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国企-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母亲很会做饭,她做的“红烧排骨”、“红烧狮子头”、饺子、卤面、烙饼。。。。。。 都是我们家里人最爱吃的。记得前些年,我在当临时工时,为了多挣点钱,干的是多劳多得的“包工活”,下班时间没个准,但无论是深夜几点回家,母亲都会做些我爱吃的饭菜等着我,而我吃饭时,母亲则会坐在饭桌旁静静地看着我吃饭,直到今天也是这样。 母亲是个爱哭的人。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去看电影《芙蓉镇》,母亲哭得眼睛红肿,以至于第二天班都上不成。现在母亲在家看电视,我们也常提醒她,旁边最好放块毛巾擦眼泪。母亲看电视剧时,是极容易进入“角色”的,或愤慨、或哭泣。。。。。。 尤其是每当看到剧中好人受伤害的情节时,母亲都会不忍心再看下去而躲开。 由于我工作性质的缘故,或经常出差或经常忙得回不了家,但每天我都要与母亲通电话,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母亲的心就会跟到我哪里。为了不让母亲总是牵挂,我尽量不让她看出我工作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不适,但往往还是躲不过母亲的眼睛。 最近回款怎么样?能不能按时发工资?产品质量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又有什么难事了?母亲会经常这样问我,我有时甚至都觉着母亲既像我的领导,又像我的副总。母亲常对我讲:只要你高兴,妈就高兴。母亲对我的爱有时几乎已到了一种“溺爱”的程度,家里的人都知道,很多情况下,只要我喜欢的,母亲也就喜欢;只要我不喜欢的,母亲也就往往会跟着反对。 母亲最关心的还是我的身体。自打那次母亲知道我睡觉几乎要依赖于安眠药后,每次通电话或见面,第一句话就问:睡觉怎么样?记得那次是我出差回家,失眠的毛病又犯了,正巧家里没有安眠药,已是凌晨一点多了,就给母亲打了声招呼:说单位里有安眠药,我要到单位里去休息。我离开家后走了很长一段路仍未见到出租车,这时我发现我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个人,再看竟是母亲。原来是母亲不放心,她是想悄悄地看到我坐上车后再回去睡觉,深夜里看着母亲那苍老的身影,我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在我今天的性格中,深深镌刻着母亲的教诲和影响,从小到大,好“干净”、好“感动”、好“操心”,对于母亲,这些是美德,对于我却不一定。然而母亲却总喜欢在人前夸我,而且有时一夸起来就没完没了。我懂得,在母亲眼里,我除了身体之外什么都是最好的。
第五部分:激情管理我的母亲父亲(2)(图)
(二)父亲 在母亲为了我而离开部队五年之后,穿了二十多年军装的父亲,由于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也被迫离开了部队,直到八年之后父亲才被正式平反。 大概是由于我少年时的不“安分”,加上学习又不好,父亲对我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记得父亲甚至对人讲:这孩子以后只要不犯法、不坐监狱,我就知足了。后来父亲曾自责自己那时给予我的教育太少。因此,我说要写他时,父亲直摇头反对,并说:我没管过你什么。 其实我倒认为父亲对我的影响挺大。由于父亲长期的干部身份,从我做企业的团的工作时,就与父亲在思想上有了频繁的沟通。在这十几年当中,我在企业里的许多岗位上一步步摸爬滚打,常会禁不住把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矛盾以及自己的一些处理办法讲给父母,父亲不像母亲那样总是赞扬我、附和我,而是常常否定我,常常“唱反调”,自然我和父亲之间也就常常发生一些争执,但后来的许多结果都证明父亲的“反调”是唱对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常常和父亲争执着,因为每次争执对我来讲都有一些收获,以至于现在我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决策一些较重要问题时,如果没有争执,如果听不到有人唱“反调”,我倒会觉得不踏实、不正常,甚至去怀疑许多。 争执归争执,父亲从不把他的任何观点强加于我。父亲看问题从不就事论事,他能举一反三,能一分为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总是能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哲学概念通过一些鲜活的事例通俗地灌输给我,让我在实践中学习了不少哲学知识。 许多人对我讲:你父亲很有风度,不像你那么邋遢、不修边幅。说的人多了,我也就注意起父亲来了,我原来并没有觉得父亲多么有风度,只是觉得父亲很威严。现在看来,父亲确实很有风度,我想,父亲的风度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父亲有着健康的心态,这种心态使得他从容、豁达,父亲从不怨天忧人,从不牢骚满腹,好像他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能理解,尤为可贵的是,父亲有着一颗平常心。他的健谈表现在能和各类人去沟涌。父亲离休后,交了许多“平民”朋友,像修自行车的、卖扁粉菜的、理发的、掏垃圾的。。。。。。 在父亲身上从来看不到某些领导的那种优越感,或自以为是。记得学生时代的我和妹妹经常填报一些表格,在“父亲”这栏里只填“干部”,因父亲从不让填他的什么职务,这并非故弄炫虚,而是父亲想让我们从小就不要有任何优越感,尽管这是小事,但大概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讨厌那些有着优越感、处处高人一等或仗势欺人的人。 二是父亲爱学习,尤其是对一些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我眼里,父亲可谓博览群书、经历丰富、兴趣广泛,因为无论我问什么问题好像都没有难住过父亲。父亲读书很认真,至今还不断地作读书笔记。他会经常向我推荐一些好的文章。离休后的父亲为自己安排了一张时间作息表,什么时间休息,什么时间起床锻炼,什么时间练习书法,什么时间看书看报,什么时间拉胡琴。。。。。。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那么有规律。尽管父亲会摆弄多种乐器,但他拉的胡琴实在是不敢恭维。每当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如痴如醉地“演奏”胡琴时,母亲都会皱着眉头说:“简直像杀鸡”。
知子莫若父,知父也莫若子。父亲从事领导工作多年,在我眼里,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用他的话讲:人要活得踏实。记得十多年前,二十多岁的我被任命为有着独立“财权”的企业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时,父亲就很严肃地找我谈过一次话,告诉我要顶住各种诱惑,不要攀比,不要把钱“装错了地方”,并手抄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以及清人张聪贤的《官箴》送给我。 在关键时刻,父亲总是用出乎意料的方式给我以支持。记得1997年我接任厂长后不久,因企业的一些历史债务与一些历史焦点问题,企业的几个家属院都贴了通知,要集合大批退休职工第二天来厂与我“对话”,当时许多人都劝已是焦头烂额的我:回避、躲开。我回家后情绪低落,饭也吃不下,真是想一“躲”了之,父亲知道后,却非常轻松地对我讲:我真羡慕你能有这种机会、这种经历,恐怕上清华大学也没有这种课程,你应该去好好准备。晚上睡不着干脆就别睡了,我这儿有咖啡。第二天几乎整整一上午的“对话”可以说是成功的,达到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
第五部分:激情管理我的母亲父亲(3)(图)
还记得,在企业操作部分人员下岗时,有个别下岗人员说要召集大批下岗人员到我父亲那儿去“吃饭”,我当时听后很紧张,怕万一那么多人真的去了,父母精神上怎么受得了?让父母以后怎么在左邻右舍面前抬得起头?两位老人一世的好名声怎么能毁在我的手里?于是我就劝父亲和母亲能一起去北京姥姥家住上一段时间,我觉得那样我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父亲听后,平静地说:我们哪儿都不去,不管来多少人,你放心,我们都不着急,我和你妈都会好好接待的,关键是你要按国家的政策办事。 有其父必有其子乎? 我们对事业的认真、执着、责任感一脉相承。但我的“风度”恐怕永远也无法与父亲相比。我真的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父亲。 在我酝酿《爱恨国企》一书的时候,就曾设想,在这本书中一定记述一下自己的母亲父亲,也算是我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感激。假想一下,我的二老欣慰的阅读儿子写的书,眉头或皱或展、笔头或圈或点,而后品头论足,再而后谆谆教导。。。。。。这番景象若算得上天伦之乐,那可真是当儿子的造化。 写在后面的话眼看《爱恨国企》这本书就要付印了,可我还在怀疑,这能算是一本书吗?我能写书吗?在这不到半年的断断续续的写作中,这种怀疑和不自信始终伴随着我。有时我简直觉着,自己所写的都是些别人懒得去说的废话。多亏有了班子伙计和朋友的及时鼓励与支持,我才硬着头皮继续写了下去。如果最初的写作只是有话要说、有感要发,后来我倒觉着,我有责任把我们这些国企人的国企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朋友曾讲:你可要抓紧点儿,否则再过两年,恐怕就没有谁再知道什么是国企了?听此话后,我内心一阵苍凉,难道半个多世纪以来做为共和国经济命脉的国企,真的要消失了吗?真的要被人遗忘了吗? 在写作过程中,关于《爱恨国企》这个书名也是一直有争议的,不少人劝我把这个“恨”字换掉,我冒昧地说一句,不理解这个“恨”字的人,要么没在国企呆过,要么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国企。如果非要我来解释,那我就告诉你六个字:因为爱,所以恨。 国企,爱你什么?我说不清楚。现在我只想说:国企,我的人生最好年华是在你这里度过的,我的个人命运早已与你牢牢地捆在了一起,尤其是我当总经理这几年,你几乎耗尽了我今生全部的体能与热情…… 国企,恨你什么?恨你陈腐僵化、恨你麻木平庸、恨你身上为什么有着那么多改也改不掉的顽疾……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开场白说:“如果你爱她,就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就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我也想说:你想知道什么是天堂吗?什么是地狱吗?那么就去今天的国企当总经理吧! 今天的国企已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我们这些国企人正在一次又一次经历着改革的阵痛。我有幸站在了这改革的风口浪尖,我已别无选择地踏上了这不归之路,渐行渐远,我已回不来了,我在寻找着一条通往天堂的正确之路。
第五部分:激情管理感言《爱恨国企》(图)
于养林 1984年我在市委党校学习,有一次听梁汉亭校长讲毛泽东为什么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时,讲到他给儿子起的名字就叫“星火”。我当时的感觉是,这名字很有点革命的意味,也挺顺口,只是不曾想到,后来我还真的认识了梁星火。更没想到,再后来我们竟成了一个城市里重工系统的同行,这大概就叫山不转水转。 读了星火新近写下的随感录《爱恨国企》的手稿,着实令我爱恨交加了一番。当然,这绝对不是出于对朋友的一番热情,而实在是出于我们共同的经历和见证。所以我敢肯定,《爱恨国企》虽然绝对不会像流行书刊那样拥有太多的读者,但所有改革中的国有企业的亲历者,都会被它触动和温暖。 —— 我知道星火是在1997年6月受命担任安阳机床电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至于他上任后的境况却出乎我的想象。一个因交不起水电费连厕所也得封了锁的企业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 一个看上去英俊潇洒、阳刚十足的男人,除了背负着多种常人见怪不怪的病症,还拥有着一些常人没有的痛苦。。。。。。 他用近乎“残疾”的身体支撑起一个近乎〃残疾〃的企业。这是对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事业的全部捐献。 —— 性格决定命运。透过《爱恨国企》,我们从星火的性格轨迹中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他的过分的“认真”,才能在这个特定的年代、在众多困难纷扰的国企改革的实践中,寻觅到企业生存的“秘笈”,摸索出企业管理的“法宝”。这种上了弹匣就能冲锋的“秘笈”和“ 法宝”,被星火称做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 有法就得依,依法靠什么?靠激情。激情是什么?星火说:激情就是“柔肠侠骨”,挺新鲜吧。几年来,正是靠着这“柔肠侠骨”的激情管理,安阳机床电器厂才能从深渊中爬了上来。在这个近乎蜕变的痛苦的过程中,无力者被柔肠所感动,邪恶者被侠骨所震慑。 —— 无论是“穷庙富方丈”;还是“富庙里的蛀虫〃;都是人们对当今一些国企“老板”的切齿之痛。身为国企总经理的星火自认为自己有着一定腐败堕落的条件,他在担心“我会不会堕落”。我认为星火的这种担心本身就是一种清醒、一种自律、一种坦荡、一种境界。虽然 “堕落”之中包含了几种“下场”,但在今天,闻之领导人的“堕落”无不将其与腐败视为同义。不过我想,星火之所以敢于“碰硬”,之所以敢于事事较真儿,那是因为他不用担心自己被别人抓着把柄。你想,如今这年头,谁的心里不装本账!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死了。星火也想企业能尽快改制,因为这是中国国有企业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大潮之必须,只不过在星火的视界里,改制的道路更为崎岖和艰险,绝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的改制,绝非是经营者个人“圈点钱”而不顾企业与职工死活的改制,所以他发出了“仅改制救不了我们”的呐喊,深情的表达出对国企改制的满腔热忱和对国企职工命运多舛的深重忧患。这种严肃而深刻的态度,值得我们的企业界、甚至是思想界去认真的思想。 2002年3月,上级组织部门考察安阳机床电器厂的领导班子,在星火出差不在现场的情况下,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考评,他的优秀票为全票。上级组织部门对他的评价是:“该同志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他临危受命,经过数年的艰苦拼搏,将一个处于瘫痪的企业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不知道其中是否涵有溢美之词,但重要的是,在人们心中的天平上;总希望世事能够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 有一种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无论飞行、觅食、交配都在空中进行。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处歇脚一刻。只有近乎痴狂的热爱,才能诠释它们数年的不息。读《爱恨国企》;字里行间始终澎湃着一弘汹涌的激情;爱恨交织中,一种对于事业的痴狂热爱,同样叫人回肠荡气。在今天的国企中,仍然有着这样有责任感的痴狂的人,我们应当庆幸。 搁笔时,心潮仍在起伏。 (作者系安阳机床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