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空降抗日突击营 >

第57章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57章

小说: 空降抗日突击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令,他们便开始捉对厮杀。哦,孟主任对此又一个叫法,红蓝对抗。”
    “红蓝对抗?嗯嗯,这个叫法很好,很有意思。”蒋大人沉思着,忽然想到了什么,一下子将眼睛瞪起来:“啸天,你刚说什么,12人对付三个小队,娘希匹,我没有听错吧?”
    龙啸天看看一脸悠闲的孟遥,“没错,孟主任平时就是这样安排的。”
    蒋大人顿时来了精神,直起身子问道:“哦,那么胜负又是如何?”
    龙啸天连忙竖起一根手指:“第一次,今天才是首战。”
    唔,蒋大人忍不住敲起了指头,半晌都没有再言语。就在龙啸天无所适从之时,蒋大人突然站了起来。
    “啸天,蓝军有没有学员,红军有没有不是学员的?”
    声音出奇的小,以至于贴身而立的龙啸天得竖起耳朵才听出一个大概。但他反应也奇快,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蒋校长不想孟遥听到他这句话。所以,他仅仅只是点点头,然后默默地瞅了一眼孟遥。
    “好,娘希匹。”蒋大人出其不意地向三个小队走去,边走边激动地说道:“我要亲自我的这些子弟兵,演武就是实战,我要去为他们壮行。”
    蒋先云等人根本没想到校长大人会在这个时候跑过来,还是那样笑容可掬,仿佛刚刚过去的不快与愤怒从没发生,心中不觉个个紧张起来,连条例应该喊的口令都忘记了。不过这会儿,蒋大人好像对礼仪什么的也一点不挂怀,只是一个个看过去,还伸手与每个人重重地握手,虽然一言未发,但眼里的那种殷切目光却表露无遗。
    ***,这是上演的哪一出,他们可没有什么出师表之类的回报。
    看看孟教官吧,却还是一脸的清闲自在。
    “同学们,咹,这个同志们。”蒋大人突然面向众人举起了手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总理的训示犹在耳畔,各位都没有忘记吧?”
    “没、没有……”由于没号到脉搏,答应声显得稀稀拉拉。
    蒋大人自然皱起了眉头,声音不觉又提高了一倍:“这个咹,对抗,很好,很有实战效果。你们都是天之骄子,黄埔子弟,我希望你们要拿出百分百的决死精神,不成功便成仁,为自己、也为革命军争得这一次的首战胜利。咹,荣誉就是革命者之生命,你们要为荣誉而战,而我就在这儿等着你们的捷报。”
    “鼓掌,”龙啸天赶紧率先拍起了巴掌。

第124章、整体推进

    “这第一战,诸位兄弟认为应该怎么打,又从何入手为好?”作为第一分队头头,蒋先云还是老规矩,决定先与其他两队通通气再作计议。
    陈赓、宋希濂两人瞅瞅凑在一起自顾吸烟的包迅等教官,低声问道:“这次非比寻常,咱们是不是想点办法让教官支支招,最不济的话,给咱们透露一点他们在那个部队的信息也好呀。”
    蒋先云轻笑一声,眼睛却仍盯在自己画出的草图上,不知是揶揄还是怂恿道:“陈赓,要不你去试试,你不是智多星吗?”
    陈赓摇摇头:“老宋,还是你去吧,罗汉秉教官不是最喜欢你吗?”
    宋希濂轻蔑地一撇嘴,“你们一个是第一,一个是智多星,这种偷梁换柱的事情你们认为教官会做吗?再说了,人家岂有胳膊肘子往外拐的道理,我呸。”
    这边三个小队长嘀嘀咕咕,那边关军和严志各自掏出自己的香烟,一边抽着一边也小声商议了起来。其实从心里讲,他们还真想那边带队的三个突击营战友给学生兵支应支应。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看他们三人无聊之极的样子,显然对自己置身事外很不满意。
    “老关,下手这么狠,你说会不会适得其反啊?”严志抽烟的手多少有些哆嗦,不管怎样,对面的那些人都是什么角色,他们可是一清二楚的。
    “想那么多干吗,照营长说做就是。”关军说着,扔掉烟头又狠狠踩上一脚。
    “也是,”严志忽然一副想明白了的样子。
    关军哼一声,抬眼向孟遥望去,嘴里不由多了一份责备:
    “老严,不是我说你,妇人之仁还真要不得。营长几乎一天三讲,讲什么,生存,融入。我们自己还是泥菩萨,又如何去爱人、救人呢?更何况你还忘了突击营的荣誉,真要不小心败在他们手下,虽然我们都知道他们简直就是将星如云,但那毕竟是未来的事情。眼下,还是多想想我们自己,多考虑考虑我们突击营吧。”
    两边摩拳擦掌,却又各怀心事,看台上的蒋大人眼睛却也一刻不离他心爱的未来战将们,眼见双方就要进入战阵,他却突然一拍桌子,想起了一件要命的事来:“孟遥,这个咹,我方才醒悟过来,你这个蓝方,不能有其他援兵支持。”
    “这个理所当然,就他们12人,一个也不多。”孟遥正色道。
    “不不,我说的不是地上。”蒋大人连连摇头,竖起指头朝天上比划道:“别的我可以不管,但天上要是再蹦出来一些人,这比试就不算公平。”
    孟遥还没开口,龙啸天却抢先摇起了脑袋:“校长,这件事断断不会出现。”
    哦,蒋大人不禁奇怪地反问道:“你又不是孟遥,你能代表他吗?”
    龙啸天瞥一眼孟遥,低头故作神秘地说道:“您说的那些人,在他眼里可金贵着呐。还有就是那带着人的东西,更金贵,吐出来的是人,喝进去的都是金子。”
    嗯,蒋大人若有所思地扫一眼孟遥,“孟遥,啸天说的可是实情?”
    孟遥苦笑着,“算是吧,校长,谁碰那些东西,都会一下变成穷人的。”
    “这样子说,你原来是一个富翁,咹?”
    正讲着,突然一声哨响。蒋大人一哆嗦,伸手抓过望远镜。只是,望远镜捏在手上了,他却又一本正经地端详着孟遥,仿佛很认真的样子冒出一句话来:“不用怕,咹,我说话还是算数的,我不会让你做一个穷人的。”
    战斗开始了。
    但奇怪的是,人数极度劣势的蓝军,似乎从开始都没有打算依托阵地战防守。根据规则,他们拥有一座堡垒。但现在,堡垒除了指挥官关军外,竟连一个士兵都不配置,11个人如撒豆子般全都稀稀拉拉丢了出去。
    这是什么战法?倘若指挥官被红军全力攻击、被俘,战斗可就结束了。
    蒋大人疑惑地一会举起望远镜,一会扭头看看孟遥。
    而蒋先云、陈赓以及宋希濂三个队长可不这么看。那撒出去的11个人呢?训练场不大可也不小,半座山地和丘陵呐,里面沟沟岔岔犬牙交错,藏一个人不显山不露水,这可比11个人挤在一起与数倍敌人硬抗便宜多了。
    三人到底是天生的军事家,一眼便瞧出了不便宜之处。
    蓝军11个人或伏击,或袭扰,或据守,或游斗,一人居中呼应,从而将唯一的堡垒优势发挥到极致。好战术,奇谋略啊!而红军,势必要分兵应之,人数优势也就被一层层削弱。
    两个优势,相互抵消,双方劣势顿时凸显。
    论单兵,胜负立判。
    蒋先云紧皱眉头:“关教官就是一个香饵。”
    陈赓点头:“决不能分兵。”
    宋希濂却是一声苦笑:“难不成双方就这样互相望着,任鸡犬相闻?”
    到底还是伟人,蒋大人看了一会儿,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桌子:“娘希匹,真是出其不意,娘希匹,好!”
    龙啸天瞅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只好扭头问孟遥:“孟兄,可有解法?”
    孟遥沉吟半晌,挤出四个字:“整体推进。”
    让每个士兵攥成拳头,成为一座移动的堡垒,从而抵消对方可依托的唯一优势,如此胜负天平又将倒向红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沿途如何袭扰或游击,最终占绝对人数劣势的一方,只能在敌方强大军团整体推进中土崩瓦解。
    这个战术,几年后很快就会被眼前这位蒋大人,成功运用到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从而迫使中央红军走上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
    听到“整体推进”这四个字,蒋大人果然脸上一动。
    孟遥暗暗摇摇头。几年后,当德国顾问最后祭出这一战术,不知我们的蒋大人是否还能记得今天这一幕。
    倘若记得,却不知他又是否能接受今天的比赛结果。
    有一句话孟遥还没说出来。
    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分之。但问题是,今天的红蓝双方,人数悬殊但却远未到十则围之地步。更要命的是,关军不仅仅是一个指挥官,他还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
    但不得不承认,名将就是名将。经过反复推演,蒋先云等人还是很快走上了这条唯一正确的取胜之道。
    略有些出入的是,在三个小队整体推进同时,一个看似由突击队员构成的8人小组,集结了红军手中所有冲锋枪,直奔蓝军堡垒而去。可以看出,这一定是陈赓的手笔。

第125章、冷枪冷战

    随着第一声枪响,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站起身,勾着脖子向远方望去。
    尽管在此之前孟遥一再介绍,并亲自演示了多次,很多人还是对所谓空包弹半信半疑。而且碰巧的是,打响战斗的第一枪就是蓝军发出的,并且一枪命中。中彩的学员不知是紧张过度,还是被石头绊了一下,非常配合地随即应声倒地。
    见人半天都没有动静,蒋大人一下子放下望远镜,扭过头虎视眈眈地盯着孟遥:“娘希匹,孟遥,你不是讲子弹绝不会要命嘛,他为何一动不动?”
    孟遥甩甩头,回想了一下自己第一次被空包弹击中的情形,不由得就咧开嘴笑了起来:“校长,请放宽心。不管怎么说,只要是个人,不管什么子弹,第一次打在自己身上,谁都会反应过度的。”
    也许是为了印证孟遥的话,倒地的人忽然一骨碌爬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他背后一股橘黄色的浓烟升腾而起。这名士兵,就这样壮烈了。
    推进到一半,红军不知为何,突然停顿了下来。
    蒋大人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起身忘乎所以地就要冲将过去:“娘希匹,为什么停止进攻,咹?冲啊,给我往前冲。”
    好在侍卫反应都很快,一下子拦在了前头。
    看着蒋大人挥舞双手的愤怒模样,一时间孟遥竟有些恍惚。这个场景,好像经常被一些喜欢偷懒的导演顺手拈来,又信手贴在某处。
    不过,蒋大人好像还是应该多用用脑子,少用嘴巴为妙。
    8人突击队,嗯,应该是敢死队吧,是几乎不用吹灰之力就冲了过去。但也几乎与此同时,人家也几乎没用吹灰之力就一一点名了。每人都是爆头,秒杀。虽然没玩过cs,但却听说过这种待遇。这是一。
    其二,只听见枪响,却看不到一个人影。那11个人呢?就算是一只老鼠,总该也有踪迹吧。可这些人还真像豆子,一撒出去就钻进了土壤,恐怖呀。
    既不打埋伏,也不搞袭扰。假若他们不是68人而是一个团,一个师,集团冲锋都进行到这里了,却只看到一个指挥官在战斗,其他人就跟看热闹一般一声不响,阴谋不大大的才怪。
    “停,停——”
    再这样冲下去,毛都不剩下一根。连一向大胆无边的陈赓都忍不住的心里发毛,其他人就更别提了。这种战场上的惯性,真的会害死人的。
    惯性运动,连同惯性思维,被一声断喝终结了。
    赶紧清点人数:123、123,蒋先云数着数着,就倒吸一口凉气。算上已被全歼的敢死队,零零星星被敲掉的人数已上升到整20。妈的,真没想到冷枪冷战的,竟然这样吃人不吐骨头。
    宋希濂不愿意相信,虽然他也跟着数了一遍:“小白脸,41还是42?”
    蒋先云牙疼地捂住腮帮子:哼哼唧唧地道:“你不识数呀,还剩四带个零。”
    陈赓看看两人,忽然强颜笑道:“不管怎么说,咱们战略目的达到了,战场推进过半。”
    “屁——”
    蒋先云翻起白眼,举目向四周看去:“敌人有生力量呢,我们杀伤多少?”
    刚说到这里,三人突然不约而同站了起来——
    孟遥怎么说来着,最大限度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最大限度保存我方有生力量,就是最高的战斗艺术。而其他一切形式,都是烟幕与幌子。
    三人突然敲起了自己的脑袋。
    从一开始,他们眼里就只有伏击,冲锋,掩护,破袭,甚至还想当然地派出一支奇兵。而人家哩,简直就像一个地主老财,雁过拔毛,车过留声,只看见他闷声发大财,什么方法却都没看见。
    大象无形,大杀无声呀。
    “娘希匹,娘希匹!”蒋大人直看得骂娘声不断,却又不得不一次次举起望远镜。现在,也许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一个蓝军,一边背上冒出橘黄色的浓烟,一边垂头丧气地退出训练场。
    殊不知,蒋先云他们这次突然的停顿,却险些惊出了关军他们一身冷汗。
    兵贵神速,但兵败也如山倒。所以,慢下来,有时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羊群被赶起来,闷头向前跑着。倘若头羊突然改变方向,再好的牧羊人也会被弄一个措手不及。而这,同样也是战场惯性。
    慢下来,骨子里的真东西便会慢慢流出来。
    战斗,瞬息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时,蓝军11人已呈单兵态势,全部迂回到了红军后方。按第一套作战方案,蓝军已成功控制了战场态势。但问题是,红军突然改变了方向。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红军突然像受惊的羊群,再也不听鞭子使唤,一面掉头向狼群反冲而去,一面不再挤作一团,瞬间分出了若干个箭头,看似漫无目标地向四周散去……
    因此,蓝军就应该相应地执行备用方案,全数回撤到堡垒附近。
    战前孟遥虽然没有明说,但关军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蓝军能以零伤亡取胜,今天的模拟实战就将成为黄埔军校史上第一个经典战例。所以,在两个备用方案中,关军都理所当然地只预设了回撤、点杀战术。
    回撤,是在蓝军意图不明时的主动收缩。点杀,则是完全利用优势单兵能力,依靠短促突击最大程度剿灭敌人。这两点,最大特征就是穿插。
    如此一来,蓝军几乎每个人都暴露在红军眼皮底下。
    先前的伪装伏击没有了,令红军胆寒的枪声消失了。换之而来的是蓝军战士,开始像一个个起伏跳跃的兔子,在一个个枪口下窜来窜去。
    最先咧开嘴笑的人,当然就是我们未来的陈赓大将。现在,他的第一小队经过再次瘦身,变成了看上去更不足挂齿六个人。包括他自己。看着突然现身的蓝军身影,天生的直觉让他想都没想,手一挥,踩着脚印便跟了上去。
    人是比原来还少了点,但前后左右还有不少这样六人小队,不用担心被人包饺子。更重要的是,他们人少,蓝军人更少。
    虽然他还没想明白,蓝军为何突然要这样子。如果他们继续按兵不动,结果会如何呢?
    来不及深思熟虑了,红军的第一枪,虽然姗姗来迟,但终于打响了。
    一枪,两枪。可惜的是,枪弹几乎都是擦着人家头皮飞了过去。
    “嗨,这枪法,总是差那么一点——”
    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一声叹息。

第126章、突然豪情

    突然,看台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打中了,打中了。快看,有一个人冒烟了,啊,他站起来了。哈哈,他在摔自己帽子呐。”
    孟遥的脸,一下子变得比蒋大人的脸还要阴沉。
    买糕的,蓝军红军,在他们眼里,差别就如此之大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