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364-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史 >

第35章

3364-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史-第35章

小说: 3364-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人会境遇好些,或其他种种原因而报名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属于这种情况,曾经到台湾的日本陆军航空队士兵富泽繁指出:“当时,由于台湾青少年进入公学校后受到彻底的日本教育,有人对实施志愿兵制度表示高兴,这也是事实,精神上完全日本化的这些人,踊跃应募。”另据一赖氏回忆,他当时(1943年)就是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少年飞行志愿兵的。富泽繁:《台湾终战秘史》,いずみ出版株式会社,东京,1984,第46页。当上所谓的皇军,在日本殖民当局的鼓噪下,被说成是“岛民的最高荣誉”,是青年至高无上的光荣,在早期还曾是台湾人不能享受的崇高待遇。当时甚至出现了使人为之炫目的血书现象,如有一份血书就是这样写的:“天皇陛下万岁,我是日本男子,具有大和魂,无论如何辛苦,为了天皇陛下,为了国家,一概不以为苦。请收我为军夫。”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史论集》,允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第68页。看来,我们还是不能忽视皇民化运动对日据下受日本教育成长的一部分台湾青少年的毒害和影响。    
    再看所谓的高砂义勇队。自从1942年3月第一次高砂义勇队被派到菲律宾后,他们的活动就得到了日本军方的“绝大赞赏”,菲律宾派遣军司令官田中静一和奈良部队长,对高砂挺身报国队、高砂义勇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台湾事情》昭和19,第146页。日本殖民者大肆鼓吹:“高砂青年至高无上的荣誉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帝国军人。被选入义勇队,与皇军将士一起战斗,是他们的无上光荣。”戴国:《台湾与台湾人》,研文堂,东京,1980,第218页。所谓的参战决心书、血书也是充斥耳目。在高砂义勇队中,台湾原住民处于被裹胁的地位,被迫参加者占大多数,但也有个别人是作为皇民化青年而报名的,轰动一时的中村辉夫事件就是一个例证。1943年被派到印度尼西亚作战的原住民青年史尼育唔(当时改换了日式姓名中村辉夫),不知日本战败消息,独自为日军守卫阵地长达31年之久,直到1974年才被发现。淳朴善良的台湾原住民就这样成为皇民化运动及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此外,勤行报国青年队组织,被日本殖民者称为皇民化运动中“最成功的典范”。他们将各地青年集中进行兵营式训练,从事各种“效力”活动,毕业后使之挺身于乡村皇民化运动,以率先响应志愿兵募集,并作为劳务奉公团小队长或班长,派往南洋和华南地区。周金波在他的《志愿兵》小说中,便描写过勤行报国队员高进六,此人公学校毕业,改日式姓名高峰进六。针对留日学生张明贵的疑问,他反驳说:“这是你的认识不足,拍手是让神引导,接近神,——祭政一致不正是皇道政治的根源吗?我们(勤行报国青年队员)队员通过拍手敬神,努力接触大和心、体验大和心,这种体验对本岛青年来说是盼都盼不到的可贵体验。”王育德:《台湾》,弘文堂,东京,昭和39,第134页。    
    再看光复后“二二八事件”中的一些情形。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国民党残暴统治、要求民主自治的斗争,其主要矛头针对国民政府的倒行逆施和贪官污吏,是进步的人民民主运动。但是,在运动中曾经一度出现过乱打外省人的现象,提出过一些过激的口号,而制造事端的人,正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受皇民化毒害较深者,主要是皇民奉公会、勤行报国青年队、青少年团的骨干分子和一些战后从海南岛、南洋各地返台的日军台籍官兵。杨亮功、何汉文称:“原在日军服役之台籍青年军人,以自海南岛及南洋各地遣送回省者最多,人数约为十万人。此等人因受日人之熏陶甚久,为日本军阀之鹰犬(在海南岛时无恶不作,故投降时海南岛同胞不免有乘机加以惩戒者)。渠等返台以后,大都无正当职业,流浪各地,恢复其流氓生活。对于国人,深怀仇恨,一旦有事,乃首先参加,在事变中殴打外省人,捣毁或抢劫外省人财物,亦最为积极。”此番言论不免有夸大之处,但这一现象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杨亮功等:《台湾现状报告书》,《台湾光复和光复后五年省情》(下),南京出版社,1989,第555~556页。他们利用台湾人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满情绪,挑拨台湾人民与祖国的关系,鼓吹“皇军比中央军好”、“总督比长官好”、“皇军顶多在十年后再回台湾”等等。这些人虽然人数很少,他们的活动在“二二八事件”中属于支流,但却在台湾社会造成很大的动乱,给台湾人民的民主斗争抹上了污点。    
    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者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如实地指出台湾皇民化运动中出现过某些受害者,并不影响我们对广大台湾人民在抵制皇民化运动、保持祖国传统文化上体现出伟大的爱国精神这一总的评价。何况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不免会出现一些渣滓。当时的祖国大陆,不也曾出现过甘为侵略者走狗的汉奸吗?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在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中受到皇民化的影响较深,且在日本殖民统治架构中分得一杯羹的人,往往念念不忘日本人的好处,心底深处的媚日、亲日情结时时沉渣泛起,成为台湾社会的逆流,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我们看到的是,在沉默多年的台湾民众中,心底激荡的是对祖国的向心力。有人调查过在日据时期基层组织任职的人物,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还是一面敷衍日本人,一方面替台湾人办事,在战争年代还有不少人“暗地里只有祈求神明庇佑,使日本早日战败,回归祖国。及至轰炸日烈,日本节节败退的消息传来,本岛住民对回归祖国的愿望愈高,信心愈强”。蔡慧玉采写《保正、保甲书记、街庄役场——口述历史之二》,《台湾风物》第44卷第2期。日本战败、台湾光复的消息传来后,台湾举岛上下迸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就是一个明证。    
    


第七部分台湾光复(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11日,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形成。1941年12月9日,中国对日宣战,这标志着以美、英、苏、中四大国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确立。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战场,均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淞沪、忻口、台儿庄、徐州战场和武汉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以顽强的战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图谋。八路军的平型关、雁门关战斗也揭开了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序幕。中国正式对日宣战后,国民政府组织了缅甸远征军,协助美英联军对日作战,同时确保大后方战略物资的运输。八路军也开展了百团大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1942年夏,战局朝向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方向发展,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重创日本海空军,夺得了空中优势。11月英军阿拉曼大捷后,在埃及获得了胜利。1943年3月,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歼灭德军150万人,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开始转入战略反攻。1944年,苏军除了将德军逐出国门,还继续向德国本土挺进。美英联军发动诺曼底登陆,解放了西欧国家,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场上,1944年初,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日本本土纳入了盟军轰炸范围内,东条英机内阁宣布辞职。同年中国军队也展开了局部反攻,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越来越清晰可见了。    
    为了在消灭希特勒之后让苏联红军参与对日作战及谋划战后世界和平和安全机制,筹建国际机构,1943年后,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领导人开始举行一系列重要会晤,共商大计。1943年10月19~30日,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上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得到了各国的承认,美国外长赫尔说:“中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四大国之一进行战争”,因此决定邀请中国参与并形成了四国宣言,强调“(四国)一致决心对它们现正与之分别作战的轴心国继续采取敌对军事行动,直至各轴心国在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放下武器为止”。朱贵生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第472页。并且苏联也明确地表示:“在同盟国打败德国后,苏联将参加对日本的战争”。朱贵生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第474页。在后来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再次表示:“一旦德国最后被打败,那时就有可能把必要的增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将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美国对外关系》(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转引自同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478。    
    战时有关台湾的重要法律文件主要是《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在埃及开罗举行首脑会议,会议发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罗宣言》,该宣言也呈送苏联首脑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正式公布。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三、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四、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1961,第407页。    
    《开罗宣言》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基础法律文件,它明确地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应归还中国。中国政府1941年12月9日的对日宣战书也已经公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据此,包括1895年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在内的中日间一切条约都已经被废失效,日本由《马关条约》第二款所获得的对台湾的领有权丧失了法律依据。《开罗宣言》明白无误地告知世人:台湾战后法律地位业已确立,即从日本的殖民地重返中国版图。    
    另据战后披露的文件,1943年11月23日晚美国总统罗斯福与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进行会谈,会谈备忘录记载中就有关日本战后处置及中国领土归还问题,两国首脑间有这么一段谈话:    
    (5)关于领土的收复——蒋委员长和罗斯福总统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中国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经谅解,辽东半岛及其两个港口,即旅顺和大连必须包括在内。总统然后提到琉球群岛,一再提问,中国是否想要琉球群岛。委员长回答说,中国愿由中美两国共同占领琉球群岛,最后,在一个国际组织的托管下由两国共管。罗斯福总统还提出香港的问题。委员长建议,在进一步考虑以前,请总统跟英国当局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74,第449页。


第七部分台湾光复(2)

    显然,在中国领土问题上,作为当时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对于台湾、琉球、香港问题分别有着相当明晰的界定,琉球:尽管罗斯福总统问及中国是否想要,中国在当时也存在取得琉球的可能性,但蒋介石仍建议将琉球置于国际托管之下;香港:香港是英国的租借地,中国政府是要收复香港的,但在当时属于反法西斯同盟内部中英之间的问题,从反法西斯斗争的大局出发,暂不触及这一问题,而是要求美国从中调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台湾:与前两者截然不同的是,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意志是坚定的,台湾、澎湖列岛和位于大陆的东北四省居于相同的地位,都是中国领土无可争辩的一部分,是“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这一立场得到了美国的同意,形成为《开罗宣言》后,经美、英、中、苏四国一致同意而成为国际公约,是一份国际法文件,在战后也得到了切实的实施。因此可以说,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在战争期间的1943年就已经由《开罗宣言》解决了。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苏三国就如何处理战败国赔偿及对日作战等问题进行商谈,7月26日,美、英、苏三国就结束对日作战条件和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通过了一项决议,此即《波茨坦公告》。公告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发布,苏联当时未参加对日作战,故未在公告上签字,到了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也在公告上正式签字,最终形成为四国对日共同宣言。    
    《波茨坦公告》宣称:    
    一、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境地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二、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1959,第77~78页。    
    《波茨坦公告》是在盟军占领冲绳并将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击之际,对垂死挣扎的日本法西斯发出的最后通牒及敦促投降书,公告再一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制定的政策的严肃性及盟国实施《开罗宣言》所列事项的坚定决心,这无疑在法律上又一次确立了台湾、澎湖群岛必须且必将归还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方面,也赞同及坚定支持《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所确立的原则,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同意大西洋宪章和莫斯科、开罗、德黑兰——各次国际会议的决议,因为这些国际会议的决议都是有利于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和维持世界和平的。”“开罗会议决定应使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这是正确的——开罗会议又决定将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是很好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85、966~967页。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苏联也于8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日本法西斯灭亡在即。日本方面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9日,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称:“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由美国、英国以及中国政府,以及后来由苏联政府签字的在波茨坦发表的联合公告中所列举的条款,但应取得如下谅解,即上述公告并不包含任何有损于陛下作为最高统治者之特权的要求。”即要求维护天皇制度。朱贵生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第727页。8月10日,日本广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