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吴三桂-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虽是数九寒天,可皇太极却还是急出了一身冷汗,忙解释道:“吴将军。你误会了,城中百姓大多安然无恙,反而是我损失惨重。”皇太极一急也顾不得自曝家丑。“噢?此话当真?那为何城中全无声息?难道他们已全被你抓住了?你若是敢伤他们分毫,我便与你不死不休!”一听城中百姓大多无恙,不论是真是假,吴三桂都不敢冒然攻城。皇太极闻言苦笑,若我真能将全城百姓抓住,那里还用怕你,只要将这几十万百姓往城上一摆,我就不信你还敢攻城?“我刚刚占了这城墙。还未攻入城内。城中自然不会有喊杀声。”“大汗此话当真?”吴三桂见地上后金军卒鲜血未凝,便信了一半,也不再称其为狗贼,可城中没有一点声音还是让三桂心中犯疑。“将军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入城一看究竟。”
三桂马上向身边亲卫示意,一队亲卫会意,翻鞍下马。此时城门已经被尸体堵死,就算没有堵死,里面也被祖大寿派人用沙石砌死。此路已是不通,不然后金也不会死攻城墙,而不攻城门。亲卫只能顺着尸山向上爬。只是在遇到自己时,却又小心冀冀,而看到脚下是后金军,便狠狠跺上几脚。后金众将士虽看得分明,却无敢提出意见。若是在此时因为这些小事惹恼了吴三桂,却是不值。
亲卫来到城上,自有后金军上前看管,怕他们对自己将领不利。这些亲卫此时那还有这个心,趴在城头,向城内望去。发现只有靠近城墙这几排房屋已经烧毁,而其余地方却依然平静。再看城下,几万城中军民也正向城上看来,见城中百姓无恙,这几名亲卫一时兴奋得大叫起来。其中一人在地上拾起一杆长枪,又从腰间取出一面大旗,系在上面,片刻功夫一杆上书“吴”字地大旗又重新回到了城头。而皇太极却怎么看怎么别扭,在自己的地盘竟任由他人树起大旗,心中若是好受才怪了。祖大寿在城下也看到了这面“吴”字大旗,这才真的放心了,看来三桂是真的回来了。即然后金能让吴三桂派人上城,想必双方是达成了什么条件,祖大寿也派出自己身边亲兵上城与那队吴三桂亲卫会合。城中几十万军民看到大旗兴奋的手舞足蹈,终于把吴将军盼回来了,只要吴将回来了,看那些后金狗贼还敢不敢嚣张。两边亲卫在城上会合后,又下了城,来到吴三桂面前,将城中情况一一告知吴三桂。吴三桂及三万铁骑听到城中几十万百姓无恙,终于松了口气。双方也不再像刚才那样剑拔弩张。皇太极这才又对吴三桂喊道:“吴将军,你我谈谈如何?”因为得知后金并未屠城,三桂对这些后金军也不再向刚才那样怒目相视,至于在后金攻城时死伤的明军,三桂虽感心痛,可双方毕竟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交战,即然生在这个乱世,又入伍当兵,便应该有血洒战场的觉悟,也许自己会为这些战士报仇,可却不是现在。
而且现在的形势对自己极为有利,城内城外已形成夹攻之势,三桂也想听听皇太极此时还有何话要说。有许多东西虽然在战场上无法得到,可是却可以谈叛桌上轻而易举到手。约定,就在北城外两里处相会。三桂指挥大军撤退五里,只带了百余亲卫等待皇太极。一会儿功夫,皇太极也带着亲卫来到战场中央。从吴三桂出援喀喇沁部开始,这场涉及了近二十万大军的会战便已经拉开了序幕,可直到今天双方主帅才是第一次会面。刚才还如同杀父仇人地两人见面后却绝口不提此战,反而叙起闲话,三桂见皇太极不急着进入正题,自然也乐得陪皇太极闲话。只因三桂知道,不论谁先开口说及此事,仅在气势上便是弱了几分。最后还是皇太极忍不下去了,要知他这几万大军基本上算是后金最后地力量,可此时却如同羊入虎口,只要吴三桂愿意,随时可以让他们尸骨元存。一旦失去这最后的力量,后金必将四分五裂,继而被周边的蒙古、朝鲜、大明所吞并。
“吴将军,听说大明皇帝已封你为辽东总兵?只是不知为何此次竟不见关内有一兵一卒前来支援,莫不是大明已有意要放弃辽东?”皇太极这是明知故问,若不是知道吴三桂已于大明交恶,他恐怕连与吴三桂谈判的勇气都没有。
第五十四章 收拾残局
“大汗此话差矣,万岁即然封我为辽东总兵便是相信我吴某可以守住这辽东,又何必多此一举派什么援军?”
吴三桂一指不远处的战场,又道:“再说又有派援军的必要吗?”事实摆在那里,七万大军攻打一座只有两万正规军把守的城池,用了七八天才只攻下城墙,而双方伤亡却是相差无几,皇太极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白白为吴三桂训练出几万大军。要知就就算平时训练得再好的军队,如果没有经历过战火的历练,永远也成不了一支合格的军队。不过皇太极也知道此时的辽东与大明势同水火,吴三桂不但不能从大明得到半个援军,反而还要担心大明会趁火打劫,他才不怕吴三桂拼死将自己及几万大军留在义州,不然只能是两败俱伤,白白让大明和蒙古得到好处。“我倒是听说大汗境内百姓缺衣少粮,就连大汗的军伍也只能每日两餐,真不知待春暖花开之际还能不能再见到大汗的英姿!”吴三桂反击道。
“哼,这便不劳吴将军操心了。”皇太极一皱眉道。吴三桂的话却是说到了皇太极的痛处,若不是缺粮,皇太极何必在此寒冬来攻义州。“吴将军,今日事已至此,有何话你便直说吧,不要以为我们便是怕了你们,若是惹急了,拼了这几万大军也要将你这义州城踏为平地!”皇太极已是心力憔悴。再没有心思与吴三桂绕圈子,再说就算他能说出花来,事实摆在那里,面对吴三桂这个恶魔,根本就不要想能占到便宜。吴三桂若不是怕皇太极临死反扑,那里还会与他谈判,早率大军将他们一网打尽。可后金现在还剩三万余人,虽经过几日大战,战力有所下降,不过自己这方也好不到那儿去。城中几十万军民恐怕不是后金军对手。而自己率领地三万大军几日来日夜行军,十成战力能发挥一半就算不错,虽说一旦开战,胜利必将属于自己,可损失也必然惨重,自己周围群敌环视,到时岂不是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好,既然大汗如此干脆,我便直说了。此战的原委便不用细说了,你我心里都明白。我只要一万人的全副装备,包括战马、盔甲、战刀、弓箭等。还要五万户汉人。”吴三桂这个条件牙以说是十分宽松,只因他知道,后金被自己勒索几次后,国力本就被削弱,连皇太极的龙椅都还在自己的库房里放着。他们根本拿不出金银。同时他也是怕逼急了皇太极,一怒之下破釜沉舟与自己决一死战,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后金留有几分实力,好去牵制朝鲜、蒙古诸部。
没想到这次吴三桂如此好说话,让已经做大出血准备的皇太极喜出往外,连忙应承下来。“好。一言为定。”一万人的装备只是小事,那五万户汉人更不是问题,不然就以后金此时仅剩的那点粮草,早晚也会逼得这些汉民造反,还不如用他们送个人情。双方条件一旦达成,急于逃命的皇太极马上命大军集合,按照三桂地要求,留下一万骑兵,他们地装备自然是归了吴三桂,而他们的安全,则要用五万户汉民来换。每到五户汉民,吴三桂便会释放一名后金士兵。后金军死里逃生,自然是高兴不已,可义州百姓却对三桂此举大为不解,既然已有实力将这几万后金军全部留下来,为何还要释放他们,难道战场上死难的战友的血便白流了吗?不仅百姓不满,就连军卒也心有不甘,甚至连三枷、吴田等小将在看到吴三桂时也不再像原来那么亲近。
三桂在与后金达成这个协议时,便已料到必然惹得军民不服,可没想到三枷等小将竟也想不通此节。顾不得辛劳,未等大军入城,三桂便召集城中所有将领在城外空地上召开了一次会议。看着众小将或是疑惑、或是不满的表情,三桂指着他们的鼻子大怒道:“亏你们还以智勇双全自称,平时一个个眼高于顶,可此时却想不明白了,难道在山庄这些年就学了这些吗?我就是如此教你们的吗?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时眼前的利益便蒙住了你们地双眼,你们的全局观,大局观都那里去了?你们就没有想过我们今日若是强留后金这几万大军会有什么后果吗?不要以为有了我带回来的这三万铁骑便可轻而易举击败后金,你们可知这三万铁骑为了能早一刻赶回义州,这几天来每日只能休息不到两个时辰,那里还有力与后金争斗?一旦开战,就算能消灭后金这三万部队,咱们这几万大军至少要损失一半以上。而后金军若是被逼急了,对城中居民下手,百姓又得有多少人看不到明天地太阳?况且若没有了后金牵制朝鲜、蒙古,咱们大战后恐怕也难是人家敌手,更有关内大明对咱们虎视眈眈,一朝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在场小将被吴三桂一番话骂醒了,他们只是被眼前的仇恨蒙住了双眼,要想在辽东立足,此时的后金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谁让自己眼下实力不济,特别是与后金一战后,虽说取得了最后胜利,可损失却也不小,已不足以与其他势力抗争。而留着后金便是为了防止蒙古攻打自己,有时生死之敌也可以成为暂时地朋友。三桂见这些小将都低下了头,才叹道:“我知道你们是想为死难的战士、百姓报仇,难道我就不想吗?这辽东便是我们的家,他们便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是时机还不到啊!你们放心,后金这个大仇我早晚要报,日后我必取皇太极人头来祭莫咱们全城死去的战友、百姓。不过此时最为重要的便是打扫战场,安抚民心,积蓄实力,以待日后与各方抗争。”众将此时已解开心结,齐声应道:“遵命!”
城中此时万废待兴,三桂也不费话,开始分配任务,命卢田、祖泽盛入城广贴告示,以安民心,又命祖泽远、吴龙率城中军民打扫战场,祖大寿和吴三枷因为有伤在身,只能回府休息,自己则率吴宇及三万大军押着后金留下来的一万大军回军营休整,防止他们发生骚动。同时又派人至锦州询问消息,传信卢信,让他尽快率军回义州。城中军民见后金铁骑已经败退,又见吴三桂率领三万骑兵回到城中军营,都知道此战是自己胜了,虽然对三桂放了那些后金心生不满,可在众将解释下,他们也逐渐明白了其中原由。况且不用打仗,也就不用再死人了,这些百姓一生所求也不过是安居乐业而已,那里还用贴什么安民告示,个个自发的行动起来,或是帮助那些家园被毁的百姓清理瓦砾,或是出城协助明军打扫战场。刚才还死气沉沉的义州城,终于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后金军急于逃命,那里还有心管在义州城下损失的三万将士,此时这些阵亡的后金军却成了明军的军械库,明军在打扫战场时,将这些后金军卒的盔甲、兵器尽数收拢起来,最后一统计,竟有完好盔甲万余套,虽然大多都是皮甲,可这却正适合眼下的明军。明军的主力火铳军大多时侯都是靠远程阻击敌人。若真被敌人冲到面前,那此战怕是已输了一半,所以根本不需要厚重地铁甲,轻便的皮甲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更加灵活。至于后金遗弃长刀、弓箭更是无数,不过后金治练枝术有限,这些长刀只能回炉重新锻造,相信有了这些铁器,便可以造出更多的火铳,辽东军战力也将更上一层。同时祖泽远、吴龙等人在打扫战场时,竟还发现了万余匹战马四散在义州城四周。这些可都是后金上好的战马。只因主人战死,他们也成了无主之马,辽东军去的匆忙,来不及收回,又便宜了辽东军。
后金几万具尸体在被明军榨取了最后价值后,被堆于城外十里处,一把大火将他们化为灰烬,三桂又叫人将骨灰收拾起来,准备送还后金。毕竟这几万阵亡的后金将士生前也算是勇士,将心比心,三桂也不忍让他们暴尸荒野。至于明军阵亡的几万军民。有人认领的便交于家属,无人认领的,则由明军火化后,将骨灰暂时保存。三桂心中已有定数,只待明年春暖花开之际。便将在城中建立起一座巨大的烈士纪念堂,阵亡地将士军民,将全部安葬于纪念堂中,以此激励后人。战场上双方阵亡地将士有七八万之多,确非一日可以收拾妥当的。就在全城军民都在打扫战场时,三桂却一个人回到了书房。虽然自己已与大明决裂,可自己头上还顶着大明辽东总兵的官职,总要向大明通报一声,一方面以安朝庭之心,想必朝中那些大臣们听到自己与后金两败俱伤的消息,会乐得睡不着觉,对自己堤防之心也会减弱不少。另一方面,三桂也想向朝中要些援助,毕竟自己也是在为大明作战,守卫着大明北疆。
战报送走后,三桂却仍然没有闲瑕,城中战火持续了近十天,此时敌人虽然已走,可城中战后重建、看押一万后金军、打扫战场、总结此战得失等大小事情,那一样不要他来做最后决断。待大战结束后第三天,奉命支援锦州的吴信终于率万余军卒返城。同来的竟还有锦州总兵王顺。三桂不知这王顺为何会在这时造访,但为显得尊重这位老将,三桂还是亲自己出城迎接。三桂在城门处不到一刻钟,就见一队骑兵向城门处奔来。片刻功夫便已来到三桂面前。原来是卢信和王顺得知三桂亲自出城迎接,怕累三桂久候,便率亲卫先走一步,大队则在后面缓慢行军。卢信一见三桂,便翻鞍下马,虽然他是三桂小舅,可在军中,他却只是三桂手下一员部将。下马后卢信上前一步向三桂施礼道:“末将卢信见过大人!”未等三桂说话,一边的王顺也下马行礼道:“罪臣王顺见过大人!”说完竟单膝跪地,“多谢大人不计前嫌,派人支援,救了我锦州几万军民,不然罪臣便是死也难以瞑目,愧对城中百姓。”
三桂忙上前挽起王顺,道:“大人这是从何说起,你我俱在辽东,本就是一家,何分你我?派人支援正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还要多谢将军守住锦州,保护了城中百姓,没让锦州生灵涂炭。”王顺没想到三桂竟如此宽宏大量,不但未提自己以往不敬之罪,反而安慰自己。他此次随卢信一同反回义州,便是打定主意,想要归顺吴三桂,而此时更是觉得自己这个决定的正确。
原本王顺根本没将吴三桂这个年纪青青地上司放在眼里,所以才几次不听宣调。可此次后金攻城却让他见识到了吴三桂属下军卒的强大。后金虽只派一万铁骑攻城,别看这一万铁骑在义州城下吃了大亏,那里因为城上有火炮、火铳等利器,又有城中军民同心协力。可到了这锦州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锦州自几年前经历了战火后,一直元气未复,后来袁崇焕见义州发展迅速,很快已赶超了锦州,干脆将锦州主力调往宁远,毕竟宁远才是后金入关的必经之路。而在锦州只留一万军卒以做牵制,再加上这些年义州大力发展,附百姓都被吸引过去,原本还有十几万人口地锦州,此时军民全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左右。城上虽有两门火炮,可也年久失修,又没有过硬的炮手,已逐渐成了摆设。
这些年辽东军费又是被一减再减,城中军卒连军饷有时都发不出来,训练也是不足,先进的火锐根本就轮不到锦州,士卒们就连长弓大刀也不能做到人手一把,全军战力实在有限。义州本也该如锦州一般,可谁让祖大寿有个好外甥,财大气粗,不但在城上安装了火炮,就是城中军卒也大多手执火铳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