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74-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 >

第4章

2074-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第4章

小说: 2074-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正直的大臣忧心如焚,便去劝说楚庄王。结果把庄王劝得烦了,就在宫门外贴了一道命令:“敢劝谏者,杀无赦!”这一命令镇住了很多人,谁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呢?大臣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期望的国君一天天打发着日子而无所事事。三年过去了,楚王仍然毫无建树。    
    一天,楚庄王正在宫中饮酒,大夫申无畏求见。楚庄王便邀他一起饮酒、听歌。申无畏说:“我不是来饮酒听歌的。只是有个隐语想请教大王。”楚庄王让他说说看。申无畏说:    
    “高高的山上有一只非常美的大鸟,可是三年多来,既不见他飞,也不见他叫,不知这是什么鸟?”楚王笑着回答道:    
    “这大概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动,是要看清方向;三年不飞,是将息翅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申无畏心领神会,欣慰地告辞而去。    
    许多天过去了,楚庄王依然不理朝政。大夫苏从实在看不过去,决定冒死进谏。他把官帽摘下,放在一旁,然后跪在楚庄王面前,放声大哭。庄王不解,问他:你这是干什么。苏从说:“我要死了,故此伤心。”楚王更不明白,问:“你好好的怎么这么说呢?”苏从抹了把眼泪说:“我是来劝谏的,所以等待我的只有一死了!”楚庄王不高兴地说:    
    “你明知故犯,这不是太愚蠢了吗?”苏从说:    
    “其实,最愚蠢的是大王您啊!您不理朝政,荒于酒色,长此以往,内忧外患必不可免。到那时,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您只顾眼前的快乐,不考虑长远利益,岂不是太愚蠢了吗?该说的我都说了,要杀要剐您就随意吧!”    
    楚庄王慢慢走下座位,双手扶起苏从,由衷地说:“我等待的,就是你这样不怕死的贤臣!”    
    从此,楚庄王犹如换了个人,他首先提拔了德才兼备的官吏,惩办了三年中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的昏官,制订了新法,严明了朝纲,整顿了兵马,全国上下焕然一新,很快强大起来。讲完故事,杨丽华用粉嫩的玉手抚着宇文赟的脊背,微嗔道:“太子是不是也要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呢?”    
    宇文赟不停地用嘴吮吸着杨丽华的一对美乳,听到问话,忙说:“那当然,我也是要大鹏展翅的,到时候,你就趴在我的双翅上!”说完又拧了一把杨丽华的脸蛋儿。    
    “那太子当如何飞呢?”杨丽华因势利导。    
    “飞,你说怎么飞?”宇文赟一翻身,把杨丽华压在了身下。    
    杨丽华握着一双白白的小拳头,轻擂着宇文赟,半推半就地说:“总不忘干这些。要想飞,就要像楚庄王那样看准方向。殿下将来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把翅膀练坚强一些,多听、多学一些,再一个么,就是少干点这个!”杨丽华说罢,又银铃般嘻笑起来。    
    从那以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便成了宇文赟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了。    
    宇文赟的改变使杨坚稍稍安定下来。只要太子的地位不变,自己的处境就会逐渐得到改善,杨坚坚信这一点。    
    建德四年,武帝亲率大军出关直指河阴(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开始迈出了统一中国的第一步。战役布署时,杨坚有幸被任命为偏师统帅,率水师自渭水入黄河,策应主力。杨坚第一次获得了统兵的权力,他很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权力,他要用好这个权力,用这个权力换取更大的权力。这次战役的确显示了杨坚的卓越军事才能。    
    周军共出兵二十万人马,步军十五万人由武帝亲自统领,余下水军五万人由杨坚带领。这次出征酝酿已久,准备充分,将士们衣甲鲜明,斗志正旺,大军浩浩荡荡越过黄河向北齐腹地进攻前进。北周大军攻城陷地,所向披靡。    
    北齐兵将措手不及,丢盔弃甲,一败而再败。    
    杨坚看到前线捷报频传,将士们皆喜形于色,言语间不时可见骄矜之气,心中顿时警惕起来,如果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将会给战役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兵书云:“骄兵必败”,必须提醒主帅及时消除。    
    当杨坚的书信使至武帝手里时,大军已云集北齐军事重镇洛阳。    
    洛阳古称居天下之中,依山带河,为五朝建都之地,若攻破洛阳,便可据中州之地,进而可争夺中原,因此,自古洛阳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齐在洛阳驻有重兵,加上城坚壕阔,所以易守难攻。武帝统胜利之师,猛攻洛阳,但齐兵据险抵抗,毫无惧意。一时间洛阳城周围旗幡招展,号角连天,攻城的周兵踏着同伴的尸首,嘴衔大刀、冒死向城头攀登,城头的齐兵则远射弓箭,近用刀砍,滚木擂石倾泻而下,到处充满了呐喊声,惨叫声,武器的撞击声。    
    就这样,双方鏖战了三个昼夜。周兵刚刚夺得一块立足之地,旋即又被增援的齐兵赶走。反反复复、多次易手。    
    周武帝焦急地在中军帐篷里来回走着,气色很不好,额头上不时沁出细密的汗珠。这时,探马急匆匆送来一份急件。    
    信上说:“齐兵已调集二十万生力军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快速压来,先头骑兵已抵达洛阳四百里地的地方。”    
    周武帝看罢,脸色骤变,情况万分危急。他连日操劳,再加上急火攻心,猛然觉得一口咸物从嘴里涌出,一大口鲜血吐在地上。    
    随军御医慌了手脚,即刻将武帝搀至行军龙床上,细细把脉。还好,乃肝火上升,未有大碍,但要休养,要绝对安静。    
    宇文直奏请武帝先行,并立即全军班师回朝。大将宇文直临时担任主帅。他先令作策应杨坚迅速准备船支抢渡马步军,一面留少量马步军继续佯装攻城,一面布置在洛阳南北埋伏少量军队以防北齐援军偷袭,掩护皇上和大队人马撤离。估计大队人马已全部撤离,然后才逐渐收兵。两天后,北齐大军尾随而追。杨坚此时担任后军统帅。    
    他的周围聚集着不少大小偏将,紧张地望着他,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    
    如果被齐军追上,难免一场殊死的决战,但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利的情况下,以区区五万之众迎战二十万生力军,无异于群羊投饿虎,岂不叫人悬着一颗心?他用冷水洗了把脸,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他与诸将商议道:    
    “如继续驾舟逆水而行,必有被追上的危险,与其这样,不如舍舟步行,从旱路撤离,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以为只好如此。临行前,传令士兵把所有舟船一律焚毁。望着满河冲天的大火,杨坚率队匆匆向西撤退。    
    刚刚行军一个时辰,天上飘起了小雨,路上渐渐泥泞起来,行军的速度迟滞起来。正在这时探马来报,齐军已开始渡河,正朝这个方向追来。    
    杨坚望了望该死的老天,又望着艰难跋涉的队伍,内心一阵焦急。忽然,一个小兵前来报告:前面有个岔道,请示走哪条路。杨坚眼前一亮,遂计上心头。    
    杨坚传令下去,着五百人的精悍队伍从小路返回,一路上旗幡招展,沿路丢弃军资什物吸引齐军,另一路主力则沿大路,悄悄行进,并减兵增灶。    
    齐军渡河之后,追到岔路口,一时拿不定主意,一个军士引来一位当地人,当地人便说小路上旗幡招展,想是大队人马。齐将一挥马鞭,向小路追去。追了二日,眼看追赶不上,齐军已军心松懈,无功而返。从大路追赶的齐军,被军灶迷惑,怕中了埋伏,也不敢贸然追击了。    
    一场虚惊过去后,二支队伍三天后又胜利会师,看着兵士们喜悦的表情,杨坚心里更是像蜜一般甜丝丝的。    
    这一夜,杨坚做了一个甜美的梦,一只凤凰衔来一枝仙草,停在杨坚的肩上,杨坚问神鸟,衔的是什么,凤凰告之,是送给他的长生草。言毕,展翅飞去。杨坚醒来,不解其意。    
    大军返回长安时,其他各部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惟有杨坚因临机而变,指挥有方,五万人马全数返回。    
    此役之后,武帝对杨坚更是刮目相看,视之为栋梁之材,恩宠日隆。    
    建德五年(576),杨坚再次参加伐齐之战。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北方统一战争。这次战争又是由周武帝亲自挂帅,而杨坚被委以主力的右三路军总管之职。此次战争,周武帝志在必得。    
    周武帝统帅大军,长驱直入,一举攻克了北齐军事重镇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打开了进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的南大门。平阳陷落后,齐后主急调大军围攻平阳。周军进攻平阳的主将是内史王谊。此人有勇有谋,平易近人,很受部下拥戴,平阳得手后即受命坚守平阳。齐后主亲率的援军气势汹汹,自恃平阳是座孤城,所以轮番进攻四门,但除了丢下无数具尸体外,平阳城岿然不动。齐后主又下令挖地掘道,但王諠在城内也掘出一条条深壕,齐军一露头即遭到袭击。连续的失利使齐军元气大伤,不得不撤军北还,但齐军万万没有想到周军主力已以逸待劳,等候多时。


第一部分第6节 旨在消灭齐军主力

    其实这正是武帝和杨坚等人早已订下的策略——围点打援,旨在消灭齐军主力。    
    大帐里,主帅杨坚正与他的身披盔甲的将佐们商议着进攻西汾州(今山西隰县)的作战方案。西汾州城市虽小,但该城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扼守着北上晋阳的交通要道。而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两次强攻均未奏效,看来只有采用智取的方法,才能减少伤亡,尽快夺此坚城。“根据二天来的侦察和进攻看,西汾州虽然高峻,但齐兵军心涣散,战斗力并不强,只是慑于守城将军的淫威,不得已罢了,只要进一步瓦解其斗志,即可趁虚而入。”说话的叫王臣,字奉忠,一个面皮白净的中年军官。    
    “奉忠所言极是,此乃攻心战术。古人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奇效。”杨坚面露喜色,顿了顿继续说:“奉忠,现如此,想必已有奇谋了?”    
    “倒也不是什么奇谋。依下官看,不如写篇声讨檄文,内列齐帝的累累罪恶,趁天黑将檄文射入城内,让全城军民心生怨恨,无心守城,只要这种厌战情绪蔓延开去,此城不攻自破。”    
    “好!就依奉忠的方法。你可速速写好檄文,明日就办!”    
    “我已草就,请将军过目。”    
    杨坚接过来写就的檄文,不禁喜上眉梢。    
    大周皇帝御前大将军杨坚谨告全城军民:武帝英明盖世,以孝义治国,以民为本,造福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均思报效之恩。我今率仁义之师,伐无道昏君,乃解民于倒悬,布恩义于四方之义举。今齐主昏庸残暴,人人得而诛之。齐帝有五大罪状可诛。    
    一曰:任性妄为,荒废政事。二曰:荒淫无耻,宠幸奸佞。三曰:滥用民力,劳民伤财。四曰:堵塞贤路,残害忠良。五曰:荼毒百姓,滥杀无辜。    
    似此桀纣之君,其罪恶昭彰,古今罕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北齐灭亡,只在朝夕,奉劝全城军民,尊仁君,顺天意,不做无谓的反抗。凡投奔我大周者,皆视为大周的子民,得到应有的保护。    
    文章写得通俗明白,讲得都是大实话,便于传诵。杨坚随即传令,照此抄写数十份。第二天一早,西汾州的城内各个角落到处可见缠着白绢的羽箭。檄文的内容迅速在全城军民中传扬开去。    
    几个守城的士兵在嘀嘀咕咕地议论着,脸上显出了愤怒的神色。    
    一个军官在几个卫兵的簇拥下登上了城头对着几个聚众的士兵厉声喝道:“谁敢妖言惑众立即斩首!”看来他们也知道了周军的檄文。话音刚落,两个卫兵上前盘问道:“刚才,你们在偷偷议论什么?”    
    “议论怎么还不发饷。”    
    一个士兵不冷不热地瞟着问话的卫兵。    
    的确,守城的士兵已半年多未领到饷银了,一提起这事,士兵们便气不打一处来。“当兵吃饭,吃饭当兵,我们要求发饷,要吃饭,这也有罪吗?”    
    “国难当头,要协力守城。发饷是皇上的事,是将军的事,不是你们操心的事!”军官的语气依然强硬。    
    “那就让皇上、将军们来守城吧,我们可是要吃饭的!”士兵毫不示弱。    
    “卫兵,把这个领头闹事的拉下去砍了!”    
    “砍?现在周兵就在城下,今天砍谁的头还说不定呢!”一个高个子士兵高声喊道,怒目圆睁。    
    “好呀,你们几个想哗变投敌呀,卫兵,给我全部处死!”    
    这时城头的士兵越围越多,看到又要杀人示威,胆大一些的,手握武器,向着军官跃跃欲试。一个卫兵刚要上前,早被几个前面的士兵乱刀砍倒。军官眼看势头不对,调头想跑,但哪里跑得了,他平时作威作福惯了,士兵们对之早已恨之入骨。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了恶官,投了大周算了。    
    乱兵们疯了,倾刻间,军官和几个卫兵被砍做肉泥。兵变很快席卷全城,城内一片混乱。乱兵中有人想打开城门,向周军报信。城门洞开,伏于城外的周兵开始听到城上喧闹,又看到城门开处,是一群乱兵,情知城内有变,马上报告了杨坚。    
    乱兵中推出几个为首的,作为代表来和周军谈判。杨坚很快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保护所有士兵和全城百姓的生命,帮助解决粮食问题。    
    杨坚的右三路军进驻了西汾州。一场攻坚战演化成了热热闹闹的悲喜剧。西汾州的胜利给杨坚的头上加了顶料事如神多谋善断的金冠。    
    转眼已到了旧历年底,北周大军屯兵晋阳城下,左右两路大军在城下会师。此时齐兵士气低落,无心再战,前后守了两天就被士气正旺的周兵攻破。    
    武帝挥胜利之师,金戈铁马,又分别在济州(今山东荏平县西南),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冀州(今河北冀州市)和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大破剩余齐兵,并俘获了齐后主,北齐灭亡。时为公元557年,建德六年。    
    在冀州战役和定州战役中,杨坚再立新功。为表彰杨坚灭齐的功勋,武帝特授他为定州总管,进位上柱国。杨坚在既定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定州,为河北军事重镇。它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地广人稠、兵精粮足,是个十分理想的经营之地。更让杨坚欣喜的还有另一件事,武帝把庞晃外放为常山郡(河北正定县南)太守,而常山郡正位于定州的南边,紧靠定州。    
    真是天赐良机,杨坚和庞晃两人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皎皎明月下,两人畅想着未来。    
    一壶老酒,几碟小菜,两人在百年古银树下吟诵着曹孟德的千古名篇《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月光下,半醉的庞晃仗剑起舞,和着杨坚咏诵的节奏。    
    杨坚不会忘记武帝亲政以来内史王轨、和大冢宰宇文宪对自己的猜忌。    
    在朝廷中,功高震主、树大招风都是最为忌讳的。杨坚从青年时代起就从父亲杨忠那里得到了“自安”的“真经”,婚后妻子独孤氏也不时以自家的不幸提醒他,他学会了韬光养晦,的确是受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