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漫画中的日本历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舯疲憷嚷薰雀浇黄易矗嗔沟慕猩斐股焦龋缤思涞赜5搅嗽缟希咄蚱郊椅涫考负跞克に溃涑啵侨饷永茫郊业男矶嗝妓涝诹斯鹊祝挥形⒑屯ㄊ⒁韵铝角私男姨拥昧诵悦�
这时,在志保山率领一万士兵阻挡平氏后续部队的源十郎藏人行家派来了斥候,请求义仲迅速救援。义仲闻知后,在四万士兵中挑选出两万人朝志保山方向疾驰。大概是真的有神灵在佑护义仲,当大军到达日比渡口时,连平日湍急的河水都变得又浅又平缓,使部队得以安然渡河。志保山方向,行家的军团正在苦苦承受三万平家部队的猛攻,义仲见状,立即带着尚未从俱利迦罗谷的大胜利中平静下来的两万铁骑冲入敌阵。已经恶战一天的平家部队遭到这阿修罗般的部队猛烈冲击,全线崩溃,连统军大将平知度也战死在了乱军中。
从各个方向败退下来的平家部队聚集起来,在加贺国的篠原扎下了营垒。追赶而来的义仲军在五月二十一日辰时一刻赶到篠原,并发起了攻击。义仲手下的四天王各领本部兵马左右冲突,极为活跃,源氏的军队在一开始就占尽了优势,胜劵在握。平家军虽然已经完全处于下风,将领们也知道是必败无疑,但连连的失败却唤起了他们非凡的勇气,打了一场在这次战争中真正值得称道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平实盛等许多有名的武士都奋勇当先直至战死,部下的士兵也都战到了最后一人。战争结束后,连身为敌人的义仲等人也不禁为平家武士的勇气所感动,泪如雨下。
最后能够活着回到京都的平家士兵只剩两万余人,京都城中家家带孝,孤儿孀妇盈街,寻夫揽子的哭号震天动地。平氏的人们更是悲伤到了极点,因为他们知道,平氏再也拿不出军队来了。
【乡巴佬进京】
七月二十四日夜半,义仲的大部队袭近京都,附近各大寺院也一起响应。平氏在派出攻打各大寺院僧兵的部队后,几乎连可以用来防守宇治川的士兵都拿不出来了。内大臣宗盛狠一狠心,索性集中所有可以调集的平家部队,拥着只有六岁的安德天皇和三种神器向九州逃去。
二十八日,义仲进京,并拥立后白河法皇代理摄政。进入了京都的义仲实际上成为了真正的太上皇,在他的授意下,法皇封其为朝日将军,食邑备后(后来在义仲的授意下改成了伊予),其手下将领们也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八月二十八日,后白河法皇在同公卿商议后,决定立尚在京中的第四子为后鸟羽天皇。为了安抚一直在镰仓拥兵安坐、观看义仲和平家恶斗的赖朝,义仲借朝廷之名封其为征夷大将军。也为了达到牵制的目的,防止赖朝起变,所以同时又封赏了远在陆奥的藤原秀衡和常陆的佐竹隆义。赖朝不是傻瓜,自然看出了义仲的诡计,从此怀恨在心。
掌握了皇室的义仲骄横异常,部下也纪律败坏,在京都烧杀奸淫无所不为,群众基础非常之差。另一方面,上了台的义仲既没有给在朝的公卿什么好处,也未曾让各地的豪族们得到任何的实惠,结果使得朝野上下都对他意见一堆。
出身微贱的义仲对礼仪方面也是一窍不通,说话粗俗无礼。招待公卿们吃饭居然使用乡下人吃饭的大盖碗,然后将饭盛得高高的,再在上面铺上菜,好象在招待乡下来的穷亲戚,这令平日以风雅为己任的公卿们极不高兴,心中连番暗骂他:“乡巴佬!”
义仲是平安末期的名将,也是日本古往今来第一大老粗。
【同室操戈】
就在这时候,逃到九州的平家在安定下来之后,步步削平与之为敌的豪族,统一了九州和四国以及一部分的关西。闰十月一日,平家开始反攻,并在水岛等几次战役中,利用水军的优势大败义仲的部队。义仲得知大惊,一面命令驻防部队死守,一面率领主力部队进行迎击。
义仲出击关西后,不满义仲所作所为的公卿们立即控制了京都的驻防部队,并借后白河法皇的旨意宣布义仲为朝敌。
得知后方大乱,身在关西的义仲立率一支偏师返京,平息了这场贵族复辟的闹剧。在动乱中,法皇和天皇全部出奔,正在气头上的义仲索性准备自己称帝。但是,这傻瓜以为法皇要剃光头(上皇出家方为法皇),天皇要留茅盖(最近的这几代天皇都还是孩子,所以才要剃这种发型),于是自作聪明的当了个不伦不类的法皇厩舍别当(为法皇养马的马夫头,义仲见有“法皇”二字,以为是很大的官)。
听说了义仲在京胡闹的赖朝大喜过望,马上在第二年的正月十一日出兵十数万,以讨伐朝贼的名目向京都杀来。义仲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大难临头,只好硬着头皮将手上仅有的五万部队撒开来进行宇治川的河防。
主持正面作战的是赖朝异母弟弟、源氏著名的饭桶——蒲将军源范赖;配合从侧翼进攻的六万部队,则由那位前面提到过用色相诱降了弁庆的源氏之御曹子义经指挥。水位高涨的宇治川挡不住士气高涨的东国武士,义经部下的关东名将佐佐木高纲和棧凹韭氏茸菝怼斑∧焙汀吧场保ǚ匣埃憧垂沓允焓车穆穑浚┨氡浯坦堑暮铀小T词系哪昵崛嗽谒怯判愕哪昵崃煨湟寰だ拢孟笙陆茸右谎捌颂谄颂凇钡靥胨校ㄎ梗鄢依系埽飧霰扔骱孟笥械恪H妊嗄昝遣还巳缬甑募В疵叵蚝佣园冻迦ァR皇奔洌钪未ɡ镉级鸥髦盅丈念祝孟蠡ǘ湔娑峰拇禾焯崆暗嚼戳恕�
在对岸防守的义仲军很快就被击溃了。经过恶战,义仲军退出京都,义经领着六骑骑兵直奔皇宫,为皇室压惊。见到如此娇艳、又英姿飒爽的义经,崇尚美学的皇室和公卿都无比陶醉,对这名符合贵族审美观点的青年充满了好感。义经万万没有想到,这却使他日后死无葬身之地。
●街头小报·;平氏的栋梁
平清盛(1118~1181):平氏的首脑,通称平相国,法名静海(净海)。父亲为平忠盛,母亲为祗园女御之妹——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后白河法皇的私生子(啊呀,赤军兄,果然不愧为街头小报)。至于他的经历,前文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吧。
平忠度(1144~1184):平忠盛之子,平清盛之弟,官萨摩守。曾向藤原俊成学习和歌,文学修养颇高。战死在一之谷合战中。
平赖盛(1132~1186):权大纳言,平忠盛之子,平清盛的异母兄弟。因为平治之乱后,他的母亲池禅尼保护过源赖朝的性命,因此平氏西走后,他依旧留在京都,毫发无损。平氏灭亡后出家,后裔长保富贵。
平时忠(1128~1189):平安末期的公卿,平时信之子,平清盛的内弟(他的姐姐时子嫁给了清盛),官至正二位权大纳言,但因为权势熏天,人称平关白。坛之浦合战后流亡并死于能登。
平重盛(1139~1179):俗称小松公、小松内府(内府为内大臣的尊称),平清盛之子,性格温厚,曾经谏阻清盛幽闭后白河法皇。据说他死的时候,许多有识之士都哀叹,平家大厦既倾,灭亡不远了。
平宗盛(1147~1185):平清盛和时子所生之子,官至从一位内大臣,继重盛成为平氏家督。清盛死后,领导平氏一门与源氏作战,最后在坛之浦战败被擒,被杀于近江篠原。
平重衡(1157?~1185):清盛之子,官从三位左近卫权中将,是平家著名的勇士。1180年12月火烧兴福寺·;东大寺;1185年在一之谷合战中被俘,被处极刑。
平知盛(1151~1185):平清盛之子,先后参加过一之谷合战和坛之浦合战(都是倒楣的大败仗)。最后劝说年幼的安德天皇跳水自杀,自己也陪同前往寻找龙王……好象有点不大恭敬,总之就是中国宋末陆秀夫一类没本事只会殉难的家伙啦。
平维盛(1158?~1184?):通称樱梅少将、小松中将,平重盛之子,花花公子的典型。1183年五月,统率大军在越中砺波山俱利伽罗谷与木曾义仲大战,惨败逃回。平宗盛等向西国迁徙时,他进入高野山出家,后来投水自尽。
平敦盛(1169~1184):俗称无官大夫,平经盛之子,是吹笛的名手。一之谷合战时被敌将熊谷直实所杀。后世深为同情他年幼战死的遭遇,能剧的幸若舞中,即有名为《敦盛》的一节——就是后来织田信长喜欢唱的“天下五十年”云云。
●四章、源平合战(下)'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6…10…275:15:15)
●四章、源平合战(下)
真的很怀念KOEI的旧作《源平合战》,虽然规模不大,但音乐、图像、游戏性和文化性等诸方面,都可谓战略SLG的登峰造极之作。可惜只有DOS/V版本的,未免让许多朋友望而却步……
好啦,闲话叙过,咱们先来解决了木曾义仲再说——
【义仲的最期】
从京都撤出的义仲在遭到几次敌人的围攻后,身边只剩下了一名爱妾巴御前和六骑武士。不久,从势田败退下来的木曾四天王之一的今井兼平亦领着三百败兵来会。一代枭雄的朝日将军木曾义仲对死亡并不畏惧,他见到能有自小相随的今井和心爱的阿巴一起同生共死,心中非常高兴。望了望四面合围来的一条次郎六千敌军,他长啸一声,领着三百骑兵杀了进去,战刀所向,敌人四散奔逃。
打到最后,义仲手下只剩下了今井和阿巴在内的主从五骑。望着满身血污的阿巴,义仲的心软了,不忍让她也战死在这里,于是便声色俱厉的命令她自行突围。阿巴泪流满面地说道:“那就让我再为您战上一场吧!”于是,她顺手战败迎面冲来的武藏名将土御师重,一刀切下脑袋,然后突围而去。从此,这位有日本第一美女和勇士之称的性情温和的女子,便从历史上消失了。
又杀了一阵,义仲手下的三骑从骑全部战死,只剩下了今井一人。两个人背靠着背继续作战,终于精疲力竭。义仲最后决定自尽。于是,他在今井的掩护下进入了旁边的栗津松林中。在外面的今井大显神威,摸出八支箭一连射倒八名敌军的武士,敌人见到这狮子一样威风凛凛的今井,谁也不敢再向前一步。在栗津松林中的义仲非常倒霉的连人带马陷进了泥潭,结果被绕过今井的敌将石田为久射翻,切下了脑袋。正在外面力战的今井见到主公首级,于是也吞刃自尽。
至此,叱咤一时、仿佛项羽般勇猛也仿佛项羽般不幸的木曾左马头义仲消失在了尘埃中,散布在各地的义仲军也做了鸟兽之散。
统一了源氏内部分裂势力的赖朝终于可以将矛头指向雄踞西部的平氏了。在到达古川地区时,二月四日,赖朝以范赖为总大将领兵六万为正面部队,义经领兵一万为策应部队开拔西征。
【一之谷的奇袭】
关东雄兵在前,三千平家部队在平资盛、平忠房、平有盛和平师盛的率领下,在播磨与丹波交汇点的三草山陈兵迎击。范赖见敌屯兵待战,于是也扎下营垒,准备第二天与之交锋。义经却利用敌方这轻敌的机会,在当夜挥兵劫营,歼敌五百余,严重挫伤了对方的锐气,使之从此退入一之谷要塞,再也不敢出战了。
面对构筑坚固,背靠悬崖,有四万平氏部队防守的一之谷要塞,身为一军统帅的范赖居然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求助于副将义经。
在义经的策划下,统帅范赖领着六万大军放出声势,假意要从正面硬攻一之谷,吸引敌人注意,而自己却带着本部的五百从骑,进入丹波的群山峻岭,在当地人指引下,找到了一条长达三百余里的艰难山道,直插一之谷的后方。然而,这并非义经奇策的全部。
义经命大部分部队从这里向一之谷挺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是要从这里发动攻击,而他实际上却领着剩下的数十骑兵马继续行进。在二月七日的黎明时分,义经终于到达了一之谷要塞的后方山崖。
望着长满青苔的十余丈的高崖,惯于在山野中驰骋的佐原义连首先跟着已经毫不犹豫从山坡往下滑的义经冲了下去,剩下的战士们也紧随其后。平家的武士们极为慌乱,以为有几万敌人从背后杀了过来,于是全都向停靠在海边的船只涌去。这时,范赖的主力趁机越过城墙,杀入了敌阵。平家的知盛、忠度、知章、敦盛、重衡等人或而战死,或而淹死,或而被俘。总之,一之谷要塞就这样完了。
可怜的平氏,好不容易在临时首都福原攒了多年的兵马,要收复京城,恢复昔日的光荣,谁料在距离目的地才一日路程的地方全军覆没。从此,他们再也振兴不起来了。
这里再要提一提前面“街头小报”中提到过的平敦盛,这孩子当年才十六岁,就在水边被源氏猛将熊谷直实追上,并被击倒在地。直实看他服饰华丽,料是敌方大将,谁想揭开头盔,却发现是胎毛还没长全的一位少年公子。而且这位公子腰插名笛“小枝”,看是个风雅之辈。直实大为感慨,决定把他放了,但敦盛头脑一热,哀告求死。直实无奈,只好斩下少年的首级,然后拔出“小枝”吹奏一曲,就此看破红尘,出家去也。
这段故事常被作为“人生无常”的同义语而到处传唱,后来又改编成了能剧幸若舞。战国风云儿织田信长就非常喜欢这一段曲子,在桶狭间合战前就曾悲歌一次——不过结果是他把敌大将今川义元当敦盛一样宰了,倒也真始料不及。
言归正传,捷报传来,源赖朝自然又是大喜,将枭下的平家将领首级和俘虏们一起在京都【yixia】了一圈,炫耀军威。同时,赖朝又嫉妒义经在这次战役中的赫赫军功,于是便削去他的兵权将他调到了别处。
【风雨屋岛】
继续进兵的范赖以三万士兵在藤户布下阵势。相对的,平家的部队也以五百兵船在备前的儿岛隔海布防。
二十六日,探知到一片只没到胸部的浅滩的佐佐木盛纲带着没有战船的源氏士兵暗泅过海,在儿岛登陆,一举击退了平家军,使其退到了海军要塞屋岛。源氏的部队因为没有船只,只好望洋兴叹。不过,如果源氏的部队能够在这个时候趁着士气高涨进击,小小的一个海峡也比一个水洼宽不了多少。可是,血气方刚的战士们偏偏碰上了那么一位不紧不慢的蒲将军,这草包非但没有积极备战,反而招来一帮艺妓,在播磨的室和高砂快快活活住了下来。不久,平家的游击部队抄到了范赖背后,切断了他的补给线。西征军进退维谷,士兵士气低落,失败指日可待。
眼看西征大业将败,赖朝一面暗骂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范赖,一面只好又去求助于坐冷板凳纳福的义经代替范赖。义经倒是不计前嫌,二话没说带上一百五十骑直奔前线。
元历二年(1185年)二月初,义经到达前线。见到大将军到来,战士们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士气又高涨了起来。
经过周密的筹划,在一个风疾雨骤的夜晚,义经带着三百勇士乘坐五艘战舰顶着风雨在屋岛的胜浦登陆。在天色微亮的时分,义经在大雾中竖起了白色军旗,呐喊着杀入敌营。平氏的士兵们此时尚且还在梦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源氏的部队会在这样一个风浪险恶的日子渡海进击,于是乎又大乱起来,自相践踏,夺船逃命。实际上,发动攻击的部队只有义经的三百人,计划中协助作战的二百余条兵船被风吹到了阿波,没能赶上作战。就这样,平氏稀里糊涂的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