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日,忽然徐树铮来访,二人谈了一会军情,忽然说起制置府的事情。许崇智道:“制置府的存废,现在并无问题,只有总抚,闽人却非常反对。还是设法改变的好。”徐树铮默然,半晌,方道:“我改任王永泉为总司令,林森为省长,军民分治如何?”许崇智道:“这也是救急之法,不妨如此决定。”次日,徐树铮果然下令,裁撤总抚,改任王永泉为福建总司令,林森为省长。王永泉初时还不知是怎样一回事,后来听说是许崇智的意思,十分不悦,王永泉之反对许崇智,盖种因于此。对徐树铮的态度,也渐不如前。徐树铮见机,于十一月二日,离开福州去了。许崇智和王永泉,却仍似往日一般共事。
其时李厚基在南京得了齐燮元的帮助,携着巨款,到厦门和高全忠商量,要想反攻福州,谁料臧致平的旧部,已经接洽妥当,在夜间一齐发动,围攻高全忠。高全忠大败,和李厚基一齐逃到鼓浪屿去了。常德盛部此时已占领邵武,听了这个消息,一面又探报黄大伟已领兵到泰宁,将绕攻后路,便不战而退,竟连杉关也完全放弃。许济即跟踪前进,收复了杉关。吴佩孚听说援闽各军屡败,十分震怒,又令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为援闽总司令,移兵入闽,一面又令驻扎江西的周荫人为总指挥。周荫人奉令,便带领一混成旅军队,开入邵武。孙传芳也运兵由武穴入赣,转入福建,准备厮杀。不料孙传芳军队,到得福建时,许崇智已由孙中山任命为广东总司令,拔队回粤。王永泉本已与许崇智不和,当时便联络萨镇冰、刘冠雄等,电致中央,声明拥护。孙传芳得了这报告,也电呈中央和曹、吴请示。吴佩孚知道他的意思,当即电请中央下令道:
迭据萨镇冰、刘冠雄电呈及臧致平、王永泉一再来电,详述前此不得已之情形,及拥护中央之赤忱,所有前此讨逆军总副司令名义,应即撤消,其援闽军队,着即停止进行。所有闽境主客各军善后事宜,即责成萨镇冰、刘冠雄、孙传芳妥为协商办理。总期彼此相安,毋再发生枝节,以重民生。此令。
除这一个命令以外,还有三道明令,同日颁布。一道是令李厚基来京,另候任用,一道是裁撤福建督军缺,一道是取消王永泉的通缉。比及孙传芳的军队到了福州,北京政府又下了一大批命令,一是特派沈鸿英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一是特派杨希闵帮办广东军善后事宜,一是任命林虎为潮梅护军使,兼任粤军总指挥,一是任命陈炯明为广东陆军第一师师长,一是任命锺景棠为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一是任命黄业兴为广东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一是任命王定华为广东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一是任命温树德为驻粤海军舰队司令,一是特派孙传芳督理福建军务善后事宜,一是特派王永泉帮办福建军务善后事宜,任命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孙传芳等得了这命令,便通电就职,福建的事情,总算告了一个段落,暂且按下不提。
再说许崇智部不曾回到广东之前,广州各军,共同设立了一个海陆军警联合维持治安办事处,推魏邦平为主任。不料在海珠会议席上,朱培德因魏邦平前此曾经附和过陈炯明,言语之间,彼此发生冲突起来,滇、桂军恐怕他反动,索性将他扣留,一面将他所部陆军第三师缴械遣散,以前附和过陈炯明的粤军和刘震寰的部队,都离开广州去了。沈鸿英把自己的部队,也开到广州城外,通电欢迎孙中山先生回粤,主持善后,一面又电促许崇智急速回粤。许崇智率队到了大埔,不知怎样,和洪兆麟的军队,又发生冲突起来。洪兆麟不愿和许氏发生战祸,至危及自己的地位,传令部下退让。许崇智因此得通过饶平,到达潮州。这时尹骥的部队,驻扎汕头,正想派队堵截,忽又听说商会已接到许崇智的电报,勒令供饷二十万,不觉大怒,立刻派兵向许崇智进攻。因此许崇智军,不能直接回到广州。正是:
未见岭南弭战事,又睹闽海起风云。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自陆、莫相继失败,孙先生回粤主政,不但西南人民,喁喁望治,即全国人心,亦深盼北伐早成,以遂来苏之愿。不图陈氏叛党,喋血省垣,致革命事业,为之停顿,孙先生亦不得已蒙尘离粤,暂避凶锋。数月之间,内乱复起。各派纷争,甚且蔓延桂闽湘赣,同受兵灾,主将既倏离倏合,各派亦忽战忽和,而究其离合和战之故,虽个中人且不能自解,遑论其他。要之害民伤财,折兵损械,则为不可掩之事实,谁为祸首,贻此鞠凶,诚不能不深恨陈逆之狼子野心,祸延各地也。
第一百四十一回 发宣言孙中山回粤 战北江杨希闵奏功
却说许崇智回到潮阳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已由上海回到广东,重任大元帅,派胡汉民、孙洪伊、汪精卫、徐谦四人驻沪,为办理和平统一的代表,任命徐绍桢为广东省长,沈鸿英为桂军总司令,杨希闵为粤军总司令,一面又发表一篇宣言道:
文曩在上海,于一月二十六日宣言和平统一及裁兵纲要,并列举实力诸派,藉共提携,推诚相与,以酬国人殷殷望治之盛心。其后迭得芝泉、雨亭、子嘉、宋卿、敬舆诸公先后复电,均荷赞同。文亦以叛陈既讨,统一可期,虽滇、桂、粤海诸将及人民代表,屡电吁请还粤主持,文仍复迟回,思以其时为谋统一良好机会;又以沪上交通亦便利,各方接洽亦最适宜,故陈去已将弥月,而文之返粤,固尚未有期也。不图以统筹全国之殷,致小失抚宁一方之雅。江防司令部会议之变,即上回海珠会议决裂、魏邦平被扣之事。哄动一时,黠者妄思从而利用,间文心腹,飞短流长,以惑蔽国人耳目,以致黎、张南下代表,因而中止,全为浅薄,已可慨叹。文之谋国,岂或以一隅胜负,断其得失也?而直系诸将,据有国内武力之一,乃独于文裁兵主张,久付暗默,怀疑之端,亦无表示。报纸所传,竟谓洛吴于自治诸省,均欲以武力削平,以平昔信使往还,推之当世要贤,不容独有此迷梦。贤者固不可测,文于今日,犹未忍遣以不肖之心待之,而深冀其有最终之一悟也。抑文诚信尚未孚于国人,致令此惟一救国之谟,或反疑为相对责难之举。藉非然者,何推之浙卢、奉张而准,而于举国人心厌乱之时,复有一二军阀,乘此潮流而趋,而至于悍然不顾一切也?以文与西南护法诸将,讨贼伐暴之初志,固有大梗,何难重整义师,相与周旋?顾国人苦兵久矣,频年牺牲,已为至巨,而代价复渺然不可必得,文诚思之心悸。万不获已,惟有先行裁兵,以为国倡。古人有言:“请自隗始。”以是之故,断然回粤,决裁粤兵之半,以昭示天下。文兹于今月二十一日(十二年二月),重莅广州矣,抚辑将士,绥靖地方外,首期践文裁兵之言。同时复从事建设,以与吾民更始。庶几文十余年来苦心经营之建国方略,一一征诸实现。
以吾地广人众之中华民国,卒与列强共跻大同之域,共和幸福,乃非虚语。天相中国,能进而推之西南诸省,以暨全国,其为长愿岂以企仗?胜一隅之与全国,渐进之与顿改,其图功之利纯,收效之速缓,昭然未可同日而语,称铢而计。故文之愚,尤以纯一为能,立供国民以福利,遂不惜举当世所碍之武力,以为攘窃权利之具者,躬自减削,以导国人。亦冀拥节诸公,翻然憬悟,知今日而言图治,舍裁兵,实无二法。文倡于前,诸公继之,吾民馨香之祷,岂有涯涘?若必恃暴力以压国人,横决之来,殊可危惧。诸公之明,当不出此。披沥陈言,鹄候裁教。孙文敬印。
此时恰值李烈钧回粤,孙中山便任为闽、赣边防督办,并令他收编潮汕陈炯明旧部,移驻闽边,所遗潮汕防地,让给许崇智填驻。不久,北京政府又有特派沈鸿英、杨希闵等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务的命令,沈、杨此时既已归心中山,当然谢绝不受。初志未尝不佳。中山见他们不肯接受北京政府的命令,自是欢喜,但因广州城驻兵太多,未免骚扰地方,因此着沈鸿英移防西江。沈鸿英奉了中山命令,也自不容推诿,便在四月一日出动,把所部分次运到三水、肇庆等地。其实沈氏此次移防,并不愿意,很有反抗异谋,只因自己布置,并未十分周到,只得暂时隐忍。再则北方曹、吴之徒,惟恐中山在广东站住脚根,使他们地位发生危险,屡次派人向沈鸿英游说。主要的说词,是说:“你们这些部队,并非孙氏嫡系,无论如何忠于孙氏,总未必能使孙氏信任,将来冲锋陷阵的苦差使,固然轮得着,至于权利,休想分润一点。只看中山对人谈论时,每说惟有许崇智的部队,才是我的亲信嫡系,其余都是靠不住的,就可见他的态度了。现在正好归顺中央,驱逐孙氏,自居广东督理,那时大权在握,岂不胜似寄人篱下?替人家拚死力的做事,还要听人家的指挥,受人家的闲气。”
这种说话,不知在沈鸿英耳朵边,说了多少次。沈鸿英原是个野心家,听了这话,如何不动心?苟此公坚贞如一,何能闻此荒谬之语?要之沈氏反复之流,不足以语大义也。便要求曹、吴的代表,转请洛吴帮助,洛吴那有不肯之理?当时便派张克瑶、方本仁、岳兆麟等部队,驻扎赣南,相机援助。沈鸿英这才大喜,便借移防为名,把军队在韶关、新街一带集中,一面借与北军联络,一面作两面包围广州之计,设总司令部于新街。到了四月十六日,便在新街就北京政府所派的督理广东军务职,一面效法陈炯明故智,堪称陈逆第二。通电请孙中山离粤。这电报发出后,便由所部在广州攻击杨希闵的滇军。中山令杨希闵、朱培德等,滇、桂、粤各军,合力抵御。沈鸿英也加调大队救应,双方支持了几日,沈军不敌,败回新街。如此不经战,何苦作祟,亦惟此等专能作祟而不经战之军队,正该逐一刻除,方能成革命大功。杨希闵进兵追击,沈鸿英守不住新街,又退守源潭,和杨希闵相持。沈军留驻肇庆的张希栻部,也和孙中山系的陈天太部开战。一时间,各方的风云都紧急起来。
中山先生内拟建设,外应军事,十分忙碌。肇庆开战那一天,中山正在计划军事,忽报陈策、周之贞来觐,中山即令传见。二人行礼已毕,问起军情。中山道:“北江现有大军,只在月内,必能消灭沈鸿英的势力,只有肇庆一面,陈天太一人,现在虽报战胜,张希栻已退禄步,但天太为人素极躁直,部下反对已久,恐怕不是张希栻的对手。”中山先生可谓知人。陈策、周之贞齐声道:“既然如此,大元帅何不派策等率领本部军队,和张希栻一战。策等虽然不材,料想一个张希栻,只在期日之间,便可荡平。”中山大喜,即时令陈、周克日西征。陈、周各率所部,向肇庆进发,在路得报,陈天太被部下所逐,张希栻重占肇庆,便急电报中山。中山即批令兼程前进。陈、周两人奉令,火速前进,到了高要,正和张军接着。陈、周乘着一股锐气,奋勇猛攻。张希栻抵敌不住,只得放弃了肇庆,仍复退守禄步司。陈策和周之贞占了肇庆,又向禄步进迫。张希栻竭力抵御,正在危急之时,恰好梧州方面的援军开到,人多势众,又把陈、周战败,重复夺回肇庆。陈策、周之贞退守横槎,向中山求救。中山又派了一团人,前去助攻。陈、周得了援兵,又向肇庆进逼。双方在后沥汎先开了一次火,张希栻败退,入城固守。陈策、周之贞传令围攻,张希栻也竭力死守,维持了十多日,城内饷弹两竭,只得放弃肇庆,突围而出,带着残军,逃奔梧州去了。
杨希闵自从击走沈鸿英,在源潭又支持了多天,急切未能攻下,却是中山授与密计,教他分兵攻击清远,断他和西路张希栻军的联络。杨希闵得令,便派队占了清远,把守清远的沈荣光击溃,一面又联络桂、粤各部,先用全力,向沿粤汉路一带的沈军进攻。沈鸿英因听说清远被攻,急忙分了一大部队,前往夺回清远,因此花县一带,兵力甚为单薄。结果清远虽则夺回,沿铁路的部队,却被联军击得大败而退。联军乘胜进逼,连克源潭、英德、琵琶江等地。沈军大为失势,只得放弃前线,退保韶关。联军跟踪进逼,双方又激战了一日夜,沈军屡败之余,气势不振,自是支持不住,只得又放弃韶关,退保南雄,向北军方本仁等求救。
这方本仁原奉吴佩孚的命令,为援粤而来的,怎敢怠慢?当下派遣部队,帮助沈鸿英反攻。沈鸿英得了北军的援助,正待进兵,忽然粤军谢文炳,率领一师军队,前来助战。沈鸿英大喜,便令为右翼主军,自任中路,以北军为左翼。一时军势大振,沿路抢劫奸淫的,向韶关进攻。杨希闵等一面拒敌,一面电报中山,请示机宜。中山得了此电,便宣示左右,商议抵御之策。左右都道:“沈、谢屡败之余,必不能作战,北军虽勇,地势不熟,我军倘能奋勇进击,一鼓可服。”中山笑道:“话虽如此说,但是沈鸿英、谢文炳报仇心急,北军南来,气势正旺,如用力敌,胜负未可必,而我军损失已多。不如令杨希闵等暂时退守,不可力战,以骄敌军的气焰。等到敌军气衰,然后反攻,那时方一鼓可破。”左右都赞服。人人说孙先生是政治家,其实革命伟人,断无不兼擅军事者,观孙先生可知。中山便将此意电示杨希闵。杨希闵遵令,并不力战,全师而退。因此沈鸿英军又占领韶关,进占英德。
北军见屡次胜利,极其骄横,有时连沈鸿英和谢文炳的部下兵士,也受他们凌虐。谢、沈的部下,略有反抗,北军便道:“你们没有咱们来救,早做了广州的俘虏,打了靶咧。军队谓枪毙曰打靶,受伤曰戴花。现在不谢咱们,倒敢和咱们强嘴!”沈、谢的部下,回去禀告长官,长官又得了高级长官的命令,只教部下士兵退让,不准反抗,得罪北军。因此谢、沈部下士兵,十分怨望,都说:“这里既然只用几个北军便够了,何必再要辛苦我们作战,我们乐得舒服舒服,让北老拚命去。”这话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大家都怀着怨愤之意,毫无斗志。却早在先生算计中。这消息被杨希闵探听了去,便召集将士讨论进攻。将士都请一战,杨希闵道:“敌军重兵,都在韶关一方,英德只有谢文炳部防守,我们不如先出其不意,攻破英德,解决了谢文炳,然后以全力进攻源潭、韶关,可操必胜。”知彼知己,也是将才。议定之后,当下领了本部军队,去袭英德,一来谢文炳不曾防备,二来士无斗志,所以杨军一到,谢军便不战而溃,纷纷缴械。谢文炳带领残军,由阳山、连山一带,退入湖南,谁知湘省政府,不许逗留,谢文炳只得把残部交与湘省改编,自己由长沙转赴上海去了。
杨希闵占领英德以后,又请部下师长赵成梁商议道:“韶关东面的平圃司,是韶关往南雄的要道,你可率领本部将士,走枫树坳小路,在平圃司左近埋伏,等我进攻韶关,敌军必然竭全力来和我激战,你那时可乘虚攻占平圃司,向大桥墟一面进逼。敌人见后方不妥,必然慌乱,我军乘势进逼,韶关不难一鼓而下。”赵成梁得令而去。杨希闵自己带领一万多人,向韶关进发。沈鸿英在韶关,听报英德已失,谢文炳溃入湖南,十分惊讶,连夜便在韶关南面掘壕备战,一面又把后路兵力,全部调到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