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 作者:车水 >

第19章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 作者:车水-第19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 作者:车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处十分恩爱,自从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宫,因为贪生怕死,勉承雨露,虽
承太祖宠冠六宫,心里总抛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亲手画了她的像,背着人,私自
礼拜,不料被太祖撞见,只得谎称是张仙。可怜那些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
子,便都到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从此富贵。不久,这张仙
送子的画像,竟从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
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会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后人有人咏此事:
    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
被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乱中一箭射死。太祖虽然英明,也无从追究,正在悲悼
中,又有一个军机消息传来,便把雄心提起,又去用兵……

 
王朝云患难相随苏东坡



    岭南惠州有一方清丽秀美的湖泊,风景极似杭州西湖,当地人也把它叫做西湖。一
座小山依傍湖边,也叫孤山。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可见一片苍翠的松树林,林中寂
立着一座小亭——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之手,联是
这样的: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不是副普通的亭联,它包含了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而这种感叹最终又
是维系在一位红颜知己的身上,她就是长眠在六如亭下令苏东坡“暮雨倍思”的爱妾王
朝云。
    要了解王朝云的为人、长相,可先回味苏东坡一首脍灸人口的诗——“饮湖上初睛
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明为描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
受。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
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
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
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
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
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
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
幽兰的清香,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
湖,由于天气突变,阴云敝日,山水迷濛,成了另一种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
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此后苏东坡对王朝云备极宠爱,
娶她为妾。
    苏东坡似乎与王姓颇为有缘,原配夫人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
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化为苏东坡感情极深处的悲思。不久,续
娶了王闰,是前妻的二堂妹,是一位庄重能干的大家闺秀。现在在杭州又纳王朝云为妾,
此时苏东坡已经四十岁了。
    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耿直豪放的人,喜欢在人前口无遮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无所
顾忌地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抒发自己的不满,“如蝇在食,吐之为快。”正是这
种性格屡屡为他惹祸招灾,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甚至几乎赔上性命,然而他终
不悔悟。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为温婉贤淑,善解苏东坡的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
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
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侍女说:
“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
时宜。”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从此对王朝云更加
爱怜。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颠沛不已,甚至因“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无怨无悔。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
分清苦。苏东坡诗中记述:“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王朝云甘愿与苏东
坡共度患难,布衣荆钗,悉心为苏东坡调理生活起居,她用黄州廉价的肥猪肉,微火慢
嫩,烘出香糯滑软,肥而不腻的肉块,作为苏东坡常食的佐餐妙品,这就是后来闻名遐
迩的“东坡肉。”元丰六年,王朝云为苏东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礼,想起昔日的名躁
京华,而今却“自渐不为人识。”都是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因而感慨系之,而自嘲一
诗:


更多免费TXT书请到
BBS。4020交流

该TXT小说下载自4020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因而
反对新法的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
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说来令人费解,在
东坡政途黯淡失意时,与之患难共携、相濡以沫的王朝云,此时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官场应酬与居家主事,自然处处以王闰这位续弦夫人为主;夜深人静时,苏东坡又不时
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曾有小词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
坐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然而,只不过风光两年而已,苏东坡再度被排挤出京而出任杭州知府。旧地重临,
杭州百姓沿路焚香鸣炮欢迎他们所爱戴的父母官。为了不孚众望,在王朝云的枕畔细语
中,苏东坡此次前来,立意要为杭州的百姓做下几桩有益之事。当时,恰逢江浙大旱之
年,杭州一带饥荒与瘟疫并作,于是,苏东坡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贡米;同时广开粮仓、
设点施粥,大济灾民;还调遣了大批民间良医,免费为灾民诊治疫病;并淘挖深井、引
水灌溉,帮助人民度过了大灾之年。在任期间,他十分重视整修西湖,取湖中所积葑草、
淤泥堆筑成堤,以沟通南北;广种菱角、荷藕于湖中,使葑草不能再生;沿堤遍植芙蓉、
杨柳,春秋佳日,花开如锦,绿绦拂堤,人行其上,犹如置身于画中。这一系列的整治
措施,不但便利了交通,美化了湖景,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湖水的淤塞,保护杭州城不
受江潮的肆虐,确实是为杭州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的德惠,给这
条长堤取名为“苏公堤”,这里面其实也包含了贤内助王朝云的一份心血呢。
    此后十年之中,苏东坡又先后出任颖州和扬州知府,续娶的王夫人已逝。宋哲宗业
已亲政,用章惇为宰相,又有一批不同政见的大臣遭贬,苏东坡也在其中,被贬往南蛮
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眼看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
复之望,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
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对此,东坡深有感叹,曾作一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此诗有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
戏作此赠之。”当初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深受其宠的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
诗句“春随樊子一时归。”王朝云与樊素同为舞妓出身,然而性情迥然相异,朝云的坚
贞相随、患难与共,怎不令垂暮之年的苏东坡感激涕零呢!
    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东坡生下一子,取名干儿,因产后失调,身体十分虚弱,终日
与药为伍,总难恢复,于是就皈依佛门,拜比丘尼义冲为师,天天诵经求佛,也不见效。
不久便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临终前她执着东坡的手意蕴深长地说:
“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象梦幻泡影,又象露水和闪电,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
这番话并不只是她皈依佛门后悟出的禅道,其中寓藏着她对苏东坡无尽的关切和牵挂,
生前如此,临终亦如此。”
    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
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这就是开头那副楹联的来源。惠州的西湖本名枕丰湖,山青水绿,
烟波岚影,酷似杭州西湖,自苏东坡来后,常与王朝云漫步湖堤、泛舟波上,一同回忆
在杭州时的美好时光,因此也就用杭州西湖的各处风景地名为这里的山水取名,这本是
两人的得意之作,不料他乡的孤山竟然成了王朝云孤寂长眠的地方。
    双鸿远游,失伴成只。对朝云的怀念日日结聚在苏东坡悲寂的心头,夜里就化为幽
梦,他夜夜见朝云来侍,而且为年幼的干儿授乳,总看到她衣衫尽湿,询其原故,答道:
“夜夜渡湖回家所致。”苏东坡醒后大为不忍,于是兴筑湖堤横跨湖上,以便朝云前来
人梦,此堤也被后人称为“苏公堤。”堤成之日,当夜就梦见朝云来谢,音容笑貌一如
生前。这时的苏东坡已是心身极惫,生活中只剩下对往昔的回忆和怀念了,其中尤以对
朝云的怀念为最多,他有一首“西江月”词云: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迁时过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为了怀念王朝云,苏东坡在惠州西湖上刻意经营,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
熟悉的景物唤回那已远逝的时日。然而,佳人已杳,真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
了无痕”。
    朝云已去,她的影子却刻在了苏东坡的心中,也留在了惠州西湖的山水花木之中,
遥想才子佳人的悲欢情愁,怎不令人为之啼嘘不已。后成鹫法师有咏六如亭诗云:
    苏堤留恨处,荒塚对沧溟;
    流水空千古,香魂倚一亭。
    波涵三岛绿,柳锁六桥青;
    寂寞栖禅寺,金刚何处听?

 
李师师色艺压群芳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高
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
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
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徽宗说:“朕深
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杨戬立即说:
“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
市廛风景了。”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里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
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来到金环巷。这里的风
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
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妓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有诗一首
形容李师师的美貌: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
成人。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父亲把她寄名
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那老憎合
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
师”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
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
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朝廷命官、
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就连山东水泊梁山一百
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
墙壁上留词纪兴: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
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倖如何消得?
    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
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宋徽宗被高俅领来,听说要见名妓李师师,
开始还说:“这恐未便。”在高、杨二人信誓旦旦地担保绝不会走露风声后,立即说:
“既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高俅领命立即
引徽宗入内,李师师早已迎了上来,徽宗见到师师暗暗地喝一声采,李师师瞧着高俅对
她微微一笑。徽宗三人各报一个假名,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这时不由一愣,她原还
以为是高球来玩,后来见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她何等心灵性巧,立刻就
知道那人来头更大,那一份精神劲儿立即改变方向。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
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高、杨两人乘机从旁鼓助兴
致,渐渐地谑浪笑傲,绝无禁忌,高、杨二人知趣退出。徽宗见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师
师人踩上床,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
鲜,欢娱无比。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
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
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
惊红涌。
    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
相弄。
    不知不觉,天色微明,高、杨二人帮徽宗赶紧穿好衣服,直奔后宫,又急急帮徽宗
换上九龙袍,宜奔朝堂,这时文、武两班大臣早已立定多时。但徽宗心里还只记着李师
师,那有心思去理朝政,那神色一会儿焦急,一会儿欢喜,一会儿露出猥邪的笑容,弄
得那上奏的大臣不知所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