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20章

班主任工作漫谈-第20章

小说: 班主任工作漫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我自己为例,10年前的那个〃治病救人周〃,我找出自己的主要病是拖拉。我这样描绘发病时的症状。

   〃三岔路口,一个人走过来,踱过去,徘徊,观望,选择,犹豫,当终于选定其中一条路时,青春已经逝去。

   〃一件事已经做完,面对明天,将要去做些什么新事呢?想着拖着已经到了明天的下午。

   〃反正业余学习没有人逼迫就往后排,排到天黑了,夜深了,胡乱看一点就入睡了。

   〃做正事,写东西,总盼望有个无干扰的环境,稍有干扰心便乱起来,钻不进去,而没有干扰的时间在一天当中又极少,于是分分秒秒就在这盼望中流过……〃

  怎样治这种病呢?我当时想的办法是,马上就做,不停地做。尽管没有现在想的治疗方法多,但是集中时间治〃犹豫症〃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同学生们谈了自己集中一周时间治病的体会,激发了学生参加〃治病救人周〃活动的兴趣,纷纷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诊治。

  大多数同学都找到了自己主要的病症,并且找到了较科学的治疗方法,本来要求写500字的病历,张斌同学写了1000多字,连不爱动笔的刘志军也写了1400多字。学生们都能够把找出自己的病症作为分析能力强的表现来看待。

  其中一份病例这样写道:

   〃在我心灵深处,主要有两种病:①小马蹄坑病;②懒病。

   〃1。小马蹄坑病。发病时间: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喜欢'咬尖',长大以后,逐渐变为小马蹄坑病。以前,为针鼻大的一点小事,好和同学计较。现在,经过班级治小马蹄坑的班会,在学校有了点进步,但在家里还不行,经常为小事跟弟弟吵架,一句话也不让。妈妈说我,我总感到委屈难受,在一边生闷气,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气氛紧张,还耽误了大量时间。治疗方法:要'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在家里也一样,争取一星期内见效。

   〃2。懒病。懒病从小学就开始有,到现在一直没有彻底好。发病症状是:拖拖拉拉,早晨不愿起床,明知有大量实事要做,总是想到学校再做吧,到校又想中午再做,中午不愿干又推到下午,下午自习课不愿做事只愿摆弄东西玩,不知不觉快到放学时间了,只好推到放学后。放学后因为事情堆得多了,就更不愿做了,只好自己安慰自己:先看完电视再说。第二天,这样的懒病又重复一次,欠债更多。治疗方法:先干自己爱拖拉的事。当自己犯病时,要有恒心,有毅力,一狠心开始做实事了,心情就会好一些,养成习惯,懒病就会治好。我要在两周内治好这个懒病,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计划,然后严格要求自己按计划去做。〃

  这是学习后进同学写的一份病历。使人欣慰的是,他能够真心实意地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弱点,敢于正视这些弱点。人都有这种体会:自己的弱点,别人给指出来,常常感觉不愉快。有的还有逆反心理,硬是不肯承认。自己公开披露弱点,不仅有一种胸怀开阔的自豪感,还常常产生一种强者才有的自信心,容易把弱点压到一个无法躲藏的角落。

  全班同学都这样谈论,都这样围剿自己的心理病症,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心理攻势,会形成一个较强大的心理场。再连续进攻一周时间,容易收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学习生活中经常掀起这样的教育波澜,学生感觉兴奋、新鲜,增强了自我教育的兴趣。 

    七 控制〃三闲〃 

  我经常要求学生计算〃三闲〃的数量。从1979年起,我便建议学生每天像原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那样,细致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今日〃三闲〃有多少。

  后来我便要求学生,每天写完日记以后,便在最末一行记下当天〃三闲〃的数量。

   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我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

  不只学生,就连自以为有点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某一段时间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实事可做,但脑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闲事,也有时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谈俱乐部成员。

  应该说,我算是一个比较忙的人,但即使在完成较多任务之时,我觉得自己脑子仍不自觉地向闲思贡献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们,被〃三闲〃控制的时间一定比我多。

  统计〃三闲〃,先要具体分析什么叫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当然都没有用。公共场所,如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他竟说电子游戏厅的事,当然没用。人家在听广播、看电视、参加会议,他讲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没用,这类话,不说为好。另一类是有害的话。人家学习,他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注意力;人家进步,他编了瞎话,造了谣言伤害人家;别人团结,他背地里传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即使无意,也是有害的话。

  文革10年,应该说中国人相当多地沾染了说有害的话的毛病,闲话确实给相当多的中国人造成了麻烦,制造了痛苦,使兄弟反目,同胞为仇。控制闲话,减少闲话,以至于消灭闲话,真应该从中学生,甚至从小学生抓起,愿我们下一代人不要生活在我们这么多的闲话之中。我在秦皇岛讲学,谈到控制学生的闲话,不知触犯了某位左派哪根神经,这位先生大谈闲话有理,大谈闲话是社会的产物,不该控制,应让学生在闲话中生存,从而产生用闲话对闲话的斗争本领。酷似〃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阶级斗争论,我实在不敢苟同。

  闲事指无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一个中学生,并非研究电子游戏机的专家,却把课余时间消磨在电子游戏厅里,这显然是没用的事。老师正在讲数学,个别人数学成绩不好,却在下面看武侠小说,当然无用。同学们都在上自习,他却在那里做学龄前的事,叠纸船,画儿童画,有用吗?一位同学并非对服装设计有兴趣,却用相当多的时间跟父母要钱,逛市场,买花样翻新的服装。如此支配精力,显然也没什么用处。

  对中学生有害无益的事也不少,个别学生逞强妄为,想称王称霸,满脑子计算怎样打别人和怎样逃避别人的打,并付诸行动。人家上自习,他哼小曲;人家用下午第三节课活动、跑步,他偷偷跑去买糖果吃;还有不少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都应在控制之内。

  闲思困扰人的时间就更多了。有一类闲思只是没用,耽误做实事,闲思本身并无直接害处。如:正听着历史课,思路不由自主地从课堂教学讲的晚清文学,联想到《三国演义》,又联想到《封神演义》,联想到姜子牙垂钓遇文王……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毫无用处的闲思统治了这位同学半节课。也有的同学正听着英语课,思路不知不觉到了前面同学的衣服上,随着衣服又到了服装厂、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店……这样的联想倘是有目的,为了创作,为了训练自己有意的联想能力,当然有用。倘在不需要联想的时候,联想却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这至少可以说没有用途。认真统计,细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后进同学的大量时间便是在这类闲思中糊糊涂涂地度过的。何止学生,就是我本人,昨天一天,今天下午,至少有4个小时的时间被这类闲思夺走了。

  另一类闲思则是有害的。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忧虑就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母怎样批评自己,邻居又会如何瞧不起自己。结果越陷烦恼越深,越不能平心静气地分析失误的原因,更谈不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纠正失误的措施了。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链:考试失误情绪低落无心纠正成绩更差。不少后进同学就是沿着这条恶性循环链,使自己从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层。这类闲思尤难控制。以我自己为例:昨天上午给140位外校教师正讲公开课时,被唤出,告知学校东风车在阜新拉煤时发生事故的消息,我立即被担心忧虑的情绪控制,自知无效,也难摆脱,只是当重新回到课堂,向老师们讲语文教改时,不良情绪才被紧迫的实事挤走。散会后,不良情绪正要袭来,朋友来找我陪韩国与台湾的客人,闲思便被控制了3个小时。客人走后便是省教科所3位老师到校谈国家教委重点课题,闲思一再想冒出,又一次次被紧迫的实事所控制。下班后,没有了紧张的必做的正事,凭意志都很难控制住,以致失眠,到了后半夜(12月10日凌晨4点),还被这闲思所扰而未眠。

  由自己,我想到学生经受挫折时,产生的闲思一定多于我,倘不有效地控制,确实贻害无穷。

  引导学生控制〃三闲〃,就使学生较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区别开来。一旦有了区别,下意识和潜意识就会起作用,不知不觉地对其加以限制。区别之后,又提出千方百计控制,虽不至于完全控制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控制比不控制要好得多,〃三闲〃数量一定要少得多,学生的言、行、思要理智得多。

  一位同学从别的中学转到我班,到这以后须写日记和统计〃三闲〃,我看他刚来时的日记最后一行写道,今日〃三闲〃数量:闲话280句,闲事13件,闲思3。5小时。能有这么多吗?据我观察,他实际〃三闲〃数量,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

  过了半年,我再看他的日记,确实写得比过去好多了,看他写的《自我教育计划》,感到他想问题较全面,一个月中自己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追求目标。

  谈到控制〃三闲〃中闲话这个细目时,这位同学这样写道:〃这个月我要努力把自己的闲话控制住,目标是每天控制在52句以内。〃我从来没要求他具体规定自己闲话的句数,没想到他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便问他:〃这52句是怎么回事?〃他回答:〃经过控制,我闲话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但和同学们比仍然比较多,要全部去掉,显然不可能。我计算了一下,自习和上课我能控制住自己不说闲话,但在家里和校内课间活动时,还不知不觉说些使别人不痛快的闲话。每堂课间6句便是36句,早晚还有那么长时间,不由自主地各说8句便是16句,合计52句。〃我听了,没说好,也没说不可以,只是说你可以试一试。效果好,就继续试。

  又过了一个月,我再看他的日记本,这位同学在本月《自我教育计划》谈到闲话这一项时写道:〃经过上月努力,我已达到了把闲话控制在52句以内的目标,本月要继续努力,把闲话控制在每天39句以内。〃

  一年以后这位同学纪律明显好转,基本控制住了自己的闲话,成了全校书法和美术活动小组的尖子学生。

  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个能够控制'三闲'的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是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控制〃三闲〃要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三闲〃的概念,个别同学以为学习以外,特别是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无用的。这是偏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这种偏见的学生甚至不愿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拒绝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有害的闲思,倘不加以控制,学生长大以后将难以在信息多元化、交往广泛化的现代社会生存。

  具体控制〃三闲〃的办法应当有几十种、上百种,每位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感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尽可能多地做实事,明确做什么事,做几件,用多长时间做一件。心情不好时,做喜欢做的、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了,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扰了。

  八 学生座位自愿组合 

  1985年以来,我们班学生的座位,刚入学时,先按大小个排列,以后随着大家相互了解的加深,可以自愿组合。

  组合有两个条件:第一,有利于学习;第二,要四厢情愿。

  我常跟学生说,人和人的组合是一门大学问,不要说万物之灵的人,就是简单的物体,再简单一些,构成物体的原子,其组合方式也是一门大学问。

  同样是碳原子,呈链状结构排列组合时,便构成了世界上比较软的物质石墨。而当碳原子呈金字塔状结构排列时,便构成了世界上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咱们再谈人,两个人和两个人合到一起,不一定就是4个人的力量。比如一个书记加一个厂长,倘两个人配合默契,情同手足,患难与共,相辅相成,那么加在一起就完全可能等于3个人、4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力量。遗憾的是这样的例子太少了。另一种情况呢?其中一个人老实厚道,谦谦君子,甘心情愿当配角,这样一加一便还是一个人的力量。也有的两个合不来,你定的我不同意,我定的你不同意,或一好一坏,一个创业,一个败家,一个挣钱,一个挥霍,一加一等于零。还有的两个人为了个人权力,在堡垒里拼命战斗,打得不可开交,置党和人民的事业于不顾,结果企业亏损,一加一等于负一,甚至负二、负三。

  同学之间组合、交友也是如此,有的懒同学交了个勤奋的朋友,不久也变得勤奋起来。有的好计较生气的同学总和憨厚开朗的同学在一起,渐渐不爱计较,不爱生气了。也有的同学本来衣着朴素,不会花零钱,就因为总和社会上几个讲吃讲穿的失学学生在一起,也变得花枝招展,零食不离口了。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都一次又一次地叮咛,要研究和谁接近,和谁疏远。

  疏远了谁,不意味着断交,不意味着不是朋友,而是少在一起的朋友,是多鼓励对方,为对方祝福,暗暗地为对方加上进之力的朋友。

  对后进同学,也不是让大家都疏远他,而是让后进同学相互疏远,安排先进同学接近他们。这样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生理上的病,如感冒、痢疾、肝炎,有传染性;心理上的病,如懒惰、狭隘、冷酷,也有传染性。大家都认为我说得有理。

  7年前,有3个好朋友找到我,要求我给他们做分离手术。我问:〃为什么分开呢?〃

   〃老师您没发现吗?我们3个人都有懒病,凑在一起,相互传染,相互鼓舞,每个人的懒病都成3倍,成立方地增长了。〃

   〃怎么做分离手术呢?〃

   〃您以后再发现我们在一起,就让我们写1000字的说明书;请您再跟全班同学说,号召全班同学帮帮我们的忙,监督我们。无论在家,在社会,在学校,只要发现我们在一起,就检举,我们保证感谢,保证有一次就写一次说明书。〃3位懒学生争先恐后地说。

   〃但愿你们今后也能记得今天的话,别等以后反悔了,同学们检举,你们恩将仇报,反倒恨人家。〃

   〃那哪能呢?〃

   〃你们要这样想,虽然不在一起,还是好同学,还是好朋友,还要互相在心里鼓舞。为了对得起朋友,为了让朋友勤奋起来,就得暂时和朋友隔离。〃

  他们3人说话算话,好长时间不在一起,每人都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