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的五百次回眸-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出来了,冠军是失却双臂的人。亚军是失却双腿的人。季军是……
英雄呢?没有人看到英雄在哪里,起码是在终点线的附近,找不着英雄独特的身姿。真奇怪,大家分明看到失却四肢的游泳者,跳进水里了啊!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寻找,终于在起点附近摸到了英雄。他沉入水底,已经淹死了。在他的头上,戴着一顶鲜艳的游泳帽,遮住了耳朵。那是根据泳场规则,在比赛前由一位美丽的姑娘给他戴上的。
危险的花烛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句古话。一句从男人的舌头说出的话。为什么这么讲?我问过若干的女人,年轻的和年老的。问她们濒临结婚时的感受,有人说祈盼,有人说恐惧。更多的人说——焦虑。就是没有人把它比作高考成功,晋官加爵。
我常常不明白,结婚是常人常事,金榜题名,却是凤毛麟角。要知道,即使在希望小学深入穷乡僻壤的今天,大学也绝非人人有得上,结婚却是基本普及。两者的概率相差很大,怎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烩成一锅?
婚礼是性交的广告。这是鲁迅说的。他老人家刻薄尖利,但一语中的。对于婚礼的豪华铺排,兴师动众,单独看去,有些莫名其妙。但从巨资投入广告以推广正宗产品这个角度想,很多的不明白就水落石出。
在我们的古老文化中,婚礼是一件纯粹正面的事情。比如对罹患重症的病人,可以用结婚这件事来冲喜,好像它是一柄千年的深山老参,喝下去能够回阳救逆。最耳熟能详的典型,要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但好像非但他没能霍然痊愈,古籍中的其它案例也是胜少败多。
在西方近代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远没有我们这样乐观。他们把结婚看成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正面的一面,也不乏消极负向的一面。有一种表格,是专门统计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化,能否良好的适应。那表可谓包罗万象,把世人可能遭遇的变故,都囊括了进去,从双亲逝去到圣诞节旅游,从搬家坐牢到离婚退休……然后给一个量化的分值。(洋人有点刻板机械,是不是?但也有好处,就是利于比较。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谦虚精神,我们姑且就参考它。)
通过对5000多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变化的指数大于150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就会感到严重的不适,导致抑郁或是心脏病发作。
那么在这份表格当中,各种具体事件的分值是怎样的呢?按影响严重程度排列起来,位于前列的三项是:
金牌:配偶的死亡。分值100。
银牌:离婚。分值73。
铜牌:夫妻分居。分值65。
……
至于印象中对健康影响甚大的金钱,威力倒远比我们的想象要轻弱些。比如抵押和借贷1万美元,分值只有17;仅相当于过一次半的圣诞节。
是的,过节也会带给人焦虑。圣诞节的分值是12。细细想,也有道理。人逢佳节倍思亲,缠绵的眷恋和离愁,相信每一个游子都没齿不忘。就算合家欢了,假日经济一蓬勃,熙熙攘攘的出行,那份辛苦与消耗,也未必能被游山玩水的快乐冲抵。
说了这许多,一定想知道结婚的分值。
告诉你这个答案——是50。
相当于死亡的一半。相当于离婚的三分之二。相当于分居的77%。
我猜很多人看到这个分值的反应,和我一样,先是惊讶然后是嗤之以鼻,最后竟有隐隐的谴责了。危言耸听吧?能有那么严重吗?不致于!燃烧的红烛,高悬的灯笼,大红的喜字,纷飞的糖果……难道竟是温柔陷阱,给我们的身心构成巨大的压榨?
多年前因为不以为然,反倒特别清楚地记下了这组数据。并且在之后的若干岁月里,总惦记着击溃这个论点。于是,我遇到“围结婚期”前后的男女(借鉴“围产期”这一术语,我自拟出了“围结婚期”。时间范围以婚礼为轴心,前后各约数月。),总要问询他们的感受。
结果,我大大地诧异了。现代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普遍对婚姻有着难以言说惆怅。两个出身、身份、学历、性格、爱好、职业……差异多多的人,由于婚礼,走到一方屋檐下。无论恋爱时怎样深入了解,结婚依然为这种关系带来了质的变化,于是它就蕴含了深刻的未知。未知带来了不安定感,由于不安定,便滋生出浓厚的焦虑和恐惧。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决定面前,越是认真负责和有思考的人,越是感到某种深层的紧张和不安。是啊,两株不同的植物,从各自的土壤中连根拔起,摩肩擦踵地栽到一个狭小的盆里,从此以后,连一粒露水都要彼此劈开饮下。这一份亲密接触,在温柔中潜藏着强烈的摩擦和张力。
于是,现代的婚姻就成了阵地。在喜烛红色的火焰中,弥散着芬芳而危险的硝烟。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的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500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他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生,我将用余生1000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生,我将1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它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它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的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快乐之奖
一位悠闲的老人,守候在闹市区的一条繁华马路上。无数的行人从他身边匆匆掠过,如同群群鸥鸟飞越搁浅的轮船。老人睿智的目光巡视着众人的脸庞,不断地轻轻叹息。偶尔他会走到某位行人的面前,有礼貌地拦住他或她,悄声地说一句什么话,然后把一样东西塞进那人的手里,微笑着离开。
深夜了,老人回到一家俱乐部。对负责人说,我已经对每一个我确认的人,发放了奖金。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家富裕的俱乐部,突发奇想,拿出了一大笔钱,委派对人的表情很有研究的专家,到城市最繁华的地带守候一天,由专家判定的每一位快乐的人,会得到一笔奖金。
负责人说,唔,你做的很好。只是,我猜想,那笔钱,一定不够吧?
老人说,我连那些钱的一个零头都没有用完。整整一天,成千上万的人经过我面前,但是我能确认他是快乐的人,只有22名。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份资料的时候,十分诧异。正常人当中,快乐的人是如此地稀少吗?当我带着这团疑问,开始观察周围的时候,才发现,答案果然令人震惊。围绕我们的,多是愁怅的脸,忧郁的脸,焦灼的脸,愤懑的脸,谄媚的脸,悲怆的脸,呆板的脸,苦恼的脸,委屈的脸,讨好的脸,严厉的脸,凶残的脸……
快乐的脸如此罕见,彷佛黄梅季节的阳光。快乐的脸不是孤立无援的面具,在它的后面,是一颗快乐的心在支撑。快乐的奖无法发放,真是一个悲剧。
我期待着有一天,到处是由衷的快乐的欢笑的美好的脸,让那家俱乐部,发奖发得破了产。
教养的证据
教养是个高频词。时下,如果说某人没教养,就是大批评大贬义了。如果说一个女人没教养,简直就如同说她是三陪小姐了。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的交流。这不是一个批评,而是一个事实。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通常不是自发产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以及生殖的欲望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因为那些描述内心感受的词汇,通常是抽象和长于比兴的。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一样,那是近乎无需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地应比豺狼更高一筹。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跋涉和攀援中,虽然伤痕累累,因为你具有的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一个有教养的人,特别是女人,对自己的身体,有着亲切的了解和珍惜之情。知道它们各自独有的清晰的名称,明了它们是精致和洁净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他知道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建筑在这些功能灵敏的感知上和健全的完整上的。他也毫无疑义地知道,他的大脑是他的身体的主宰。他不会任由他的器官牵制他的所作所为,他是清醒和有驾驭力的。他在尊重自己身体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身体。在尊重自我的权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在驰骋自我意志的骏马时,也精心维护着他人的茵茵草地。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阳光,阳光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