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

第17章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17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
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
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后,便享有特殊的权力,能够自设一套官署,伊
然一个小朝廷的架式,当时归于他麾下为他效劳的,武将有李世劾、程咬金、
秦叔宝、翟长孙、秦武通、尉迟恭等能征善战的骠勇大将;文臣则有杜如海、
房玄龄、虞世南、诸葛亮、姚士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
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清明、孔颖达、盖文远、许敬宗等
“十八学士”,真可谓贤臣如云,势力盖天。李世民拥有这样通人的局面,
自然令当时贪酒好色的无能太子李建成不安,出于猜疑和嫉妒之心,他联合
三弟李元吉企图谋害同胞兄弟李世民;阴谋却被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察觉,迫
于无奈,在大舅子长孙无忌和谋臣房玄龄的力劝下,李世民终于痛下决心,
在玄武门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事实
上,唐太祖李渊心中最赏识的也是他这个二儿子。对于这种骨肉相残的惨剧,
长孙王妃原本是极力反对的,但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她一个女子又能怎么
样呢?她只好勉力地理解丈夫。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
就成了唐太宗。

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
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
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
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
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
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
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
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当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虽然也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
序,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
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
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
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
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


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
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
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
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
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
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
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
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
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
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
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

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
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
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
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
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
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关于任贤纳谏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执行得尤为到家,他常
对左右说:“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须借助于明镜;君王要知道自己的过
失,必须依靠直言的谏臣。”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
的耿介之士。魏征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接了当地当面指
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
在一些小事上魏征也不放过,让唐太宗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大宗
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表郊外狩猎。正待出宫门时,迎面遇上
了魏征,魏征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
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心想:“我
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
禽兽又怎么样呢?”于是请魏征让到一旁,自己仍坚持这一次出游。魏征却
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
地返回宫中,左右的人见了都替魏征捏一把汗。

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犹自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
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原由,也不说什么,
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
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埋
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
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见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
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魏征也就得
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见,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
人的机智。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
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
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


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滴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
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他。”因而屡次
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
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
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
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卓卓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但因为他的皇后妹
妹,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
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
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
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
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
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
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
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
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
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这兄妹两人都是那种清廉无私
的高洁之人。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
贵的金技玉叶。

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撒娇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
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
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
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
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
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
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
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
社稷之臣也。

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
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
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
了。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
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
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
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
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
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呢!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
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
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
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
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


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
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
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
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
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
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
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
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
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齐王妃与李世民的孽缘

齐王妃是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珪媚,她原本是长安市内一个红得发紫
的歌舞妓,容貌妩媚,性情妖娆,又通晓诗文,能歌擅舞,曾令长安无数公
子哥儿追逐倾倒,最终嫁给了李元吉,成了齐王妃。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子李元
吉,这三兄弟中最有才能的要算李世民。当初李渊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就
深观远察,立下建业之心,不但自己文武双备,而且折节下士,手下招集了
一大批能人志士、武将谋臣。李渊在太原揭旗起兵,起用李世民为统兵大将,
进军长安之前,李渊对他许下承诺:“事若有成,一定立你为太子。”攻陷隋
都长安后,李渊即位成为唐高祖,封李世民为秦王,拜尚书令。由于当时群
雄四起,天下未定,必须有李世民率兵南征北讨,成就统一天下之大业;若
这时立他为太子,按朝规就必须谨言守身,留在东宫韬养资望,所以形势让
李渊无法当即履行他的诺言。而李世民自己也深以统一大业为重,并不十分
追究名分,反而一再推让,建议立哥哥李建成为太子。

长子继位,这原本是既成定例的,既然李世民辞让再三,李渊也就顺
水推舟立了长子为太子,并封三子李元吉为齐王。

分工既定,李世民紧接着就统帅大军南北征战,几年之中,先后平定
了李密、塞建德、王世充、刘武同、刘黑兰、萧铣、薛仁杲等割据一方的枭
雄。当李世民在外面备尝艰苦,浴血奋战的时候.他的兄弟建成和元吉却盘
居在京城中花天酒地。声色犬马,过着逍遥奢华的日子。也就是在这段时间
里,李元吉娶下了大美人杨珪媚为妻。

与李世民伟岸的外貌、宽厚稳重的性格恰好相反,齐王李元吉是个相
貌粗陋、性格阴险狡诈的人,成婚前,他利用自己的家世地位,再加上花言
巧语,千方百计地把杨珪媚骗上手,婚后不久他对妻子司空见惯的美貌开始
腻味,又开始在外面猎艳调情,把一个花儿一般的娇妻冷落在空房中。生性
多情的杨珪媚心里感到十分委屈,她百般逢迎,想重新讨回丈夫的柔情,也
规劝李元吉少在外面沾花惹草,多花点时间陪自己。李元吉这时完全撕开了
过去那层温情的面纱,毫不掩饰地露出他冷酷粗鲁的本性,常对娇妻横加呵


叱,或不理不睬。柔情款款的齐王妃伤心至极,常独对春花秋月,悲叹自己
的命运,婉惜虚度的芳华。

每当李世民趁战争的短暂空隙返回京城晋见父王时,他的兄弟太子建
成和齐王元吉,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三天两头地巧立名目,请他一同吃喝
玩乐,享受一番,算是对他的慰劳。毕竟是兄弟盛情,又难得见上一次面,
无暇于声色之乐的李世民这时不忍拂去兄弟的一片好意,也就常常欣然应邀
前往。于是,在这一短暂时期内,兄弟之间和乐亲密,尽享天伦之乐。

一个暖阳融融的春日,三兄弟各自携带家小一同到京城近郊的山坡上
嬉游赏春。春风拂面,清爽宜人,兰天白云下,大家驰马原野,追逐论戏,
每个人都感到特别舒畅。

秦王李世民平日里戎马倥偬,厮杀疆场,难得有今天这种悠闲宁静,
因而心情特别爽朗,他扬鞭策马向远方的山脚飞驰而去。开始尚有几骑人马
追随着他,渐渐地都落后散开了,待到了山地的树林里,他回头一看,远远
地只有一骑跟了上来,他感到十分快活。等那匹马跑近一看,马上居然是他
的弟媳——齐王妃杨珪媚,他甚觉惊讶。马上的人儿因为追得太紧,显然体
力已透支,只见得娇喘嘘嘘,脸色绯红,发髻和衣衫都有几分散乱。

李世民赶紧扶她下马,齐王妃脚下一软,趁势倒在了李世民怀中。李
世民一时不知所措,实际上,他对这位娇柔妩媚的弟媳早就有几分留心,尤
其是每次欢宴中,独有她浅笑中总微露着一丝忧郁,李世民见了不免产生些
怜香惜玉的念头,他也知道一些他们夫妻不睦的情况。齐王妃斜倚在李世民
怀中,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迷蒙地盯住李世民有些慌乱的双眼,几颗晶莹的
泪珠无声地从她眼中泌出,挂在长长的睫毛上和桃花般的腮边。这个齐王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