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佐迅速转报大本营。另一渠道隐形墨水写成的阿根廷航空快信,也对此加以印证。
原来,那个乌合之众的什么26国会议,只不过就是决定了他们心目中的战争顺序欧洲优先,德国第一而已!
这不出所料。他们不会把日本列为首要目标。白人种族主义者永远会这么干。他们就那么自信,也那么愚蠢。有另一种顺序才奇怪,他们没有别的眼光。
既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我更不必客气。这种时机千载难逢!看看四个月以来的帝国吧。面积,人口,资源,战力,连希特勒元首也自愧弗如……
午时已至,首相打个呵欠,有点饿了。
座机开始盘旋下降。厚木机场和东京湾在脚下忽隐忽现。
秘书西浦大佐端出一份寿司。一边帮他整顿行装,一边察看窗外高度。
突然西浦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惊叫:
〃天啊!米国飞机!〃
惊疑中的东条首相急转身,舷窗边恐怖地闪过一个硕大的美机军徽。恍惚感到,一个狞笑的米国佬冲他招了招手。
寿司打翻在地毯上。
但此时首相还在清醒地辨认着:这架飞机,怎么会是双引擎? ※
地面建筑,已腾起爆炸后的烟雾。
※史实:东条降落时遇到杜利特机群。另外当时美国海军没有舰载型双引擎飞机。
(45)
华盛顿。白宫。4月19日。
总统秘书莉·汉德小姐送进两份刚译出的电报稿。
〃总统先生,记者招待会时间快到了。斯蒂芬森、沙利文、李普曼先生他们已在外面等候。今天热闹非凡啊。〃
〃呵呵,肯定会的。我们终于还击了!电报说些什么?〃
〃一份是日本大本营公告,〃莉·汉德小姐撇撇嘴,〃说杜利特他们'鬼鬼祟祟、攻击平民目标、狂轰滥炸'什么的。还说Doolittle(杜利特)的意思就是do little(小干干、成效甚微之意)。真气人!他们只能这么说吧。〃
〃哈哈,可以听出他们的恼火。〃罗斯福心情愉快,〃另一份呢?〃
〃就是你的卡尔迅。〃
〃有消息了!卡尔迅?也是你的,〃罗斯福一把接过电报,顺便调侃一句。
〃那个蓝眼睛上尉,过去写给我的几十封信都是转给你的呀!属于我的,只有信封和重复的邮票而已。〃莉·汉德小姐抗议。而且邮票如果是独份的,她还要把它让给喜爱集邮的总统。
罗斯福笑着没再接话,注视电报。
只有一行字:
〃香格里拉二期工程,开工。〃
(46)
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主持刑讯。5个在江西境内捕获的美国飞行员被轮番审问。看着他们吊儿郎当、满不在乎嚼着口香糖的神情畑俊六就生气。
听听他们交代的起飞地点吧:〃亚速尔群岛〃、〃格陵兰〃,以及〃中途岛的'海艾尔'(法国地名)〃……等等。
这些该死的东西。
海军坚持说,这次东京空袭是由米国陆军飞机进行的,因为海军不可能有双引擎飞机。大本营的分析中,从中国大陆起飞的判断也占了上风。这使〃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感到汗颜。可是这些扬基小子一个个扯得不着边际,直到现在也弄不清这般家伙到底从何而来。
一堆乱七八糟的供词着实使人怒火中烧。大本营又一再催问。没办法,只好如数电告吧。
畑俊六不耐烦地对通讯官鲛岛中佐喝道:〃电报照发!〃
(47)
海参崴。普里摩尔斯基机场。
发动机停止转动时,端着枪的苏联士兵从远处跑来。
杜利特部队16架B-25轰炸机中,15架最终坠毁。唯一一架安全着陆的是在这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60公里处。
绰号雪橇的8号机组,因为风挡玻璃被击破,阻力增大,燃料明显不够消耗。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决定作出任务规定中严格限制的〃万不得已〃时的选择飞往路程短一半的苏联。
这是苏军的一个海军机场。下士瓦沙警觉而困惑地带领巡逻班,押解5名美国飞行员来到上校面前。
同样困惑的上校对他们打了半天手势,无法沟通。上校派人拿来地图。
迫降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与领航员汉顿说了几句,于是,在地图上从阿拉斯加到海参崴划了一条连线。
苏联上校点头:〃欧亲哈喇绍(很好)。〃然后作个手势,请他们进入了营房的食堂,当晚享受了美味鱼子酱和烈性伏特加。
但是第二天真相大白。他们被宣布擅自闯入苏联领空,现予以拘留。一架运输机把他们带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关进一处孤零零的房子。
(48)
缅甸。皎克西,中国远征军指挥部。
昏暗的军用马灯底下,史迪威中将正在审核给马歇尔的电报稿。
〃彬文那会战形势严峻。已命东线各部向漂贝、敏铁拉一带撤退。西线新38师出击得手,与日军激战并攻取仁安羌,救出被围英军7500余人。※
〃请务必考虑前日报告所提建议,开辟新的北方路线!以使援华武器物资不致中断。空中运输数量有限,不足以依赖。
〃撤离中通讯困难。下次电报暂定一周之后。〃
史迪威连夜驱车驶向伊洛瓦底江前沿阵地,那里已被日军撕开一道口子。
随着车轮颠簸,枪声时而密集,时而断续。拒绝服从命令的杜聿明将军正在布置炸桥。眼里布满血丝的史迪威,感到一阵阵身心疲惫。
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坦白写道:
〃在亚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里,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建议比美国人这种胡思乱想更加令人沮丧……对英国人来说,放弃100个缅甸也不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中英联军放弃曼德勒,撤过伊洛瓦底江之后,英国人已无心作战,径自向印度境内西逃;杜聿明则率领第5军,沿铁路和公路匆忙向北退却。
史迪威意识到:〃分裂和崩溃的危险已经迫近。〃
※1942年4月中旬缅甸仁安羌之战,孙立人带113团击溃日军,解救英军。数月后获英王乔治六世颁发〃帝国司令〃勋章。
(49)
华盛顿。白宫。
这是几个月来最热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复活节后的天气和会场的热烈气氛已不需要壁炉里的火苗来烘托。〃炉边谈话〃的主人,今天只是简短回答那些踊跃的提问。
〃阁下,您怎样评价这次奇袭?〃
〃这对我们一度低迷的士气是一次巨大振奋。〃
〃那些飞行员们能够安全回来么?〃
〃据我所知,没有一架飞机是被击落的。绝大部分都会脱离危险,救助活动已经开始。我们会尽力使他们平安返回。〃
〃他们会获得荣誉么?〃
〃当然,难道你认为不会吗?〃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问得愚蠢了。〃
〃没关系。还有什么?〃
〃那么总统先生,〃《洛杉矶时报》记者劳拉问道,〃能否披露,轰炸东京的机群是从哪个基地起飞的?〃
红光满面的罗斯福停顿一下,衣兜里的手指触到了那份电报。于是他幽默地眨眨眼睛。
〃基地?我想应该是香格里拉。女士,你认为不是吗?〃※
※此回答为史实记录。
金发碧眼的劳拉吃惊点头。然后是全场的笑声和掌声。
(50)
陕北上空。4月21日凌晨。
三个小时里,改装的B-25一直在夜空中疾驶。舷窗外漆黑一片,偶尔闪过几点地面灯火也是稍纵即逝。
亨利·惠特赛少尉心里有些茫然。这次任务会顺利吗?
看到身后的上校睡得那么安详,少尉又感到担心没有必要。跟着一位突击大队指挥官行动,多半是幸运的。
午夜登机时,上校随便问了一句:小伙子,训练过夜间跳伞么?
少尉挺胸回答:〃当然,长官。〃心想,这不就是执行这次任务的首要条件么,否则怎么会挑选到我?
他是美军驻昆明陆航分队按照史迪威将军指示,为这位上校特地配备的安全随员。
看看手表,离预计时间还差4分钟,地面还是任何标志没有出现。会不会偏航?会不会通讯衔接有误?降落地点会不会有障碍物遮挡?一堆问号……他不禁又紧张起来,瞪大眼睛盯住窗外,远方天边现起一丝鱼肚白。
〃好了,在那里。〃身后传来上校睡意未尽的低沉声音。
惠特赛有些妒忌地再次搜索一圈,才从天地交界处发现三个微弱的小亮点。他起身敲敲前舱,向领航员示意,那位用手势表示:找到目标。
约翰机长转舵,少尉踉跄一下坐回座椅,顺便瞥了后座瘦老头一眼,心说,就是不一样啊,特种兵,得有一双鹰眼。
向上校递去伞包时,惠特赛顺便道:〃长官,这个机组,一路没出任何问题。〃
〃嗯。该给他们请功。〃卡尔迅接过。
〃几乎分秒不差,可以说难得。〃少尉一边背伞具一边继续搭腔,很想听这个传说中的卡尔迅聊聊他的传奇故事。可是上校照例保持沉默。
〃是否叮嘱一下机组,按计划作好待命准备,长官?〃
卡尔迅沉吟:〃他们不至于出错。〃
三堆篝火越来越明显。惠特赛作好打开炸弹舱门的准备。由于飞机结构问题,只能使用这个出口。
弯腰时他感到卡尔迅的大手拉了拉他的伞包背带这是必要的检查。
这老头不错,他想。于是又说了一句考虑很久的话:〃长官,有朝一日我也要申请加入你的突击队。〃
〃好吧少尉。可那要你的将军批准。〃
机械师把首先投放的大木箱挪到预备位置。两分钟后,他们先后跃入晨曦笼罩的山谷。
(51)
华盛顿,白宫,总统卧室。
这一夜,罗斯福失眠了。本来上床就比较晚,他还吃了安眠药。
久违的胜利使他兴奋。虽然规模不够,但足以在这历史关头给民众以鼓舞。
作为一个总统,即使自己心情不好,也不能摆脱鼓舞民众的责任。一个出人意外的好消息,有时可以覆盖住一片鼎沸的坏消息。反之也是一样……
是窗帘上一道缝隙影响了他的睡眠。
缝隙中的天幕上,一颗星正好闪烁眼前。那光亮不明也不暗。他想按铃叫人把窗帘关好,犹豫一下又放弃了。浮想联翩的总统,此刻有喜悦也有伤感。
星空,给每人的感受是否相同?……起码是幼年时代,在外祖父身边仰望繁星、幻想无涯的岁月永远逝去了。
成年人面临的一多半,是奋争和磨难。有如外祖父老德拉诺先生告诉他中国人的那句话: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
是的,即便贵为总统也如此。不说别的,看这限制他行动力、乃至生命力的双腿吧……
又过了一小时。星光还在闪烁,不明也不暗。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那种蓝白色的、耀眼的星团。似乎那才能代表人生的追求亮丽,燃烧充分,无忧无虑。而这一颗,是温热的暗红色,此刻在窗帘缝隙中孤独地悬挂着。
这意味着什么呢?
是在暗示我,今后仍然不顺利吗?所谓十之八九的不得意?……是啊,这几天菲律宾、缅甸的战局又在急转直下。败绩的阴影仍在困扰着美国。
唉……暗红色的星,和中国的格言。
等一等。那本书,那本由内政部长伊克斯推荐他读的书,叫什么来着?
是的。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读完它花了一个星期。伦敦和纽约的学术出版界赞赏这本畅销书是〃30年代美国记者所建树的最大功绩〃……
思绪回到两个月前年初,自己在白宫对作者斯诺的那次召见。
斯诺
(52)
那天,1942年2月24号,年轻的斯诺应邀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坐下后有点拘谨,罗斯福帮他点燃了一支烟。※
※史实。据斯诺记述,这支烟使他觉得〃总统平易近人〃。
〃埃德加,虽然你是记者,但今天我来采访你。〃
斯诺放松多了。
罗斯福开门见山:〃我是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认识你的。你该是个中国通了,埃德加。我们可能会谈到敏感问题,所以不供现在发表。〃
斯诺点头答应。之后莉·汉德小姐、随侍医生陆续退去,两人侃侃而谈。
〃咱们说说中国。那里到底怎样?中国人喜欢我们吗?〃
斯诺于是举了一个例子:〃我在中国内地访问,人们一听说我是美国人,往往伸出大拇指这样说:'罗斯福,顶好!'但对别国领导人却没有这样的表示。无论对斯大林、丘吉尔或是别的什么人。〃
〃呵呵,〃罗斯福笑了,又一次提起他常挂在嘴边的外祖父的故事。〃说起来,我的外祖父德拉诺,曾坐着帆船到中国,呆了好几年。他了解并喜欢中国人。但是讨厌日本人……那么,很高兴我们对中国的看法一致。〃
后来的问题多由总统提出,斯诺作答。果然是一次采访。
中国人和我们相处,要比和英国人相处得好吗?
俄国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比我们美国大吗?知识分子中掌握俄语和英语的,那一种多?
埃德加,我年轻时的印象是,中欧混血儿长得满漂亮,而且奉公守法。你认为呢?中日结合的后代更像哪一边?
给我说说,对蒋介石的看法?
你也去过俄国,见识过苏联共产党人。那么你接触的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
抗日游击队用什么装备?吃得饱饭么?怎样作战的?有多少人,领导人状况如何?指挥官受过哪些训练?
埃德加,你认为我们怎样帮助中国才最有效呢?
连珠炮般的问题使斯诺应接不暇。※
※这些问题均见于埃德加·斯诺对这次谈话的记述。
作为某种补充的解答,斯诺还把一本自己评价很高的书《人民之战》送给总统,书里描写1939年的中国抗日。作者叫做艾培·爱泼斯坦。但因为担心那位作者过于年轻,记述不全面,更因为战事繁忙,还没有来得及读。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谈话未免失之浮泛,缺少针对性。更多是表达了对中国的好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谋略。得到的也更多是悬念,而不是答案。
但这一回,一批美国人驾驶轰炸机,在东京创造奇迹后飞往中国,向世界宣告了:美国不只会被动挨打。
现在,那里还有一个他的卡尔迅,正辛劳构筑着香格里拉工程……
天色已经发亮,那颗星星还在眨眼。
它为什么不移动,或者坠落呢?是有什么故事要讲吗?是要给我一些什么暗示吗?……到那颗红色星球上去寻访一下命运或机缘?
可是我必须,哦,必须睡一会儿了,总统想。
(53)
陕北,安塞东南的山谷。
暗夜中惠特赛少尉自豪地发现,自己虽然随后跃出机舱,可着陆的位置比〃瘦老头突击大队长〃更早、更准确,而且没有被降落伞拖带滑倒。
他跑去帮上校解下伞囊,发现他飞行服肘部破损,渗出血迹,连忙掏出急救包,边包扎边关切地问他是否伤得重。
〃不碍事,少尉,你多大了?〃
〃23岁,长官。〃
〃比我儿子大一岁。我说亨利你跳得真不错。〃
〃谢谢。〃惠特赛高兴地听他把称呼改成〃亨利〃。
〃你是哪里人?父亲作什么?〃
〃德克萨斯,长官。我父亲是石油工程师。〃
〃你有什么爱好?〃
〃我喜欢摆弄机械,长官。〃
他们边说边向篝火走去。
暗淡的天色中,十几个穿着土布军装的人向他们跑来。
为首一个虎背熊腰的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