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检验,是正确的,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基本特点等基本国情;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一系列基本问题,例如农民问题,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性质和所从属的世界革命阵营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都仍然是今后十分重要的命题范围,而且除了选择题外,2006年出分析题等大题的可能性非常大,考生决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本章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许多知识点以不同的出题方式反复被考查,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都出现过。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纲领等知识点都是考查的重点。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
基本问题武装斗争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特点和实质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必要性
可能性
怎样走
人民军队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统一战线必要性和可能性
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对同盟者领导的两个条件
实现统一战线中的原则和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两个先锋队
主要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建设
本章新增知识点为“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2006年新《大纲》关于这部分的修订主要是删除了一些知识点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其它知识点作了一些合并或调整。
一、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因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建设与能否成功地开展武装斗争密切联系着。党的发展、巩固,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一切。
(2)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关系的问题。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就会遭受挫折。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人民军队。只有依靠人民军队,党才能在群众中造就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分子,从而为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奠定基础。
(3)党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增强党的战斗力。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全部中国的革命。
2.正确理解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此知识点在2002年理科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二)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一般出选择题、分析题)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是因为: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毛泽东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分析,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农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战场。
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基本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第三,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军队的官兵基本是穿上军装的农民。
第四,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一般出选择题、分析题)毛泽东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但在同一原则下,武装夺取政权走什么道路,则基于各国条件的不同,而不应强求一致,应由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依据本国的具体条件而定。
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依据。这主要是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一方面,近代中国内部没有起码的民主,外部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另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的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城市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形成了近代中国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近代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城市与乡村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中国的中心城市,不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控制全国的经济与政治;广大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这就为农村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使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可能。
所以,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的发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其相反的道路。”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2。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的分析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就是: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两个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两个主观条件。(此知识点1994年理科多选题第16题,2000年文科第21题、理科第22题、2005年第8题考查过)
3.“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即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农村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论述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基本形成。
(四)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一般出选择题)1.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建立一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必须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军队,它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完成共产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因此,这支军队必须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党指挥枪”,而决不是枪指挥党,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执行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三位一体的任务,它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
2.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第一,人民军队是执行和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并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的工具。它必须永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而奋斗。“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胜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党的绝对领导,军队才能建立起严明的纪律,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党对军队的领导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通过人民军队执行打仗、筹款(生产)、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体现出来。它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生产队。
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军队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在人民军队的建设上,毛泽东强调严明的军队纪律。毛泽东为人民军队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新型人民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一般出选择题或分析题)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又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之一(另一个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但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否则就会遭受挫折,甚至走向失败。
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作为革命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毕竟很少;作为革命对象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尽管人数不多,但掌握着强大的反动国家机器;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即处于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阶级力量占着绝大多数。因此,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关键就在于依靠最广大的农民;团结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全国胜利。这又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便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终压倒反革命势力,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化。这种极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