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

第25章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第25章

小说: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英军先进行了强有力的火炮准备,扫雷坦克扫除着地雷场上的地雷,第151步兵旅在云梯的帮助下,不顾敌人猛烈的火力,渡过河去,夺占了两大据点,但随之而进行的坦克强渡进展很不顺利。坦克携带着大柴捆前进,企图把柴捆扔在于河里,连成一条简易通路,可坦克废气的热度把许多柴捆燃着了。领头的那辆坦克又掉进河里,堵塞了道路。有3 辆坦克在工兵修的一条旁道上到达了对岸,但后来旁道堵塞了。那天夜里,敌军以火炮、机枪严密封锁强渡点,使英军的强渡点简直成了地狱之门。奋力渡过河去的步兵特别是那些停留在河床上为坦克开路的工兵遭受了重大伤亡。原计划开辟3 个强渡点,但因工兵伤亡太大,结果只开辟了一个。21 日夜里,第151 步兵旅在得到一个团的增援后发动了另一次进攻,使桥头堡多少扩大了些,且又有42辆坦克强渡到对岸。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胜利,因为坦克在强渡时把道路搞坏了,以致任何运输工具和反坦克炮都不能过河。22 日下午,德第15 装甲师发动了一次反冲击,英前沿步兵在没有充分支援的情况下被逐出己占领的阵地,被迫退到河岸边,渡过河去的英军坦克也被摧毁了30 多辆。这样,到22 日夜晚,英军不但未能在敌防线正面取得突破,而且连原来插在敌防线上的据点也被迫放弃了。 
  由弗赖伯格率领新西兰军在左翼进行的迂回运动起初进展顺利,所谓新西兰军实际上就是用第8 装甲旅和一个装甲团加强的新西兰第2 师,外加若干炮兵和戴高乐自由法国一个纵队,共认2。5 万人,1550 余辆坦克。 
  新西兰军于3 月11 日深夜至12 日黎明开始在富姆泰塔温集结(位于梅德宁与怀尔德隘口之间)。3 月19 日全军进抵泰拜盖隘口,做向哈马和斯法克斯进击的准备。与新西兰军对抗的是支意大利部队,战斗力很弱,被新西兰军一个情报军官轻蔑地称为“装模作样的侏儒”。新西兰军虽未遭受强烈抵抗。仍克服了重重困难,国为要穿越一片沙漠地带。行军中,经常要用推土机把陷在沙里的卡车推出来。一位新西兰军官说:“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比这更困难、更令人疲劳的行军。” 
  新西兰军进行了出色的接敌行军后,动作就缓慢起来。尽管蒙哥马利电令弗赖伯格尽快到达哈马,然后迅速向加贝斯和马里斯防线后方推进,但弗赖伯格却显得不急不躁。那支意大利部队已在泰拜盖隘口做好了防御准备,并得到德第21 装甲师和德第164 轻装师之四个营的增援。新西兰军第8 装甲旅和第6旅于3月21日午夜至22日黎明前对泰拜盖隘口进行了试探性进攻,但没有取得突破。 
  弗赖伯格没有以主力发动进攻,这倒不是因为他怯战无能。事实上他是一位经验丰富、非常能干的新西兰将领,遍布全身的27 块伤疤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生入死的明证,丘吉尔赞扬他是“不怕炮火的军人。”弗赖伯格所以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攻击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部队正处于可能招来敌军猛烈反击的暴露位置。更使他为难的是,他既要使用又要保存新西兰部队,这支部队是英国一个人力有限的自治领的精华,且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绪。蒙哥马利非常了解弗赖伯格的心理,知道怎样控制他。在阿拉曼战役中,为保证弗赖伯格进行“增压”作战行动,蒙哥马利曾经额外地多给了弗赖伯格几个步兵旅。这时,蒙哥马利已经感觉到,弗赖伯格正抱着“不合作”态度,需要给他新的增援力量予以“鼓舞”。3 月23 日蒙哥马利决定停止马里斯防线的正面进攻后数小时,便致电弗赖伯格说,第1 装甲师连同第10 装甲军司令部将开来增援他。 
  调兵增援弗赖伯格是蒙哥马利新作战计划的一部分。3 月23 日凌晨,蒙哥马利看到沿着海岸的进攻显然已经失败了,便决定改变计划,变左翼的佯攻为主攻,除令第10 军司令部和第1 装甲师穿过沙漠去增援新西兰军外,又令印度第4 师从梅德宁向内陆侧挺进,穿过马特马泰山去肃清泰拜盖隘口。印度第4 师采用这种办法可以使在沙漠侧面进行大规模机动的那种行军补给线缩短160 多公里。该师肃清泰拜盖隘口后,应通过离马里斯防线最近的侧面,沿群山之巅向北推进,以加强对敌军侧翼的威胁。 
  蒙哥马利的新计划是一种很好的设想和巧妙的转变,表明蒙哥马利善于改变主攻方向以重整旗鼓,甚至比在阿拉曼战役中做得更好。新计划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新西兰军在20 日到达泰拜盖隘口附近的消息已引起了轴心国部队司令部的警惕。23 日和24 日轴心国部队的山头观测哨发现新西兰军继续向泰拜盖隘口推进后立即上报,轴心国部队司令部据此断定:蒙哥马利己改变作战计划,将作战重点转到沙漠侧面。因此,在英军增援部队南调的前两天,德第15 装甲师已调回哈马附近,做好支援德第21 装甲师和德第164 轻装师的准备,这一调动正好赶上英军预定于26 日下午发动进攻的时刻。 
  蒙哥马利要达成战役突然性已成泡影,新计划显得前景暗淡。但下列四种因素使蒙哥马利的新计划有了成功的可能性。第一个因素是,阿尼姆24日决定将意大利第1 集团军的一个军撤到阿卡里特河地区,并拒绝该集团军司令梅塞打算坚守马里斯防线的要求,这样在泰拜盖隘口防守的轴心国部队的任务不过是尽可能长的顶住英军的突击,以便马里斯防线上的机械化部队撤退。第二个因素是,英空军的16 个战斗轰炸机分队轮番作战,每隔15 分钟一次,每次由两个分队用炸弹和机关炮进行低飞袭击,把守军打得惊惶失措,这种空中“掩护炮火”为地面部队进攻扫清了障碍。第三个因素是,作出了装甲部队夜间进军的大胆决定。英军过去一直不敢做这种尝试。第四个因素是,偶然和幸运,当英军装甲部队集结完毕并开始穿过敌军反坦克炮林立的隘口时,刮起了一场沙漠风暴,为英军的进攻提供了天然掩护。 
  进攻是在26 日下午4 时开始的。这是蒙哥马利精心选择的时刻。正在落山的太阳照耀得敌军睁不开眼睛。第8 装甲旅和新西兰第2 师冲在前面,紧随其后的第1 装甲师下午6 时超越过上,向前推进了8 公里,于下午7 时30分停顿下来,又在月亮升起的午夜以前,排成坚强的坦克方阵,浩浩荡荡地向前推进,出现了英军和德军肩并肩向哈马快速前进的奇特景象,有时两支军队竟混杂起来。但最后撤退的德军还是快了一步,德第164 轻装师把一些野战炮和反坦克炮集中起来勉强组成一条薄薄的防线,逃跑的德军在哈马以南数公里的地方停止下来。德军在哈马地区对英军侧翼进行了一次反攻,使英军被阻了两天,马里斯防线的轴心部队乘机逃脱被切断的危险,撤退到阿卡里特河床阵地上去。 
  在马里斯战役中,英军俘虏轴心部队6000 余人,其中在战役初期俘意军5000 人,在哈马附近的战斗中俘德军1000 余人。 
  英军已经获得了胜利,蒙哥马利在战役指挥中既坚定又灵活。在海岸地带的正面进攻失败后,他及时改变主动方向,变左翼的佯攻为主攻,这是蒙哥马利全局在胸投下的一着妙棋。但是英军的胜利不圆满,没能歼灭马里斯防线上的敌人。如果蒙哥马利把左翼攻势计划搞得更好一些,他就可能多赢得24 小时时间,将马里斯防线敌军大部歼灭或俘获。在英军突破马里斯防线作战中,美第2 军在西线进行的大规模牵制性进攻吸引了部分敌军,为英军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罗纳德·卢因在谈到美第2 军和英第8 集团军的战役协同时写道:“这次作战鲜明地、形象地表明了它们之间的统一,同时也证明了卡萨布兰卡会议认为需要一个负全盘责任的地面部队指挥官是明智的。美军所获得的每一英里土地,所摧毁的每一辆敌军坦克,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英军作战,反之亦然。”此论是极为正确的。 
  轴心国部队的下一道防线是所谓的盐沼防线。这道防线天然是利于防守的。防线的一翼依托大海,而另一翼则位于离海岸30 公里的内陆,那里是根本不能通行的费贾杰盐沼。防线靠海岸的一翼地势较为平坦,但宽不过7 公里,再往西便是鲁马纳山脊,更往西的地方是一个逐渐升高的法特纳萨匠陵地带。依托这样有利的地形,如再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改造加固,轴心部队的这道新防线本来会比马里斯防线更为坚固的,因为英军无法对这道防线进行翼侧包围。隆美尔在北非时曾极力主张撤退到盐沼防线,可希特勒拒不同意。马里斯防线的轴心部队是在面临被全歼的厄运的情况下匆忙撤退到盐沼防线的,因而没有多少时间来巩固这个阵地并使它纵深发展。更为糟糕的是,轴心部队弹药奇缺,无法遍布地雷,因缺少车辆难以实施广泛的机动。 
  英第10 装甲军军长霍罗克斯早在3 月29 日就派第1 装甲师和新西兰部队进行武装侦察,并向蒙哥马利建议,由第10 装甲军发动一次闪电式进攻,蒙哥马利以他惯常的审慎加以拒绝。3 月31 日,霍罗克斯发现战机己失,单凭第10 装甲军已无力突破盐沼防线了。 
  蒙哥马利一方面致电亚历山大,请求让美第2 军发动更为猛烈的牵制性进攻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抓紧制定作战计划。像在马里斯防线一样,蒙哥马利最初打算在海岸附近的一个狭窄地区突破敌军阵地,由第51师打开战役突破口,第10 装甲军则乘机扩张战果;图克少将指挥印度第4师占领以山地为屏障的东端,掩护第51 师突破。这个计划呆板乏味,缺少创见。照这个计划,即使第51 师夺取了鲁马纳山,法特纳萨高地上的敌军仍能居高临下威胁整个战场。 
  图克少将不同意这个计划,他率印度第4 师开进战场后,立即以独特的方式建立了一种积极巡逻制度。根据巡逻报告及亲自侦察所见,图克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蒙哥马利的作战计划将是灾难性的,二是印度第4 师能夺取法特纳萨高地。因此,图克主张扩大正面进攻,并向西扩展占领中部制高点。这是他根据山地战作战原则,即“次高地无用论”而提出的。参加完蒙哥马利召集的讨论作战计划的会议后,图克就做第51 师师长温伯利的工作,当他发现温伯利倾向他的主张后,就向顶头上司第30 军军长利斯交涉并做出保证:如果让印度第4 师夜间对法特纳萨高地奇袭,一夜之间就能夺占这个制高点。利斯被说服后,就向蒙哥马利建议修改作战计划。蒙哥马利接受了图克的建议,扩大了正面进攻,把第30 军的三个步兵师都用于正面突破。此外,他不愿等上一个星期到有月光的时节再进攻,宁愿大胆地作出夜间进攻的决定。可惜的是,蒙哥马利无论是在《阿拉曼到桑布尔河》一书中,还是在他的《回忆录》,都没有提到图克对他的计划所做的卓越修改。蒙哥马利是个图爱虚荣和文过饰非的人,习惯于把自己说成是一贯正确的。图克少将呢,总是直言不讳地批评上级宣布的计划,他虽具有独创性,却令蒙哥马利感到不舒服。可无论如何,蒙哥马利不该在自己的书中抹杀图克对突破盐沼防线计划所做出的贡献。 
  为突破盐沼防线,蒙哥马利共集中了570 辆坦克和1470 门大炮。正式进攻于4 月6 日开始。在进攻发起前数小时,印度第4 师就向法特纳萨高地上的哨所渗透,天亮前便占领了整个高地,俘获了约4000 名俘虏,主要是意军。6 日4 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英军400 门大炮悄悄扬起了炮口,第50 和第51 师的步兵在冲击出发阵地上耐心地等待着。4 时30 分,信号弹划破黑暗的夜空,显得格外明亮,顿时无数颗炮弹怒吼着飞向敌人阵地。轴心国士兵有的在睡梦中便被送到西天,幸存者匆忙钻出被窝,仓促应战。他们的司令宫本来以为英军要等十天后月圆时才会发动进攻,根本没有料到英军会来得这么快,结果被打得措手不及。 
  英第51师很快就在敌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与印度第4师的突破口一起形成插向敌防线纵深的两把尖刀,并为第10 装甲军的突击开辟了道路。第50 师的进攻不太顺利,被暂时挡在反坦克壕一线。 
  上午8 时45 分,第10 装甲军军长霍罗克斯来到印度第4 师司令部。二人互相致意后,图克便兴致勃勃地将霍罗克斯引到作战地图前,指着标志印度第4 师进展情况的箭头说:“看!霍罗克斯,我师已经打垮了敌军,为您的第10 装甲军扫清了前进道路,现在该轮到您大显身手了。” 
  霍罗克斯看了看,没有说话。图克忍不住抬高了嗓门:“长官,您立即乘胜进攻就可能结束北非战事,彻底消灭北非的轴心部队,让非洲成为一片净土。您还犹豫什么?现在正是发动猛攻的时候,不要再吝惜人力和武器了。” 
  霍罗克斯被图克描绘的前景迷住了,但这是一场大的军事行动,必须上报集团军司令部。他抓起话筒,要通了电话,要求准许第10 装甲军立即投入战斗,保持进攻势头。蒙哥马利没有立刻表态,他想全面审视一下敌己双方的作战态势再作决定。不久他令霍罗克斯12 时将第10 装甲军投入战斗,这是一次不应发生的耽搁。 
  这时英军的右翼进展很不顺利,第50 师还在反坦克壕一线与敌血战。在鲁马纳山脊上,德第90 轻装师发动了一次猛烈的反击,把英第51 师从它所夺取的一些地方逐了出去,部分地封闭了突破口。第51 师的官兵忘我地战斗着,但没有迫使敌军配置在鲁马纳山脊下纵射阵地上的88 毫米大炮退却,德军运用这些大炮把在新西兰师前面前进的第8 装甲旅的坦克一辆接一辆摧毁,有效地阻止了英军的推进。几经延误,第10 装甲军下午在右翼而不是左翼投入进攻,但被德第15 装甲师摆开的阵势和展开的反攻所阻遏。英军第一天的进攻,最大的失策是没能利用第10 装甲军的优势兵力来进一步扩展已由印度第4 师在左翼打开的缺口。 
  当太阳落山的时候,蒙哥马利以他特有的审慎作风制定了继续进攻的计划:依靠强大的空军和炮兵火力,在第二天上午继续进攻,突破敌盐沼防线。4 月6 日下午,意第1 集团军的高级军官们也开会研究对策。虽然德第15 装甲师和第90 轻装师这些久经沙场的部队骁勇如常,但指挥官们已陷入绝望中。为对付美第2 军对后方的威胁,德第10 和第21 装甲师已调开。意第1集团军司令梅塞绝望地向非洲装甲集群司令阿尼姆报告说:由于两个德军装甲师的调开,本集团军在阿卡里特河再守一天也不可能了,在得到呵尼姆同意后,梅塞便于6 日夜间将部队撤出盐沼防线,撤往240 公里以北的昂菲达维尔防线——这是轴心部队又一道狭窄的海岸平原阵地,并且也有山地屏障可以加强防守。当4 月7 日上午英军准备进攻时,才发现敌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于是,蒙哥马利原来预计的一举歼敌,就变成对已逃出掌心的敌军的跟踪追击了。德意部队在4 月11 日安然抵达昂菲达维尔阵地,英第8 集团军两天后也抵达这一地区。 
  英第8 集团军在向昂菲达维尔挺进途中,于4 月10 日占领了斯法克斯。过去蒙哥马利曾与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打过一个赌:如果蒙哥马利在4 月15 日前占领斯法克斯,史密斯答应说服艾森豪威尔送一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