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 >

第674章

大秦帝国-第674章

小说: 大秦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了秦国王族的奋发自律,也因了给官署带来的种种便利,各官署裁汰冗员,便极少列入王族官吏。只要不是显然病弱,王族子弟寻常都是老来依然在官在职。依据李斯与国正监的共同查勘,军中王族将士除外,在咸阳并各郡县任职的王族高年官吏百余人。此等高年老吏除了坚持每日应卯会事,迟暮懵懂者大有人在。而这些高年大吏的职司,恰恰又都是最需要能昼夜连轴转且机敏精干的要害职位。 
  反复思忖,嬴政登门探视了驷车庶长老嬴贲,会商出一则移势之策:以西畤郊祀为名,将在位的王族元老与年高大吏,全数高车驷马送到西畤左近的羽阳宫,而后由文火化之。西畤,是秦人立国之初在秦川兴建的第一座祭坛城堡,建成于秦襄公八年。西畤落成之时,东来秦人在西畤举行了盛大的祭祀白帝礼。此后六代一百余年,秦人一直奉上天白帝为秦人正神。后来,秦宣公在关中渭南地带兴建密畤,改祭青帝,同时奉上天青帝为秦人正神。及至秦献公东迁都城于栎阳,恰逢栎阳“雨金”祥瑞,建成畦畤又行大祭,再次祭祀白帝正神。期间,虽也有秦灵公祭过华夏始祖神黄帝、炎帝,但从此之后,秦人尊奉的上天正神,便始终是白帝青帝并存,直到嬴政在统一天下后经阴阳家论证而正式尊奉水德,奉青帝,色尚黑。这是后话。目下之秦国,西畤是秦人东进的最早祭坛,具有无可争议的发端地位,与早期都城雍城一起成为秦人的立国圣地。在西畤郊祀,老秦部族的任何成员能够被邀参与,都是一种很高的荣耀,断没有拒绝的理由。 
  王族元老们匆匆赶到大殿,秦王却没有临殿会事。 
  羽阳宫总管老内侍宣读了一道王书:秦王进入沐浴斋戒,着所有与祭者从即日开始沐浴斋戒三日,而后行西畤郊祀大礼,祈祷白帝护佑秦国。王书读罢,老臣们一片肃然,异口同声地奉书领命。目下朝野无人不知,这个年青的秦王日夜勤政惜时如命,他能三日沐浴斋戒脱开政事,实在是破天荒也!秦王如此看重郊祀大典,王族臣子夫复何言? 
  三日之后,曙色未显,队队车马仪仗辚辚开赴十多里之外的西畤。及至太阳高高升起的辰时,郊祀大典圆满成礼。所有与祭者都分得了一份祭肉,无不感慨唏嘘。依照郊祀礼仪,与祭君臣三百余人,各自肃立在原有的祭祀位置虔诚地吃完各自分得的祭肉,祭礼方算圆满告结。这日也是一样,吃完具有神性的祭肉,盛大的车马仪仗轰隆隆开回了羽阳宫。将到宫门,与祭元老们接到王书:歇息两个时辰,午后赴殿,秦王会事。 
  午后的庭院春阳和煦。秦王说大殿阴冷,不利老人,不妨到庭院晒着太阳说话。元老们分外高兴,纷纷来到庭院各自找一处背风旮旯舒坦地坐了下来。年青的秦王也在池畔一方大石坐了下来,看看这个问问那个,一时还没说到正事。谁知这一到太阳地不打紧,不消片刻,便有几个老人在暖和的阳光下眯起老眼扯起了鼾声。更有许多老臣,急匆匆站起离开,归来片刻又急匆匆离开,额头汗水脸色苍白呼哧呼哧大喘不息。嬴政眼见不对,一边询问究竟何事一边紧急召来太医巡视。三位老太医巡视一圈,回禀说没有大事,瞌睡者是连日斋戒今日奔波,体子发虚的老态;来去匆匆者是吃了祭肉消化不动,内急;服得三两服汤药再调养几日,当无大事。 
  “王叔,我吃得祭肉最多,如何没事?”嬴政声音大得人人听得清楚。 
  “王叔能与你比?”做大田丞的元老气喘吁吁摇手,“你虎狼后生也,我等花甲老朽也。那祭肉,都是肥厚正肉,大块冷吃,倒退十年没事。今日,不行也……” 
  “是也是也,不行了。”周遭一片纷纷呼应。 
  “三日斋戒,腹内空虚,突遇祭肉来袭,定然内急。” 
  国尉丞的兵法解说,引来一片无奈的咳嗽喷嚏带出鼻涕的苦笑。 
  年青的秦王强忍着笑意站起,拱手巡视着四周高声道:“此乃嬴政思虑不周,致使诸位尊长受累。嬴政之过,定然弥补。太医方才说过,诸位尊长需要调养始能恢复。嬴政以为,这羽阳宫乃形胜之地,诸位不妨在此多住几日,一则缅怀先祖功业,二则游览形胜,三则调养元气。诸位尊长,以为如何?” 
  “君上,只是,只是国事丢弃不得也!”大田丞勉力高声一句。 
  一元老伸展腰身一个激灵:“噫!老夫如何梦见周公也。” 
  在元老们一片难堪的笑声中,嬴政正色道:“诸位尊长与闻国事之心可嘉。本王之意,诸位尊长集居羽阳宫,亦可与闻国事。实施法程,由老驷车庶长宣示。” 
  一辆座榻两轮车推了出来,一直没露面的老嬴贲点着竹杖说话了:“诸位都是王族子孙,该将秦国功业放在心头。然则,掌家日久,尚知家事传于后生。在座诸位,还有执掌家族事务的么?没有!因由何在?年高无力,老迈低能。家事尚且明白,国事如何糊涂?说到底,公心不足,奉公尚差!今次郊祀,三日斋戒、一顿祭肉、片刻春阳,诸位便老态尽显,谈何昼夜轮值连番奔波?以老夫之意,该当全数退隐,老夫也一样!奈何秦王敬老敬贤,着意留诸位与闻国事参酌谋划,老夫方谋划出一个法程,诸位听听。” 
  “愿闻老庶长谋划。”元老们一片呼应。 
  驷车庶长署的府丞展开竹简,备细陈述了元老与闻国事之法。这个法程是三个环节:其一,驷车庶长府会同王室长史署,每旬日向羽阳宫送来一车公文副本,供元老们明白国政大要。其二,元老们可据国事情势论争筹划,每有建言,交羽阳宫总管内侍快马禀报咸阳王室。其三,建言良策若被采纳,视同军功,建言者照样晋升爵位。 
  老嬴贲一点竹杖:“诸位既能建言立功,又可颐养天年,如何?” 
  元老们异口同声地说了没有异议。之后一阵默然,老臣们似乎有某种预感,又相继提出了几个实实在在的心事。一是咸阳家人可否搬来同住?嬴政笑答,诸位家人尽可一并搬来,羽阳宫不够还可拓展。二是老臣若念咸阳,能否还国小住?嬴政笑答,所有王族老臣在咸阳的府邸都长久保留,谁想还国,随时可回可居。三是日后若无建言之功,爵位禄米是否便没有了?嬴政笑答,诸位既往之功不能抹煞,且日后依然谋国,无非虚职而已;元老原本爵位禄俸依旧,若有建言新功业,仍依大秦律法论功晋爵。如此这般一一明定,元老们再也没有话说了。全场默然良久,白发苍苍的一群王子王孙忽然都哽咽了,涕泣念叨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只要能为秦国效力,挂冠去职怕个鸟。 
  了结此事的当晚,年青的秦王大宴元老。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咸阳快马传车飞到,李斯密书急报:关外秦军开始大举攻赵,国尉蒙武已经亲自赶赴函谷关坐镇粮草。嬴政接报没有片刻犹豫,留下驷车庶长老嬴贲善后,自己连夜赶回了咸阳。     
六、以战示形 秦军偏师两败于李牧 
  关外秦军对赵国的战事,是嬴政君臣共同谋划的一着大棋。 
  依照李斯“五年积微,刷新秦国”之政略,秦军似乎不该在专务内政之时大举出兵。然则五年不战,在刀兵连绵的战国之世,在目下秦国,则完全可能形成另一种局面。一则,秦国威慑收敛,山东六国压力大减,立即便会孜孜不倦地多方骚扰秦国,甚或可能重新结成合纵遏制秦国。二则,秦法奖励耕战,秦人昂扬奋发闻战则喜,果真五年不战而听任山东六国恢复元气滋生事端,秦国朝野既有可能怨气大增,也有可能暮气大增,内政是否会生出新的变局实难逆料。当沉静的王绾说出这种担心时,嬴政君臣无不默默点头。基于此等天下大势战国传统以及秦国实情,嬴政与四位新锐栋梁反复计议,才有了架构庙堂时的“假上将军者三”的奇特布局。历来军权贵在专一,秦国一次出三个上将军,且个个都是假(代理)上将军,实在是天下唯一了。蒙武得知谋划,不禁大皱眉头:“一国三帅,徒惹山东六国耻笑耳。”嬴政却道:“唯其有效用,我便是我,何在他人一笑哉!” 
  王翦蒙恬谋划的五年军争方略是:关外有常战,关内大成军。 
  王翦说,此一方略之实施,图谋主要在四处:其一,给天下以秦国无将之表象,使山东六国松懈对秦军的戒备;其二,以攻势作战使山东六国自顾不暇,不明秦国内事作为,更对秦国行将“一天下”的长策大计无所觉察,以收未来出其不意之效;其三,使国人不忘战事,同心振作;其四,使大数额招募兵员与训练精锐新军,有不用解释的正当理由。蒙恬将这一方略归结为八个字:以战示形,乱敌强国。 
  “此谓瞒天过海,六国醒来,为时晚矣!”李斯一语点题。 
  “好!方略实施,由三位上将军谋划。”嬴政奋然拍案。 
  王翦蒙恬星夜赶赴关外大营,与老桓龁商议三日,一卷详尽的实施之法摆上了嬴政的王案:其一,五年之内秦军实行两军制,分成关外关内两支独立大军;关外大军名为主力,实则偏师;关内大军以蓝田大营为根基扩充整训,实则是未来东出的主力大军。其二,三大将明定职司:老将桓龁统帅关外大军,专司对山东常战;王翦执掌蓝田大营,专司练兵练将;蒙恬通联各方,专司招募兵员与军器衣甲改制。其三,将士分营:举凡四十五岁以上之将军,四十岁以上之校、尉、千夫长、百夫长,三十五岁以上之头目与兵士,一律划归关外大营;其余年青将军头目与年青士兵,一律划归蓝田大营做新军骨干。其四,两军五年内达成目标为:关外大军至少一年两战,关内大营扩充整训为一支四十万员额的精锐大军。 
  嬴政与李斯会商,当即批下八个大字:“内外协力,着即实施。” 
  一月之内,秦军三十余万主力大军两分完毕,关外大军十三万余,蓝田大营十八万余。两军相比,蓝田大营留下的头目兵士多,关外大军划走的将军校尉多。 
  “鸟!老夫率老师,教它山东六国火烧猴尻子!” 
  在关外幕府,老桓龁一句粗豪,聚将厅哄然大笑。点卯之后,老桓龁慷慨拍案的正经说辞是:“诸位将士,我等的兄弟子侄都撂到蓝田大营了,父子兵、兄弟兵都分开了!我关外大军,清一色能征惯战之锐士!一句结实话:秦国即将大出天下,但我等老兵老将等不到那一天了。我等老兵老将,打仗的日子不多了!这五年之期,便是我等老卒的最后军旅,最后征程!老军打得好,关内大营的后生便能从容成军,五年之后东出函谷泰山压顶,秦国便能一六国,天下从此无战事!老军打得不好,关内后生不能全力练兵,反要来为我等擦尻子收拾摊子,羞也羞死人!说到底,仗仗都要干净利落,不能松尻子拉稀!老夫只有一句话:抛下白头,马革裹尸,最后一战!”话音落点,大将们一口声齐吼震得聚将厅砖石缝的土屑刷刷落下。 
  开春之后,桓龁老军猛扑赵国平阳。 
  选定赵国作为首战,理由只有一个:赵国为目下山东六国唯一的强兵之国,只要对赵作战有成效,便能震慑天下。两年前大旱方起,为使六国不敢趁天灾合纵攻秦,桓龁王翦曾猛攻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随后即撤出平阳退守关外大营。后来,赵国新王即位,为防秦军再次东进,从阴山草原调来边军五万防守平阳。此次老桓龁再攻平阳,目标便是这五万精锐赵军,若能一鼓歼之,对赵国朝野无异于当头棒喝。桓龁的部署是:前军大将樊於期率五万主力大军正面攻城,老将麃公、屠雎各率一万铁骑两翼游击,阻截有可能出现的赵国援军。桓龁则自率五万铁骑,千里奔袭邯郸东北的武城,以使赵国虚实不辨精锐边军不敢轻易南下。 
  及至嬴政赶回咸阳,第一道快马战报已经送来:秦军攻克平阳,击溃五万赵军,斩首两万余。次日战报再来,说樊於期已经率军北上奔袭,从西路深入赵国腹地。嬴政询问了军使,得知东路桓龁一军业已奔袭武城,心中有些不安,便留下李斯与王绾处置政务,自己连夜赶赴蓝田大营与王翦蒙恬会商关外军情。 
  “三地开战,两路奔袭,赵国必乱阵脚也!”蒙恬很是兴奋。 
  王翦却皱起了眉头:“一班老将如此战法,力道太过。平阳距关外大营近便,若能集聚大军一战斩首五万,既可稳妥大胜,又可歼灭赵军一支主力,本是上上战法。如今两路奔袭,声势虽大,然一旦照应不周……” 
  “可能出事?”嬴政脸色有些不好。 
  “如今的赵军统帅,是李牧。”王翦一字一顿。 
  “想起来也!”蒙恬突然拍案。 
  “甚?”王翦有些惊讶。 
  “当年君上立太子时,便说赵将李牧将成秦军劲敌!” 
  “李牧做了大将军。看来,赵王迁不是平庸之辈。”嬴政脸色阴沉。 
  “我意,立即急书老将军:着两路奔袭大军星夜回师!”蒙恬见事极快。 
  “老军初战,君命过早干预,也有弊端。”持重的王翦显然还在思忖。 
  嬴政在幕府大厅转悠着,一时实在难以决断。若以目下山东六国之军力军情,老辣的秦军两路奔袭,似乎也不该有多大危险。唯一顾忌者,便是这个李牧与他统帅的赵国边军。可李牧初接赵国军权,一时照应不及亦未可知。当此之时,君王强令回师,定然挫动一班老将慷慨赴战之锐气。毕竟,分兵常战是既定方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是战国传统。如此数万兵力的小战刚刚开打,便要以王命干预,将来动辄数十万大军出动的灭国大战又当如何,一个君主岂能照应得过来?再说,桓龁、樊於期、麃公、屠雎等历来都是独当一面的沙场老将,所率秦军又是能征惯战之老师,纵然李牧边军南下,凭甚说一定打不赢?反复思忖,嬴政转悠过来摇了摇头。 
  “君上何意,不管了?”蒙恬有些着急。 
  “李牧边军与我秦军从未交过手,可是?” 
  “这倒是。李牧久驻阴山,没有南下打过仗。” 
  “李牧果然出兵,便是与秦军第一战,不妨试试成色。”嬴政从容一笑。 
  “君上言之有理。既定方略,不宜多变。”王翦立即赞同了。 
  “桓龁东路该当无虞,樊於期西路令人担心。”蒙恬转了话题。 
  “何以见得?”嬴政问了一句。 
  “樊老将军求胜心切,攻克平阳后深入赵国,不在桓龁军令之内。” 
  “樊於期老将坚刚多谋,该当无事。王翦以为如何?” 
  “当下,臣不好论断。” 
  “好!我在蓝田大营住几日,等两路战胜军报。” 
  旬日之后,关外奔袭的第一道战报终于抵达:桓龁一军攻克武城,斩首赵军万余,夺粮草辎重千余车,业已顺利回师关外大营。嬴政很是高兴,与王翦蒙恬聚酒小宴以示庆贺。在君臣三人各自揣测李牧迟钝不出之因由时,第二道战报飞来了:樊於期大军兼程急进连下两城,回军时被李牧亲率边军飞骑截杀,秦军战死三万余,余部突围散战正在渐渐聚拢,樊於期将军下落不明!君臣三人深为震惊,留下蒙恬镇守蓝田大营,秦王与王翦立即率五千铁骑兼程赶赴关外大营。 
  汇集各方消息,战败经过终于清楚了。 
  攻克平阳之后,老军将士嗷嗷求战。樊於期也是意犹未尽,立即与麃公、屠雎会商,主张从西路北上奔袭赵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