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牙内战中经受检验),也被假定认为可以满足需要而进行了大批订货。显然,当时在坦克设计师与反坦克武器设计师之间并未沟通联系,否则,坦克在其装甲防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应当能够促使在制服坦克的武器方面,作出相应的改进。
在英国,由于受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的鼓舞而建立起来的设计小组,已经在反坦克枪的研制方面开始着手工作,该设计小组由伯义斯(Boys)上尉领导,然而,就在这种枪支将要进行最后阶段试验的前夕,伯义斯上尉不幸去世,为了对自己的领导表示敬意,该设计小组,在伯义斯逝世后,决定把这种反坦克枪改名为“伯义斯”。本来,已经把这种反坦克枪取名为“斯坦钦(Stanchion)”,而且以此命名的这种反坦克枪的样品至今依然存在。这是一种带有滑动式枪机的步枪,用一个垂直的箱形弹仓进行供弹,这种供弹方式跟布朗(Bren Gun)火炮非常相似。它的枪管和机匣装在一个滑动装置上,在滑动装置的后方抵着一个抗力很大的弹簧,枪口装着一个尺寸很大的枪口制退器。尽管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但射击时作用在射手身上的后座力仍然大得难以承受,射击时所产生的声响也大得令人吃惊。它是英军中第一种规定射手在射击时必须戴上耳塞的步兵武器。它与波兰“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弹壳的缩颈部的尺寸变化并不急剧。这种枪的口径为0。55 in(13。97mm),弹丸最初采用钢质弹芯,但后来发观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于是很快就为碳化钨弹芯所取代。伯义斯反坦克枪的全长为5 ft(1270mm),重量为36 lb(16。34kg),虽然它的尺寸和重量都这样大,但它的穿甲能力却是在300 yd(274。m)距离上,能够穿透0。5 in(12。7mm)厚装甲。在1937年英国陆军颁发的反坦克枪训练手册中,包含着一些十分有趣而乐观的劝告。例如,它强行要求教官必须在下列战斗背景下进行班的射击教练,这就是,用以表示坦克的目标,必须位于正前方500yd(457m)处并作横向运动,而目标的运动时速必须在15…25mi(24。14…40。23km)的范围。时速20 mi(32。18km),这是一匹奔驰着的战马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读者必定很快就会想到,在1/4mi(402。2m)距离上,命中以这样高的速度运动的目标,究竟会有多大的机遇,即使是使用高速步枪射击,也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但对这种射击所得到的报应,则不能漠然视之。最好的情况,是坦克置这些制造麻烦的人于不顾,而继续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坏的情况,是坦克被“激怒”之后专门去寻找这些“肇事者”。然而,不管在这两种情况中出现哪一种情况,对反坦克枪射手来说,似乎都不特别有利。
作为对“伯义斯”反坦克枪的一种补充,英军还装备了一种发射2 lb(0。908kg)重炮弹的反坦克炮,这是一种制作精美、并且具有巨大魅力和良好精度的小型武器,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大架,但有四根可进行折叠的外伸支架,这四根支架支撑着一根中心轴,炮身可以以该轴为中心作360度旋转。这种火炮的外廓相当高,它的穿甲能力也相当低,但当时并没有对它提出什么异议,因为根据西班牙内战的标准衡量,它的性能还相当好,并且它还是火炮制造者技艺的一个光辉范例,因而,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怀疑者。不幸的是,它异常精美的外形反倒成了受人非议的口实,因为制造这种精美火炮所需要的生产周期太长,因此出厂缓慢,所以一直未能为自己打开销路。
行将被卷入二次大战的一方或另一方的绝大多数国家,对未来反坦克作战所做的准备情况几乎完全一致。这些国家几乎全都有一种口径大约为37mm的反坦克炮——而且这些37mm口径的反坦克炮,追根求源,又大都来自法国1916年所生产的“皮托”火炮——支援这种反坦克炮的是一种大口径的机枪。在德国,这样的火炮,就是1936式反坦克炮,而这样的反坦克枪,就是Pzb 38式(或1938年式)反坦克枪。这种反坦克枪制作精良,唯结构稍显复杂,就其使用滑动闩体封闭枪尾这一点来说,它倒类似于一门小型野战炮。它所使用的弹药,完全是“马诺斯奇克”枪弹的一种原封不动的复制品,但所使用的弹壳却是毛瑟公司的直径为13mm的老式弹壳,通过缩颈部,其直径由13mm过渡为7。92mm,弹丸内有一颗碳化钨弹芯。枪管和枪尾沿着一个滑板后座,当后座到位时,枪闩自动打开,当枪机向前复进到待发位置时,空弹壳被抛出枪膛,然后,射手再用手压进另外一发子弹,枪闩即砰的一声关闩。象发射2 lb重炮弹的反坦克炮一样,这种反坦克枪制作得如此精良,以致不可能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它的使用价值竟是那样的可怜。
在法国,也有一种37mm口径的火炮,但它是“皮托”火炮的一种改进型,虽然,与1916年的“皮托”火炮相比,性能上已有很大改进,然而,就其所可能面临的坦克而言,则已显得相形见绌。当时,在法国陆军中,并未装备用以弥补反坦克炮所留下的火力空白的反坦克机枪,虽然,有几种老式13。2mm高射机枪,也可用来遂行反坦克作战任务。在波兰,装备的是由瑞典博福斯公司生产的37mm反坦克炮,以及由波兰本国生产的“马诺斯奇克”反坦克枪。而到1939年,这种反坦克枪,在当代新式坦克面前,已经变得极为软弱。在意大利,只装备有一种普通的47mm反坦克炮,但这种火炮的数量很少,并且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坦克枪或者反坦克机枪。在美国,也装备有一种37mm反坦克炮,但它几乎是德国1936年式37mm反坦克炮的一种原封不动的复制品。美国从德国生产的第一批37mm反坦克炮中,购买了2门样炮,并在本国进行了试验,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这就成了原封不动进行仿制的根据,有人曾羞涩地透露,在仿制时,美国对该专利品和许可证的一切细节安排,都奉若神明。美国陆军并没有为它已经看到的欧洲的反坦克枪的发展所感动,而是把他们的全部信心倾注到了勃朗宁(Browning)0。5 in(12。7mm)重机枪身上,企图把它作为步兵的一种辅助反坦克武器。在芬兰,情况有些与众不同,因为在这个小国中,而且仅仅是在这个小国中,只装备了一种以相当数量出现的反坦克枪,这就是拉蒂(Lahti)反坦克枪。这种反坦克枪来源于以同一名字命名的高射机枪,它的口径为20mm,既可用于进行半自动射击,也可用于进行全自动射击。由于它的枪机质量很大,因而往往会使人认为,它的自动动作是来自后座力,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气动式武器。它很重,全重达到95 lb(43。13kg),也很长,全长达到88 in(2235。2mm),但它又明显地是一种易于射击的武器,这一点,应当主要归功于它的虽然普通,但却非常精巧的后座缓冲系统。这种反坦克枪的特点之一,是使用了双脚支架,这一点,突出说明了在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半岛作战的困难性。在这种枪的标准型号上,配有两套支架,其中的一套,使用时旋上,不用时可以卸下,另—套则固定在枪管上。一套支架的下端,安的是通常的尖脚,而另—套支架,在其每个架腿的下端则安装的是一个小型滑撬。这些滑撬不仅可以在雪地中支撑枪身,而且能够在春天雪融之后的泥泞地面上用作枪身的一种坚实基座。在双脚支架上,还装着两个小型弹簧式平衡机,其作用是协助克服将95 lb重的枪体放在左右两个支架上时,可能形成的不平衡状态。这种制作精细的反坦克枪,到底有多少曾经参加了1939年冬季的芬苏战争,人们尚不确切知道,但起码是,其中有一些,在阻击苏军装甲威胁方面,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或许,还曾对苏军在制定他们自己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政策上,发生过影响。
当战火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第二次在欧洲爆发,而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相继投入战争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感到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拥有一种十分适当的——如果不是十分出色的话——反坦克防御武器。然而,还没过1年,各国又都发现,他们原来的预见是何等的乐观,他们的部队又是何等的脆弱,而他们的设计师们为行将开始的一场装甲战争——闪击战——所做的准备工作又是何等的低劣!
第二章 觉醒中的英国——1940年
如若问及任何一种坦克,“它的最大弱点是什么?”答案将永远是,“车内乘员的士气。”
—— 国民警卫队讲义(1940年)
当英国远征军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第二次扬帆远航前往法国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曾经预见到,如果在英国和德国之间爆发一场步兵对坦克的战斗的话,仅由“伯义斯”反坦克枪和发射2 lb(0。9kg)重炮弹的火炮所提供的软弱防卫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当时确实曾有少数这种预言家的话,那么,他们显然也是足够机敏的,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诉诸于世。那时,在充满着爱国激情的报刊杂志上,到处都登载有“新式致命反坦克火炮”的文章和照片,而实际上,在部队中这些东西却难得一见。
德军的闪击战彻底证实了人们的怀疑。经由敦刻尔克(Dunkirk)撤回的英国远征军已经溃不成军,他们的装备奇缺,并且对作为一种战场武器的坦克充满着恐惧心理。闪击战在—定程度上扭转了德国在1917年所曾经遭受过的厄运,现在这种厄运转到了英国头上。这一次,被坦克所战胜的国家是英国,对于世界上最先使用坦克的英军来说,这种经历自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由于在德军的追击下,英军仓慌登船逃命——主要是在横渡敦刻尔克海滩时——因此,重型装备都没有能带回英国,有不下500门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连同50门以上的哈金斯(Hotchkiss)25mm机关炮一起,被丢弃于法国本土。后者虽然后来曾由从挪威战场上撤回的一些火炮中得到过补充,但在英国本士上的哈金斯炮的总数已经很少。它们或由3 t卡车搭载,或由法国雷诺(Renault)轻型坦克牵引。然而后来不久又发现,将这种火炮架设在拖车顶部再由坦克进行牵引的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用原来的办法在公路上牵引几英里以后,车轮往往会从火炮上松脱。因为哈金斯火炮的生产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不值得再为它专门建立一条弹药生产线,当库存弹药用完以后,这种火炮也就被弃之一边。
与此同时,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仍在继续进行生产,在当时这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上乘之策。因为工厂里已经装备着观成的生产这种火炮的工装设备,并且当时尚没有可供大量投产的其它现成设计,而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的发展计划大约得推迟1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尽管人们对它的效能十分担忧,但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仍被继续安排生产。这种火炮一经总装完毕,就立即被发往部队。
此外,在对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的改进工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1938年2月,捷克的武器制造专家F·姜尼塞克(F·Jenecek)博士和他的儿子弗朗梯斯科(Frantisek)越来越感到,德军很快就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在姜尼塞克父子二人所开办的小型工厂的图板上正张贴着—种新型反坦克火炮的设计图纸。他们商定,这种新型设计无论如何不能落到德国人手里。于是,弗朗梯斯科被火速派往英国,与英国的伯明瀚轻型武器公司(Birminoham Small Arms Co。)进行交涉,在这家公司认识到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之后,留下了弗朗梯斯科,并将他安排到小希斯(Small Heach)工厂工作。1939年3月,德军侵入了捷克斯洛伐克,但就在德军侵越捷克国境的前一天夜晚,英国驻捷大使馆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根据通话人的要求,英国大使馆立即派人前往姜尼塞克工厂,将这种新型火炮的原型部件拉回大使馆内。一经到了大使馆,它们的安全也就暂时地有了保证。大约经过3个月以后,它们才被偷运出捷克国境,然后运到英国,到英国之后,又立即运往伯明瀚轻型武器公司。在英国同德国正式宣战前几天,一辆私人小轿车,载着姜尼塞克火炮的全套图纸,从布拉格出发,横越欧洲大陆,最后抵达英吉利海峡的渡口。
以如此戏剧般的方式运抵英国的这种火炮,就是后来加装到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上的“锥膛炮(Squeeze bore)”。尽管它的原理十分简单,但制造起来却十分复杂,只有经过长期的悉心研究和反复试验,才有可能最后实现。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根旋在普通火炮炮口部位的锥形滑膛短炮管,它的作用和德国的格里什锥膛炮的作用非常相似。它所发射的弹丸是一种特种弹丸,这种弹丸的弹芯是一个细长的碳化钨圆柱体,其中部环抱着利用软质金属制作的“弹带”或“弹裙”。弹丸以通常的方式沿身管向前运动,弹带密封火药气体,并紧紧嵌入膛线内,因此,当弹丸到达原身管口部时,它将具有象普通弹丸一样的初速和转速,然后弹丸进入后加的锥形炮膛内,这种附加的锥膛炮管有时也被称之谓“小约翰”。弹丸继续向前运动,其金属弹带在逐渐缩小的炮膛挤压下不断压缩,当弹丸从“小约翰”内飞出时,弹带已经变成一层薄壳,其大部分质量被磨平后聚成一团,附在碳化钨弹芯的后面。弹丸在离开“小约翰”时的速度比离开原炮口时的速度要高得多。由于初速很高,再加上碳化钨的质量很大,因此,就使这种弹丸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同时可以形成比较低伸的弹道。1942年年中,“小约翰”开始全面投产,但它并没有获得象姜尼塞克原来所期望的那种成功。尽管曾经打算将“小约翰”分别安装到发射6 lb和17 lb(7。72kg)重炮弹的火炮上,但这项计划并未被执行。
安装在装甲车上的一些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曾经安装了“小约翰”装置,其目的是想提高射程和其它性能,并且也有几门是以步兵炮的形式出现的,但总的来看,这种努力并未获得很大效果,因为,在它投入服役时,坦克装甲的改进已经远远超过了安装这种装置后火炮性能的提高,只有少量无法安装比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更大的火炮的车辆上,才依然保留着这种装置。1944年,当空降侦察团乘坐汉密尔卡(Hamilar)滑翔机飞抵法国的时候,在泰特拉什(Tetrach)坦克上装载的就是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并且在其中的大多数火炮上都安装着“小约翰”装置。然而,到了这时,它已只不过是一种使人感到好玩的过时的玩意而已。
然而,英国远征军当时确实有一种武器在性能上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的军队,这就是他们所装备的世界上第一种装有空心装药的反坦克榴弹,事实上,在所有的反坦克弹药中,它也是第一种采用空心装药的弹药,它的经历几乎也象姜尼塞克炮和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一样离奇。大约是在1938年慕尼黑危机的前后,英国驻瑞士武官应邀观看了一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新型”反坦克炸药表演试验,试验中,一发炮弹在击中一块很厚的钢质靶板后爆炸,结果在纲板上穿了一个锯齿形的小孔。设计师们对他们取得这项成果所采用的技术途径严加保密,并且为这项秘密技术提出了漫天要价。这位武官觉得其中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