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后宫·金兰易折 >

第58章

后宫·金兰易折-第58章

小说: 后宫·金兰易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至于,使她独自陷入黑暗中。常颢带回来的消息,着实令她意想不到。脑中,只反复地思量着与此有关的一切,以及当中对己有利的关键。“娘娘,属下觉得,此事大有蹊跷,”他的脸上微泛忧色,“属下连日内,寻着机会从别苑后门出宫行事,竟数次发现另有人暗中跟随靖公公,不仅如此,属下还发现,应是有人在靖公公食物中下药,使靖公公呈中毒状态。”她惊疑不已,道:“那就是说,有人和我一样,想暗中对靖公公下手?”
  常颢点了点头,道:“那人做了属下原该做的事情,但是,只不确定那人的目的为何。”
  她轻蹙的眉头却慢慢地舒展开来,冷笑道:“依我看来,如此费心而为,定不会只是想取这个奴才的性命。”她细细地思忖着,心内不禁觉得有些微的明朗起来,“莫不是那人也想通过靖公公行事,目的,便是皇后?”常颢想了一下,暗觉那不知名的幕后之人的目的,该是呼之欲出的,他道:“这样一来,娘娘反而不必正面出手。”此事,发展到如今,她确是不必再正面出手。原来一直以来,便有这么一个人,想把皇后一除而后快。如此周密的部署,恐怕也只能是于宫中当权之人,才可妥当安排,不为人知。
  无论怎么样,此次,确是天助她阮氏。她需要做的,便是多着一分留神,多加一分小心。
  她感觉眼皮开始沉重,眼前的光影,渐渐地不再清晰,迷糊间,于心内告诉自己,这样孤单寂然的黑暗之夜,终究会过去的……夜至云深,清寂无垠。乾阳宫大殿内的灯光明亮,为奏折堆积的圣案晰明照耀。
  他伏于案前,一手用绢巾掩口,不时地低声咳嗽,一手揭开奏折,眼睛紧紧地盯着折中书文,脑中只凝神细阅,眉头总在不知不觉间蹙起,又于心中有了决断,盖下玺印时微有舒展。
  方公公及数名随侍宫女只敛声屏气地侍立于殿旁,耳闻着圣上的声声闷咳,方公公的脸上不免泛起了几丝担忧,眼睛只悄悄地睨向圣上,欲言又止。这样沉浸于忙碌与紧张的宁静,终被一阵呼声打破了:“皇太后驾到!”
  祯文帝闻声,于奏折中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缕隐隐的不耐。他把绢巾放下,双手扶着案沿站起身来,缓步走下玉阶,看向殿门前那一个雍容尊贵的身影,嘴角不由微微地扬起,似笑非笑。
  皇太后由如芳搀扶着走进殿内,看着祯文帝向自己行礼敬称母后,凤颜上只蕴含着一抹若隐若现的讥讽。皇太后并不马上对祯文帝说话,只转脸向方公公等人厉声道:“你们几个奴才,怎生如此?现已是戌时,也不提皇上休息,若是皇上龙体受损,你们该当何罪?”方公公等人慌得跪下惶然请罪,祯文帝目光冷冷地扫视了他们一眼,对皇太后道:“母后不必动怒,新岁起始,政务繁多,皇儿只是谨成诸事,不欲延误。”他感觉胸口一阵气闷,喉中发痒,几欲咳嗽,却只强自忍耐着,接问道,“母后奔波到此,是否有要事?”皇太后的眼光落在他的脸上,暗怀揣测,口中只关切道:“皇帝心系国事,乃明君之德、万民之福,哀家甚感欣慰。只是,这忙政需有度,万不可因此而至龙体健泰于不顾。”
  祯文帝低笑一声,点头道:“母后所言甚是。”他忍不住轻咳,道,“母后心怀皇儿安泰与否,多有费心,皇儿备感恩戴。”皇太后心中一紧,脸上只慈蔼依旧,温言道:“海修仪前次侍奉皇帝,次日里忧心满怀,哀家问她,这傻孩子竟哭了起来,只说皇帝龙体似有不适,深感担忧。哀家才知道原来皇帝咳症未愈,皇帝可得保重龙体啊!”祯文帝看向皇太后的眼光一派敬顺,那于心底涌现的阴凛,只一丝一缕地涌渗于恰到好处的平和冷静中。他侧过了身,缓声道:“母后可知道,皇儿近日最为费神的,除了朝政之事,便是如何才可使母后不为皇儿多有挂心。”他顿了顿,再转过身来,正视皇太后道,“皇儿想着,既然母后希望皇儿恩宠海氏,皇儿恩宠她便是;既然母后希望皇儿晋海氏位份,皇儿让其更比其它妃嫔多晋一级便是;既然母后希望皇儿平息宫内的是非祸端,希望皇儿不予追究一应无利于母后的种种事由,皇儿一,一,依,从,便是。”他目光霎时变得凌厉,直勾勾地注视着皇太后微有变色的凤颜,正欲继续说什么,忽觉咽喉痒疼,忙抬手掩口连连咳嗽起来。这一无以忍咽的不适骤然升起,咳嗽再难平下,他浑身轻轻地发颤,疲惫的软乏一阵接一阵地侵袭而来。皇太后惊愕地看着咳嗽不止的他,张了张口,要说什么,却只静默着,手下意识地用力抓紧了拐杖。方公公急忙来到祯文帝身旁,稳扶圣体道:“皇上,奴才马上命人上药。”
  祯文帝摇着头,一手推开了方公公,带着咳喘高声道:“这里无需你们伺候!”眼睛依旧只锐利地看着皇太后,皇太后稍觉不安地掉开了头,看着方公公诚惶诚恐地率宫女们退出了殿外,遂也向如芳挥手令退。摒退了众宫人,祯文帝向皇太后走近了一步,沙哑着声音道:“皇儿一直以母后之意为尊,宫内诸事,只听凭母后指点。只是,母后适才正言及,万事需有度,此理为何母后偏是未能明白?”他不等皇太后开口,径自接着道,“母后为皇儿身体之况,不仅费心,还甚为劳力!这数日之内,母后屡屡向刘太医进逼,令使其说出皇儿病况,可谓用心良苦!”皇太后强自镇定道:“哀家如此,只是担心皇帝。”祯文帝迭声咳嗽,指着皇太后道:“刘太医不肯向母后说出皇儿病情,母后竟欲置其于死地,以此胁迫,只是因为担心皇儿?”皇太后目光一凛,脸上的惧色不再,声调高扬道:“哀家近日接到晋王妃新岁贺信,信中提及皇帝与晋王联信从密,未知皇帝是否有意召晋王进京。哀家后而得知皇帝龙体违和,便寻思皇帝此举是否与此有关,心内着实担忧皇帝龙体之况,不得已才对刘太医作此查问。”祯文帝冷笑道:“皇儿不仅与晋王联信,还与齐王、秦王联信。母后是否皆已知悉?母后心中担忧的,是否不仅仅为皇儿的病况?”皇太后干笑一声,道:“皇帝未免过于忧思,想皇帝治国有道,如今乃为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皇帝召诸王进京,莫非另有筹算?只是,皇帝英明如此,该是能明了,臣民之心,不可乱。”
  祯文帝的咳喘渐平,他清了一下喉咙,道:“母后口中的太平盛世,何尝不是皇儿所愿?只可惜,边境战事只是稍有平定而已!”他看向皇太后的眼光,在一霎内,竟是森寒逼人,“幸得海大将军麾下百万精锐,方可使敌方溃不成军,归降吾朝。海大将军,自是神勇不可匹,堪为国之栋梁。”
  皇太后微微仰首,脸上泛起一层淡幽的阴鸷之色,冷声道:“皇帝所言之不可匹,让哀家听着好生心寒。想这天地间,唯有皇帝才可堪为无以匹敌,皇帝以此言定论海大将军,岂不是欲加之罪!”
  
                  
故情故心
  

第六十六章 皇太后尖锐的话音在殿内掀起了一阵若有似无的回响,祯文帝闻言后,有一刻的静默,他神色渐渐地变得凝重,眼内的阴冷似随之渺然逝褪,最终剩下的,仍然是得体的敬孝和顺。
  殿内微微涌进一股风动,幽浅地吹拂着殿内两旁闪亮的灯火,使之摇曳出一抹颤动不定的光息。
  剑拔弩张,如箭在弦。然而,他知道,对于眼前的人,诸事筹划的这一把剑,不应于此时亮出;可制约其命脉的一张弩,不必急于使用;一着致命的箭,更是应该暗藏于后。这一应准备周全的武器,只能于关键之时,才可将对方彻底击溃。他半垂下头来,殿内光息不明,他的脸庞隐覆于阴影之下,低咳着含糊道:“母后过虑了,皇儿并无此意。”他转过身,微弯下身子连连咳嗽,一手向几欲迈步的皇太后挥轻摆着,似示意其莫要靠近。皇太后站定了脚步,疑虑地看着他的侧影,声音中带上了一点关怀:“皇帝当真要保重龙体为上,那不必用神之事,便不要再作思量,以免过于操劳。”祯文帝深吸了口气,道:“母后每字珠玑,皇儿谨记于心。近日宫中事端连连,皇儿唯恐母后会因此多有劳心,只望母后亦可谨遵此言,安歇凤体,莫再操劳。”皇太后只平静着神色道:“皇帝只管放心。哀家如今不过便是想静心礼佛,颐养天年,若六宫可由那贤德之人持笺执掌,哀家自然是无须劳心。”祯文帝冷冷地看了她一眼,径自转身往案堂上走去,一边道:“皇儿仍须批阅奏折,母后小心移驾。”皇太后冷笑一声,正欲迈步离去,却又停了下来,轻轻道:“近日宫内事端,无不与焕欹之事有关。如若当日皇帝依哀家信中之意,待哀家回宫审理此事,便不会徒生枝节。”
  祯文帝扶着案台坐下,在堂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殿中的皇太后,沉声道:“母后之意,是指责皇儿处事不周,处置不当。”皇太后道:“哀家不敢。只是当日之事,皇帝心中该是自有定数。如今宫中风波再起,是何因由,皇帝也自当清楚。”她叹了口气,“好了,哀家多言也毋用。夜深了,哀家告退,皇帝也莫要劳碌太久。”祯文帝看着皇太后离去的背影,目光内的寒冽恍若在慢慢地沉淀,一直坠落成压于心头的重负。
  他低下头,眼光落在跟前的奏折上,然而,映入脑中的,却不是那工整而繁复的文书,而是那一段似是遥远,却又荡然于心的记忆。焕欹于歆灵宫内遇害身亡,当场抓获的凶手,乃为元清清。清清面容惘然,凄声喊冤。那一幕,他记忆犹新。焕欹死于非命,真凶为谁,并不是任何人三言两语可定论。他曾痛彻心扉,为亲儿,也为清清。
  在宫内,须定明诸事真相,最妥当的方法,莫过于他亲自验证。当日焕欹灵柩停于钦宁殿内,子时深更,他驾临殿内,看到白幡阴凄,烛光惨淡,只感悲怮攻心。静下心神后,他命守灵宫人全数退出,传了验尸官及仵作进殿,为他惨死的皇子细作检验。
  平躺于棺内的焕欹,仍然是那一张圆圆的小脸蛋,却再也不会像往日一样,见到他便张嘴嘻笑,稚声稚气地唤他“父皇”。他静静地候在一旁,看着仵作小心翼翼地查验着焕欹的伤口,甚至遍身。
  仵作每有发现,均轻声地报给验尸官,验尸官凝神作记,不敢有半点疏漏。
  他的眼睛从焕欹身上,扫移至验尸官脸上,他发现了,仵作与验尸官的脸色越显怪异,越发沉重。当中,必是另有异样,他轻轻开口道:“结果如何。”验尸官和仵作二人惊得跪下道:“禀皇上,据微臣等查验,焕欹皇子致命之处,并非胸中刀伤,而是头颅后部的重击。而且……”二人脸色渐变,略有支吾,不敢接言。他沉声道:“你们只管据实直言。”验尸官惶然道:“皇子身上的刀伤,应是皇子毙命后造成的。”那在胸臆间充斥了一夜的愤恨,在他翌日收到的皇太后信函后,于脑中反复纠缠成了悬心的恼乱。皇太后得悉焕欹殃逝传讯,即日便于灵若园中起驾回宫。信函中言,已阐明了她回宫后将会进行的一切。而他,又何能任由对方藉焕欹之事大做文章,撼动对方于一年前便欲废黜的中宫之位?
  犹记先皇在位之时,她便与母妃势成水火。于孩童时的朦胧记忆,以及少年时的隐约感受,乃至青年时的了然明悉,均能寻着她对母妃深刻,而长久的恨意。母妃在他登基一年后便患了不治之症,一病不起。弥留之际,言之凿凿地叮嘱自己:“小心魏氏,她所行每举,均为她魏氏家族的利益盘算,皇帝莫要为其左右!”她如今不惜一切欲废黜中宫,必是因着她另有意属之人替她谋算其位,筹策其事。如此一来,她的目的恐怕不仅意欲使魏氏家族屹立长盛,还可能将对自己欲行不利,以达成她那不为人知的目的。
  而他,又何能坐视不理?甚至坐以待毙?漆黑长夜,他再于钦宁殿中,心头的怆然沉沉揪痛,口中低喃道:焕欹,父皇未能为你查出真凶,父皇有负于你。这一夜过去后,他亏负的,何止焕欹一人?当天明破晓,他的思绪浑浑归整,才想起,该是定案之时。回忆于脑海中如纷飞的碎片,零乱地散落在心头,又随着过往不堪记的沉痛,慢慢变得模糊,再不愿,也不应重拾。而这一刻,他感觉到了疲倦,闭上双目,抬手揉捏着眉心,想起服药以来,身体的不适仍然是未见半分好转,不由更觉烦忧。他暗暗舒了口气,睁开双眼,看着殿中那曳明的光息,眼内余光,更是注意到适才掩口绢巾上的鲜红点点。今日,与往昔或许并无区别,他可以掌握的,挽回的,看似于掌握之中,然而,有太多的未知,已游移出他的控制范围之外,譬如,人心。思及此,他苦笑了一声,不再往下细思,拿起奏折阅视起来。初春之际,宫内竟是难得的风平浪静。晨省定昏,日常作息,必是一如既往,这时的宁静,让人暂可从纷扰喧嚣中脱出身来,终可感受到久违的平和和详宁,偶尔,宁媱会感觉眼前的闲逸,竟是如此难能可贵,也许,下一刻,便不再为自己所拥有。每逢这个念头升起,她会比平日较为清晰地明白那隐藏于心底的持守,到底是什么。
  皇上不时地会到玥宜宫来,驾临的时候总是不定,或是晌午,或是酉时,或是戌时,甚至会是子时。若是白天来了,便一直留在她宫里,有时兴致看似挺高涨,和她谈论画作,谈论诗词,谈论花卉;有时却沉默寡言,只静静地抱着她,坐在窗前看那庭院树木、天空密云,又也许,是什么也没看在眼里。她也不会多问。若是晚上来得早了,便拉她的手往宫外走,微笑说因着知道她喜欢于夜间漫步,所以陪她一道。若她说不敢,该是臣妾陪皇上,他便更笑得欢悦,却不说话,只更紧地握住她的手,她也会注意到,他低下头的一刹那,脸上笑意消散,只余淡静。这样类似的话听多了,她也不会再多说那虚应的措辞,因为她终于知道,他说出来的话,并不是要听她谦恭礼贤,而是要她静记于心,静伴于侧。
  他陪她也好,她陪他也好,君臣再有尊卑,也不过就是二个在一起的人。
  若是晚上来得迟了,他会命人不惊扰她,只径自进入她宫房之内,往往还是会惊醒她,但她总是会假寐着,只偷偷地眯着眼睛,在朦胧中看着他的一举一动,看着他如何撩开纱幔,如何在床沿坐下,伸手轻抚她的脸颊,如何,维持着这样的姿势,静静地坐上好一阵,才更衣就寝。
  每逢这时,她总会想,当他于自己身畔静坐之时,心中想的,到底是什么?
  他睡眠很浅,总是会咳嗽,依稀感觉到,他的病似是一直没有好转。她会将身体贴近他,伸手抱着他,当他咳嗽的时候,好为他轻揉胸膛。这样的日子,缓缓地流淌过去,经过记忆的间隙,会不经意地留下一点惊动心扉的印记。
  梅坞内的清梅芬芳,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他曾与她一同进入此间,恬然沉浸,而她,终于在他命人设下墨案,要与她一起画梅时,再次忆起一些揪心旧事。浅白的宣纸施然辅开,她感觉凉风拂面。转头看向他,他正低下了头来,举笔蘸墨,率先作起画来。注意到她在看自己,他嘴角嚼着一个淡淡的笑意,说道:“朕画梅枝,你画梅花。”
  她垂头看向他自然流畅的运笔,伸手拿起画笔,却迟迟没有蘸墨。他没有抬头看她,只道:“与其多想,不如画出来,或告诉朕。”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