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39章

班主任工作漫谈-第39章

小说: 班主任工作漫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学校的凝聚力也越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智育教育效率一定会更高。

  教室里养鱼有没有坏处?万事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坏处肯定会有,不过目前我们感觉好处明显多于坏处,我们便继续试下去。

  鱼长也不是任职以后决不改变。付国栋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突出,为了减轻他的负担,前些日子便已请张海滨同学接替了他的职务。

  张海滨与付国栋的区别在于办事更认真,学习更努力、更刻苦,自觉性更高。他不像付国栋那样喜欢热带鱼,他更喜欢温带鱼,一上任,鱼缸内便出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4条大金鱼,远远看去,像4支火炬,显得班级生活很红火。

  五 养花负责人花长

  十多年前,当我们学校还是两栋平房夹着一个涝洼塘似的操场,四周连围墙都没有的时候,我和实验班的同学们便商量买了花盆,养了花。

  开头只有芨芨草,后来又养了金枝荷叶、九月菊、君子兰、文竹、仙人掌、韭菜兰、灯笼花、月季花……

  教室里的花,缩短了我们和大自然的距离,吸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环境的安宁。

   原来我们那个专门接待外省市客人来听课的大教室里,最多时有80多盆花。

  有时我们的日记就以花为题,将两盆花摆在讲桌上,请全班同学观察,如写《金枝荷叶和九月菊》,要求写这两种花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学们边观察边比较,训练了观察力。有的同学下课后,还对着花静静地观察、思考,还不时闻一闻花的气味。由于源于生活,尽管写的是植物,还是写得很形象很感人,花的形状,花的色彩,花的味道,读来如在眼前。

  1985年冬天,上海一位记者到班级听课,窗外北风怒号,天寒地冻,千里冰封,我们教室里的菊花却正怒放着,色彩斑斓。他问:〃这些花为什么开得这么好?〃我说:〃这些花都由花长承包,花死了要'偿命'的。〃一任又一任的花长为了养好花,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

  花长在普通同学中产生,挑选学习成绩好、心比较细的同学担任,花长大部分都是女同学。

  花长的任期一般是由入学一直到毕业,中间偶然发现学习吃力,不能胜任花长工作时,个别也调换过。

  教室花尽管多,但花长只挑选一人,即使一个教室有80多盆花时,也只任命一名花长。我喜欢强调不把一个和尚的活交给两个和尚去干,宁肯让别人失业,也要压缩在职人员,以便提高他们的工效。这样失业的人才会有危机感,才会千方百计去寻找新的就业途径。

  上届花长三年级七班的贾薇和三年级二班的刘琳琳毕业了,这届的花长是张士英。20天以前放寒假时,她跟我说:

   〃老师,我布置家近的同学把班级的花拿回家去养,开学再拿回来吧!〃

   〃可以。〃

  放学她布置这项工作时,白桂红同学站起来商量:〃不拿回去好吗?我家离学校特别近,我定期来浇水行不行?〃

  张士英说:〃那当然好,但是教学楼的大门寒假能开吗?〃

  我说:〃白桂红是学校最优秀的运动员,门卫老大爷认识你,你只要说明是来浇花的,一定能给你开楼门。〃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班级的花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假期。

  有一盆仙人掌,是1983年在班级新栽种的,栽的时候还不到20厘米高。一月月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一届又一届的花长精心莳弄它,它长到30厘米高,又长到半米高、一米高,长到一米五高。到1991年,这棵仙人掌长到了一米七高,长得又粗又壮。

  一天,负责承包的花长很为难地同我商量。

  老师,这仙人掌一人多高,还在长,前不久换了挺大的花盆,又不行了,花盆太大不好换,也不好保管,怎么办呢?〃

  看那样子,花长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好说,我便安慰说:〃你大胆说,想怎么办呢?〃

   〃我想把它裁成3截,重新扦插,盆可以小些,还增加了数量。〃

   〃跟同学们商量商量吧!〃花长跟同学们商量,大家尽管舍不得,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们又毕竟不同于专业养花的园丁,花太大了,养起来确实有难处。于是那仙人掌被截为3截,分栽到3个盆里,起初长势就不怎么好,后来抢救,也无济于事,终于离我们而去了,大概是伤了心吧!

  现在我们学校环境比以前强多了,到校门口,一按电钮,宽6米的大门便自动打开,迎面是假山、喷泉,喷水池后面便是花坛。三座楼前是150多米长的花坛,花坛的尽头向右转便是种着9种树、十几种花的小花园,内有凉亭走廊。春天来了,迎春花首先怒放,接着各种花次第争艳。直至中秋、晚秋,五颜六色的大丽花,色彩缤纷的秋菊花,亭亭玉立的月季花,还顶着风霜开放。

  我喜欢大自然,也喜欢养花,我觉得学生们在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花的旁边学习,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受到感染。

  六 炉 长

  到海南去开会,给海口市的学生上课,课后,有学生问我:〃听说东北冬天很冷,真的滴水成冰吗?〃我说:〃真的,最冷的时候零下32℃,你拿一杯水,一滴滴往下倒,刚到地面,便成冰了。不过这么冷的天很少。〃

  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北方的住宅、办公室、教室里都安装了暖气,外面冰天雪地,屋里却温暖如春。

  1987年以前,我们学校不仅没有实验楼、体音美楼,连教学楼都没有,校舍是两栋各一百多米长的平房。室内没有暖气,每个教室都靠自己生火炉取暖。

  给大家带来温暖要付出很多牺牲,冬天到来之前,班级要选举为大家生炉子的同学。谁愿干?很多同学抢着报名,同学们便在这么多的报名者中选出自己信任的人来。这名同学上任了,同学们便称呼他为〃炉长〃。

  一任任炉长都有一串串感人的事迹。

  每名炉长上任的时候,我便给同学们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是《炉长》,要求在这篇文章中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一个冬天都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炉长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通过分析炉长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学会感恩。

  炉长呢?当然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置于同学们的观察之中,同学们还将写文章表扬他、赞美他,他便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尽心尽责。

  王迎、卢建良、陈东兴、赵广民、徐建峰……在众多感人至深的炉长中,徐建峰同学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他连选连任了两年,到快毕业的那一年,他真诚地要求还选自己,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到毕业。大家拥护他,同时也感觉过意不去,他为同学们做出的牺牲太多了。

  徐建峰是班级的体育委员,思维敏捷,进取心强,还精力过剩。学习任务压不住他,他总比别人先写完作业,老师讲的,他一听就明白,什么都学会了,便需要为剩余的精力寻找出路,于是难免有些犯纪律的小动作。他起初并没想到要当炉长,是我向他建议将剩余的精力用于有益的事情。

  我说:〃精力像水,可以载人奔向理想的彼岸,也可冲毁农田。学习如运河,如渠道,学生精力如水。有的学生精力过于旺盛,现有的学习渠道注满之后还有余,倘不开辟新的渠道,便会溢出来,危害他人。〃

  徐建峰同意了我的建议,参加炉长竞选,被大家选中,他把过剩的精力用于烧炉子,淘气的时间自然少了。

  他是个上进心极强的人,干什么都要干好。每天早来晚归,把炉子烧得暖烘烘的。每天早晨他冒着寒风来到教室,搓一搓冻得冰凉的手,运煤,砸煤,添柴,添煤,清理煤渣,每天干这枯燥而烦琐的工作,但他没有怨言,他享受更多的是炉火升腾起来的快乐感,是看到同学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的幸福感。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到绿草悄悄覆盖大地,迎春花怒放的时候,同学们也完成了酝酿了一个冬天的《炉长》一文。

  从一篇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失误。

  炉长用那颗热心,点燃了炉火,也温暖了全班同学的心。

  春天来了,我们都为炉长松了一口气,他可以免遭严寒之苦了。春天召开开学典礼,照例要表扬奖励上个学期的优秀学生。我们想,炉长一定是头一个,不料,三好学生名单念完了,没有他;优秀学生名单读完了,还没有他;优秀团员、模范干部的名单上都没有他。听着听着,同学们沉不住气了:〃同学们推选了炉长,学校怎么给取消了?〃大家愤愤不平。靠近炉长坐的那宏伟问他:〃你怎么什么也没评上呢?〃炉长脸有些红,但回答的语调是平静、坦然的:〃没什么,下次争取!〃

  他的平静,他的坦然不知怎么使我的心灵受到震动,比看到他三个月来起早贪黑地为大家带来温暖受到的震动还要强烈得多。他确实做到了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人生的得失。

  原来,上报三好学生名单的时候,由于疏忽,我漏掉了徐建峰的名字。更由于另一层疏忽,我竟然没注意到开学典礼上没有公布他的名字。他的平静坦然感染了同学们,他也淡泊名利,会后没人提,一切像没发生一样,徐建峰照常热心地履行体育委员职责。到我看学生作文的时候,才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检讨。有的同学改写了作文,有的同学为此又写了意境更深的文章。我呢?也深深佩服徐建峰同学对个人荣誉的淡泊态度。

  1987年,我们学校建了教学楼,建了锅炉房,楼内安装了暖气。从此,用火炉取暖便成为历史的回忆了。

  条件好了,该高兴才是,但不知为什么,每到冬天,望着那一排排的暖气片,我的心底却涌出一股股潜流,在心里流着流着,汇成一股股空荡荡的感觉,汇成一股股对温暖的火炉的回忆,汇成一股股对一任又一任无私奉献的炉长们的深深的思念。

  炉子没有了,炉长便没有了,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失去了一次学习机会。 

  七 桌罩,专人负责检查

  ?摇?摇学生课桌上蒙桌罩有利,还是不蒙桌罩有利,校内两派争论了许多年也没有结果。

  我想光争论也不是个办法,先干一干试试。有了实践才有比较,有了比较的争论才会有实际意义。

  1988年9月起,我要求全校同学每人都要做一个白颜色的桌罩,套在自己的桌子上。

  一走进每个班级,显得整齐、干净,学生看着自己洁白的桌罩,也有一种美感。

  我所教的班都是大班,每班近80人,单人桌摆不下,便还用双人桌。同桌每人做一个桌套,一个星期同桌轮换一次,使桌罩保持洁白。单人桌的同学呢,就星期天拿回去洗一次。

  第一次做桌罩样式不限,下届学生就规定了大家都认为较好的一种样式:下面加牙,不加扉子,以免显得臃肿;四面稍长一点,超过书箱。这样,在教室前面望去,洁白一片,显得更整洁。

  每个班的做法不求一致,有的规定了样式,同学们自己买布去做,也有的班级统一买布,统一做。一般说来,统一做的效果更好一些。

  蒙上桌罩以后,还有利于对自己所负责的桌子的保管,不少桌子用了四五年,看上去还和新的一样。

  实践4年半之后的今天,说蒙桌罩利大于弊的人越来越多。

  当然蒙桌罩也有弊端,持反对意见的人攻击最厉害的就是在蒙上桌罩的桌面上写字,不利于本子的移动,并且用了相当细致的描写方法。我于是更认真地去体会,近几年,我的文章都是在蒙了桌罩的学生课桌上写出来的。我手头正写的这本书,已经20多万字了,还没有过一页稿纸不是在学生课桌上写出来的。春节放假这几天,我在岳母家写,每天伏在缝纫机上,也故意蒙上一个窗户帘。蒙惯了桌罩,倘桌面太滑,反倒感觉不舒适。看来,有人感觉的这一弊端在我倒成了有利的一面。

  随着历史的进展,我们可能有更好的形式来替代桌罩,不过目前还没有更好形式时,就得采用它。采用了就要坚持,定了一件事就要办到底,有一个人一天不蒙桌罩也不行。谁来督促检查?这么简单的事,当然用不着班干部,更用不着让常务班长操心,找一名老百姓管就行了。找谁管?谁最先忘了带桌罩,以后谁就负责检查桌罩。

  这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早晨上早自习前,检查桌罩的同学站起来一看,一目了然,谁不蒙桌罩,那不是极显眼吗?于是负责人走到他面前,问:〃按班规班法,该当何罪?〃没带桌罩的同学马上就明白了,需跑步回家去取。取回来,蒙上,再写500字的说明书交上去。头一个星期,还有个别人会忘,过了十来天,习惯成自然,就不容易忘记了。负责人也就是在每个学期刚开学时督促几次就行了。

  八 鼓励学生自荐

  面对现代社会,人们应该有勇气向社会推荐自己,有勇气向别人、向集体介绍自己的特长,以使自己的特长及时被他人、被集体、被社会发现,及时服务于社会。

  1987年国庆节快到了,按照惯例,我们学校又要搞一次大合唱比赛。节前校园里歌声回荡,各班都在紧张地练唱歌咏比赛的歌曲。

  我的两个班级深知大合唱比赛中指挥的作用,早早选出各自的指挥:三年级一班是孙亚玲,三年级八班是周继明。两班同学雄心勃勃,都要在全校大赛中夺魁。

  一天早自习,王贻爽同学走到我面前:〃老师,请您看看我的日记,看前天、昨天的两篇。〃我明白,一定是她有什么心里话要告诉我,或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了。

  几年来,我的工作一直极忙,学生们一般的小事不忍打扰我,有了较大的事,想说,又怕我没时间,便用这种形式和我沟通。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困难写在日记上,交给我,告诉我是哪一篇,我忙,就先把日记拿在手里,什么时间有余暇便拿出来看。

  恰逢这段时间我没事,接过日记本说:〃好,我马上看。〃

  前天的那一篇是写她自去年班上大合唱以来,就认为指挥很重要,去年同学们本来唱得挺好,如果指挥再出色些,一定能得第一名,于是自己便产生了当指挥的愿望,并在家里偷偷看这方面的书,边看边练了一年多。今年又要歌咏比赛了,可选举指挥那天,没人知道她在家练习指挥的事,更没人知道她有想当指挥的想法,当然便没人推荐她,老师也没让同学们推荐她,她失掉了一个施展才能为集体争光的机会,感到十分失望。

  昨天的日记,写这两天思想斗争激烈,感到自己的指挥水平肯定高于孙亚玲,应当由自己担任指挥,可是又怕别人不理解,说自己出风头。两种思想矛盾着,斗争着,谁也没能战胜谁,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又没有自荐的勇气。

  看了这两篇日记,我很受感动。王贻爽同学终于把她的日记给我看,这说明她自荐的勇气还是占了上风,这样的胆量在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是难能可贵的。我很赞赏她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乐于为集体争光的精神。

  第二天,语文课前几分钟的练唱中,我提议请王贻爽同学上讲台担任指挥。王贻爽当然明白这是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考核自己,便大大方方地上了讲台。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