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 >

第11章

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关知识衔接】全面理解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含义及其作用,注意艺术的特点和作用。    

     

【命题趋势】已考点和未考点相比较,未考点一般是复习的重点。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在多年的考研中从未考过,2004年以高分值的分析题形式出现,希望引起考生的注意,希望考生严格按考研《大纲》全面复习。此知识点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5。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    

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    

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    

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    

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    

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    

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    

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    

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    

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    

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2006年分析题第34题)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    

一例说明之。(6分)    

【答案要点】(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的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的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不超过4分。)    

     

【简析】本题考察的是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涉及了第三,四章的知识点。对于第一问首先大家要确定材料分析的原理,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依靠常识来判断的,“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其次要就这个原理具体展开分析分析,即真理具体性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最后要回应材料分析庙僧失当的原因,得出结论。    

辩证法的三个重要的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回答本题第二问,先要说明守河堤老兵的见解对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的辩证观点看问题,不拘于常识,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辩证的思考问题的启示。然后举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的实例具体说明如何用逆向是思维换位的角度看问题。    

【命题趋势】哲学学科内涵小外延大的特点决定了哲学试题命制的灵活性,多角度性。任何材料都可能成为哲学试题命制的对象。今后哲学试题的考察不再是简单的记住原理的内容和意义。而是要通过剖析材料确定材料中隐含的概念和原理。以达到对考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避免了押题猜题的可能性。这是今后考生需要重点训练的方向。    

本章总结    

1本章考题的特点是:第一,题量大,分值高,几乎每年都出分析题,选择题、辨析题也不少,是历年考研的重点章节。第二,有些知识点以不同题型重复出现,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能动性等知识点都重复考查过。第三,还有一些知识点很重要,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点理论,近几年没有考,如实践和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等等。这些未考的重点知识点,今后有较大的出考题的可能性。    

2要注意本章2007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


系列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选择题Ⅰ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1999年理科单选题第3题)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答案】B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含义。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以及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因而参与分配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即获得的物质利益也不同,因此,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选项是B。备选项A揭示的是生产力反映的关系,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备选项C和D虽然也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但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本质性内容。因此,都应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准确理解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在含义上的区别;生产关系包含的内容和本质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命题趋势】此题考查的生产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属哲学常识,较易回答。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2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1999年理科单选题第4题)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答案】C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试题列举的四个选项都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因素,但其作用是不等同的。备选项A、B、D虽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和动机,但是它们归根到底为生产方式所决定,只有生产方式才是制约人们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关键词是“根本”二字。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2页)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只能选择C,排除A、B、D。    

【相关知识衔接】动机是人们基于自身需要、导致人们行动的主观意图和动因,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归根到底,它是由社会存在、特别是生产方式决定的。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命题趋势】此题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2000年文科单选题第3题)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D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    

大众心理属于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人们的情感、风俗、习惯、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包括阶层心理、阶级心理、民族心理等。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相对,后者比较系统、自觉、理论化。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说明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因此,应选D。 唯物史观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以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的,大众心理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物质根源。备选项A和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全面夸大社会心理的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大众心理都可以影响经济走势,备选项C认为“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是片面的,是不成立的。    

【相关知识衔接】社会意识从高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注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命题趋势】此知识点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注意社会心理对人的行为和动机的重要作用。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3题、文科第2题)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    

【答案】C    

【简析】这是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论断,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之献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56页)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其构成的基本实体性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客观尺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它可以渗透于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之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在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生产管理手段。在现代社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对邓小平上述思想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这里不仅提出了“先进生产力”这一新的概念,而且对科学技术在生产生产力中的作用作出了新的概括,因为渗透于生产力的科技因素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生产力越先进,劳动生产率越高,因此,它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正确选项是C。    

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能动要素,是生产过程的承担者,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科学技术的程度。劳动对象指生产过程中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的扩大和深化也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生产的管理方式是否先进,也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因此,劳动者、劳动对象、管理方式都不能视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备选项A、B、D应予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命题趋势】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此知识点以不同题型再考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2004年单选题第1题)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答案】B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考题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劳动使猿“手”变成人手,促使人手脚分工,直立行走;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在劳动和语言推动下,使猿脑转化为人脑,促使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在劳动中形成了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指人猿相辑别的实践标志,这就是劳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又说:“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7页)动物只是适应自然,最多是进行搜集,没有、不进行、也不需要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因此,正确选项是B。    

 “吃喝穿住”属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自觉意识活动”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被“证明”前人类特有的,正如马克思所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而且,正是物质生产活动促使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因此,“自觉意识活动”也不是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至于“结成社会关系”,那也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类要改造自然,必需结成为一个群体,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备选项A、C、D都应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物质生产劳动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命题趋势】此知识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6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2002年单选题第2题)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答案】D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并涉及到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在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