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3-优生8环节-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后应避免生育。
4哪些人容易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据遗传学家统计,下列人有生出遗传病后代的可能:
①高龄妊娠妇女。资料表明,染色体偶然错误的概率在接近生殖年龄后期明显增高。女性出生时卵巢里就储存好了一生所有的卵子细胞。当她年龄超过35岁时,卵子就相对老化,发生染色体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因此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加。统计资料显示,这种可能性约为45%。
②夫妻一方为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有1/4可能性将流产,1/4可能性是易位型先天愚型,1/4可能性是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仅有1/4可能性是的正常孩子。因此,如果通过染色体检查,发现夫妇一方是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可以考虑不再生育或在妊娠后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以防止患儿出生。
③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夫妇。统计资料表明,有习惯流产史的夫妇的染色体异常的概率比一般人高12倍。由于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容易发生流产,所以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妇女应有所警惕,在再次妊娠前应进行男女双方详细的体格检查及遗传咨询。
④已生出一个“先天愚型”孩子的孕妇。这类孕妇的第二个孩子为“先天愚型”的概率为2%~3%。已生过一个带染色体隐性代谢病患儿(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症、先天性聋哑、侏儒等)的妇女,下一胎受累的风险为25%。
⑤孕妇为隐性遗传病基因。如血友病基因,男性胎儿患遗传病,女性胎儿虽不发病,但为此病基因携带者。
⑥经常接触放射线或化学药剂的工作人员。放射线和化学药剂容易导致基因异常,生出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的后代。
⑦近亲婚配的夫妻。这类夫妻最容易生出遗传病后代,因为他们的共同基因较多。
对上述有生出遗传病和先天畸形胎儿风险的父母,应作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异常胎儿采取选择性流产的办法避免患儿出生。而对那些有生出严重遗传病患儿风险的父母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积极的避孕措施,如果夫妇都是隐性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则应采取绝育手术,从根本上阻断遗传病的出现。
避免遗传病遗传与强种优生
1近亲结婚是遗传病的土壤
遗传学认为普通人身上都带有至少20种致病的隐性基因,但由于与之对应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往往是正常的,结合后致病基因被正常基因掩盖,因而仍然表现正常,成为隐性遗传病。在随机婚配中,由于夫妻二人毫无血亲关系,所以相同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也不同,所以不容易使后代得遗传病。
只有当来自父母双方的一对染色体对应位置上的两个基因都是致病基因时才表现出病症,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在近亲婚配所生的子女中明显增加,因为他们来自同一祖先,共同的基因比较多。其子女智力低下者,比非近亲婚配低下者高出38倍。精神分裂症等遗传病的遗传概率比较大。配偶双方血缘关系越近,他们双方的遗传物质就越相似,其后代表现出遗传病的机会就越多。父母与每个子女间有1/2的遗传基因相同,兄弟、姐妹之间的基因也有1/2相同,这种两个个体在某一座位上有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亲缘系数。父子间或同胞间的亲缘系数为1/2,祖孙、叔侄、舅甥间的亲缘系数为1/4,表(堂)兄妹间的亲缘系数为1/8,表叔、侄女间的亲缘系数为1/16……随着亲缘系数值的降低,亲缘关系也逐渐疏远,也就使具有相同基因的概率变小,遗传病的发病率也就相应降低了。
所以说,近亲结婚是某些遗传病发生和延续的“土壤”。如一种叫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病,在一般夫妻中,后代的患病率仅是1/4000000;而在表兄妹成婚的后代中,竟高达1/64。在近亲结婚的后代中,各种先天性缺陷、矮子、多发畸形、智力障碍等也明显增加。据调查,先天性遗传病患者的父母,近亲结婚的比率占375%,而近亲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率为416%。从下面一些比较数字,更能说明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严重性。一些疾病在近亲结婚和非近亲结婚中的比例是:先天性鱼鳞症为627∶1;少年性白内障性痴呆是366∶1;先天性全色盲是184∶1。目前在某些山区、边缘地方仍然有近亲结婚的习俗,甚至将“近亲结婚,亲上加亲”传为美谈。实际上其危害是严重的,它不仅危害家庭、家族,还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人口质量。
遗传学者认为,如能完全禁止表(堂)兄妹结婚,可降低少年型白内障发病率的15%;降低先天性聋哑发病率的20%;降低色素性干皮症发生率的50%。因此,要让全社会都充分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提高全人类的人口素质。
2择偶为什么要关注家族史
在经济发达、科技昌盛的今天,为了避免祖代或父代带来的遗传病,结婚前,男女双方应互相了解对方上三代亲属内有无近亲结婚,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患者。不但要注意对方已表现出来的遗传病症状,而且要注意对方是否是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如果是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应当放弃与其结婚。有学者作了近50万人的调查,发现智力低下、痴呆、白痴和精神病四种遗传疾病中,父母同为患病者,其所生子女发病率达73%,父母一方患病者,其子女患病率达394%,而父母均无病的,其子女发病率仅为025%。男女双方还应了解对方以往的健康情况如何,患过哪种疾病,是否已经治愈。还要了解女方的月经史如何。然后进行婚前检查以了解双方的身体状况。根据双方的病史、家族史、双方体检的结果,认真向医生咨询,请医生对将来的婚育提出建议。对于双方均患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或重度智力低下者,应禁止结婚。双方或其中一方患有性病、麻风病、精神病或处在传染病的隔离期,应暂缓结婚。
有些疾病的患者可以结婚,但禁止生育。这种情况包括∶
①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严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成骨发育不全、遗传性致盲眼病等。
②男女双方均患有相同的严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先天性聋哑。
③男女任何一方患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并在其家庭中发现多例这种遗传病患者。
④某些罕见的严重遗传病患者,如能导致子女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者,或子女能直接发病,又不能治疗者。
有些疾病的患者可以结婚,但需要限制生育下一代的性别,如严重的X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要根据男方或女方患者及其家族中的发病情况,经产前诊断作出性别预测,以决定是否做选择性流产。
3远缘婚配为什么能优生
遗传学告诉我们,血缘越远的父母婚配后出生的婴儿会越健康聪明。这是因为血缘越远,相同的致病基因越少,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后代产生不良基因,其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很小,能够实现优生优育。有的家庭是跨省婚姻或跨国婚姻,所生子女大多健康、聪明、靓丽,而有些落后、封闭的农村、山区,同村婚配、同乡婚配,因其血缘过近,往往智力不佳,或面容丑陋,或体能较差,或有遗传病。我国云南省的基诺族,世世代代有近亲通婚习惯,人口质量一直不高。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的多亚逊,居住着与世隔绝的阿乌卡人,因为他们只能在近亲的圈子内结婚,导致先天不足、智力低下,矮子、多指(趾)等畸形儿多见,种族退化,濒临灭绝。所以,从优生优育角度考虑,应当鼓励选择血缘较远的男女做配偶。
4强强联合生个好孩子
择偶婚配时,除了经济状况、健康、感情、喜好、习惯、外貌等诸因素之外,还要对双方的体质因素作出权衡,决定取舍。比如双方都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或家庭史,双方相配,其子女患心脑血管病的概率肯定会高。按照优生学的规律,有病的一方应当选择一位无同类疾病的异性为偶,尽可能地避免同病相配。同时,择偶还应考虑双方智力、能力的差异与互补。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与遗传关系密切,择偶时应互补缺陷,使后代均衡发育。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与擅长逻辑思维的相配,丑的与美的相配,矮者与高者相配,瘦者与胖者相配,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相配,肤黑者与肤白者相配等。根据优生学“优者相配”的理论,体力、智力、能力均优秀的男女相配,强强联合,父母将各自优秀的基因传给后代,其子女理应是优上加优,更强于上一代。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他的儿子祖恒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与数学家。又如世界闻名的巴赫家庭,子孙136人中,就有50位男人是著名的音乐家。可见优者相配能产生出更优秀的后代,有利于强种优生。所以择偶时对对方应从各方面全面考察与衡量,不宜感情冲动,草率决定,以免贻误子孙,抱憾终生。
有些性病如梅毒、淋病、艾滋病等不但对父母一辈健康有害,而且能够直接影响后代健康,必须加以回避。当患病妇女怀孕时,梅毒螺旋体就会通过胎盘侵入胎体,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或出生后造成先天性梅毒,而淋病则易引起新生儿脓眼病,致使患儿失明。因此,男女在择偶时要尽量选择身体健康的人为伴,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生方法。
适龄生育早婚不利于优生
1中医为什么反对早婚
我国古代的中医药学家一贯主张“欲不可早”,反对早婚早育,提出“及时而嫁”、“待壮而婚”,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婚配。中医的这一思想是非常科学的,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为什么我国古代医学家特别强调早婚有害呢?这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早婚趋势而发出的倡导科学优生的声音。古人有早婚习俗,认为来了月经的女人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担负生育责任了。由于封建社会经济生产力对人口的需求,封建宗法制度对子嗣的重视,古代早婚现象很普遍,文献记载的一般女性婚龄始于13岁,男性始于15岁。特别是当时上层的皇帝和达官贵人,均以御“未笄之女”即未满16岁的少女为时尚,认为女人越年轻,阴气越盛,男人与之交合会吸收更多的阴精以滋补阳刚,对男人养生有利。而且,从当时的法律制度上也是保护一夫多妻的,有钱人可以养妾蓄婢,玩弄少女。甚至将穷人家的女孩子像奴隶似的买来卖去,当作礼品馈赠亲友。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古代医学家从生殖健康的角度提出科学的指导,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褚澄对于优生优育有许多精辟的论著,后人将其医学理论集为《褚氏遗书》,其中《问子》说:“建平王妃姬等皆丽而无子,择良家女未笄者入御,又无子。问曰:‘求男有道乎?’澄对之曰:‘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此王之所以无子也。”这是一篇生动而深刻的对话。建平王的妻妾嫔妃都漂亮但不生孩子,选择老百姓家未满16岁的少女交合,又不生育。问褚澄:求生男孩有什么办法吗?褚澄回答:男女交合一定要年龄适当,男人虽然16岁就通了精道,一定要30岁再娶妻。女子虽然14岁就来月经,一定要20岁再嫁。都要等到阴气阳气充实再交合,就会交而怀孕,孕而生育,生的孩子身体强壮寿命长。现今的未满16岁少女,月经刚来,就接近男人过性生活,阴气早泄,未发育完全而受伤害,即使生育了孩子也脆弱不长寿。这就是建平王之所以没有子嗣的缘故。
2适龄婚育对优生有什么好处
中医学认为,男女青春期发育年龄并不是结婚生育的最佳年龄,只有男女阴阳之气充盛,适龄结婚,才能孕育体魄健全的后代。若阴阳之气尚未完实就早婚早育,那对男女双方和后代都会贻害无穷。
我国古代中医药学关于优生优育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优生学说是不谋而合、认识相同的。现代医学指出:20岁的女子实际上身体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妇女的身高长到19岁左右停止,此时,骨盆逐渐宽大,臀部开始增宽,为以后顺利孕育和分娩创造条件。而骨骼的钙化,一般要到23岁左右才能完成。因此,24~28岁生育最为合适。从优生与产科生理角度来说,此时生育也最为合适。妇女生育太早对妇女和婴儿的健康都不利,如子宫收缩无力,胎位不正,胎儿发育不良,临产及分娩时容易发生难产、子痫、产程延长、出血量多、胎盘早期剥离等现象。有资料表明,生育过早的妇女,其先天性畸形儿出生率较24~28岁的产妇高50%,而所生婴儿的死亡率高24倍。另外,太年轻的女子,不能承担孕育重担,怀孕后合并症(如高血压、抽风、风湿热等)也较多。
根据现代优生学说,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子结婚不得早于22周岁,女子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个年龄段结婚,从生理发育和心理成熟度都有利于人体健康。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再结婚,才能有健康合格的精子和卵子,才能保证受孕成功,胎儿发育正常,出生后身体强壮,寿命长久。青年女子一般在20~23岁左右身体发育进入成熟阶段,但许多人心理发育情况并不成熟,在此期间,青年人也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的营养素与矿物质,如早育,对胎儿对孕者都是不利的。因此怀孕与生育的最佳年龄段应当在24~28岁。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于早婚陋俗多有抨击,曾专门写有《禁早婚议》。他说:“凡愈野蛮之人,其婚姻愈早;愈文明之人,婚姻愈迟。”他指出早婚的五大害处:
①“害于养生”。“少年男女,身体皆未成熟”,“其智力既稚”,“使之居室”,“往往溺一时肉欲之乐,而妄终身痼疾之苦”。早婚有如“自杀之利刃”,“一人如是,则为废人,积人成国,则为废国”。
②“害于传种”。“父母之身体与神经两未发达,其资格不足以育佳儿。”“凡各国中人民之废者,疾者,夭者,弱者,钝者,犯罪者,大率早婚之父母所产子居大多数。”“一家之子弟尪弱,则其家必落;一国之子弟羸弱,则其国必亡。”“欲国之有后,其必臬禁早婚始。”
③“害于养蒙”。青年男女到“二十五岁及三十岁以上乃有可以为人父母之能力”,足以“为后辈之模范”。
④“害于修学”。早婚把宝贵年华“投诸春花秋月,缠绵歌泣”,失去“风云进取之气”。
⑤“害于国计”。早婚者“其本身方仰食于父母”,未备“沾生之力”。过早生育后代,为家庭、社会、国家增添负担,不利国计民生。
梁启超的文章今天读来仍觉亲切,因为他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