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中产家-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能完善,尺度甚至比一个普通市民全家的居住面积还大。如此大的空间与儿童的身体尺寸所形成的比例关系使他界定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距离和低于他阶层所属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从一些研究和实际案例中我们了解到,出生在大房子里的人,在其成年之后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倾向两个极端:一个是他们只习惯于与和自己同一阶层、经历相似的人打交道,对于他们陌生的世界深感恐惧;另一个极端是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百般努力地摆脱这个阶层加之他的种种约束。 今日中国这一代富裕阶层并没有成为富人的经验,更没有培养富人甚至贵族的经验,所以当他们为自己的儿女安排居住空间时,只是出于自己的想像与标准,提供他们认为的最优越的条件给自己的子女,至于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空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他们不是很清楚。 这种模糊也同样存在于中产阶层家庭里。 中产阶层基于自己的阶层地位使其对儿童间的认识和富裕阶层有一点不同。如果富裕阶层家庭的儿童间是富裕阶层彰显实力的内容之一的话,中产阶层家庭的儿童间则从来不被列为中产们炫耀的资本。儿童间之于父母的意义和其之于儿童的意义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错位。 很多中产的家中,儿童间的位置并不是以孩子的需求为主导的,而是以父母的生活方式来设定的,常常是父母需要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儿童间便被安排在什么位置。有一对夫妇在分配其二层的TOWNHOUSE时,竟将楼下没有窗户的房间派用做儿童间,因为楼上是他们夫妇的生活空间,他们不希望孩子打扰他们的清净。而另有一对夫妇将儿子的房间安排在二楼的一角,孩子进出自己的房间则需先穿过父母的房间,孩子的行动总是处在父母的视野内。 这虽然是一些极端的例子,但这些案例的发生并不是个别人的思维发生偏差,因为如果在如何安排好儿童间这个问题上,全社会有足够多的常识,或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来认识,有些问题是不会发生的;但显然,这一代中产的父母在子女问题上还承袭了中国传统的观念,将孩子视为自己及家庭的一部分。现在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已和二十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中产阶层的子女背负着未来实现阶层上升或起码保持的“重任”,其父母如今也在为阶层的保留及上升奋斗,这种家庭状况使为人父母者对子女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或占有控制或溺爱放纵都使儿童间在中产之家的位置并不是基于双方平等的生活需求而设定。中产之家的儿童间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装饰风格。在房屋购买后,涉及装修等问题时,如果子女已经是12岁以上的年纪,父母也多会听取子女的意见。 由于父子双方对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在住宅中的存在方式上都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在对房间位置的安排、空间及家具的设计、饰品的选配上都存在着较多的分歧,也引发了若干种矛盾。
第一部分:具体生活儿童间成全的首先是父母(3)
家其实是孩子第一个爱与美的教育课堂,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对自己的居住空间充满好奇,并不断探寻。儿童间对于儿童不是一个简单的居住地,更是他认识的第一个世界,但我们不难看到,在做装修预算和室内设计时,分配在儿童间的预算总是很少,设计创意也没有太高的艺术含量,和其他房间相比,儿童间总是乏善可陈。 中产阶层是时尚最忠实的跟随者,所以在其居住空间中会经常看到各种新鲜的时尚元素,但与时尚无关的空间常常是儿童间。 上述两个问题最终引发的是设计什么尺度的空间以及做什么秩序的安排对于儿童的成长及需求最为妥当。这一代中产夫妻大多将自己的孩子过早地托付给了父母或社会,例如,母亲休完产假后便将孩子送到父母家交由父母养育,或在孩子三岁以后就将其送入全托幼儿园,上学后又送入全日制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压力使他们希望迅速从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中解脱出来。 这实在是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相去甚远的,但这一切的发生是必然的。当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居住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异性兄妹姐弟甚至父母与子女间拉个布帘同居一室的居住状况,使每个人都不能发展释放自己的居住愿望,他们过早地要学习在同一个空间内应该如何融合不同代际人的生活需要,这也让他觉得孩子向大人妥协是理所应当的。如今他们终于有机会满足自己了,自然是先让自己尽兴。和富裕阶层有“剩余空间”去满足下一代不同的是,中产们的购买力使他们常常觉得满足自己尚且不够,何况是满足下一代。 于是在家中,父母不仅挤占了孩子的物质空间,更挤占了孩子的精神空间。他们对构建的这个家究竟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该扮演什么角色是缺乏清晰而完整的认识的。当他们将个人的各种性情在家中的诸多细节上有所表达的时候,这些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他们是很少考虑的。 中产们对自己的子女总是寄予殷切的希望,但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所花费的心血却不一定是到位的。 中产之家儿童间存在的种种缺陷,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中产之家子女教育的某种缺陷。 但这并不是一个被普遍觉察的问题。这里面中产阶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子女对父母的个人生活、发展、人生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子女是拖累、妨碍、打扰,儿童的行为发生地便要远离父母的主要生活空间,减少交叉;如果正相反,父母便需要时时与儿童的生活交互。在这两个极端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亲子双方的意义都非比寻常。合理的儿童间面积,各种配置位置尺寸合适、使用安全的家具对儿童认识世界和确立良好的行为方式都是一个正确的引导。不同设施的合理摆放则有助于儿童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例如,很多家长发现一些儿童并没有把换下的衣服整理好悬挂或存放的习惯,其实除了父母的训练,为孩子准备好高度合适、样式可爱的衣帽架或衣柜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许多家长为孩子选购的衣柜是不方便儿童取放衣物的。
第一部分:具体生活中产之家要书房做什么(1)…(图)
尽管中产们每日在商界一线打拼,消耗着大量的体能和心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抽出很多时间去阅读书籍以“充电”。恰恰相反,很多中产回到家只想再也不用动脑地放松,于是杂志替代了书,电视替代了电影,占据了中产们的“阅读时间”。 中产们已欣然接受一个“读图时代”的来临,这个图包括影像与图片,反正字是越来越少读了,那么中产之家要书房做什么? 一个最普遍的理由是:也许有一天我会看那些书。 很多中产给自己的书架里塞上各种书,那些书是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读的,这一代中产们深知自己急需文化补课。 忙碌的生活使他们无暇读书,但巨大的发展压力也使他们觉得惟有进补足够的知识才能承受得了社会对他们的压迫。 把一本本书摆进书架,其实是对自己的一个心理支撑,那一排书架如同一副拐杖,支持着中产们的自信以及未来的希望。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很多内容艰涩的书或专业性很强的书,只要冠以经典之类的字眼就会受到中产们不同程度的追捧。 书房存在的第二个理由是:对别人有个交待。 谁能相信一个家里没有书的人是个可堪重任的人呢?你的那点老本用完了也就没什么了。所以你如果还想晋升,便要给自己塑造一个爱学习的形象。 此外,书架上还应放置足够多的CD和DVD,因为很多社会交往就是从这些碟片开始并深入下去的。 第三个理由则是:为孩子。 这一代中产阶层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便是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下一代的培养是中产阶层的生活重心之一。大多数中产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关照到孩子的日常学习,他们常常要想一些边缘手段来督促孩子上进,例如做一个书房,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尽管事实上书房的教化作用是远远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的。 基于这些理由,当代中产阶层的书房便有了一道道饶有趣味的风景。首先,书房在住宅的哪个位置。 在那些既非搞研究也非以写作为生的中产之家里,大抵是派不上其他用场的那一间房被留作书房。 其次,书房除了读书写字还用来做什么? 这个本来应是不亚于卧室和卫生间的私密空间——因为主人的阅读兴趣、品位、知识结构、近日关注的问题、正在思考并留有心得的话题都可以在书房中找到踪迹——现在却不具有严肃的面孔,书房常常扮演着近似于影音室、电脑游戏室、客房等多重角色。功能的混杂与模糊使书房难以确立其价值,也使纯粹意义上的书房生活难以成为中产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书房生活是相当一部分中产之家交流的重要内容。 再次,中产之家会选用什么书架。 书架的功能设计、材质、色彩、风格、尺寸都是以是否能成全家居风格而不是以能否摆放图书为标准的。 这就使市场上许多徒有其名完全不合用的书架居然也有很好的销售业绩。 至于那些设计时尚、材料昂贵、功能多元的陈列柜更是比纯粹的书架更受欢迎。 最后,当然是摆什么在书架上。 中产之家的书架大体有几种陈列。 一类是个人收藏和图书杂志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书架不同的格子里。此时,书和从世界各地买回的相框、画盘一样是装饰品,所以书的装帧形式及印刷品质比书的内容更重要,它必须能配得上书架及其他陈列品的档次。这种需求导致了市场上一些高档精装书的热销。这类图书多以四书五经、《三希堂法帖》、《中国传世名画》之类为主,线装形式的书因为显得格外有书卷气而备受中产们喜爱。一些时尚类杂志、带有某种知识性的专业杂志也在中产们的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类是流行读物荟萃。由于中产阶层读书时间有限,为了适应时代潮流,便于与人交往,一些时下的畅销书会成为一个中产的首选读物,所以在一个当今典型的中产之家的书架上你不难发现以下一些书: 《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文化苦旅》 《无知者无畏》 《男人这东西》 《挪威的森林》 《情人》 《格调》 《基业长青》 《从优秀到卓越》 《杰克·韦尔奇传》 …… 这些阅读物的结构是中产阶层追赶时尚的一种努力。 从中产们的书架上多可看出他们的行业和专业,比专业书籍更重要的是所有时尚潮流中的畅销书。中产们对畅销书的热中是因为他们必须能对正在流行的话题有所了解,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否则便会让周围的人觉得他们落伍了。 中产们的书房里还会存放相当数量的碟片。各种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VCD盘和DVD盘,外加或多或少的CD盘占据了书架上绝大部分的格子。他们借着这些光盘进行社会交往和个人视野以及品位的改善。当然自娱自乐是主要的。
第一部分:具体生活中产之家要书房做什么(2)…(图)
有的中产之家光盘的数量比图书的数量还多,这类中产正有增长的趋势。这一类中产其实是可爱而诚实的,他们不掩饰自己对于文字读物的抵触或无奈承受。一些热播的电视剧光盘正为中产们积极购买,他们或因无法追踪电视台的播放时段,又或者没有足够的耐心天天等在电视机前,而买一套趁着周末或用几个晚上一口气看完,能够快进地看完一套热播电视剧很合乎这一代中产的特性——一切都要快,要有速度。 美国热播的几部反映白领生活的电视剧《欲望城市》、《六人行》相继出现在中产们的书架上,能和美国白领同步讨论热播电视剧中的人物及故事让这一代中产很是满足,对欧美时尚话题的掌握速度是中产们确认自己全球化程度的依据之一。 一些很偏门的、甚至艰涩的西方电影或发展中国家拍的电影成为收藏光盘的中产们标榜自己品位的一个自选动作,不过确实很奏效。当来宾们翻拣主人的光盘时,发现有这些“另类”电影,主人头上的光环确实耀眼了一些。 最后一类的书架风景是彻底的“自由主义”。主人常常未经任何设计,便把一些无法存放进其他空间的零碎塞满书架,于是你会看到培训讲义和某次考试的复习提纲,以及正在攻读的某些专业书籍挤在同一个书架中。在这种人家里,最有意思的风景是,精装本四书五经旁边很可能就摆着一本时尚类杂志。 这也是当代中产之家真实的生活写照。 人们之所以改变书房的原始功能,实在是因为书和知识在今天不仅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它们同时也是工具层面的,既然是工具,有什么必要用自己的血汗钱去打造一个优质的工具房呢? 至于高雅的书房生活——那种晒着太阳与一个精神贵族在纸页上相逢的生活在今天的中产们看来实在既奢侈又矫情。 中产们改造书房的过程和他们现代化的过程是同步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的中产之家,书房的地位越低,书房之所以为书房的功能也越模糊。 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且不必将之做好坏的定义,单就书房在这一代中产之家中发生的改变,我们不能不怀疑,新一代书香门第能出自这些中产之家吗?
第一部分:具体生活中产居所尚欠缺礼仪系统(1)…(图)
中国现在是一个失范的社会,无论人们在公众场所如何努力地去建立一套新的礼仪规范,但在此方面的捉襟见肘实在是屡见不鲜。即使对彬彬有礼格外重视的中产阶层成员也不例外,这一点从他们对自身居所的处理上即可见一斑。 目前的中产之家中是不包含礼仪空间的。有人虽然将玄关处理得带有礼仪空间的某种色彩,但有这种意识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中产阶层在安排功能空间时,为礼仪安排一个空间几乎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而不同的空间该有什么样的行止礼仪也不是他们摆放家具、安装各种配置及选用各种饰品的依据。 中产阶层没有意识到“礼”是如何渗透进家居的,所以在其家居的安排中,就会露出礼仪上的破绽。 首先是各个功能空间在家中的分布。 富裕阶层因房屋面积足够大,房间足够多,在划分公共区和私密区时,比较容易到位,中产阶层碍于面积、房间数的限制,在划分公私区域时,因为对“礼”的不敏感,难免出现“硬伤”。例如有些家庭安排的功能空间使主人从卧室到卫浴间或到书房都会落入客厅里的人的视线,但很多中产都没意识到这种空间安排对主客双方都不尊重。 其次是家具的使用方式。 中国人原来一直用的是八仙桌,四四方方,面向门的座位为上首,其左右为次座,背向门的为末座。八仙桌是俗称,但这称谓本身便反映了某种心理,你可以理解为围坐的几个人如同八仙聚首,也可以理解为一桌人能有幸坐在一起吃饭,尤其是亲人友人,神仙般的生活也就如此了。 清末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民间开始出现长方桌。长方桌起初只在一些洋买办和海归家中盛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尤其是破四旧、立四新后,长方桌的就餐方式就从中国的家庭中消失了。 但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长方桌再次流行于中产之家和富裕阶层家中。但西式长方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