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
3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4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命题方式:
本章极容易出大题,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性最明显。
本章历来年年必有题,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最多的一章,多数命制的主观题,主要内容是结合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规律的特点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政治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这两个知识点。
结合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出题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注意科技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社会规律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内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社会历史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人民群众在社会
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历史参与者和历史创造者
认识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历史制约性——受一定历史的经济、政治、
精神条件的制约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
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个人在历史
上的作用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其意义
3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3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修订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修订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修订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固有的关系。它不以任何个人、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并支配人们的活动,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1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揭示的是一种必然性和多种随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它不仅不能忽视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相反正是在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中才表现出规律性,所以社会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随机性,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社会规律的特点表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
2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看,它形成于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之中。人的实践活动又体现为新的自然运动所不具有的特殊运动规律,也就是包括物质运动在内的人的实践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3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所以,离开了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和发挥作用的场所。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关系都必须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进而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
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生产关系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动和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②当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③当不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成为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力是比较活跃的,人的需要和自然界的矛盾从根本上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此不同,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因此,二者总是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运动可以概括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这样一个过程。开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处于基本适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关系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就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这个时候,生产力要求变革生产关系,一旦实现了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又进入基本适合的新的阶段。在这一矛盾运动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每一个循环过程都使社会发展到了较高一级的程度,表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趋势。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表现出来,即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运动体现出来。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经济基础在社会领域里属于物质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警察、法庭、监狱、政府等设施。前者是思想上层建筑(社会观念结构),后者是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体系中的核心。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为自身服务。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一定会产生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旧的经济基础被新的经济基础代替之后,旧的上层建筑必然要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并且最终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反作用集中体现在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一定的上层建筑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排除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对立物。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思想上层建筑则通过人们的思想来控制人们的行为。整个上层建筑就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最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的,而且是第二位的。在社会关系中,经济基础属于物质关系领域即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则属于政治思想关系领域即政治结构、观念结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因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在经济基础决定作用下的反作用,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始终处于矛盾运动过程中,这一矛盾运动是以“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这样一个模式进行的。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是比较活跃的因素,而上层建筑则比较保守。开始时,上层建筑基本适应该经济基础,这时候上层建筑促进着经济基础的发展,但二者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层建筑就与经济基础不适应了,这时候经济基础要求变革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一旦变革,又开始了与经济基础基本适应的阶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产生一次循环,都使社会动态发展到新的更高级的阶段。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断发展的。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是:既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那么,在二者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的东西,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要求。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则是通过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即通过“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来展开的。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普遍的规律。它是我们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理论依据,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自觉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依据在于:
(1)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所以,抓住了这两对矛盾,也就能全面把握社会的本质特征。
(2)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它们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把握了这两对矛盾也就把握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正是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成为社会运动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线索。
2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有其一般的过程。首先,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其次,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生产关系越来越不与之相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最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了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运动,形成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历史。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又有所不同。
(1)两对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比较起来更带根本性。前一对矛盾不仅对后一对矛盾起主导作用,而且后一对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又根源于前一对矛盾。
(2)对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而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总是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即解决后一对矛盾对于解决前一对矛盾有着巨大的作用。
(3)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迄今为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大社会形态的历史过程。
(二)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其意义
1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我们党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思想。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2生产力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是因为:
第一,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人与自然的矛盾是社会生活的根本矛盾,这一矛盾只能用生产力方法去解决。因此发展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多种目标的根本条件。任何社会发展都具有多种目标,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人的主体能力的不断发展等等。这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