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在: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确保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呈现出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生产力的这种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水平不可能太高、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各地区在所有制结构上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必然是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乃至于提高综合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的涵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出现了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例如股份公司、跨所有制组建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一定比重,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资本和权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当然属于公有制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还会逐步提高。
2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1)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的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有同样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两者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形式,关系到公有制的优越性的发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我国阶段的公有制还不成熟、不完善,它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随着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国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类型各异,在所处行业和地区的地位不同,这也决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除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主要形式外,还出现了诸如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等新的形式。
①股份制经济。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能公开发行股票的“有限责任公司”,二是能够公开发行股票和流通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调整了资本的所有权结构,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优化了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我国目前的股份制企业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实践表明,股份制有利于筹集重要建设项目资金,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把消费者转化为生产建设基金;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政企分开,协调地方、部门、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集团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用得好,可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只要确保国家和集体的控股权,不但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股份合作制经济
股份合作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是群众创造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吸取了股份制的一些做法,使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比较适宜于国有小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比较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是企业职工既是出资者又是劳动者,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担风险;企业实现民主管理,采取一人一票为主的投票决策制;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共享劳动成果,使劳动者与企业利益结为一体,因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股份合作制有多种形式,还不够规范,应支持其发展,并加以正确引导,使之逐步完善。
(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根据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的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
(3)公有制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当然,公有制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只有当公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时,才能得到体现和有效地发挥。因此,既不能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公有制的优越性,更不能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盲目追求扩大公有制的范围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要全面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整体素质的提高,数量的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确保其自身的优势。
3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公有资产的这种优势地位不能简单地从数量和比重上加以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
(2)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发展的控制力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必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3)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乡镇企业为重点,支持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形式。个体经营的性质是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劳动,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劳动者同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劳动产品归其私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我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包括:分散在城乡的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所经营的小型手工业、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和运输业等。
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和方便群众等特点,适宜劳务为主和分散经营的经济活动。个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扩大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以雇佣劳动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经济。私营企业主占有和支配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依靠雇佣劳动先进生产经营活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在私营企业的意志支配下通过雇佣关系形成的。私营企业主凭借生产资料占有一定的雇佣工人的劳动成果,取得非劳动收入。
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既是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的必需,也是个体经济广泛存在和自发发展的必然。生产经营得好的个体经济,逐渐积累一定量的生产资金,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从业人员大大增加,就发展演变成为以雇工经济为主的私营企业。
私营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
外资经济包括通常所说的“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是指我国合营者同外商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般是由外商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力合作经营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商经我国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经营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从所有制性质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资部分及外商独资企业属于外资经济,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和培养人才,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权益之计。非公有制经济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还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二是要在政策上清楚各类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其与其他所有制形式平等的待遇;三是要在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关心和帮助,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一视同仁;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三、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基本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2)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分配个人收入时,必须承认劳动的差别,并体现这种差别。
(3)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可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决定了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各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渠道必然是不同的,由此也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经营收入、按资本取得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等。其中,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纳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是分配主体,有根据国家政策自主决定分配的权利。
2企业可用于分配的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挂钩,职工个人收入与其劳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