了。琴师止住话头,咳嗽一声,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唉,你们不想听,就自己练吧!就习《高山》,琴谱摆在架上了!”
  众学子你推我攘,纷纷坐直身子,两手抚琴,丑态百出,琴音杂乱无章。唯张仪端坐不动。
  琴师听了一时,复叹一声:“唉,汝等朽木,不可雕也!”
  张仪陡然发出一声哂笑。
  琴师吃了一惊,转向张仪:“你——你为何哂笑?”
  张仪朗声应道:“伯牙之《高山》,晚生七岁就已习之,还请先生另教雅曲!”
  众学子一听此话,皆来劲了,齐声哄笑起来。
  琴师气结:“你——你你你——你这狂生——你且弹来!”
  张仪两手抚琴,铮然弹之,果然是音韵俱在,与那琴谱一丝不差,乍一听竟也无可挑剔。琴师暗吃一惊,略想一下,大声说道:“待我再弹一曲,你且听之!”
  琴师抚琴弹奏。刚刚弹完序曲,张仪脱口而出道:“此乃《陬操》,为春秋儒者仲尼所作。先生再换曲来!”
  琴师沉思有顷,又弹一曲,刚弹几下,张仪又道:“此乃《太公垂钓》,周公旦所作。还请先生再换曲来!”
  琴师不曾料到这些败家子中竟然有此高材,一时呆了,不知所措地怔在那儿。众学子以为先生让难倒了,纷纷起哄:“先生,听说你是天下第一琴,怎不弹了?”“快弹曲来,我们等不及了!”
  琴师满面涨红,正在寻思如何收场,张仪似乎听到什么,打了个手势,口中“嘘”出一声。众学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转向张仪,见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后墙处,抄起一捆竹简,悄悄靠近窗台,猛然掷向窗外。
  竹简不偏不倚,刚好砸在苏秦头上。苏秦猝不及防,抱头惊叫:“哎哟!”
  有学子听到声音,兴奋地大叫:“快,窗外有人!”
  众学子无不推倒琴架,争先恐后地跑出房门。苏秦遭此惊变,不及逃跑,众人已涌出来。苏秦惊得呆了,疼也不敢再喊,傻愣愣地勾头坐在地上。
  为首的学子跨前一步,朗声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在此偷听?”
  苏秦惊恐万状:“我——我——我——”
  众学子似乎有了乐子,无不哈哈大笑。
  有人笑道:“瞧他的穷酸样子!再瞧他的手,又粗又糙,还想学琴!”
  又有人笑道:“一看就是个种田的,跑这里学琴,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哈哈哈哈——”
  苏秦似是不甘受辱,抬起头来,脸色紫涨地强辩一声:“士可——可杀不——不——不可辱!”
  为首的学子陡然像是发现什么,惊叫道:“听,是个结巴!”
  有人附和道:“真是结巴!哈哈哈,种地的结巴竟然称士,也不撒泡尿照照!”
  众人七嘴八舌起来。
  “瞧他的憨样,白送我当书童,我还不想要呢!”
  “穷小子,睁大眼睛瞧瞧,这儿是天子太学,岂是你等穷鬼来的地方?”
  ……
  苏秦自也知道此地不是逞强之处,将头再勾下去,任这帮泼皮如何嘲笑,只不做声。为首那人起了性子,突然叉开两腿:“臭小子,本少爷有的是金子,只要你从本公子裆下钻过去,本少爷替你交学费,包管你堂堂正正地坐在学堂里!”
  有人接道:“钻呐!臭小子,你要钻过去,我也送你一金,钻呐!”
  众学子纷纷喊叫,让苏秦钻裆,苏秦只是将头勾得更低。
  不知是谁叫道:“臭小子不赏脸,揍他!”
  “对,不钻就揍他!不花钱听琴,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快钻!”
  琴师急得在外面直转圈子,挥手大叫:“尔等竖子,成何体统?快回琴室去!”
  张仪见他们玩得有些过火,高声叫道:“算了算了,诸位仁兄,此人是个呆子,便宜他这次,让他滚吧!”
  为首学子冲张仪道:“我说张兄,别在这儿扫兴!本少爷刚上劲儿,今儿不让这臭小子钻一个,本少爷就给你钻一个!”
  更多的哄笑。
  众多纨绔子弟围拢上来,狞笑着逼向苏秦。苏秦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嘴唇哆嗦,羞怒惧卑交集,佝偻着身子缩在地上。
  张仪一眼瞥见苏秦脚边的木剑,灵机一动,随手拿起,抽剑出鞘:“大家快看,这是个啥物件儿?”
  众学子一看,立时哄笑起来。有人从张仪手中拿起木剑,随手舞动几下,又惊又乍道:“好玩,好玩,真是好玩!”
  为首学子一把抓过,掂在手中闪了几闪,哈哈笑道:“这也叫剑?就这根破木头儿,在下一扭就断!你们看好了!”
  眼见为首学子就要扭断爱剑,苏秦陡然蹿起,饿狼般猛扑上去,将他撞倒于地,翻手一把,将木剑夺回手中。那学子恼羞成怒,打了个滚,翻身爬起,“呀呀”吼叫着一头撞向苏秦。苏秦不及躲闪,被他撞倒,众学子一哄而上,压堆似的将他压在下面。
  不多一时,苏秦就被他们七手八脚地拿住。为首学子夺回木剑,气喘吁吁地踢着苏秦骂道:“你个臭种地的,竟敢在本少爷面前耍横?诸位学兄,今儿小爷不叫他钻裆了,大家来个新鲜的!”
  有人应道:“仁兄快说,我们都听你的!”
  “他不是宝贝这把破剑吗?我们就用此剑让他过把瘾!你们扭牢他,看我来他一个小子背剑!”
  几个学子扭牢苏秦,为首者解下苏秦身上的腰带,将木剑插在苏秦背后,再将他的两手用腰带反绑在木剑上。苏秦疼得额头汗出,但仍紧咬牙关,怒目而视。
  为首学子让苏秦背好剑,指挥众学子站成一圈,发声喊,将苏秦推向对面的学子。对方再发声喊,将苏秦推向下一学子。苏秦被他们反绑两手,推来搡去,站也站不住,倒也倒不下。众学子玩得开心,个个捧腹大笑。
  琴师何曾见过这种阵势,气得全身发颤,站在一边跺脚大叫:“尔等竖子,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天哪——”
  第八章张仪戏苏秦,魏国兵败河西
  与此同时,仅与学宫一墙之隔的周室后宫里又是一番情形。周王后昏睡不醒,周天子守在王后榻边,大声呵斥几个御医。
  长公主姬雪悲伤欲绝,坐在闺房的木榻上抽泣,圆润的肩膀随着她的抽动而微微起伏。姬雨红着眼睛走到她的身后,两手搭在她的肩头,轻叫一声:“姐——”
  姬雪顾自啜泣一阵,声音嘶哑着说:“雨儿,母后——母后若是醒不过来,阿姐我——我——我真要悔——悔死了——”话未说完,勾头又是一阵抽噎。
  姬雨劝道:“阿姐,快别这样想。母后之病,全是秦、魏逼出来的,与阿姐何干?”
  听闻此话,姬雪越发哭得伤心,哽咽道:“雨儿,你——你想想看,若是没有阿姐,秦、魏就不会逼亲,父王就不会作难,母后也就不会——”将话顿住,再次抽泣。
  “阿姐,你如此责怪自己不公平。不管有没有阿姐,该来的,是一定要来的!”
  “雨儿,你说,母后她——”
  “阿姐,方才雨儿想出一方,或可试试。母后喜欢听琴,尤爱《高山》、《流水》。我们去请琴师,请他弹奏。母后若是听到琴声,或能醒来。”
  姬雪打了个激灵,忽地起身,匆匆洗去脸上泪痕,拉上姬雨,出后宫偏门急至太学。进门没走多久,她们就隐约听到琴室那边传来一波接一波的哄笑声。二人一怔,由不得加快脚步,转过一处墙角,远远望见众学子正在草坪上闹得不可开交。
  姬雪、姬雨不知发生何事,三步并作两步地急赶过来,待看清楚时,不约而同地止住步子,相视一眼,粉脸微涨,两道目光不无冷峻地直射过去。
  众学子围成圈子推搡苏秦,正在推得起劲,为首学子陡然打个惊愣,像见猫的耗子似的,做个鬼脸,刷地溜到一边。这些学子多是洛阳周边富贾大户的纨绔子弟,来此就学,为的根本不是学业,只图个虚名儿。众人望见为首学子的灰溜样儿,皆吃一惊,回身一看,全如中了邪一般,个个呆若木鸡。
  苏秦被他们推搡得头晕眼花,突然失去推力,一时站立不住,噗的跌倒于草地上。又因两只胳膊让他们绑了个结实,这一跤跌得甚是实在,加上此时他半丝儿气力也无,哪儿站得起来?
  在众泼皮推搡苏秦时,张仪心里虽觉过分,却也觉得甚是好玩,站在圈外看热闹。众学子于陡然间变成乖乖鸟,张仪甚是不解,见他们皆朝他的方向看,免不得也回头望去。这一回头,他也整个儿成了呆鸟,因为两个貌如天仙的女子刚好站在他的左边侧后,离他不足五步,满脸愠色。
  琴师回过神来,急迎一步,躬身揖道:“老朽见过二位公——”
  话未落地,姬雪急急截住,回一揖道:“小女子姬雪见过先生!”
  琴师立即明白过来,知她们不想暴露身份,赶忙再揖:“老朽见过姬姑娘!”
  姬雨原本冷傲,此时更是粉脸虎起,不怒自威,手指地上的苏秦,两道目光剑一般扫向众人,厉声喝道:“你们谁干的?”
  众学子面面相觑,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张仪身上。
  姬雨冷冷的目光直逼张仪,声色俱厉:“是你吗?”
  张仪一下子傻了,任他巧舌如簧,此时竟无一字儿吐出,退后几步,嗫嚅道:“我——我——”
  姬雨杏眉冷竖:“还不快去将这位士子解开?”
  就如鬼使神差一般,张仪二话没说,疾步走到苏秦身边,为他松绑。姬雨的目光扫向众人,朝他们喝道:“瞧瞧你们这点教养,像是天子太学的学子吗?还不滚回琴房里去!”
  众学子个个都如触电似的,全都软塌下来,灰溜溜地转身走回琴室。张仪解完腰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