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王爷求交往 作者:圆不破(起点vip2014-8-1完结) >

第57章

王爷求交往 作者:圆不破(起点vip2014-8-1完结)-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是有玄机的,余欢琢磨着,要命的是她觉得她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怎么也想不起来,这让她很是着急,虽然余潭有可能就在沧州,可一天没见到余潭,她就不能完全地放下心来。
  楚淮回来的时候余欢趴在桌上睡着了,楚淮看见她手下压着的菜谱,目光暗了暗。
  雷动的确来了信,也的确说了些余潭的近况,可楚淮并不认为那是真的。
  雷动当初扣下余潭,是以此为要胁让燕青玄深入关北学习最先进的工业技术,若非如此,楚淮怎会同意燕青玄深入机关营,将最核心的机密都毫不保留地奉上?难不成还真的是为了什么“责任”?现在楚淮入关,若说雷动有心依附想放了余潭也不是说不通,不过如果是那样,雷动应派人将余潭完好无损地送到关北军中来,否则怎能显示出他的诚意?更别提什么余潭闹着回沧州了,余潭被软禁了那么久,有机会解脱不来找自己的女儿女婿反而要去刘家?怎么也说不通。
  雷动没有理由这么蠢,所以楚淮猜测,余潭是遇到了新的状况,雷动写这封信一是为了掩盖真相,另一个原因则是日后若他们交不出余潭,也有话说。
  余潭去哪了?
  落进了楚安手里?这是楚淮最不愿做的设想,可依雷动的信件来看,这个可能性也最大,毕竟雷家与皇室关系紧密,虽不参与政事,可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其他人想动雷家也得掂掂自己的分量。
  有关于余潭的事情,楚淮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向余欢坦白。楚淮已经尝到了沟通的甜头,自然不愿和余欢再有隔阂,可这件事不比墨离的事情,连楚淮自己都没底,派去的探子不是一无所获就是干脆失踪,这让楚淮更加难以预测余潭的安危,这种情况下,他怎能再把余欢拉下水、看着她着急上火而没有丝毫办法?但一直这么瞒着,迟早她会觉得不对。
  还是等探知了余潭的真正下落后再与她说吧。楚淮做了决定,又从余欢手下抽出那两张菜谱,他同意余欢的猜想,余潭不会做无谓的事情,在他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他能送出的消息很有限,这张菜谱一定另有玄机,可到底是什么?
  余欢睡得并不熟,揉了揉眼睛靠到楚淮身上,楚淮拥住她,“还没有想出玄机所在?”
  余欢摇摇头。这八道菜是八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分别对应鲁菜、川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浙菜和粤菜,她和楚淮绞尽脑汁,猜测这封信是不是与这几个地方有关,可这些地方的范围又太过广大,就拿火腿炖甲鱼的“急炖”来说,徽平府大小十几个州,凉州沧州都在徽平府境内,指的又是什么?难道是指徽平府要出什么急事?可自打他们进了徽平府的地界,遍查这几个月的府志。也并没有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实在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先别想了。”楚淮摸摸她的发心,笑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沧州百姓集发起来杀掉城守开了城门,虽然很快被镇了下去,但此例一出,沧州便守不住了,庆军想必不日便会撤离。”
  相比庆军走到哪里都受人唾弃,楚淮所到之处人心所向,由关北一路走到凉州简直像快刀切豆腐一样简单。沧州百姓此举根本不让任何人惊讶。就连庆军将士也都在想:他们果然这么干了!
  不是不能死守。可百姓躁动,庆军面对关北军的同时还要防范沧州的百姓造反,守在沧州的军队已是楚安能动用的最大的力量,为避免更大的损失。纵然有楚安死守的命令在先,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三军负责人断然决定,撤离沧州,退至徽平府最后一州台州驻扎,这里虽跟京城仅一线之隔,可相比起凉州与沧州不过百里的距离,沧州至台州远达三百余里的间距对拉长关北军的补给线无疑是更有利的。
  打仗的事情余欢不懂,从前她只负责督造武器。现在则负责收拾细软,又准备搬家了。
  徽平府的府台设在凉州,可沧州才是徽平府内的富饶之地,沧州出巨商,不管是以前的刘家。还是现在的沈家,沧州的商人总能名动京畿,商业的发达导致沧州的赋税收入十分可观,所以楚安才下令死守沧州,因为沧州是江南以外最能兜银子的地方,可惜事实不尽人意,庆军撤离的第二日沧州百姓敲锣打鼓地大开城门,沧州商会的会长携同会内成员出城十里迎楚淮进城。
  当天晚上沧州商会的会长沈旭明设宴款待楚淮,珍馐美食,精妙无匹。沧州知州陪坐在侧,沈旭明笑他笑、沈旭明举杯他举杯,堂堂一州之首,竟被一个商会会长压得抬不起头来。
  酒过三巡,沈旭明放下玉箸,笑得一片儒雅,“鄙人素来仰望王爷威名,愿捐军资五百万两白银,沧州商会亦捐五百万两,总计一千万两白银,聊以表示沧州商会的助战之心。”
  “沈会长慷慨解囊,实乃大义之士。”楚淮笑笑,并未深说什么,沈家做金饰起家,沈旭明则是这一代的家主,早年便与刘家并称于世,刘家没落后,沈家再无敌手,迅速发展壮大名,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沧州第一商,家族资产无数,区区一千万两便想保有沧州现有格局不动并打发三十万大军,显然诚意并不太够。
  沧州知州见楚淮没有许下任何承诺,眼睛瞄着沈旭明,神情稍稍有些紧张,沈旭明却微微一笑,抬手拍了拍手。
  一阵丝竹妙音响起,五名身段匀称各有美态的俏娇娘鱼贯而入,沈旭明和声道:“自古美人配英雄,这几个姬人都是精挑细选而来,每人各有妙处,王爷若看得上眼,不妨收下一两个带回府中,王爷收一个,鄙人便再捐两百万两,收两个,捐四百万两,以此递增,王爷若全部带走,鄙人愿多捐五千万两白银,与五百万两的军资!”
  
    第九十五章 认亲

  楚淮看向那五个女子,果然个个娇俏生姿妩媚妖娆,环肥燕瘦不一而足。
  沈旭明见他看得仔细,笑着让一旁的教引嬷嬷分别介绍了,一叫星辰、一叫骄月、一叫丹阳、一叫雅歌、一叫燕欢。星辰过目不忘数术极佳、骄月纤腰如素擅掌上舞、丹阳精于剑术英姿飒爽、雅歌通音律、燕欢习房中秘术。
  一通介绍下来,席中人无不啧啧称奇,沧州知州的一张面孔更是揉合了惊奇艳羡,可谓精彩至极。
  沈旭明瞥着知州大人轻轻咳嗽一声,知州大人连忙敛了神态,朝楚淮恭维道:“这等姬人实在少见,王爷当真好艳福,下官这便让人将她们送到府上。”
  楚淮在沧州所居是正正经经的成王府,乃是沧州商会捐建的,宅邸占地极大,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建成绝非一月之功,由此可见沧州商会的商人们早有预见,才会在半年乃至更久之前暗中筹备此事,更在庆军的眼皮子底下将之修建完成,大概庆军也没想到,这间耗资巨大的宅邸在他们走后摇身一变,挂上了成王府的匾额。
  楚淮淡淡一笑,“会长与知州大人盛情本不该拒,可惜本王家有河东狮,收下这几个姬人恐怕后院要起火,只能谢过两位美意了。”
  知州大人忙道:“王爷说笑了,王爷与王妃伉俪情深,下官也有耳闻,不过王妃素来贤明,不过是几个娱以一乐的姬人,王妃岂会放在心上?”
  楚淮笑着摇摇头,显然是不愿再说此事。
  沈旭明的笑容落了下来,“这几个姬人虽说身份不高,却也不是人人可求,王爷胃口未免太大了。”
  楚淮笑而不语。摩挲着手中的玉箸,突地用力,手中玉箸应声而断。楚淮将断了的玉箸丢回桌上。“可惜了这上好的玉箸。”说罢起身告辞。
  楚淮忙于应酬这些巨商富贾的时候,余欢也忙得厉害。新落成的成王府倒是收拾得立立索索,连下人都配好了,还有人牙子候在一旁,满意不满意的丫头小厮随时买入或卖出,各个院子的嬷嬷、正副管家等,余欢光见这些下人就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到了下午又有许多商号轮番上门。订制家俱的、量体裁衣的、送马送车的,此外还有胭脂店的、珠宝店的、香料店的……无一不是沧州城内顶级商铺的负责人。
  巧九跟着忙得脚不沾地,从没遇见过这种场面的巧九在人前一副端得住的样子,背地里朝余欢咋舌。“幸亏是不要钱的,就这么一下午,几辆火轮机都搭进去了。”
  余欢笑得不行,不过想想,他们在关外的时候自然一切从简。进了关是来打仗的,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不长,对这些外身之物也只是过得去就好,过往的官员虽有孝敬的,更多的却是到楚淮面前找存在感。像凉州知州那般提前收集近万本古籍当时看来已是大手笔,等到了沧州才知道那些不过是小儿科。只是,若无所求,谁会这样将自己的心血所得巴巴地送上门来?
  因为楚淮早有示意,余欢对这些东西也不拒绝,挑挑捡捡地选可心的留下,正和巧九细看一对金丝累宝攒凤簪的时候,陈明快步而入,道:“禀王妃,府外有一个妇人说是王妃的亲戚,王妃可要见一见?”
  陈明原是关北城的一个六品同知,在火轮机失事、百姓围困成王府时表现冷静,并有理有据地驳斥闹事者,自此得了楚淮赏识,这次入关也将他带了来,却没有给他安排什么职务,只让他跟在余欢身边,沿途帮余欢打点府内的事情。明明是一个六品官员,现在却跟前围后地做着管家才做的事情,余欢觉得很是委屈了他,陈明倒是尽心尽力恪守本份,一点也不在意似的。
  余欢的外祖家兴于沧州又隐于沧州,之前又有余潭前来募捐,知道余欢真正身份前来探望再正常不过,余欢已多年未见到母亲的家人,当即道:“快请人进来。”
  让陈明去请人后余欢又觉得不妥,万一是哪位舅舅舅妈来访,她坐在这里倒是失礼了,便让巧九留下打发送东西的人,自己起了身向外迎去。
  余欢的母亲姓刘名淑芳,当年跟着名不见经传的余潭私奔入京,刘家曾放言再不认这个女儿,并对外宣布刘淑芳因病亡故,可没曾想到余潭发迹一发而不可收拾,刘淑芳多年后再回娘家,刘家只字不提决裂之事,更暗中补全大批嫁妆,此后倚仗余太师之势一举奠定了沧州商人之首的地位,说起沧州这种商会会长拿捏知州的事情还是从刘家那里开的先例,当时刘家身后是余潭,小小一个知州哪敢与其对立?刘家在沧州可谓呼风唤雨,说出的话比知州的话还要管用,就连沈家也不得不避其锋芒。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刘家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沈家趁势而起牢牢占据了商会会长之位,而先前维持了十几年的沧州以商会为首、知州次之的规矩也沿习了下来。
  提起刘家,余欢并没有多少怨怼,毕竟当年刘家不认刘淑芳是因为刘淑芳私奔之故,后来巴结仰慕也是人之常情,刘淑芳去世时刘家派了族中百名子弟前来京城为刘淑芳送葬,后来余欢五六岁时还曾在刘家住过一段时间,不过她那时年纪还小,许多事情记得并不真切,只记得外公对自己说不上热情,却也真心疼爱,几个舅舅舅母待自己如同已出,那段时间她的确感受到了除了父爱之外的关怀。
  思及马上就要见到亲人,余欢不自觉地加快脚步,迎至中庭时,见陈明引了几个人过来,为首的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妇人,模样周正保养得宜,一对细眉高高地挑着,穿一袭水红色长裙,虽有装嫩之嫌,但不可否认衬得她格外精神。余欢和刘家人多年不见,对他们的模样早已生疏,心里猜测着这位到底是谁,那边的人已经看见了她,陈明尚未上前行礼,那妇人已奔了过来,十几步远的距离,到了余欢面前已是泪流满面,“我苦命的欢儿啊!”扑上来就抱住了余欢。
  余欢万分尴尬,她还没猜出来人是谁,应该不是大舅母,大舅母的脸圆圆的,一笑两个圆酒涡,她至今还有印象;应该也不是二舅母,二舅母为人严肃不给任何人面子,余潭私下与她抱怨过好多回,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那是三舅母?
  那不知身份的妇人已经哭开了,抱着余欢心肝宝贝地喊了一通,又说前两年余欢的外祖母去世时只想见余欢一面,余欢却不在身边,老太太抱憾而终,几句话说得余欢也跟着落了泪。
  与这妇人同来的一个姑娘上前劝了几句,又递了帕子给余欢,余欢也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问这个是谁,接了帕子擦了眼泪,便请人到厅堂去坐。
  巧九刚打发走最后一个送首饰的,出来就见到余欢被个妇人揽着身子往这边来,余欢眼睛通红,巧九连忙过去笑道:“与亲人多年不见难免激动,可也仔细身体,哭坏了眼睛王爷回来可要向我问罪。”
  巧九出现得刚刚好,余欢正要借着给双方介绍时试探一下这妇人的身份,刚说了句“这是九姨”,便听妇人问道:“王爷可疼惜欢儿?对她可好?”
  巧九笑道:“自是极为体贴的,王爷与王妃成亲三年,府中并无一名妾室通房,由此可见一般。”
  巧九原是顺着亲戚的心意说,来人是余欢的娘家人,自然愿意听到这样的话,可这妇人却并不怎么欣喜,反而道:“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晚纳不如早纳,早早将那些小狐媚子收服了才是正理。”
  不止巧九,连余欢都吓了一跳。
  那妇人又对巧九道:“九姨是吧?咱们这次来想多住几天,你让人把东西搬进来吧,找个合适的院子安置了。”
  余欢眉头微微一紧,巧九忙道:“这是自然的,不知夫人如何称呼?”
  那妇人扬了扬下颔,“我是欢儿的小姨,是你们夫人的嫡亲妹妹。”
  这么一说余欢才知道这人是谁,她前几天才和巧九说过,正是她娘去世后,刘老太爷打算让余潭娶的续弦,她娘唯一的妹妹,刘淑艳。
  刘淑艳是刘家的小女儿,年纪比刘淑芳小了十来岁,当年刘淑芳跟余潭私奔时刘淑艳才三四岁,刘淑芳去世后,刘老太爷希望妹代姐职让刘淑艳嫁给余潭,一来照顾余欢,二来余欢到底是个女孩儿,刘家希望有一个刘家女儿生出的男孩儿来维系和余潭之间的关系,不过最终这门亲事也没成,后来等余欢在刘家暂住,刘淑艳已经出嫁了,并没有见到。
  算起来,这其实是她们的第一次见面,余欢的心情顿时有些微妙,刚刚的抱头痛哭也变得别扭起来。

    第九十六章 自来熟
    余欢仔细地看着刘淑艳,试图从她的容貌中找出与自己母亲相似的地方,不过刘淑芳在她三岁那年就去世了,除了零星印象深刻的记忆,其他关于刘淑芳的印象大多来自余潭的灌输,还有几张余潭亲手绘制的画像,余潭妙笔生花所制画像自然栩栩如生,可也到底不是真人,所以余欢对自己母亲的容貌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想象。

    刘淑艳大概是看出余欢在干什么,笑着说:“你外婆说我的眼睛与鼻子与你娘最像,你看呢?”

    余欢也不说自己对刘淑芳的容貌没有印象,笑着点点头,“我看着也像。”

    刘淑艳极为高兴,“你爹也这么说过的。”

    余欢不由得又想起续弦一事,稍稍有些尴尬,巧九在旁边打圆场笑道:“原来是姨夫人,失敬了。”

    刘淑艳轻轻一颔首,指着身旁的姑娘对余欢说:“这是你表妹羽诗。”

    余欢虽是第一次见刘淑艳,但自己外祖家的事情还是听说过,知道刘淑艳的夫家姓吴,刘淑艳也只生了吴羽诗这一个女儿。因为刘淑芳嫁给余潭近十年才生下余欢,所以虽然刘淑芳比刘淑艳大了十几岁,但吴羽诗也只比余欢小五岁,今年刚刚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