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虑点头道:“这些人,却是先帝留下的老臣,无罪加之,总是不妥。”
司马懿道:“陛下岂不闻,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孙虑眯头:“不错。你说该怎么办?”
司马懿道:“擒贼擒王,这些人,以阚泽为首。没有他的居中调度,便起不了什么风浪了。”
孙虑一愣,随之睁贺了眼睛,半晌,他咬牙道:“着人请他,来宫中赴宴。”
司马懿道:“陛下当心,他或许会君前无礼,当面谤君的。”
孙虑转头看司马懿,嘴角一丝一丝的向上翘,露出雪白的牙齿:“他肯定会的。”
司马懿看着被自己一手教的越来越阴险的孙虑,面容肃然,不带丝毫表情。
是夜,阚泽赴宴,果然因为“君前无礼,当面谤君”,被打入大牢,并且不得任何人与之相见。
朝中文官,再不敢有任何动作,上下一心,皆为着抵挡季汉而开始动作起来。
丁奉悄悄入城中,就听到了阚泽被抓起来的消息。他有如当头挨了一棒。阚泽,是下坯的文臣领袖,也是他入城的目标。只有通过阚泽,他才能进一步联络其他的官员,才能进一步配合陆逊来揭发司马懿的阴谋。如今计策还未施展,就已功亏一篑,失了先机。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呢?
“好一个司马懿,下手好快好毒,根本不给人留手啊!”
丁奉没敢停留,立即悄悄去见自己的第二个联络目标,虞翻。
虞翻见到丁奉的信物,吓了一大跳。他虽然也算是文臣领袖,但比起阚泽来,却远没有阚泽那样的胆略。他知道丁奉因接手陆逊的地盘被陆逊扣住了,也正因如此,陆逊被孙虑定性为叛逆。眼下丁奉从叛逆处归来,不入朝见陛下,反来见自己,其中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虞翻想想还在牢中的阚泽,摸摸自己的脖子,把信物交给家人,道:“对外面那个人说,我不认识他。另外,让他早早离开下坯,就说这两天阴云密布,只怕要下大雪,他这样的异乡人,当心会冻死在这里。”
第三部 天回北斗照中州 第八十九章 将计就计
丁奉在虞翻处碰了个钉子,心中恼怒不已却又无计可施。眼下没了阚泽,下坯这般文臣只怕没有几个可以指望得上了。可是武将皆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拥护的孙虑当了帝王,就算是孙虑采取了什么阴暗的措施,也与他们无关。莫说是他们,就算是自己,若不是被陆逊所擒,也一样是抱着清楚不了糊涂了的心思。没想过主先帝的死进行什么彻查。
他不由苦笑:“伯言啊伯言,早知今日之难,当日你在荆州擒我之时,还不如一剑将我斩了。被你如簧七舌说动,只身入下坯,想我一国大将,官拜征西将军,却只如过街之鼠,藏头避尾,到处经营,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投,有名不敢露,过得是个什么日子。眼下的情况,已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无力可施了。”
他也算是聪明才智之士,可是此时此刻,以一己之力来对抗整个大吴,想来想去,只是无路可走,只想离开下坯,去寻陆逊。正要出城门时,突然间一个乞丐在他身上一撞,他微微一愣,已觉了手中多了点东西,他一愣之间立即转入一条小苍,在无人处张手看去,那是一张小小的细绢,轻轻打开,现出陆逊绢秀如女子的字迹:“贤弟若离城,则阚德润必然遭难。文臣不可依,且寻武将。”
丁奉见此字,又是惊疑,又是不解,看来陆逊果然了得,他身在城外,不可能这么快得到消息,而是早自己入城可能遇上的麻烦,暗中令人辍在自己身后。所以自己才会拿到这纸细绢。眼下失了阚泽这个文臣领袖,彻查孙权之死同时对付孙虑和司马懿已不可为。但他让自己寻武将做什么?难道说武将还能反孙虑不成。他拿着那纸细绢发愣,半晌将那细绢翻转,只见上面又有一个小字:“降。”
丁奉想了半日,突然一笑。他明白了。
他从孙虑处出来,自然没有什么降不降之说。但陆逊却是太子一党,他是要自己向孙虑表明。他想归顺孙虑,以此与孙虑讨价还价。眼下季汉在北,孙虑虽敢对文臣下手,但有半点心机,也不会同时攻击陆逊这样身统重兵的大将。
陆逊这样做,是在无法利用文臣同时对付孙虑和司马懿之后,退而求其次,要让他联合诸武将,离开司马懿与孙虑的关系,想办法消灭司马懿。逼孙虑以陆逊代司马懿主掌东吴兵权,对抗季汉。
这条计相比之下也并不容易,孙虑信任司马懿是人所共知的,不过这次司马懿受窘却给了他一个希望,那就是司马懿已经失宠了,司马懿失宠之后,就离着他被杀不远了。
沉吟良久,他一咬牙。径自来投徐威府中。
徐威得知丁奉下落,也是吃了一惊。他与丁奉当年并称东吴,这个小老弟本领既强,人又机警,与他配合默契,十几年的深交,非比寻常。只是后来有孙韶,孙权为提携孙韶,这才常让丁奉与他搭档,与自己略为疏远。他立即让人把丁奉请入密室,询问究竟。
丁奉将前情之事一一说起,徐威听说陆逊有意归顺,大是欣喜。正如丁奉所猜,陆逊所想,他对这个爬到他头上的司马懿并无多少好感。与陆逊相比,他自然更希望陆逊归来,更何况陆逊还带着数万精兵。只一归来,东吴实力大增,徐州若发生大战,东吴实力已在季汉之上。就算季汉再增兵前来,平安后退的机率也是大增。
“只是,陆逊是真心归顺么?我在朝中得到的消息是前去了汉营?”
丁奉应声道:“小弟愿以人头担保,陆伯言一心为了大吴,绝无半点异心。”
“那么太子现在哪里?”
丁奉想不到徐威突然问及此处,愣了一下道:“我哪里知道?”
徐威冷笑道:“休来瞒我,孙登就在陆逊军中,是也不是?”
丁奉道:“想来应是如此,不过我却是当真不知此事。”
徐威冷笑道:“那么,孙登和陆会不会因为帝位之事,在交战中暗地下手,若当真那样,你便是万恶不赦的罪人!”
丁奉沉吟半响,摇头道:“徐大哥,陆伯言观象台非那等不知轻重之人,我相信他不会做对不起大吴之事。而且,他说他早有了对付季汉之法,自可安然退去汉军。”
此语一出,徐威大是惊疑:“退去汉军之法?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胜败只是毫厘之间,他以为他是谁,怎敢说这等大话?不过地,陆逊并不是大语欺人之人,此人若非江东陆氏之后,又为孙策之婿,早获重用了。”
徐威这话话出有因。江东陆氏乃是豪门大话,孙权对之一向采取打压相结合的办法,一则启用,一则绝不轻易重用,以免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但对孙策,他就实在有些对不起人了。小霸王孙权,乃天下豪雄,东吴建立,割据江东,实乃孙策打下的基业。但是孙权对哥哥和侄子不够意思。孙权称帝后,只追谥策曰长沙桓王。那么长沙桓王是个什么意思呢?孙权追谥父亲为武烈皇帝,照理孙策也应追谥为帝,(或称为桓帝),才合于“义”,因为立基的是孙策,而且从理论上说,孙策当时传于儿子孙绍,令孙权,张昭,周瑜辅佐亦无不可,而且很自然,就象孙坚死后,孙策继承,有孙静(坚弟)什么事?谥封为王,规格降了一等,还长沙王,在吴国中心之外的一块地,规格更低了,干脆谥为吴王有何不可?可是孙权地气量实在太小,觉得自己比长兄相差太远,很怕长兄一支会压倒自己一支,所以极尽打压之能事。孙策之子孙绍更是只封为侯爵。撇开宗亲不说,对孙策的恩义报答,他的嫡子即使不封王,封公爵也不为过啊,稽、丹杨、豫章、庐陵,是江东立业之本,中心地带。吴尤为重要(所以国号也称吴)。当年“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而上虞只是会稽的一部分,和吴相比差得很远。这明显亏待了孙绍。对孙策孙韶尚且如此,对孙策的女婿陆逊自然也不会例外了。
丁奉也是不明白陆逊为什么会说此大话,只道:“或许他另有奇兵?卫温部眼下在冀州,或许能起什么作用?或许他准备用什么奇计?便如当年周都督和徐兄你用火攻魏一样?”
两人摇头不解。不过,却对联手对付司马懿取得了共识。
司马懿当然并不知道陆逊联合文臣不成。又联合武将来对付他。不过他深知自己能在东吴立足,实是由于孙虑的原因,眼下他身在东吴,意却不在东吴。对他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利用有勇无谋的孙虑,逐步撑控东吴的基业,然后抓到自己手中,来个鹊巢鸠占。坐领江南,再与季汉争锋天下。若是短时间内代不了孙虑,当一个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也未为不可。若还不成,那就顺手把东吴交给季汉,凭这份功劳,就算及不得孔明,日后也不失三公之位,而且又可以重振司马一族了。
眼下控住了东吴的文臣。又悄悄利用孙权死后的时间,利用孙虑接箮了部分兵权,最重要的是,他的儿子司马师已经接管了染疫死去的孙韶部众,在下坯的实力虽不及四征将军,却也算得一股极强的力量了。
但是,仅仅如此却还是远远不够,若要掌控东吴,就必须要掌握更多的权力,而这兵权只能从四征将军手中来取。幸好季汉眼下来攻,正是机会。
这些天,司马懿日日陪在孙虑身旁,为出谋划对付季汉的法子。不过若只有一个季汉倒也罢了,偏偏多了陆逊这个变数,若连他一起对付了,似乎力所难及。孙虑已接连派出几队使者,前往陆逊营中,对他晓以大义,让他交出兵权,可免死罪。但陆逊却答道:“司马懿为暗害先帝元凶,必除此人,否决绝不肯降。”
恰在此时,朝中武将中也开始传出一阵搔动,认为只要除去司马懿,东吴内部危机就解决了。就算司马懿是忠臣,为大吴牺牲,也是应该的。
司马懿闻知,对孙虑道:“陛下,若能以臣一人性命,可换东吴平安,司马懿死何足惜!只是以陆逊之能可否及得微臣?以陆逊与季汉的征战经验,可能及得微臣?以陆逊之忠心,可能及得微臣?”
话犹未说完,孙虑已愤然道:“太傅,你太信不过朕了。放心。明日朕就亲领大军,先灭了陆逊这个心腹之患。”
司马懿心下一笑,心知自己以退为进起了作用。接着就又部署如何来攻击陆逊。可惜这里不是曹魏,若是在曹魏,以自己的能力,只要部署得当,特一支令箭直接闯营擒人也不是不可能。可是陆逊所部都是从他已久,眼下又打的是清君侧的招牌,很是迷惑人。如何来改变这种情况呢?
司马懿沉吟片刻,道:“陛下,臣有一策,可破陆逊。他不是要清君侧,要除掉臣么,陛下何不将计就计,看他敢不敢入城?他若不入城,其所谓忠心不攻自破,若是入城,陛下擒之易如反掌。”
孙虑道:“又要委屈太傅么?你为了朕的江山,受得委屈也够多了。”
第三部 天回北斗照中州 第九十章 汉军退却
陆逊以归顺孙虑为条件,连络朝中武臣一起逼孙虑罢免司马懿。如若不然,他说他宁可归降季汉。说起来,这也算是“兵谏”了。不过这一招虽然厉害,但他却知道孙虑虽然算得明主,却也不是肯受胁之人。下坯城,还有一场好乱,可是他着实没有料到孙虑会同意他的“无理”要求,轻易将司马懿免去太傅之职,并同意自己入城。
消息传来,满营一片喧哗,诸将皆兴高彩烈,认为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东吴马上可以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季汉了。陆逊却只感到一阵又一阵的无力。
他发现司马懿太难对付了。
这段时间,他闹得很是厉害。他以孙登一党的身份。轻离守地,囚禁丁奉,违抗过孙虑的旨意,与汉主私下相见。在平常的悟况下,自己这种举动只有死亡一途,不但自已要死,而且会满门抄斩,一个不留。但是陆逊知道,这只是在平常的情况下。眼下孙虑虽然为帝,但却并没有那样大的实力。毕竟自已是一方诸侯,本人能力高强,而自己的家族在东吴乃是大族,旁的不说,仅是私兵部曲就有数千,各府官吏数不胜数。眼下季汉来攻,各地疫病初除,流言四起,正值多事之秋,孙虑无论如何也不敢在此时对自己轻易下手。不但如此,在没有完全掌控东吴的情况下,他还会对陆家一族好生照顾,不会加以伤害。所以他对自己并不担心。而且。眼下由于季汉来攻,孙虑只能在江北苦守、不然他才登帝位,就大败而归,何颜见江东父老?孙权死的不明不白,东吴上下人心动荡,太子孙登虽然落败,但他在民间的威望却在孙虑之上。在江东地软实力也不弱于孙虑。这就是陆逊让孙登独下江东的原因。只要太子能得到张昭、硕雍的支持,站稳脚跟,稳定江南,那么就算是江北大败,东吴也还有恢复的力量。与孙虑之间的争斗还不算失败。
而自己留在北方,只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借季汉之力来对付孙虑和司马懿。二是借孙虑之力来抵档季汉如潮而来的大军,让东吴不至于因此一战而大败亏输。
眼下他与东吴诸武臣虽然派系不同。但互相之间的猩猩才惜由来以久。自己只要表露出来肯于投靠孙虑,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劝动孙虑免去自己地所有罪责,同意自己入朝。司马懿初入朝堂。必然抓着到手的权力不放。而这时司马懿肯定会反付,因为自己对他的危胁是显而易见的,就算是孙虑能容自己,司马懿也无论如何不会容自己。那是司马懿与诸将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自己便可乘机设计用暗藏于下坯中的精兵出去司马懿。
可是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招以文臣对付司马懿,还未形动,司马懿就将文臣之首阔泽抓了起来。自己第二招用武将来压他。可是司马懿还没有招架,就“认输”了。陆逊只觉两次出招。两次都好象是打在了空处,软锦锦浑不着力,几乎闪了自己的胳膊。
这是计策!是司马懿和孙虑合伙对付自已地计策!只要自己一入城,失了大军护卫,凭自己一个人,立时便只有死之一途。可是。眼下在表面上看、孙虑对他的让步巳径够多了,再不入城,只怕会失去东吴武将之心,弄不好他们来个群起而攻之,那时就麻烦了。
不过,这种阴谋只对付旁人,自己可不惧他。
他当即提笔写信给孙虑:“陛下信任陆逊,陆逊敢不从命,然自古飞鸟尽而良弓藏,陆逊虽不辞死于国事,却不甘死于自己人手下。”直接把这个阴谋挑明了。
未几,孙虑回复:“将军兴兵叛乱,联不罪你,将军逼宫索权。联不罪你,将军手持兵马,索要无度,当真以为朕十万大军,无治你之能不成?咄咄逼人,你自己所言忠心何在?”
陆逊再回信:“若要臣入城亦不为难,只要司马懿人头一落,陆逊立即入城。”
孙虑不肯:“将军兵谏逼宫,让联诛杀大臣,以联为汉景、懿为晃错不成?若如此,将军又是何人?”
此次传旨地确实徐威,徐威看着陆逊,满面怒气:“伯言,你现在闹得也够了,司马懿被免官圈禁,陛下亦恕你之罪,你还要怎么做?”
陆逊苦笑道:“陛下那是在骗我、文向兄难道看不出来?”
徐威道:“我只知道陛下因你之故,巳轻颜面尽失,你若再无诚意,休怪徐威不认你这个兄弟!‘
“不过,”徐威又道,“你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