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

第39章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第39章

小说: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伞兵第509 团第2 营和一个爆破班为第三梯队,于14 日夜在阿韦利诺城空降,任务是破坏德军交通补给线,断其退路,限制德军兵力机动。 
  自受领任务时起,时间仅仅过了8 个小时,第82 空降师便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他们不仅完成了作战计划的拟制和与海、空军的有关协同事项,而且各部队所需弹药和给养全部到位,第64 大队的C—47 运输机也已在利卡塔附近的机场做好了起飞准备。 
  11 日夜,天气良好,空降第一梯队按预定作战计划出发了。他们乘运输机越海飞行320 余公里,到达了彼斯士姆地区上空。在“T”字形火光标记的引导下,准确地实施了空降。 
  空降效果比较好,散布面积很小。伞兵着陆后,迅速在预定地点集合。随后便发起了进攻,经与德军激战,于次日拂晓时攻占了阿利诺维山岭。得手后,他们选择有利地形,迅速构筑防御工事,准备阻击德军的反击。 
  12 日夜,空降第二梯队准时出发,并在预定空降地区成功地实施了空降,集合后,迅速向阿格罗波利前进,幸运的是途中未遇到德军的抵抗,于次日拂晓前顺利地占领了阿格罗波利附近的登陆场。 
  14 日夜,空降第三梯队开始进行空降,当他们飞至阿韦利诺城上空时,浓烟弥漫,根本看不清地面上的“T”字形火光标记。伞兵第509 团第2 营声长判断那里的战斗一定非常激烈,当即决定,全体跳伞。结果空降散布面积过大,全营官兵降落在约250 平方公里的地区内,集合不起来,伞兵不得不以小群进行活动。由于,他们事先都已知道他们此次空降的目的是什么,因此,他们着落后,行动不盲目,在德军必经之路上埋没地雷,并以积极的行动破坏德军的交通运输线和供应基地。不幸的是,他们时常与德军发生遭遇,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伞兵共伤亡96 人,第2 营营长受伤后被俘。但是,他们卓有成效的袭扰行动,迫使德军从前线抽调大批部队用于修复和守卫后方交通补给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第5 集团军的正面压力。 
  在第82 空降师开始实施空降以后,盟军集中地中海地区的大部分战略、战术航空兵,对德军实施了3 天连续猛烈的轰炸,德军伤亡惨重。空降第二梯队控制了登陆场以后,克拉克的两个后续梯队师顺利地上了陆。此时,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逼近萨勒诺。鉴于这种情况,德军放弃了继续反击的计划,遂向北撤退。至15 日,美第5 集团军才摆脱了被动局面。 
  当“雪崩”行动开始不久,英军在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亚历山大及时利用巴多里奥政府宣布投降的有利时机,从英国第1 空降师中精选了6000 名士兵,前往塔兰托执行占领任务。这支空降部队由于缺少足够的运输机,只好乘军舰于9 月9 日从海上直接驶进塔兰托港口。上陆后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很快控制了塔兰托港口及其周围地区。 
  塔兰托港是一个可供整整1 个集团军使用的大海港,当蒙哥马利得知该港已经在英军手中时,遂立即着手计划把印度第8 师从埃及调来,把富有作战经验的英第78 师从西西里岛调来,利用塔兰托海港把它们投入到意大利本上,以便策应英军第5 师和加拿大第1 师作战。 
  当美第5 集团军身陷困境的时候,亚历山大及时给蒙哥马利发来了电报,紧急要求他对德军保侍压力以便救援“雪崩”军事行动。由于,英第8集团军背靠西西里岛,左为第勒尼安海,右为爱奥尼亚海和塔兰托湾,它们全在盟军的手里,因此,蒙哥马利不需要考虑后方和翼侧安全。于是,蒙哥马利在后勤供应不足、道路坎坷难行的情况下,命令第5 师和加拿大第1 师以坚决的行动,快速向北挺进。由于蒙哥马利邻队的及时到达,严重威胁到了向萨勒诺实施反击的德军的翼侧安全,从而迫使德军难以集中精力反击萨勒诺。可以说,蒙哥马利在此次作战行动中的表现要比在西西里战役中的表现好得多。 
  9 月16 日,美第5 集团军在萨勒诺以南约40 公里的地方与英第8 集团军会合。此后,空降兵第82 师随同第5 集团军向那不勒斯方向推进。英第8集团军向亚平宁半岛的东侧突进,9 月19 日,英第5 师到达奥莱塔,加拿大第1 师到达波坦察。9 月27 日,蒙哥马利得知在意大利福贾机场驻有德军的伞兵部队,遂决定使用英军第78 师、装甲部队和“特种空中勤务部队”组成“A”集群向福贾机场发起进攻,很快便夺取了福贾机场,并赶走了德军伞兵部队。 
  10 月1 日,美第5 集团军顺利进入已被德军放弃的那不勒斯城。从这时起,盟军两路大军开始齐头并进,克拉克中将指挥的第5 集团军在亚平宁半岛的西侧,蒙哥马利上将指挥的第3 集团军在东部。两路大军推手同行,合力向北推进。由于德军撤退比较快,而且边撤退边破坏道路和桥梁,同时,天气十分恶劣,盟军官兵在阴冷浇身的雨水中、在河水泛滥的道路上艰难的向前挺进。摆在盟军面前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德军,而是泥泞的道路。 
  在这一阶段,盟军的作战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一条河向另一条河稳步推进的过程。对此杰克逊将军这样描写道:“甚至在夏天,意大利南部的道路网也只勉强够拥有大约11 个现代化的机械化师的两个集团军使用。当时几乎每一座桥梁和涵洞都被破坏了;到处是河里和溪里溢涌出来的流水;河上临时架起的通道上挤满了坦克和重型车辆;原来是道路的地方现在已变成了一片沼泽。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兵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等待恶劣天气结束。但是几乎没有哪个指挥官愿意这样做。” 
  相比之下,美第5 集团军遇到的困难要少一些。因为,美第5 集团军当面的河流主要只有一条,即沃尔图诺河。而英军当面的河流则不止一条,同时他们还要不断地与企图利用河流实施阻滞作战的德军进行战斗。 
  英军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比费尔诺河。为了迅速克服这个障碍,蒙哥马利决定,组织一个突击队,从海上登陆,迂回绕到河流的北岸,以保障大部队通过该河。10 月2 日夜间,突击队利用亚得里亚海顺利地抵达了特尔莫利港,井于次日黎明前夺取了该港。与此同时,英第78 师迅速渡过比费尔诺河,并顺势在河流的北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凯塞林见形势不好,遂下令,必须立即消灭这个桥头堡。但经过激烈战斗以后,英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坚守住了桥头堡。英军下一个障碍将是特里尼奥河,在那里,英军再次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 
  10 月6 日,美、英盟军终于到达特尔莫利、康波巴索和那不勒斯以北一线。14 日,美第5 集团军占领了卡普亚,同东侧的英第8 集团军再次会师。随后,两路大军从亚平宁半岛的东侧至西侧建立了一条长约120 公里的牢固的战线。至此,盟军完全控制了意大利的整个南部地区。 
  在此期间,盟军还相继解放了意大利的撒丁岛(9 月19 日)和法国的科西嘉岛(10 月4 日)。在解放科西嘉岛的战斗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法军和游击队。   
  不必太在意 
  “是什么东西使我仍然活着?”,这是蒙哥马利将军——一位爱尔兰人的后代一生苦苦寻求解决的问题。早在圣保罗学校学习的时候,他就养成了冷酷无情、办事严谨、坚韧不拔和不原谅人的独特性格。这可能与他童年的不幸有关。同学们戏称他为猴子。当时在圣保罗校刊上就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文中写道:“要猎取这头动物是很危险的。它会疯狂地直向你冲来,从不犹豫。。因此,大家还是不要猎取这只猴子为好。” 
  蒙哥马利的与众不同的性格,注定了他凡事都会争强好胜,决不服输。凭着这种性格,他率领第8 集团军横扫整个北非,赶走了曾经显赫一时的“沙漠之狐”隆美尔。然而,自从与巴顿将军转战西西里岛以来,他有太多的失意。为了弥补心中的不平,他决心在意大利战役中好好地表现一下。 
  从意大利战役前一阶段来看,蒙哥马利的表现是出色的,他为盟军占领意大利整个南部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许这世界太无情,有心栽花花不开。随着战局的发展,蒙哥马利再一次遭受了挫折。 
  10 月中旬,盟军已经将亚平宁半岛截成两半,并建立了稳固的基地。此时,希特勒对意大利战局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因为意大利一旦被盟军占领,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德军在苏德战场的作战,而且德军在欧洲大陆的整个战局就会很快崩溃。“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建议,将驻意德军全部撤到阿尔卑斯山脉,组织严密防御;凯塞林则主张应尽可能坚守住罗马以南地区。希特勒站在战略的高度权衡了利弊,他采纳了凯塞林的主张。 
  当时,蒙哥马利的部队编有两个军。第5 军包括英第78 师和印第8 师等,部署在亚平宁半岛的右侧,其翼侧依托亚得里亚海。第13 军部署在内陆地区。经过休整和改编的新西兰第2 师此时已到达意大利,蒙哥马利将它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 
  凯塞林为了赢得足够的时间,以便能够从容地在那不勒斯以北约65 公里至亚得里亚海滨的奥尔托纳之间建立一条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他决定首先利用特里尼奥河组织防御,最大限度地迟缓第8 集团军的进攻。 
  10 月中、下旬,德军和英第8 集团军在特里尼奥河形成了对峙状态。在河的东侧,德第16 装甲师与英第78 师对峙,德第1 伞兵师与印度第8 师对峙;在河的西侧,德第26 装甲师与英第13 军对峙。德第65 步兵师部署在桑格罗河附近组成德军的预备队。为了粉碎德军企图,蒙哥马利经过慎重考虑,认为把主要进攻方向放在特里尼奥河的东侧比较好。于是,他决定第13 军佯装主攻部队,对伊塞尔尼亚实施迷惑性进攻,以吸引住德第26 装甲师的注意力;英第78 师为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第一梯队,在海军和空军的火力支援下从濒海翼侧实施主要突击。 
  当时,河流两岸已经成为一片泥滩,车辆只能在道路上行驶,第8 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已越来越多地依靠用毛驴来前运后送。德军在河的北岸巧妙地在一些独特的山间农村里构筑了防御工事。蒙哥马利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指挥作战的。尽管,后勤保障不充分、路况和天气十分恶劣、德军抵抗十分顽强,但是第8 集团军在蒙哥马利的率领下,以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硬是一点一点地撕破了德军的防线。11 月19 日,第8 集团军越过了特里尼奥河,驱走了德军,并顺势占领了桑格诺河南岸。 
  遗憾的是,合编为“C”集团军群的法西斯德军,在凯塞林的指挥下,凭借加里格里诺河和桑格诺河建立起了牢固的古斯塔夫防线。这条防线从那不勒斯以北地中海沿岸起,经过埃塔、卡西诺直到亚得利亚海滨的奥尔托纳,横贯意大利中部全境。德军在这条防线上修建了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并凭借有利地形设置了大量的火力交叉杀伤区和无数个雷区。德军称这条防线是“坚不可摧”的防线。德军企图依托这条防线,阻止盟军占领意大利北部,保障整个欧洲战场南翼的安全。 
  此时,凯塞林指挥的德军“C’集团军群,下辖第10、第14 集团军,共有约21 个师。盟军在意大利的兵力只有14 个师:美军5 个师,英军9 个师(包括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各1 个师)。由于“霸王战役”的早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盟军最高指外部从意大利战场上调走了7 个师。这一举措,使得意大利战场上盟军与德军的兵力对比发生了非常不利于盟军的大变化,为了迅速弥补这一缺陷,盟军最高指挥部在11 月间把阿尔方·朱安将军指挥的法国第1 军(一开始是2 个师,后来增加到4 个师)从北作紧急调到意大利;稍后,又把弗拉第斯拉夫·安德斯将军指挥的波兰军调到了意大利战场。 
  11 月中旬,亚历山大将军命令美第5 集团军和英第8 集团军向古斯塔夫防线发动进攻。蒙哥马利在第8 集团军已经极度疲瘩,且战损严重的情况下(第78 师在最近6 个月中已经伤亡了1 万多人),坚定地接受了命令,并立即带领参谋人员着手拟定桑格诺河战役的作战计划。 
  蒙哥马利把主攻方向仍然放在右翼,他的决心要点是:第5 军的第78师和印第8 师沿海岸实施主攻;新西兰第2 师在主攻方向的左侧大约25 公里的地方,沿81 号公路向卡索利至基那蒂方向进行助攻;第13 军仍然佯装主攻部队,装出显然要向桑格罗堡至艾尔弗雷迪纳一线进攻的样子;进攻发起日期定于11 月20 日。此外,蒙哥马利还详细制定了对进攻部队实施大规模航空火力支援和地炮、舰炮火力支援计划。 
  为了使桑格罗河进攻战役更具突然性,在蒙哥马利的指示下,英军精心组织了一些欺骗行动,比如,将第5 军战线上的正在日益扩大的弹药贮存地进行严密伪装,而在第13 军战线上则摆设了许多形似弹药堆集所和火包阵地的假目标;对德军进行无线电迷惑,造成蒙哥马利的作战指挥所已经向西转移到了第13 军地域的假象;利用英国第1 空降师即将返回英国本上之便,进行了一次暗示英军要对古斯塔夫防线后侧买施两栖攻击的搭载演习,等等。 
  对此,罗纳德·卢因评论到:“准备是十分周密细致的,因为像往常一样,蒙哥马利早就把战役中应当做些什么提前考虑好了。” 
  但是,罗纳德·卢因不无遗憾的说:“虽然桑格罗河战役是在意大利进行的第一次重要的‘蒙哥马利式’战役,但它从一开始就往定要失败(不是由于指挥官的任何过错)。随后几个月的事态发展证明,由于希特勒采纳了凯塞林的乐观的方针(尽可能坚守住罗马以南),而没有采纳隆美尔的悲观的方计(后撤到阿尔卑斯山脉),英、美军队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也不能完全突破这些山中要塞。”卢因的说法未免有些过,但是,由于盟军最高指挥部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霸王”计划,因而人为地给驻意盟军造成了许多困难。尤其是蒙哥马利,他的第8 集团军实际上己不复存在,因为第8 集团军的几个王牌师都己调回英格兰,眼下的第8 集团军实质上是一个杂牌军。此外,蒙哥马利还面临着,天气越来越坏,道路状况极差,后勤保障不足等困难,因此,就当时情况而言,卢因说:“在意大利,任何规模较小的作战行动,甚至是集团军一级的作战行动,都只能达成一种最后势必会被德军堵住的突破。这已经是一件很明显的事。” 
  11 月20 日,在空军和海军的火力支援下,第8 集团军开始发起冲击。德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且居高临下,以逸待劳,而第8 集团军暴露在外,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之中,况且此时的天气已变得十分糟糕,可以想象,第8 集团军的进攻是多么的艰难。 
  对此,蒙哥马利回忆到:“从那时起天气迅速恶化了。暴雨常常一下就是两天,接着又是一、两天的毛毛细雨或雾,而山里(第8 集团军的左侧是亚平宁山脉)则在下雪。整个地区都变得湿漉漉的,泥泞不堪。” 
  在此期间,桑格罗河的水位时而暴涨,时而猛跌,有时在一天内能够涨落六、七英尺,第8 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