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作者:石映照-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不消停。”
有关滇池
357
第一次到得云南,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出发前,我花了很多功夫来熟悉昆明,我的兜里还揣着一份准备献官的东西———那是有关滇池的。
我尽量先不讲我的故事,而是先呈示一个公允的、大家的、历史的、趣味的昆明。
358
汉武帝时代,大理一座小城白崖上现出祥瑞的彩云,于是,政府就在此地设置了云南县,以取其吉祥,后,蒙舍国相往见唐玄宗,皇帝问他所从何来,答曰:在南方,云之下。于是,皇帝老儿就直呼其地为“云南”。
359
公元十三世纪,忽必烈的蒙古马队扛着牦尾旗子,浩浩荡荡地征服了昆明,从此这座城市取代大理成为红土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元代昆明叫作“雅岐”,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描述为一座壮丽的大城,城中有众多商贾和工匠,周围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和小麦。
360
左金马,右碧鸡,东骧神骏,西翥灵仪。金马碧鸡二山是昆明的门户。明代时,金碧路与三市街的交叉处建有金碧辉煌的金马坊、碧鸡坊(晚清重建),在旧时代这是昆明的象征,1931年,埃德加·斯诺到昆明时,还看见这两座优雅崇丽的牌坊上系着一些纸做的供品,下面点着几柱香,蓝天光洁的影像飘忽于上面。
361
与近代云南关系颇为密切的法国驻云南总领事方苏雅对昆明成堆成簇的玫瑰花和大如牡丹的山茶花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1899年的记述中说,昆明筑有砖垒的雄阔城墙,差不多呈正方形,砖已发黑发霉,城墙上有宏伟的五层木楼,每层屋檐的四角就像翘头皮鞋的鞋尖,城墙内街道纵横、狭窄,各种通道形同一座迷宫,街道上堆满了杂色物品,光着腿杆、穿着宽大齐膝棉裤、脚蹬草鞋的人流穿行于其中。“在嘈杂的人群中,有时也会碰上个把穿天蓝色棉布长衫的先生,着绸缎的阔佬,或盛装的妇人。妇人们很少单独出行,多是结队成伙,她们的三寸金莲缠着两端有绣品的红裹脚布,相当困难地蹒跚地走着,就像在踩高跷。有的妇女涂着厚厚的脂粉,脸颊上有鲜红的胭脂。双唇上点着口红,耳边梳得溜光,喜鹊尾巴似的头发上插了些鲜花,并别有一些银饰品。”
362
在昆明期间,有件事情把方苏雅逗乐了。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突然发生了月食现象,一时间,全城鞭炮声和枪声大作,足足持续了两个小时,每家每户都在敲盆击锅对着天空呐喊。方苏雅被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暴乱,一打听,才知道是发生了月食现象,总督、府台等地方政府的父母官正在发动群众拯救月亮,以驱赶正在吃月亮的天狗。结果,此举大获成功,不久天狗便乖乖地把月亮从嘴里吐了出来。
363
此地人由于阳光充足,都晒成一副深色玫瑰脸,是朴实的代名词,总体说来,他们老实巴交,重情尊礼,因循守旧,敬畏天地,祭祖爱家,但也深藏血性,有点鲁迅所说的“南人北相”,厚重中有朴实,率真中有机灵。
364
生活在这样一片红土地上,惰性与韧性互见,每日里阳光不缺,生命日照,再加之气候上的四季如春,所以,云南人大都是家乡宝,都不愿意离开家乡。
365
据云南丽江的哥们白郎说:倘要给云南人找个代表,非大理人士杨士云莫属,明朝正德年间,此君以乡试第一名高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但很快就找了借口回老家奉母不出,过了些年,朝廷又授他官职,又去到任上呆了一阵,再次找了借口跑回了老家。总之,天下没比云南更好的地方了。
十八怪
366
在云南,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十八怪:粑粑叫饵块,蚕豆数着卖,三个蚊子当盘菜,竹筒做烟袋,青菜叫苦菜,鸡蛋拎着卖,草帽当锅盖,草绳当裤带,大姑娘叼烟袋,姑娘叫老太,穿鞋脚趾露在外,鞋子后边多一块,屋檐下面摆棺材,新娘要把墨镜戴,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警察喊“猫菜”。
367
云南的一大风物是鲜花。最闻名的是八大名花:山茶、杜鹃、木兰、报春、百合、兰花、龙胆、绿绒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常绿山茶,名品有白玉红晕的“童子面”,大如白瓷碗的9蕊18瓣“雪狮”,媚艳似绢的“松子鳞”,深紫近墨的“紫袍茶”,芳华赛过牡丹的“大牡丹茶”,以及“恨天高”、“蝶翅”、“松子鳞”、“柳叶银江”等。
368
昆明的花销往全国各地,是名副其实的花城。我曾专门去逛了它的花卉市场,徜徉其中真的是一种享受。昆明的花也极便宜,有一种可做干花的小雏菊,竟然卖到2元钱一斤。
369
云南鸟儿中最令人喜爱的是生有一张象牙色嘴巴的犀鸟,也即爱情鸟,它们总是雄雌不分地相依为命,如果它们中的某一方死了,那么另一只也很快就绝食而亡,绝没有独自偷生或另觅新欢,这大概就是云南人爱情的一种古老标本了。
370
云南总有些神神秘秘的东西,在天上,在地上,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神秘主义都很盛行,南昭大理时代,大理国20个国王中,竟有7个退位当了和尚。此外,还有儒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东巴经什么的,相与错杂,纷繁而富丽。
371
这里还跟洋人有扯不清的关系,法国人在这里修了铁路,欧式新奇物品第一次让云南人开了眼,接着,希尔顿“发现”了香格里拉,洛克发现了云南植物以及纳西学,或者还有大熊猫,再后来,就轮到飞虎队,在这里起飞,在这里埋身。
372
个旧锡,东川铜,普洱茶,玉溪烟,宣威火腿,丽江粑粑,文山三七,保山棋子,后屏豆腐,蒙自米线,大理弓鱼,建水汽锅,中甸虫草,版纳橡胶,云南多特产,多山珍。由于少数民族众多,并有各自的生活及其饮食习惯,就说菜品吧,有些菜简直是又奇又艳,依我的理解,约莫就是此地的气候、服饰的一种就近移植或是互相影响。
373
云腿、大头菜、鸡棕菌,以及别的特有的山珍,使它的菜品一直像个植物王国的大观园———我大都叫不上名字来,但有些实在好看,只是,碰到最好看的菌类真的要小心,如果方法得当,它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如果烹调不得法,那就可难说了,传说很多中毒的人都会看到“小人儿”,追逐着厮杀,直从地上打到天花板上,打得口吐白沫,或竟至于一口气就上不来了。
显然,在云南,致幻之物是不仅止于鸦片的。
374
坐落于云南滇中盆地、海拔1895米的“春城”昆明,恰当地说,是那种薄施粉黛,处变不惊的女人。只是,你总会要爱上这个女人,不论你是一见钟情,还是先结婚而后恋爱,总之,离开后就会不时地想到她。近800年来,昆明一直是云南文化的轴心,这座“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在激烈的文化征候中一直饱含着宏大的风情与美丽的哀愁。
375
昆明一带的一大物产是烟草。1492年,达芬奇完成了他的历史性名作《最后的晚餐》,同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了烟草。此后,烟草由传教士逐渐带到了远东地区及云南,并迅速发展起来。过去的20年中,云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烟叶和卷烟产地之一,烟草产业为地方财政提供了约70%的收入份额,创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近年来,随着反吸烟运动的高涨和市场的减退,云南正努力摆脱对烟草产业的过度依赖。
376
1931年,游荡到昆明的埃德加·斯诺对此地的鸦片盛行吃惊不已:“昆明到处是鸦片烟味,所有的市场上都卖烟枪和烟灯,鸦片就像大米一样容易买到,在大街上,有的母亲哄孩子不用自己的奶头,而是给他一根涂了鸦片膏的甘蔗。”
茶馆
377
昆明茶馆也至为有名,其中抗战时在昆明滞留了7年的汪曾祺写得特别动情:“昆明茶馆卖的都是青茶,茶叶不分等次,泡在盖碗里。文林街后来开了一家摩登茶馆,用玻璃杯卖绿茶、红茶———滇红、滇绿。滇绿色如生青豆,滇红色似‘中国红’葡萄酒,茶叶都很厚,滇红尤其经泡,三开之后,还有茶色……我在昆明喝过烤茶,把茶叶放在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倾入滚水,茶香扑人。”
378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把60多万子弟送上了抗日疆场,滇军后来还出境到河内接受日寇投降;在抗战8年中,云南始终成为中国惟一对外联系的交通通道,如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当时,大批内地和沿海工厂及院校迁到昆明,形成海口、马街、茨坝、安宁四大工业区,生产出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第一根电线、第一辆组装车、第一炉电力炼制钢水等许多“中国第一”。
379
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上之“奇迹”,它只存在了8年,却培养出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二人;建国后成为院士者数人;“两弹之父”邓稼先等等,当时的西南联大,可谓是大师如云,其教授水平在世界上都可以算得上一流。
380
清代昆明有个画家叫张士廉的曾创作过昆明《八景图》。这八景是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坝桥烟柳,依山倒影。昔日的昆明八景,有的已不存在,有的已是旧貌换新颜。如昔日的滇池水面有五百里,现在你则不但看不到这么大面积的滇池水面,而且还得小心不被破坏了的水体弄糟了心情。
381
1910年4月,被称作“一根枕木一条人命”的滇越铁路终于全线通车。
当飘满资本主义气息的火车像黑色的恐龙嚎叫着闯进红土高原亘古不变的乡土世界,所有的昆明人都被这一洋怪物惊得张大了嘴巴,连火柴都从未见过的家乡保们纷纷挥舞着拳头,以表达对帝国主义的愤慨。云南讲武堂的学员听说滇越通车了,就全体跑到火车站去闹事,其中的一些民族主义分子甚至放声大哭一阵又乒乒乓乓地扳动了机枪。
382
然而,野性十足的云南蛮子并不是脑袋瓜子毫不开窍的蒙昧刁民,他们很快就发现妖魔似的火车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包藏着他们从未见识过的大大的好处。从河口、蒙自到昆明的时间被火车缩短了几十倍,以前,从昆明到遥远的上海需要走上几个月才能到,如今坐火车转轮船6~7天就能达到香港,9天就能到上海。
383
滇越铁路使得云南一夜之间从蛮荒的边陲之地变成了联结世界的前沿地区,罐头、炼乳、饼干、咖啡、饮料、香烟、手表、闹钟、香水、香粉、香皂、玻璃、水泥、香槟酒、缝纫机、化妆品等等令云南人大开眼界的欧式新奇物品大量涌进来。火车甚至很快就运来了发电机,1910年7月,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在昆明正式开工。几年之后,昆明便已流行喝法国白兰地酒。报纸、电影、西医等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产物,已寻常可见,法国、日本、德国、美国、捷克等国纷纷在金碧路一带开洋行,周围盖起了不少西式房子,出现了西餐馆和咖啡馆,许多越南人甚至赶着火车在昆明的大街小巷上卖香蕉、菠萝。
384
1925年10月10日,从昆明大观街到西山碧鸡关长149公里的公路修建完毕,这是云南第一条公路。第一批汽车运抵昆明,包括4辆美制福特轿车、两辆恒若汽车及两辆压路机。这时,后来被称作“火车没有汽车快”的滇越铁路已通车了整整14年。
385
当我们大碗喝着昆明的玫瑰卤酒,在一株粉艳的童子面茶花下怀想昆明那令人感怀的“童子面”时,就像一位穿着青衣鬓边插着一支莲花的采莲女越走越远,透亮而乡土清香味十足的那座昆明城已杳如昨日黄鹤。
在狂飙突进的20世纪,这座云南最大的城市伸出一只穿着传统圆头布鞋的脚警惕地探索着路径,另一只穿着现代亮漆大靴的脚则在风雷与闪电中快速突进。穿着大靴的脚越走越快,直至拖垮了穿着布鞋的脚,步伐才慢下来。
386
如今,钢筋混凝土已彻平了昆明与北方或南方的城市间的差别,污浊不堪的滇池形同一处硕大无比的化粪池或是酱缸,昆明人已不再像祖先那样大年初一早早起来打“头水”,点烛焚香,用鲜果、米花糖来祭祀老祖宗,立夏之时在门前插皂角枝、红花以避虫蛇,九日初九登螺峰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些都一去不复返了。
387
假如没有了滇池,昆明也少了很多灵气,或者说,这个女人的眼睛就没了。只是,最近几年,滇池的水体变了,污染了,而我查到一些地方资料显示,在昆明做官,很长一段时间里,交接的地方官都会同时要交出自己的治滇池日记,什么季节长什么水草,如何治理,有哪些注意事项,只怕如今的官员是再没了这个传统了,或者,即使有,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也不管不顾了。
滇池
388
滇池里最搞破坏的东西叫水葫芦,原来滇池里本也不长,只是因为滇池水体被各种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后,政府引进来治污,然后,一不小心就泛滥成灾了。虽然这东西也可做猪或鸡的饲料,虽然它的花也很好看。
389
不过我2002年去昆明的时候,滇池里的水葫芦已经得到了一些治理,水面上已不太能见到,一时心喜不已。
滇池其实不能叫湖:看不到边的水面,一阵阵如潮汐般的大浪,会给你海的错觉。墨绿色的湖水据说是由于污染造成的绿藻泛滥,鸥鸟在水面上翻飞,乘一叶小舟滑过水面,真是惬意得很。
390
有必要让现在的人们重温一遍最最美丽时的滇池,于坚在《我在美丽的云南》中的描述最为经典:“在30年前……许多地方,水草茂密得像原始森林,在船上看,水是深蓝的,森林幽深,鱼群像天空中的群马,又像闪闪发光的小镜子……滇池的水,通过大观河淌进城时,每到黄昏,大观河上,就停着一溜溜渔船,冒着烟子。有的船头,站着一只雄鸡,不叫。间或有一只猫也爬上来,和鸡站在一起。有的船头,摆着几盆文竹、瓜叶菊、兰草。船上的男女,都在做饭,空气里尽是南瓜饭、豆焖饭的香味。夕阳红若一只橘子,炊烟恍若一片蓝纱,是极美的景致。天黑下来,一江渔火沿岸亮开,船上人影幢幢,渔佬们,有的哄儿子,有的唱花灯,有的熄了灯,做人类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明月照着船篷,像一块块亮瓦,山风吹着缆索,发出飕飕之声。”
391
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伸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昆明最有特色的景点民族村就座落在这里,里面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于一体,走进村里,可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还可领略到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