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魅力制造 >

第2章

魅力制造-第2章

小说: 魅力制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行走,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耐力都是一次考验。在沙漠里,背着干粮,顶着骄阳,脸上涂上厚厚的防晒霜,用围巾严严实实地包上,狂走三天。在沙漠之中,没有水洗脸,只能擦一擦,睡在帐篷里,虽然很冷,却睡得特别香。原以为走不下来,没想到,自己的脚力非常好,一口气就能走二十公里。既然脚不错,那么灵魂的进步还是有所期待。在沙漠里的行走是有趣,也是有意味的。一会儿就会拾到一个古代的瓦片,当宝贝似地藏起来。一路走来,真是一次灵魂的洗涤,也让生活多了一些哲学意味。回来后,小丫希望能成立一个徒步俱乐部。

//


孤独让人从容



  独孤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小丫甚至迷恋孤独的感觉。它让人从容。孤独是心灵的按摩和滋润。正是因为孤独和寂寞,才能有丰富的感受。
  她也喜欢热闹,但不能总是热闹,必须有自己的空间。
  一个人思考,写作,但不一定要发表,自己慢慢地品味,也是一种财富。
  电视是一种更感性、客观的东西,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当你表达的时候,需要受众能接收到你发出的信号。而文字更主观,更自我,更自由。它滤掉了很多客观的东西,直指内心。这也是文字对小丫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小丫终于有了自己的博客。一开始,她对博客并没有特别的在意。
  但从去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人万人博客开,而且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小丫开始重新打量博客。
  她不会盲从,跟风,而是自己考察了一些热门博客。她觉得博客有些像给别人看的日记,也不乏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写手和文字。小丫对博客有自己的见解,也有几分固执,她以为叙述方式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作为一种叙述方式,博客可以称得上一种生活方式。而对于生活方式,她偏爱作家罗曼罗兰的态度,作为一种会思考的生命体,内心生活是人类独有的一块圣地。所以,她认为博客会惊扰个人的内心生活。
  她最初本能地拒绝了博客。但徐静蕾的博客,最终动摇了她的想法。人们传言,说徐的博客点击量突破了一千万。一千万的点击量赶上了节目的收视率了。
  不过,小丫也是把她的博客定位为“小丫跑两会”。
  因为她希望与网民真诚交流,这个博客,将是她与大家心灵交流的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
  这个博客与众不同的是,它不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而主要是大家谈自己关注的事情,说自己的心里话。不管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还是身边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或者,是对社会和国家的建议,因为小丫希望把来自民间的声音,带到两会。
  小丫的博客一开张,就引来了上万网友的留言:“希望你今夜无梦,因为我怕你做梦都会累。”这是一个叫“叶舞千树”的网友给小丫的留言。看到这条留言时,小丫正累得直不起腰,腿脚几乎抬不起来了。但一瞬间,她的心被感动了。
  这里,不仅有对小丫的关心,更多的是网友关切的问题:矿工安全、农民工生存、城市贫困、大学生就业,还有看病难、教育乱收费等,有网友们自己或身边的事,有家长里短,也有事关国计民生。
  让每个人说自己的心愿,而小丫在用心倾听。

//


一心两用,忙里偷闲“拍”同事



  博客一开,小丫格外上心。每天晚上,小丫要录《春天的约会》,从晚上7点到10点半,请来的都是卫生部部长高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晓建等政府高官。就这样,小丫还一心两用,忙里偷闲在现场抓拍了同事们的几个工作镜头呢:看,节目录到深夜,手里掌控着摇臂(摄像机),站着还能打个几秒钟盹儿的摄像师,在拍摄现场一丝不苟的景延、开机前争分夺秒看台本的搭档陈伟鸿,都成了小丫博客里的客人。而名为陈艳波的摄像师,也在小丫笔下经历了一番“艳遇”“秋波”。

//


FACETOFACE



  怎么看待3。5亿的身价?
  那仅仅是一个评估而已。它让我知道社会对我的看重和认可,我非常高兴我有这个价值,知足常乐。
  关于在CCTV最大的收获:
  成长。我是一个特忠诚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舞台。
  你对自己做主持人的表现满意吗?
  我有些时候会觉得很好,有时候会觉得很脸红,但是我满意我的这个状态,因为有遗憾才会有进步。
  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成功?
  成功这个词很难讲,我觉得它是一生的词,我觉得我谈不上成功,只是很幸运,有一个能养活我而且我很喜欢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还被您关注着。
  关于成名前后的变化:
  我没有变化,朋友还是那些,工作也还是那些。爱好也和过去一样,还会在街边破破烂烂的火锅店吃饭。相反,更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加谦虚,更知道好歹,更知道感恩了。
  在开心辞典中,你总是问选手的家庭梦想,你的“家庭梦想”是什么?
  周游世界。好像不太可能。

//


你在生活中有烦恼吗?



  也有很多烦恼,比如水管坏了,电线坏了要去修这样的琐事。家人之间也有一些时候沟通不了,在业务上我也得充充电了等等。其实所有人面临的很多问题我也同样面临,也有想不开的时候。我在努力修炼,让生活显得更愉快一些!
  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通过休息来调节自己。喜欢工作的紧张,也爱往热闹的地方扎堆儿,但同时也需要安静来调整自己。
  关于对爱情的憧憬:
  温馨没有压力。它让人感觉温暖。爱情不是你找它,而是它找你。真要来电,也很快,可要是不来电,你也没办法,只能顺其自然。我相信爱情会在某一天找上门儿,不然,你就是头撞破,鞋磨破,也没有。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安安静静地等着。

//

***************
*沈冰:是花不是瓶
***************

主持人 沈冰 微笑是我完美人生武器 不喜欢漂泊的感觉   女人可以论说足球吗?她说了论了;女人可以有力量的温柔吗?她总是把坚硬摧毁的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女人可以如花如瓶而不任人摆布吗?她敢把高官逼问的找不着退路;女人可以咄咄逼人吗?她会偶尔露一下峥嵘,打你个措手不及;女人可以点燃一个又一个导火索吗?她能直面焦点不给自己上什么紧箍咒……她信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她练就多面,不用一种方式通吃天下。


绝密档案VS私语



《新闻会客厅》《决策者说》主持人 沈冰
  血型:A
  身高:173cm
  民族:汉
  学历:大学
  最崇敬的人:周恩来
  最喜欢的地方:家
  最喜爱的运动:篮球、羽毛球、游泳、瑜珈、健身、滑旱冰
  欣赏的男性:有责任心、正直、理解人、宽容。
  人生座右铭:虚心傲骨真力量,冷眼热肠大慈悲
  未来的期望:鱼和熊掌要兼得。生活上知足常乐,事业上不给自己设限,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2001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对话》主持人
  2002年6月任《你好;世界杯》节目主持人
  2002年7月任《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
  2003年…2005年主持《新闻会客厅》
  2005年主持《决策者说》
  沈冰的成长经历实在是太一帆风顺了。她生长于江南小镇;学生时代波澜不惊但充实愉快。9岁的时候开始学打篮球,18岁被保送到浙江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一年后获得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的机会。三年的大学生活,也被沈冰玩得淋漓尽致。她参加了当时学校里搞得轰轰烈烈的选美大赛,并获得冠军,当过模特,参加过国际大专辩论赛,演过电影,主持过电视节目。1999年,沈冰毕业后进入新加坡《联合早报》,成为一名财经记者。也曾想演艺之路,参加了新加坡“亚洲之星”演艺班的培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学的是财会专业,但沈冰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朝九晚五”的小白领。她内心期望着丰富的生活经历,本能地拒绝平淡与平庸。
  渴望有激情有活力的生活。追求人生价值和过程的激越。之后“海归”,参加了2001年央视主持人大赛,开始了她的主持生涯。一路顺风,有如神助。
  留学对于沈冰来说,不只是学历,而是她的视野的开放。她看到的是世界。她更能从世界——去找自己的舞台。
  也可以说,她是在人生的每一步,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以最大效率直抵人生的辉煌。

//


心灵独白:微笑是我完美人生的武器



心灵独白:微笑是我完美人生的武器
  对世界杯赛的解说,不管议论是否平息,都过去了。30多天的足球解说,让我穿越时空,走到主持人的前沿。这对于2001年才进入央视的我来说,应该说是歪打正着。
  40天的直播表现了最本色的东西,是柔性的、感性的、真实的,作为热爱体育的女性,我的视角是女性的。虽然一开始大家不适应女性去解说足球,但我希望让大家感到我每一天的进步。
  面对成名与成功,我是冷静的。我需要回到自己的常态,体育频道、经济频道、文艺中心和新闻中心都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我选择了《经济半小时》。它给了我单独面对镜头说话的机会。在这里,我是自如的,以我的专业出身和我做财经记者的经历,经济新闻让我有一种回归的感觉。
  但,沉寂中,更涌动着新的渴望。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央视新闻频道进入筹备阶段。做一个开拓者,创业者,对我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同时,我对自己的主持定位和人生的方向也更加明晰:进入媒体主流,到央视的最前沿的新闻频道,做时政方面的节目,而非娱乐化节目。
  一天,我接到了白岩松打来的电话,邀我加盟正在策划推出的《新闻会客厅》。这给了我一个绝好的契机。
  作为日播节目,《新闻会客厅》每天与新闻对话,有极大的空间。它让我走进新闻,培养了我的新闻敏感。在两年之中,我都是这个会客厅的主人。
  我把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变成对最好的传播效果的追求。这里,我需要悄然隐去“明星”的光芒,在新闻节目当中,我认为,自然而真实的本色表达,而突显新闻要素是最重要的。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我并没有为自己设计标识性的符号,我需要深刻内涵的完善表达,用心去面对观众。
  学习能力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无论接受什么样的任务,内心都会有一份激情。我从来不会感觉是面对机器,而是与观众在说话,所以不会有“晕镜头”的现象。
  在这个小小的会客厅,我成为更大意义上的公众人物,主持人的话语方式,对问题的深度审视,对事件的深刻剖析,决定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而社会责任是我最为看重的。
  实际上,请到《新闻会客厅》来做客的新闻主角,既有社会精英,也有被卷入新闻漩涡的弱势。要叩开人们的心灵,就要针对被采访者,有不同的采访策略。
  会客厅也是一个大世界的缩影。作为它的主人,我的形象也是多面的。从我的本色出发来展现客厅的魅力:以软碰硬,绵里藏针,善解人意,心有灵犀。
  我一直认为,微笑是我最有力量的武器。微笑中包含了尊重、理解、平等、善意,是通往心灵的钥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微笑都是难以拒绝的。
  当然,我更多的是站在公共立场,面对强势群体,抛出我的杀手锏。我依然是以微笑的方式提问。我知道,温柔常常是攻无不克的。其实,在我的骨子里,也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深掩在微笑背后,偶尔露一下峥嵘。
  当面对强势人物的时候,我保持着自信,不卑不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方尊重。

//


对话高官,把脉中国



对话高官,把脉中国
  2005年初,我开始酝酿制作一个更重量级的节目——《新闻会客厅》的周末特辑《决策者说》。这是一个“对话高官”的栏目。它的定位,决定了它所承载的重要。这是国内首档对话决策者的节目,所有受访嘉宾都是副部级以上、能对时下热点问题和重要政策给予解读的高层人士。
  中央电视台始终没有一个面向政府高层专门的平台。
  现在,将由我们来搭建这个平台。同时也让主持人站在了最高端,甚至是站在云层。这个坎,我们实在是给自己砌得太高了。特别是在节目的最初,面对栏目的盛情相邀,请人家来做客,对于站在风口浪尖的官员,无异于“请君入瓮”。
  我有过几次采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经历。第一次,是在《经济半小时》。那时候,人们所称的“审计风暴”还没有开始,李审计长自然侃侃而谈,游刃有余。然而,我到《新闻会客厅》,猛烈的审计风暴之后,李审计长万众瞩目,再到我们这里做客,就不容易了。可以理解,一边是繁忙的公务,一面是热切的公众,他实在难以应对太多的采访。
  其实,温柔的我也十分倔强。由于早已答应了央视另一个栏目的采访,李审计长婉拒了我的采访请求。但我没有气馁。我打听到李审计长来台的时间,混在迎接的人群中,陪他化妆,在他进休息的时候,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李审计长接受采访的时候,我就一直在一边守候。这次“公关”让李审计长对我另眼相看,他跟我开玩笑说:“你应该去做思想政治工作”。终于,李审计长在乘车离开央视之前,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面告我:“安排好下个礼拜三晚上7:00到演播室。”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实,事成与否,常常取决于做事人的决心。
  由于节目定位锁定高官,也就注定了常常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围追堵截”的战术。一次,节目组决定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请进会客厅。提前把节目方案交给了他下边的工作人员,可是,一直没有回音。了解到李荣融要在京西宾馆开会,节目组经“内线”接应,分两路包抄。一路由我直接追踪,根据线人提供的路线图,李荣融将先到贵宾间稍事休息,于是,我提前20分钟到达贵宾间,准备堵截。另一路则随时策应。没想到,李荣融并没有到贵宾间,而是直接到会场,我在焦急的等待中,忘记为了约见首长,事先把电话调到静音,未能与另一路同事联系及时赶到会场,以至当我赶到会场时,会议已经开始了。
  会议议程安排很满,由于既有政治局常委来讲话,也有李荣融作报告,我知道,在开会中是不能打扰领导的。只有一直扛到散会,再伺机行事。人们都劝我别等了。可是,我抱定决心。那个会一直开了6个小时。终于等到散会了,我冲了上去。一个下午,我坐在会场,编排了一套采访的理由,无论如何一定要说服李荣融接受采访。没想到,我只和李荣融一照面,他就爽快地说:“你们订好采访时间吧,你们的节目我也看过。给我的方案也看了。”
  我大喜过望。
  面对电视镜头,我们的一些高官还不习惯,不自如,特别是面对普通百姓,他们如何阐述自己的方略?他们是不是能够在公众面前坦然面对质询?这不仅需要官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