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陈氏家族全传 >

第22章

陈氏家族全传-第22章

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果夫得到钱后,便将这笔款项用于张福河道疏浚工程中。通过一个夏季的奋战,终于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工程。
  在按期完成张福河第一期疏浚工程任务后,陈果夫请中英庚款会的董事们去参观,并趁机提出了治淮第二期工程方案,即邵伯、淮阴、刘老涧三大船闸的改造,预算达217万元。由于第一期工程完成效果比较好,所以第二期工程的批准也很顺利。
  当三大船闸工程完成一半的时候,陈果夫如法炮制,像上次一样,邀马歇尔等庚款会董事们前往参观,待他们参观后,兴致很高的时候,又和他们订立了另一工程费用的合约。这笔费用下达后,陈果夫即开始了杨庄、周门、刘老问三大活动坝及高邮湖通运河间的小船闸等的修建。
  导淮人海工程本来是要等导淮人江工程完成后,再根据资金筹备情况选择适当时候进行,但陈果夫认为这样太慢了,不能让导淮工程尽快完成而发挥它的作用。根据江苏省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承担这一工程,他还提出了发行公债以筹集资金的办法。
  鉴于当时的国家财政困难,导淮经费必须设法自筹,导淮委员会想在土地上打主意,所以在导淮委员会内增设土地处。又因导淮委员会委员分散四处,不容易开会,又未便设常务委员,而开会时所讨论的要案,无非关于财务方面的事,所以又添设一个财务委员会,关于借款等案,都在此会内讨论。这样,则导淮委员会委员会议,每年只要开一二次,报告工程进行及商讨大计,便已足够。土地处成立后,所得废黄河滩地所有权及其临近旧时屯田之所有权与整理权,乃先以会里节余下来的2万元经费,整理了几万亩公地,以整理后公地应收之租金作抵,向银行抵押了12万元;再整理后公地应收之租金作抵,向银行抵押了12万元;再整理实应湖滩地20万亩,然后再以此整理之地,向银行抵押200万元。当时有四家银行争着要放这笔借款,可见导淮会信用之好。后来只得由四家银行合放,就把这笔款子作航空测量高宝湖之用。测量刚刚开始,“八一三”战事起,只好停顿。原来的计划,想等高宝湖测量完竣后,把预计导淮人江工程完成后,高宝湖可能涸出的一百几十万亩土地作抵,向金融界筹款4000万元,作为办理人江工程的经费,其初步计划,已得上海若干金融界的同意,拟以将来涸出之土地作抵,发行公债4000万元,由金融界承销。这虽是一个理想,但战事如果不发生,理想一定可以实现,所谓有土则有财。预计人海水道完成后,可以多出一百几十万亩良田,增加了生产,安定了民生,既可免水旱之灾,又可强国家的富力,可惜这种事业,停顿了13年之久了。昔夏禹治水亦不过13年。
  导淮人海工程于1934年11月1日举行破土典礼,至1937年4月间始告完成,命名为“中山河”。河长167公里,底宽35公尺,两堤相距有250公尺,只是土方工程即在6200万公方以上。人工以征工居多,利用每年1月至5月,11月至12月的农闲时间来做,有时亦用些雇工、兵工。征工最多时达24万人。沿线专员、县长,区、乡、保甲长,一齐动员,所用的工具,老的如牛车、独轮车、挑箕、人力漏水车等等,新的如汽车、皮带运土机、抽水机等等,应有尽有。关于民工吃的、住的、医药、娱乐等等,亦妥为供应,色色俱全。场面之大,实数十年来所未有。
  导淮工程,部分由江苏省府承担,均先后完成。导淮委员会方面,在抗战前已完成及未完成的工程由导淮会办理的是:(一)疏浚张福河,以排淮洪而利航运与灌溉。计疏浚河道37公里,河底宽32公尺,岸坡一比二。于1933年1月开工,同年6月竣工。(二)兴建邵伯船闸,以利运河航运。闸室净宽10公尺,净长100公尺,上下游最大水位差7.7公尺半,为双扇对开式钢门。于1933年3月开工,1935年6月完成。(三)兴建淮阴船闸,以利运河航运,结构布置同邵伯船闸,上下游最大水位差9.2公尺。(四)修堵运河西堤,以利运河航运及湖滨滩地之灌溉。其工程为堵闭缺口,修理涵洞。于1934年11月开工,翌年7月竣工。(五)兴建高邮船闸,以通湖航运。闸室将宽10公尺,净长20公尺,出人口净宽5.8公尺,为单扇钢门。于1935年6月开工,翌年4月完成。(六)兴建杨庄活动坝,以控排洪人海水量,坝门采用史东奈式钢制,暂建五孔,各净宽10公尺。最大泻洪量每秒750立方公尺。于1935年12月开工,1937年6月完成。(七)安丰塘灌溉区工程,以利灌溉。其工程为浚河筑堤建闸,于1936年4月开工,至翌年12月因抗战停工。(八)改建惠济问,以节制溜溉水量。其工程为改建史东奈式牌门宽6.2公尺,钢筋混凝土闸墙条石护面,泻洪量每秒90立方公尺。于1936年5月开工,翌年6月完成。(九)兴建三河活动坝,以节制排洪人江水量。其工程为史东奈式牌门60孔,各净宽10公尺。完成以后,可独步远东。于1936年8月开工,翌年间月底基本已完成98%,因战事停工。运到工地钢料等,损失殆尽。(十)兴建周门活动坝,以节制灌溉水位及水量,共结构与杨庄活动坝同。于1937年1月开工,门月底坝基工程大致完成,因战事停工。运到工地钢料等,损失殆尽。(十一)兴建刘老涧泻水坝,以控制中运河泻洪水量。坝凡七孔,结构与杨庄活动坝略同。于1937年1月开工,同年匚月完成基及引河工程后,因战事停工。运到工地钢料等,损失殆尽(十二)兴建中运河涵洞,以接济刘老涧船闸下游灌溉、航运水量。其工程为建筑双孔混凝土涵洞一座,每孔2公尺见方。于1937年3月开工,同年u月,因战事停工。(十三)开挖六闸以下的运河浅段,以利运河航运。用挖泥机船两艘开挖,于1937年3月开工,同年6月因机船他调,未能完工。(十四)建筑皖淮涵洞以泄洪、泻潮、灌溉农田。基本工程为添建涵洞门座,其中7座于1937年5月筹划开工,于翌年1月因战事停工。(十五)疏浚皖准浅段,以利航运。其工程为浚谍正阳关附近淮河浅段,冀与津浦铁路联运,以利运输。于1937年10开工,后以战事停工。
  陈果夫于1927年建议中央组设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处,负责规划及实施太湖流域上下游水利工程。陈果夫自兼主苏政后,即遵循当时的中央指示,督道苏省建设厅会同浙江省政府分别测勘、设计与实施,举办各项水利工程。在防洪与泻潮方面,有江南海塘之修建及通江各河口闸门之兴建;在灌溉与航运方面,有各运河干支各渠之疏流。各项工程如下:
  (一)江南海塘工程:江南海塘南自苏、浙交界的金山起,北经江苏之松江、奉贤、南汇、川沙、上海、宝山、太仓至常熟之福山港口止,全长有300余公里,是江苏省江南十余县市防备江海涨潮唯一之屏障。奉贤、川沙、南汇三县境内塘外沙滩广阔,浪潮较为缓和,均系土塘,向由地方自行修护。上海由沪市政府修护。松江在钱塘江口北岸,宝山、太仓、常熟三县境滨临扬子江南岸,所有塘堤受海潮冲击甚烈,向由中央拨款修筑石塘,后改由省方负责。民国20年以前,省府款绌,岁修难于普遍。民国22年又遭两次猛潮,各处塘堤百孔千疮,发发可危,没有疏防,被海潮侵人,则向称江南富庶之区,即变为不毛之地。陈果夫督导建设厅择要修建,如大石塘之显露者,酌量复以混凝土,以防海水侵人石缝,钢筋混凝土岸墙之外倾者,加建支墙,以防堤毁,石坡木材之零乱缺少者,施以整理填补。其已毁至不可收拾者,则彻底改建。所建工程为三土三石,或三土四石,其间塘外塌削日剧之处,则建档水坝以防护之。各段修建工程长共有16000余公尺。
  (二)江南各运河之整治:(甲)镇锡运河为大运河在苏南境内之一段,在丹阳有练路,为该运河段蓄泻水库。依照大运河讨论会初步研究,及测勘该河湖段现状,似通行长约60公尺,宽约7公尺,及吃水深2公尺之船舶,载重600吨,两列行驶为度。其工程为河槽之拓宽浚深,上方有三五十万余方,培修练湖围堤土方约有400万余方。(乙)丹金漕河及运河。均为江南大运河之主要支渠,横贯太湖流域下游,前者与运河段互相吐纳江湖,后来上承句容、高淳境内诸水,经由该河人太湖为尾阎,不惟为金丹各县水运交通之主干,且为承转江潮及山水来湖之干渠。其工程为河槽之拓宽浚深,土方共为173万余公方。(丙)黄田港及澄锡运河:黄田港在江阴县境,北注扬子江,南达无锡,为江与湖间南北水运交通之要道,潮涨则倒灌入运,以利航灌,其间港叉纷列,又为锡武运河之尾阎,其工程为河槽之拓宽浚深,用机船开挖部分有95000立方,人工开挖部分有69万余立方。
  (三)赤山湖河流域:赤山湖是秦淮河域的上游,不在太湖流域范围,而与其接壤,泽被苏省西南部各县区。赤山湖诸水联络句容、傈水县境各水系,经流江宁县境人南京市的秦淮河以注于长江。因赤山湖被围堵,河床淤垫,又以提防卑博,旧有闸塌失修,因之淫雨为患,有时旱为害。陈果夫督劝建设厅在赤山湖口修建闸坝,以排节洪流;培修湖河堤防,以障洪水;疏浚干支各河,以利灌溉,共出土290余立方。
  2.奉命主政江苏
  江苏省铜山区的微山湖,常因山东省东南部山洪暴发,泛滥成灾,殃及徐州东部。六七十年前,已有人主张沿微山湖筑堤,因山东地区人反对,江苏无决心,一直遥延下来。1935年夏,黄河南岸在山东境内董壮决口。当时主政江苏的陈果夫即利用这一机会,先派民夫协助山东鱼台筑堤,然后在徐州区征112万人,规定自备12天伙食,限12日内沿微山湖赶筑长达100公里的长堤。堤工完成之日,黄河决口之水正冲到堤边之时,徐州区始免受水灾。又由于江苏省已疏浚了六塘河及其他水道,又筑了1200余公里的堤防,这支万马奔腾的黄水,经过微山湖而流向六塘河,再分道宣泄,水路畅通,沿堤人员日夜防堵,无时松懈,故江苏省受害极轻。黄水退后,为使堤防维持永久,又雇工整修。当时,蒋介石召见陈果夫,问损失如何,陈果夫报告的损失数字几乎小得使蒋介石不能相信。说:“何以外面都说江苏损失惨重呢”?陈果夫回答:“他们只是‘想当然’罢了!我们事先有防范,所以能避免损失。”
  江苏微山湖堤防筑好后,当时省府同人常常提心吊胆,惟恐新筑的堤不坚牢,会出毛病。当年阴历中秋那天,陈果夫正在南京,中午时,从气压的感应中,觉得有发狂风的可能,就打了一个电话给省府秘书长罗佩秋,要他立刻打电话给邵专员说:“今晚可能有狂风,须转所属,加紧堤防,不可贪图佳节,有所疏忽。”陈果夫有此念时,气象台尚无狂风警报,及至晚7时,竟一言偶中,突发狂风。幸事前关照,沿堤多数区域能奉命唯谨,仅仅有一处,因过节疏忽决了口,得到各方协助,一夜之间也就堵住了。邵专员后来对陈果夫说:“自此以后,省府命令,徐属人民绝对服从。因为地面上的黄水,何时流到徐区,尚能推算得出。但天上的风,何以亦能预知?人民从此敬佩而信服。”江苏省府也因为这件事,增加了不少威信。有了威信,政令推行,就方便得多了。
  陈果夫奉命到江苏省主政,其主要使命之一即为配合导淮。江苏省建设厅会于1934年春问,试用征工办法,疏浚江北河顺利成功。越年,导淮委员会办理张福河工程也获得相当经验,故建设厅提出导淮人海工程计划时,省府同人即信此一计划可如期完成,其经费部分呈准上级发行公债2000万元,导淮受益,全在江苏,楚弓楚得,蒙其利者是江苏。导淮人海工程完工之日,陈果夫抵淮阴视察,在淮阴等六县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以导淮之完工,证明人力之伟大,更证实有志竟成,事在人为之至理,希望更进一步,群策群力,继续建设,并作《导淮入海歌》:
  “淮河!淮河!利我江北乎?害我江北乎?全在我江北人能力如何。我有能力,水为我用;我无能力,我为水用。我善用我力,淮力为我操纵。导淮人海,要将西水导入东海中。大水为我害,大旱亦收灌溉之功。大家齐用力,为了大家安乐与年丰!大家多用力,为了永久安乐与年丰。”
  抗战爆发后,导淮委员会西移至重庆。翌年,淮域全部沦陷,导淮业务,遂陷停顿。其时,后方军运繁忙,国民党政府正谋改善水道交通,以利运输。陈果夫商请经济部就长江上游南岸之重要支流,如綦江、乌江及赤水河各水道,由导淮委员会规划整理,实施航运工程,免使导淮委员会人员星散而有为国家出力的报国机会,且使这批水利技术人员,均得藉此增进水利工程的实际经验,寓训练于工作之中,为国家培植水利建设人才。计划决定后,即与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商定,由导淮委员会在綦江施以渠化工程,兴建闸坝,为举办水道渠化工程之示范。在乌江及赤水河施以导疏工程,平险滩,免盘驳,以利航运。导淮委员会所整治的工程,如下:
  (一)綦江工程:綦江源出贵州桐梓县境,至四川綦江县赶水场,始有舟辑之利,下经三溪镇,纳浦河之水人江津境,而汇于长江。赶水江口凡135公里,流疾滩多,航行艰困,一舟之载量,不过5吨。其间经过石、羊蹄、二垌之滩险,且有盘驳换船之烦。支流浦河肉三溪达蒲河镇,水源更涩,冬季水枯,或竟断流。而江及蒲江上游,铁煤产量丰富,尤赖水运畅通,以利输给。导淮会民国27年冬设专局整治。造民国32年春先后兴建通船闸,并附以揽河大坝各十有一座。第一期工程就江干流上游在石、凌晨蹄、二响附近,各建闸坝一座,即可免除盘驳换船之烦。并整理险滩,开挖河床,清除礁石原33,600公方,建筑了顺坝19,200公方。在浦河兴建闸坝三座,使该河段施以渠化,各船闸闸室净长66公尺,净宽9公尺。(羊蹄闸,因受基础限制,净宽7.2公尺)。揽河大坝以河床地质较劣,均用堆石式。第二期工程就綦江干流中下游兴建闸坝六座,施以渠化,各船闸闸室净长60公尺,净宽12公尺。揽河大坝因河床地质较佳,均用重力式。并在綦江县城附近之闸坝,利用坝之上下水位差,加建水电厂一座,以供应沿江县城郊照明之需要。原定计划尚须兴建闸坝15座以达江石。惟政府拟有修筑铁路联运之议,故从缓建。民国34年,抗战胜利,移交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接办管理。
  (二)乌江工程:乌江导源于贵州省之乌蒙山,东流横贯黔省北部,至龚滩,折向东北流人川境,经彭水至涪陵而注人长江,为长江上游南岸之重要支流,亦为I;D黔水道之一,其间险滩甚多,航行处处受阻。民国28年,导淮会设局整治,测勘水道各处滩险,并实施工程,轰除滩险73处,在水上者119000余公方。水下者29000公方。绕道94处共长28300公尺。绞关19座。使该江自龚至涪陵间约200公里间,险已夷,阻已通,运量大增。
  (三)赤水河工程:赤水河亦为长江上游南岸重要支流之一,系川临运黔要道,并为军运孔道之一。民国31年,导淮会设局整治,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测勘资料,择要施工,概以炸除的滩险,除去浅段为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