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上海流水 >

第6章

上海流水-第6章

小说: 上海流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轮到买廉价机票的中国游客遭罪,夜航,在塞班岛降落后,深更半夜坐船渡海上天宁岛。三千原住民每月拿着美国政府好几千补贴,整日里什么都不想干,只好由中国人千里迢迢跑去开饭店,支撑当地的旅游业。这也算海啸、台风过后,太平洋海域较为平静的消息。旅游者都会被告知,当年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的原子弹就是在天宁岛装上飞机的。 
八月十一日 
  应吴亮之约,晚间随毛尖老师一起去新华路“食堂’’,见袁梅及她投资的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剧组的一干人马。正在反复戒烟的许鞍华着意为影片寻求今日上海的特殊色彩,特为拜会毛尖老师。李樯年轻活泼,装束前卫,席间为众人模仿演艺界各色人等,惟妙惟肖,令人捧腹;焦雄屏乃资深电影专家,稳重矜持;出演影片的史可摹仿前著名歌星的演唱更是将众人笑翻。许鞍华笑称这组节目几日内她已观赏三遍。嗯,我们还是等着看电影吧。这儿的花雕鸡还会不断地召唤我。 
  邵敏寄赠周国平著作《尼采》及《妞妞》各一册。 
八月十三日 
  金星生日聚会,在face三楼招待朋友,随小磊夫妇同去。郭小男、曹路生都是多日不见。疯狂游泳的曹路生叫太阳晒得焦黑,肤色之深,接近于从前的两个曹路生。后巴宇特、郑逸文来。 
八月十五日 
  叶辛去往社科院任职,临别在黔香阁宴请,并赠《缠溪之恋》一册。 
八月十九日 
  其欣然公司着人取去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收到李樯寄赠的成濑已喜男影碟一套。 
八月二十日 
  肖开愚要去河南大学任教一年,临别小聚。晚间在小区对面的餐馆见肖开愚、刘伟、杨过、张嫣。饭后回家闲聊,在《外滩画报》上读到有关指控哈金涉嫌剽窃的报道,肖开愚说哈金是他多年老友,哈出国前已是友谊深厚。 
  虽然历史上作家摹仿、袭用、改写他人作品的情况并非罕见,但是点石成金和尊重版权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 
八月二十一日 
  甘霖回沪。 
  巴宇特自京抵沪,不日将返回新泽西教书,晚间在大渔小聚。巴宇特赠新作《迷失上海》一册。呃,友人纷纷返校,夏天结束了。 
八月二十二日 
  收到y在孔夫子网上书店代为邮购的特里丰诺夫《滨河街公寓》。“如今这样的男孩子在人世间是找不到了”。重温小说的第一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阅读此书时的生活骤然涌现。如同那本不知道借给谁了的、薄薄的、售价零点五元的小书,那时候沉溺于阅读的年轻人,随同科斯塔菲耶夫、拉斯普京、《常来电话常来玩》、《小邮差》、郑体武在一个冬季的停电之夜,就着烛光朗读的勃洛克,已然没入岁月深处。 
  那些沉溺于“盲目的幸福”,有着“黑钮扣般的眼睛”,被几幅画着“向日葵、熨斗”的油画所击倒的玛尔格莎们,在换过了孕妇装之后,已是满脸母亲的慈爱、辛酸和疲惫。 
八月二十五日 
  朱文颖来信,希望替她编的关于苏州的集子写些文字,恍惚想起很久以前短暂的苏州之行。 
  我不能确切记得在苏州逗留的那一日,就像我无法在古人的诗文中搜寻词句,用来镶嵌我的“天堂”一夜的记忆——那彼此冲突的韵脚纠结而成的辞章,恰如苏州园林曲折陌生的回廊小径令我沉溺、叹息、迷惘。 
  友人在夜色中长途驱车,至午夜寄宿在城边的某个旅店,而将整个白天留给始自观前街的一碗面条,终止于小巷内的一枚落叶的游玩。是的,只有苏州这样的地方才会赋予闲暇以意义。 
  寻访书店、扇子、小吃和旧园林,耳朵向着淹没在市声中的评弹,那记忆中的吴侬软语,同学、表妹或者电台里某个更为甜美的女声。在此地,我恍惚看见的却是更久以前的苏州之行。 
  在对苏州的回忆中,追忆徘徊于那次旅行中的回忆,对我而言,只有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发生过。 
  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记载?或者有什么事情需要通过记载变得重大些?没有。小事物自有其存在的方式,向着更久远的记忆,向着抵达之前的对于苏州的想象。 
  僻静、四通八达的街巷,门前纳凉的老人,井边洗衣的妇女,摇纸扇的书生,擦自行车的壮汉,河边的一双拖鞋,被卸下修缮的半幅门板,窗内的蚊帐,攥着课本看电视的男孩,街边笼屉里的糕点——那香味,我正是循此而去。 
  友人背着书包在身前引路,花大半天在旧城内转悠,只为了当园林关门前片刻,与出园的游人交错而过,就着一抹余晖,体会寂然黯淡的院子,遥想在古代,掌灯时分,树荫间依稀可见的人影——闺房内商户的女儿,或者,一位退隐的前朝官员。 
  多年来,我就是这么遥想,回望着苏州。我知道,在大部分时间里,它只是由园丁陪伴着,洒扫庭前院后的灰尘落叶,擦拭悬挂于各处的牌匾,夜半,为木器的皲裂声所惊醒。 
  那是春季还是秋季?我们走得身上带些细汗,便在小巷的一处拐角抽烟歇脚。一对男女,看着像是一对恋人,从对面的门洞里出来,温柔的拌着嘴,打我们身边走过,视我们为无物。那些为声调所柔化的激烈词句,渐行渐远,没入黑瓦白墙之间,令午后的清寂弥漫开来。 
  有些人,可能会为寻访某人而来苏州,而我似乎会为寻访一个无人的苏州再来,这个瞬间的念头令我迷惑。此地的居民,来往行走,厕身于街巷园林,和疏朗的树影相互映衬,形貌敦厚温良,仿佛一生与剧烈的行径无涉,虽然拐出小巷,他们也汇入繁杂的人流,并且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如我们一般。 
  友人想寻地方小解,我们便从微凉的石板上起身,不再于街巷间绕行,而是直奔预定的园林而去。我本该顺手写下那去处的名字,它并非一个秘密的处所。但是,对我这样慵懒的游人,苏州这个名字已是意味着太多。更多的介绍、解释、索引、说明能够为此地增添什么?还是使之趋于败坏? 
  有谁期望一个沸腾的苏州渐渐浮现? 
八月二十九日 
  刘苇生日,约了在马老师家小聚。马老师赠《一本书和一个世界》,于东田赠《大路千条》。 
八月三十日 
  c赠《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r赠《另一种写作》并布努埃尔等电影四部。 
九月二日 
  上午作协,赴台湾《上海书展》行前会议。下午去《往事》栏目组,见吴亮、朱大可。 左眼初次渗血,吴亮说是眼压过高和血脂高所致。这大概是读书写字的必由之路。 
十二
九月九日 
  晚上去人艺看《游牧:河流》,肖丽河在纽约参与制作的现代舞。此次来上海参加亚洲戏剧节。散场时,在剧院门前的台阶上,金星以一种精神分析的腔调,剖析了文革一代的记忆在西方艺术照佛下的凝固及变体。一代人痛苦的本土记忆和他们所受到的西方现代艺术的洗礼,全都清晰可见。但是这两者混合交织后传达出来的意味,令人迷惑。也许,可以从肖丽河设计的幽暗光线中获得某种启示。 
九月十七日 
  上午乘港龙KA895班机抵港。天气晴好,飞行顺利。 
  旅行又开始了。除了行李,我又得带上我自己。在旅途中,在那个似乎精力旺盛的我之外,还有一个微微倦怠的,因终得一见的景色而困惑的我,在异地,在日常交谈中,陷入茫然和无所思虑。因为飞行,因为气候,因为逐渐减弱的陌生感,因为习语在倾斜的环境中沿用,而变得进退失据。也许,这是我的旅行综合症——较之平时更快乐,也更郁闷。阅读暂停——在旅途中,我的阅读几乎不能维持一页。就像一位BBC的资深记者在进入撒哈拉沙漠时所说的:这很可笑吧?你们可以笑。 
  在香港转机时,稍有耽搁。结果一行人在地勤人员的催促下,向着最深处的42号登机口一路奔跑。窜进机舱,已是气喘如牛,如此表现令孙颙有点诧异。能喘气已经算好的了,我甚至不记得上次跑步是什么时候。 
  换乘国泰航空的班机于傍晚抵达台北,联经的发行人,儒雅的林载爵先生已在机场等候。飞行告一段落,一块石头落地,我的理智恢复到日常水平,想起行李中尚有一本巴宇特的《迷失上海》,那是宝爷托我捎给林载爵的。旅行车驶出机场时,我隐约想起国泰班机起飞前,耳机中播送的交响乐,那熟悉的旋律出自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一时间令我感慨万端。事实上,国泰乃香港公司。 
  入住忠孝东路上的神旺饭店。晚间,联经于潮品集设宴接风。 
九月十八日 
  上午参观故宫博物院、士林官邸。故宫博物院正在大修中,所见展品有限,青铜礼器、米芾、玉雕大白菜红烧肉、松花石砚等,已是叹为观止。台湾民间的传说,往年,中秋之日,吃完月饼,蒋中正便从阳明山上下来,栖居于士林官邸。 
  下午赴联经书局参加上海书展开幕仪式。书展布置于地下一层。晚间于台北第二高楼云华庭赏月之时,接韦大军问候电话,得知我在台北,他便托自北京来台北定居的朋友侯庶宇来酒店探望,并以名贵茶叶相赠。甚是感动。 
九月二十日 
  下午赴淡水游览,至渔人码头,此乃当年大陆渔民抵台的必经之地。旅行车沿台湾东岸向北行驶,太平洋据公路仅一箭之遥。路边一些建造中的高层房屋墙体上悬挂着巨幅广告,其中一处名为“top view”的楼盘中译为“世界观”。三个高高在上的大字,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如此妙译,殊为叹服。 
九月二十七日 
  一早赴高雄小港机场,乘港龙KA439航班离台。 
十月十二日 
  应邓建蕴之约,为《申江服务导报》的博客PK栏目写点评,与我的私人朋友所写的博客略有不同,这些转自网上的文字,似乎更像是准备好了要被传统的平面媒体刊用。其间的差异何在呢?是我的先入之见吗?特录在此,聊备一格。 
棍子、棍子、蟋蟀 
  我猜想,科尔沁夫先生的本意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但是为什么结束时忽然郑重其事、语重心长呢?科先生厚道、风趣、时髦,也有点老派,这使他的态度和风格微微有点冲突。换个角度看,这大概是因为作家读别人的作品,近似乐评人听人唱歌。 
答答答辨 
  唐小鹅先生将人生的重大时刻轻描淡写。本以为写博客的都有一股满不在乎的劲头,或者说,人在写博客的时候,比较容易显得满不在乎。年轻的女学者告诉我们:蹦蹦跳跳者的诸般柔情并非轻易得见。顺便说一句,该篇博客篇名一流。 
章子仪会跟巩俐和平相处吗? 
  何马先生见多识广,议天象、论八卦,从容不迫。我最佩服能掐会算的人,所以立刻将何先生的博客添加进收藏夹。何先生行文圆满周到,玄机四伏,谋女郎间是否会爆发星球大战,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看相的 
  虽然我这样的外行容易将看相的和看星象的弄混了,但是想来没有人会认为小精子先生是在含蓄地批评河马先生。一流作家和末流作家都是不听劝的主,我们中间浮沉的似应该从善如流。遣词造句的是非深浅,没准还真得求助于神灵。 
孙燕姿真人秀 
  喜欢这一篇。气息通畅,议论从容。于不经意间提升了“八卦”行业的品位,合理解释了商业、偷窥和神秘主义的现世逻辑,我们据此知道,极端举动为何在今日如此稀松平常。 
盖房子养老 
  很明显,南瓜只是大闸蟹的药引子,对老年生活的憧憬隐含着对牙口的担忧。在上海,要一个女孩子不嗜蟹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有趣的是,使之与晚年生活的展望幽默地联系起来。挑剔一点(就像吃大闸蟹那样挑剔。)结尾处的遣词造句失之松懈。 
胖子也是人 
  “一个伙食较差的大学”!窃以为,这才是评论大学的恰当态度。“我一直在吃和节食中徘徊……虽然我总是为身材忧郁,而每次真正忧郁来临的时候,食物总可以塞住我喷涌的忧郁思潮。”好啊,一句顶一万句。通吃减肥和美食专栏。 
给宝宝的信 
  新父母谈论自己的孩子,通常令周围的人不知所措。但是这一篇表明职业奶爸因诗歌获得正确的立场。再一次阐明了无用的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功用——这可是许多人费尽吃奶的力气也无法做到的事情。感谢作者向我们引荐奥尔登·纳什。这是写得最好的一篇。 
十月十五日 
  读齐泽克和格林·戴里的谈话。受其启发,我意识到,我的兴趣似乎是处于小说理论和小说实践之间——因为犹豫不决;因为迷恋次要的事物,因为索绪尔,因为漂移的概念,因为雪莱和杜甫,因为罗伯特·布莱和詹姆斯·赖特,因为出生在一个农业国家的城市里…… 
十月十六日 
  吕正来电话,希望就哈罗德·品特获得诺贝尔奖给《上海一周》写点什么。有什么可说的呢?有几秒钟的时间,思维陷入了停顿。嗯,在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中有大量的停顿,这是他作品迷人的部分。停顿的运用拓展了对话的空间,随着静默的延宕,语义在闪烁、变迁、恢复。或者说,停顿揭示了“日常废话”背后的潜在含义,阐释了乏味、背德的关系之下的微弱诗意,令我们沉思这令人困倦发狂的处境。我隐约记得,一部名为《奎恩备忘录》的间谍影片似乎也是出自他的笔下。清晰展示人物的迷惑,危险的境遇,焦头烂额和步步为营,在逼迫之下奋力一跳,无可挽回地跌入无尽的危机。这一切不仅仅是现代间谍的特殊命运。哈罗德·品特获得诺贝尔奖,使我们有机会再一次微微回望贝克特,令我们重新意识到似乎已经被遗忘了的荒诞处境。 
十月十七日 
  晚间八时许,接《东方早报》及《上海一周》记者电话,巴老于当晚七时许逝世。如陈村所言,中国现代文学,就此终局。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