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离开,除非皇帝允诺才可留住。到明嘉靖帝亲政后,终日在深宫里与嫔妃玩乐从此金銮殿上看不见他的身影,而在乾清宫里拥着十几名姿色出众的妃子荒淫嬉戏。为了享乐,嘉靖帝居然在乾清宫设置了可以同时进御二十七位嫔妃的居室,通宵达旦地与宫女和妃子们取乐,使乾清宫成了污浊不堪的淫乱场所。
幼小的顺治帝当然还不知道这些,他只觉得这殿里雕梁画栋,铺红挂绿的,住在里面十分舒服。出了乾清宫,宫门两侧一字摆着十口金光闪闪的鎏金大铜缸,背村红色宫墙,耀目生辉。顺治歪头想了片刻,眼睛里闪出一丝顽皮的笑意。他动作麻利地撩开大袍,掏出了小雀雀,“哗哗”便往铜缸里撒起尿来。他一个一个地换着尿,竟不由自主地咯咯笑了起来。
“万岁爷可真有心哪,日后也不用往这铜缸里加水了,万岁爷的小便足可以浇灭宫中任何一处的大火。”太监吴良辅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见顺治撒完了,便慌着给他提上裤子,理好袍子。
“吴良辅,陪朕在宫里四处走走吧,多好的天哪。”
“嗻!可是万岁爷走不了这许多路呀,这紫禁城合算七十多亩地哪,有九千多间的殿宇、楼阁、庙堂,大得很哪。”
“那就坐着辇车吧,让御马监的兀里虎选两匹伊犁小种马来驾车。”
福临坐上了御辇,吴良辅忙着递上了暖水袋,又盖上了一床豹皮褥子,后背还塞了一个圆圆的鹅绒垫子,把福临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穿过月华门,进入一座大殿,上写着“懋勤殿”,内设宝座围屏,十分庄严。绕出乾清宫,对面也有一座大殿,挂着绣帘,上面挂着坤宁宫匾额,东西各有一座暖殿。吴良辅小眼睛一睐:“万岁爷,等明几个您大婚之后,就得与皇后娘娘住在这坤宁宫了。喏,您仔细瞧好了,是喜欢东暖殿还是西暖殿呀?”
“这不都差不多吗?依朕看,还是乾清宫的暖阁住着舒服。这个殿这么大,也没人住,显得空荡荡的,冷冷清清,朕不太喜欢。”
“嘻!到时候您就喜欢了,皇后娘娘一住进来,伺候她的宫女太监们来来往往的就热闹了。”
“为什么非得住这坤宁宫?到时候朕要把皇后叫到乾清宫去住!”福临转身上了御辇。
“那就太巧了!万岁爷,您还不知道吧?当初大明的嘉靖皇帝曾经在乾清宫里与二三十个妃子同宿呢,敢情您想超过他?”吴良辅瞅着福临,不怀好意地嘿嘿笑着。
“那又有什么?朕是天子,只要乐意,谁敢说个不字?”
“说得好!别看万岁爷年纪不大,口气却不小,奴才还指望着日后跟着万岁爷四处玩乐,四处风光呢。”有道是近墨者黑,这吴良辅虽只有二十来岁,但却是个从底层熬出来的小太监,既知道怎么侍奉“上边”,也明白如何使唤下人,心眼儿忒坏!有了这么一个太监整天在顺治帝身边转,小皇帝能学好吗?
坤宁宫直北有一座钦安殿,绕过钦安殿便是御花园的神武门,一座假山高高耸起,山上还修有八角凉亭,若是盛夏去乘凉倒是个好地方。
“万岁爷,要不奴才先领着您去东西六宫转转?”
“这么多宫殿呀,朕都分辨不出来了,怎的整一座都是红墙金瓦,金碧辉煌的,简直像天堂一样美!”福临嘴里不住地啧啧称赞,这会子他早已将盛京的皇宫给忘到脑后去了,得陇忘蜀呀,小皇帝也不例外!
“万岁爷,这东西六宫是您日后得常来的地方,您千万得弄清楚喽。从明朝以来,皇上的妃嫔就居于这些宫里。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房的紫禁城内,实际主要分为东西六宫。西六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咸福宫、长春宫;东六宫有钟粹宫、景阳宫、承乾宫、永和宫、景仁宫、延禧宫。”吴良辅掰着手指如数家珍似地一口说出了十几个后宫的名称,听得福临小嘴直撇:“住了这么多的妃嫔还不得吵死人吗?”
“嘻!万岁爷,您现在还不懂男女之事,奴才恐怕到时候您就不会嫌后宫的妃子多了,只怕还得让奴才在外头给您找呢!”
“反正我不会要那么多的妃子,整天叽叽喳喳的烦死人了。兀里虎,你怎的傻看着一声不吭?”
“我……”兀里虎的确一直没说话,自打他一进这紫禁城,只见宫墙巍峨,殿角森严,一色黄瓦,画栋飞檐,把个兀里虎看得头昏眼花,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
“奴才,奴才的两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到现在还转向呢。”
吴良辅一直在打量着这个唇红齿白的小太监,见他老实乖巧人又生得俊俏,不由得便喜欢上了他,正暗自琢磨着要把这个小太监弄到自己的身边伺候自己呢。
“依你看,这紫禁城比盛京的皇宫怎样?”
“奴才觉得,它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就好比说,紫禁城是王爷住的,而那盛京城只是个乡官住的,土里土气的。”
“哈!真有你的。兀里虎,朕听说你为了进盛京的皇宫才自个儿净了身,这会儿又说起盛京的坏话来了,赶明个儿还得把你送回盛京去。”福临笑着逗着兀里虎。这个十几岁的小太监面色通红,慌忙恳求道:“奴才净身就是为了伺候皇上,皇上到哪儿奴才就跟到哪儿,无怨无悔。皇上可千万别赶奴才走呀?”
“难道说你想伺候皇上就能伺候我吗?这紫禁城里大大小小的太监成千上百的,哪里轮得到你?”吴良辅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这,这可怎么办呢?”
“干脆,吴良辅,你就收兀里虎做徒弟吧。日后咱们主仆就可以在一起玩儿了。”
兀里虎这回可不再犯傻了,他“陋”地一声给吴良辅跪下了,眼巴巴地瞅着他:“吴,吴公公,您就收下徒儿吧。”
“嘿,真是得来不全费功夫!”吴良辅心里美滋滋的,熬到这个份儿上,他总算在宫里出人头地了,白天伺候皇上,夜晚还有小太监伺候自己,自己倒是不吃亏了!可是吴良辅的脸上却没有笑容,板着脸说:“起来吧!既是万岁爷开了金口,我就收了你吧,至于这宫里的规矩有空再教你吧。”
“谢万岁爷!奴才晚上就写一封家信托人捎回去,让额娘她们也高兴高兴。”
游罢了东西六宫,福临打了个哈欠有了些倦意。东西六宫,各有宫墙、宫门,自成一体。建筑上也各有千秋,其中的陈设布置更是各不相同,极其奢侈豪华。宫里年纪稍长一些的宫女都被遣出了宫,剩下来的太监也是些年轻健康的,腿脚利索和手脚勤快的。
清代入关之前没有宦官制度。早在天命六年时,太祖努尔哈赤就曾告谕诸贝勒:“凡尔请贝勒家,所蓄奴厮宜乘幼时官之,则其父母可因其子而获富贵。不然,奴厮既长,往往与府中妇女私通,事党必死,则姑息之爱,适以害之也。”要求诸贝勒对那些服侍女眷的男性家奴从小阉割生殖器,免得长大招惹是非。被阉者虽为太监性质,但因当时受害人数不多,故尚未形成阶层,也就没有相应的管理太监的机构和制度。
清廷入关后迁都北京,承袭故明宫廷旧制,沿用宦官,归内务府管辖,但对明朝遗留下来的为数几千名之众的宦官感到人数太庞杂,于是便下令裁减。此令一出,昔日在宫里威风凛凛的大小太监脸上全变了颜色,有的当场就晕过去了,更多的是捶胸顿足号啕大哭:“唉呀,这叫我们怎么活呀!天那!”
“还得请摄政王开恩,赏奴才们一条活路呀!”“出了宫,还怎么有脸见人哟!”
“梁园虽好,亦非久恋之地”。在一片哭天抢地的哭泣之后,一些年老的、力衰的、脚腿不利索的太监各自卷起了铺盖。据说,那些日子,在夜深人静之时,紫禁城外的筒子河也常常有一声声尖利的惨叫:“救命哪,救命哪!”有的太监出了神武门,觉得无路可走,一时心窄,便一头扎进了护城河里,像吴良辅这样,不仅没被裁汰,反而吉星高照的太监实在是为数不多。
幼主福临闲来无事,整日与几个随侍太监一起在后宫东走走西逛逛,逗蛐蛐儿,捉迷藏,很是逍遥自在,可文武百官们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一日,大学士冯铨和洪承畴又上殿奏清摄政王多尔衮为顺治帝延师讲学开设经筵,二人奏道:“上古帝王,无不懋修君德,首重经筵,以修德勤学为首务,故金世宗、元世祖皆博综典籍,勤于文学,至今犹被后人称颂不衰。今幼主顺治承太祖、太宗之大统,聪明天纵,前代未有,正宜及时典学。今皇上满书俱已熟习,但帝王修身养性治国之道尽备之于旧书五经,一日之间,万机待理,必须习汉文晓汉语,方能上意得达,而不情另通。伏祈择端雅儒臣,日择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漠数条,朝文进讲,则圣德日进,而治化亦光矣。”
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最烦心的就是让福临接受教育的事了。前几日已经有大臣提出了此事,现在再找借口欲以回绝似乎说不过去了。福临已经七岁,完全需要也应该上学听讲受教育了,现在身为多尔衮心腹的大学士冯铨和洪承畴又为此事专奏,真令他左右为难。多尔衮皱着眉头,气恼地盯着冯洪二人,在心里责骂他二人不识好歹。半晌,他才说道:“好哇,为幼主请开经筵,礼阙,是有益于大清新政的大好事嘛,只是,此事须得慎之又慎。眼下,我大清尚未统一天下,西北有闯贼几十万大军的骚扰,东南还有南明小朝廷上百万大军虎视眈眈。依本王之见,当务之急是先稳固大清的江山!事实证明,我大清马上得天下,也能马上治天下!至于为幼主延师讲学之事,以后再谈不迟!”
冯铨和洪承畴听得面面相觑,得,他二人这回马屁拍歪了,两人对望了一眼,灰溜溜地退下殿来。似他二人受睿王的专宠尚被不加理睬,不加批示,满朝文武还有谁敢再奏及此事?
多尔衮的话说得自有一些道理。此时大清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势。北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明亡李败清迁都,三易国主。然而,谁又能担保顺治的金銮殿能稳如泰山呢?正在密切关注中原局势的文武百官们谁也没有这么乐观,这恰巧就成了多尔衮拒绝的一个绝好理由。
此时,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以成都为西京建立了大西政权,这样,大顺、大西、南明在南京的小朝廷以及北京的大清“三方四国”鼎足而立,它们都会对大清的稳固和统治造成致命的威胁。清朝迁都北京,实在只是统一天下的开始,至于何时才能真正一统天下,多尔衮心里没有底,他不能不感到优心忡忡。无论是南明的残军势力,还是农民军的余部,都是大清夺取天下的障碍,但无论是政治上的需要,还是此时的实际情况,多尔衮都把农民军当成了头号的威胁,并由此而确定了先平西北,次定东南的战略部署,以避免兵力分散,两线作战。
睿王府经过精心修缮十分巍峨高大,引人瞩目。正中的银安殿红墙绿瓦,与紫禁城里的大殿似乎一般无二。府里城墙高峻,正门两边各有一只石狮,静静地守候在门旁。这儿屋宇栉比,由多进四合院组成,院宇宏大,回环四合,极有气派。西边有荷花池和大花园,东边有马厩、鹰房,后边还有神殿、佛堂。睿王府不仅品级高,而且建筑规模大,王府的正房称为殿,殿顶覆盖绿琉璃瓦,殿中设有屏风和宝座,外表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缩小了的宫廷。由于睿王实权在握,一言九鼎,一切军政要事以及批票奏阜,不能全给皇帝,只能交由他任意批答,所以他的府邸实际上就成了办理国事的朝廷。诸王、贝勒、贝子、公以及文武大臣不必入朝办事,只须在府前听候命令差遣即可。故时人有诗曰:“百僚车马会南城”,这南城就是南内,指的是睿王多尔衮住于南内洪庆宫的府邸。
此刻,多尔衮正安坐在书案前把玩着大清的国宝——“制法之宝”的玉玺,它晶莹剔透,光芒四射,令多尔衮爱不释手。如今他在府里处理国事,玉玺自然就得放在身边了。当初,皇太极就因为得了这块玉玺才登基当了皇帝,而如今,这玉玺的真正主人是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他其实早就是大清的无冕之君了。
“这玉玺本来就是我发现的,本该早就属于我了!”多尔衮紧盯着玉玺,想起了往事。
天聪年间,察哈尔蒙古一直是后金政权的劲敌,皇太极曾三次亲征察哈尔,大伤了察哈尔的元气,赤丹汗死后,余部由囊囊太后和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各自带领,于是多尔衮又奉命率军前往征讨,囊囊太后闻风而降,不久,额哲也率部主幼归顺了多尔衮。在额哲归降的仪式上,额哲捧着一个四方的黄绫子包裹跪在了多尔衮的面前。多尔衮见额哲表情凝重,心知包裹里的东西肯定非同寻常,打开一看,果然是一块罕见的稀世之宝——历代君王曾经拥有过的王玺!上面精心雕刻着两条青龙图案,栩栩如生,这块玉玺据传自元顺帝以后就失踪了200多年,如今落在多尔衮的手里,怎能不使他欣喜若狂!“真是天遂人愿哪!皇太极,虽然你夺了我的汗位,但是上天有眼,却将这块历朝历代传国的玉玺交给了我多尔衮,是天神要成全我,让我能当上大清的汗王呀!”
这块无价之宝之所以珍贵,据说它曾是为历代君王所拥有的,自汉代已传了一千七八百年了!元世祖忽必烈拥有这块玉玺之后,如获至宝,告诫子孙后代要妥善保存此宝,“国宝在,则天下在;国宝失,则天下亡!”它因此成了自元代以来历代统治集团的信物和精神支柱,它虽然是一块玉石,却象征着蒙古祖先的灵魂犹在,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一旦失传,就等于从政治上、从“天命”上断绝了蒙古各部复国为帝的幻想。如今,国宝重现,落入了多尔衰之手,这消息不胜而走,传到了皇太极的耳中,这位年富力强的大汗兴奋地说道:“朕忆从来左耳鸣,必闻佳音;右耳鸣,必非吉兆。今左耳鸣,出兵诸贝勒必有捷音至矣!”
在高兴之余,多尔衮又陷入了深思,当时他才二十出头,手无兵权,羽翼未丰,根本不能与天聪汗皇太极相抗衡。权衡利弊,多尔衮还是决定忍痛割爱以保全自己,继续积蓄力量,以图大业。是自己的总归要属于自己,灵通宝玉自会有灵性,不可强求。
于是,多尔衮将传国之玉玺献给了皇太极,大喜过望的皇太极更加相信“天命”已归后金,于是登上龙廷建立了大清帝国。而多尔衮也因战功和这一次意外的收获,倍受皇太极的青睐和重用,在诸贝勒和大清国里声誉鹊起……
“王爷千岁,范大人和洪大人说有急事求见!”
多尔衮的回忆被打断了,他一摆手:“宣!”
程、洪二人面带笑容进了银安殿,向多尔衮禀报:“江南造使左懋弟、陈洪范、马绍愉等,携带白金十万两,绸锻数万匹,风尘仆仆来此犒师。”
“何处的军士,要他犒赏?”多尔衮一时没听懂。
“说来可笑。”洪承畴从袍中拿出一封书信呈给多尔衮:“是那弘光小朝廷的兵部尚书史可法遣来的,喏,史大人还有一封信呢。”
“噢,这史可法倒是颇通人情世故,有来有往的嘛。”多尔衮微微一笑。
原来,在此之前,多尔衮已让程、洪二人给史可法寄去了招降书,措辞相当委婉。“予在沈阳,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马。及入关破贼,与都人士相接,识介弟于清班,曾托其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