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有户农家 作者:木儿呆(起点大封推vip2014-08-15完结) >

第54章

有户农家 作者:木儿呆(起点大封推vip2014-08-15完结)-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娘就是高!把大哥治得服服帖帖的!站着的几人挤眉弄眼的。

    唐二婶由着泪,一滴滴地落下,擦都不去擦。“你道是我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们!你当我愿意舍了这张老脸,去问人赚钱的法子!我莫非不知道,这事儿缺德?回来了半句好话都没,就冲我瞎嚷嚷!还有你们,看着你们娘被你大哥这样凶,就会傻愣着,半点劝服的话儿都没有!”

    唐二婶越说,泪流的越是凶猛。唐大柱连连认错,赔不是,唐二婶这才拿了帕子擦了泪。

    看着唐二婶拿出帕子,众人知道,这波算是过去了!

    “罢了,大柱,你看着咱家开荒,开哪片合适!你李大娘家,是想连着大海家的,将河湾村那条路的东首给开了。”

    唐大柱知道,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娘,我晚点去村子里逛逛,只是不知道要开几亩?”唐大柱也没有多问,也不知道自个儿娘是咋想的。既然没说,就没问!

    “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咱家没银子,还得借。二来,开多了怕是不好,等个一两年,村里人看到咱都尝到甜头了,可是他们却没荒地可开,怕是得惹不小的麻烦。比这你李大娘家的那片荒地,咱找个差不多的就好。”李二娘这一路都在想,这事儿她也没个准儿,只是说着自个儿的想法。

    唐大柱点点头,赞同道:“娘说的是,都得在一个村子里住下去,切不可过了!咱占个先机就不错了!”

    “娘,咱开荒了种什么啊?”唐二婶的小儿子唐大沙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唐二婶瞪了眼唐大沙,“不该问的就别问!你们嘴巴都给我守牢些,要是你们想自家一直吃不饱,儿子娶不到媳妇,闺女嫁出去没个嫁妆,就尽管出去瞎咧咧!还有,你们的娘家,也不准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你们就回去守着娘家过!我们唐家可养不起吃里扒外的媳妇!”

    唐二婶双眼扫着这三个媳妇,这事儿不瞒牢,怕是自家的开垦荒地就要搁浅了!

    “娘,我们晓得厉害的!”三个媳妇连连保证。

    原本唐大沙的媳妇,还想问问咋回事儿。她也是看到唐大海家,这日子一跃就起来了,见着自个儿婆婆肯去问问这开荒到底赚钱否,她心里也是乐见其成的。

    只是,她好不容易嫁过来,她可不想被送回娘家去。这日子看来是越来越有盼头了!正想着,看着唐二婶直勾勾地盯着自个儿。

    “娘,你放心,我断然不会做对不起咱家的事儿的,我既然嫁进了唐家的门,当以唐家为先!只是,娘,我娘家日子也不好过,如果娘觉得哪天能告诉我娘家了,我都听娘的!”

    唐二婶点点头,“我也不是那般狠心的人,咱家这地儿都没买成,这消息断然不能传出去。等事情都成了,你们要回娘家,就回去趟,毕竟你们娘家好了,对咱家的子孙来说,也是个依仗!”

    小儿媳这才打心眼儿里尊重唐二婶。这样的婆婆不多,怕是比村子里好多人家的婆婆都好多了,回娘家,她可得好好谢谢她的嫂子。

    接下来的几日,三家人都在村里晃悠,村里人问起,只笑笑不语!

    等到丈量的时候,围了好多人,议论纷纷。

    “这是咋的了,怎么又有开荒地了?银子多了没处使了?”一些人说着风凉话。

    稍微有点儿小想法的,暗忖,这三家可都是跟唐大海家走得颇为近的。这怕是有利可图了?也不围着这看丈量土地了,赶紧地跑去唐大海家的荒地上,被眼前丰收的景象吓了一跳。原先只晓得,唐大海家的鸡鸭养得不错,这会儿才知道,看来这荒地也有利的,只是不知道咋获利!

    打定了主意跟着那三家来,想来是不会做的!稍有存银的蠢蠢欲动。

    在钱里正也划拉了几亩荒地后,那些没银子的都坐不住了,借了银子,哪怕一两亩地也开了。

    “咱家这地契也拿到了,咱家人多,这开荒的事儿慢慢来,你们几个明儿个想回娘家的就赶紧回去趟,咱家得帮着大海家收地瓜了。”李大娘终于在一顿晚饭后,发了话。

    “谢谢娘!”三个媳妇知道,虽说小河村的荒地已经被抢得差不多,但是自个儿娘家的村子怕是都不晓得这消息,虽说娘家穷,但是东拼西凑,借点儿银子还是使得的。

    难得的是唐二婶还特意让她们回去报个信儿。

    “娘,咱家有多少存银了啊?这次一借怕是借出一大笔了吧?”夏竹挨着吕氏,打探着。

    吕氏低头看了眼夏竹,忍着没推开她。“你这小丫头片子,连娘多要算计!怕是想问我你们那几十来银子啥时候还了吧?”对于自个儿闺女的花花肠子,吕氏还是晓得的。

    夏竹傻笑,蹭着吕氏。

    “我这手里有多少银子,怕是你比我算得还清楚呢!还来问我作甚?”吕氏知道夏竹每每她进屋拿银子,她都牢牢地跟着,顺带得帮她数数。

    “娘,我只是想问问,咱家这荒地也买了,你打算这存银做些什么?自家造个青砖大瓦房?弄个五进院子的?”

    夏竹说的这些,吕氏倒是还没真想过。这院子并不是不能住,一家子住在这儿,虽然小了点儿,但是热闹。

    “咱这院子还能住人,收拾得挺好的,我这瞧着挺满意的。要我说啊,我还是中意买地,可惜咱村子怕是买不到了。”

    “咱家这么多地,够爹和邱爷爷忙的了,咱在其他村子里买地,也能租给别人啊,一样的理儿。反正都是忙不过来的。这银子放着也多不起来……”

    吕氏细细地想了想,是这么个理儿。这买了田地,虽说不是自个儿村子里的,以后也能给春兰当嫁妆。想起春兰的亲事,忍不住叹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九十二章 秋收守粮难

    又到一年收稻时。

    小河村的水田价儿不高,这芦苇丛中的野鸭子,便是祸首。没有其一。

    唐大海家的男人,包括俩小的,也天天搭个棚子睡在水田边上。

    夜幕降临,鸟倦归巢。

    “呼,爹,这一天下来真是累得够呛,幸亏有李婆婆家的帮忙赶着,否则就凭咱家这些人还真是保不住这些稻子啊。

    虽说之前老宅子那的十亩水田也得赶鸭子,但是那水田位置不错,最是里首,离着河边远些,这收稻子的时候,只要稍稍顾着些,倒不怕那些野鸭子来祸害。

    不过,唐大海家却是靠着河边的,虽说平日里灌溉倒是便宜了不少,只是这守稻子的时候,怕是累上不老少。否则,当初这四亩地也不会被卖了,还那么低的价格。

    多结善缘总归是好的。李大娘一家子感念着唐大海家的帮衬。因着他家在那四亩田的里首,家里的大半人手都帮着唐大海家驱赶着野鸭子。也幸亏是他们的帮忙,否则怕是今年的稻子要少了不少了。

    吕氏感念着李大娘家的援手,煮了一些肉菜总是端点过去。

    每到秋收时分,这田里总是最热闹的。白日里,一家子老小全家出动,驱赶着野鸭。晚饭时,升起堆堆篝火,就围坐在田埂上吃着饭。

    这才刚刚开始守麦子,怕是还得守上几日。吕氏日日炖着猪肉,想给家人都补补,这晒得是又黑又瘦了,连俩个闺女都是。

    “春兰,跟你小妹一道儿,给你李婆婆家送点儿吃食去。”吕氏打发着春兰,提了篮子,放了一盆红烧肉,油滋滋地五花肉,闻着真是香。还有几个饼。

    春兰接过篮子。“让你小妹提篮子吧,你捧这个瓦罐子吧,这里面是大骨头汤,有些烫手,你小心着点儿。”吕氏自从第一天自个儿送去后,往后都是让春兰带着夏竹送去的。

    “春兰,都跟你娘说了多少次了,哪用得上天天给咱送菜来!”李大娘看着姐妹俩远远地走来。

    夏竹捧着篮子,小心地看着地,这田埂上高低不平。夏竹生怕摔着了。摔着她自个儿是小事儿。篮子里的肉飞了,可是罪过了。

    春兰将瓦罐子放在矮桌子上。“李婆婆,我娘说累了你们一天了,就一点吃的。不算啥的。没有你们,咱家可能今年可就吃不上饭了。”

    李大娘推着,每次都得来上那么一回。

    夏竹仗着人小,童言无忌,一向随意惯了。“李婆婆,要不我捧回去跟娘说,李婆婆不愿帮咱赶鸭子了,让娘明儿个不要烧了?”

    “你这小丫头,尽会埋汰我这个老婆子。”倒也没再推辞。李大娘知道自家日日清汤寡水的。日子久了,怕是都撑不住,要耽误秋收了。

    两个媳妇捧着罐子过来,野菜粥,一大盆的菘菜。煮的。

    “娘,这天天菘菜的,嘴里都淡出水来了。”李大娘的小儿子李木生,正是会吃的年纪,顿顿野菜粥,实在是有些受不住。

    “小叔,文佑他们家又给咱送了肉来了。你闻闻,是不是好香呢。”说着话儿,李土生的大儿子长生,使劲儿地吸了口气。

    “唉,这要不是大海家的,这两天都送肉来,怕是你们肚子里一点儿油水都没了。这不荒地还没开,开了年,买种子都得花钱,咱家还借了五两银子,这会儿家里也没个存银。委屈你们了……”李大娘感觉眼睛酸酸的。

    只李大娘带着三个儿子围着矮木桌子,三个媳妇围在一起随意地找个地儿做下,捧着粥碗,张嘴喝起来。这粥薄,没几口便下了肚。一肚子的水。

    李大娘打开罐子,“嬷嬷,是什么,好像哦,那是肉香!”

    “大骨头汤呢,这么一大罐,嬷嬷先舀一碗给咱长生喝喝!”李大娘家从没买过大骨头,这没肉的骨头都得两三文一根,李大娘从来不舍得买。“老二,这碗给你媳妇拿去,喂长福喝点儿,听说这骨头汤小孩子喝了好!”

    来福就是去年,水生媳妇难产时生下的儿子,如今也快周岁了。水生媳妇难产,奶水本就不多,李家也没个好的条件,没奶上几个月,就断了。平日里也是跟着吃点儿稀粥。

    小来福喝得巴巴响,水生媳妇拿着碗,直让她慢点儿喝。说着,又忍不住红了眼眶。

    李大娘看着这幕,也不是滋味儿。“唉,都是我这老婆子没用,才让你们这些小的受罪!老三家的,你给俩嫂子也盛碗吧,咱今儿个也吃得好点儿。这么一大瓦罐子,够咱喝一人一碗的了。吃饱了才有力气!”

    老三媳妇小心得一碗碗地舀着,生怕弄翻了瓦罐子,一只手扶着罐子。尽量不让汤滴到桌子上,所以舀得慢慢的。只是谁都没有开口催。

    李大娘拿起放在地上的篮子。“呀,怎么这许多……”端出一大盆的红烧肉,满满当当的,还有两块肉掉在篮子里了,想来是夏竹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晃出来的。

    “娘,昨儿个大海哥他们家已经拿来了一大盆肉,今儿个又拿了这么多,咱这承他们的情也太多了,咋还得起啊。”李大娘的大儿子李土生,有些为难。不知不觉的,怕是他们一家子都还不上了。

    “你们能记着就好了,这几日也用点心!”早先时候,李大娘就将要说的能说的都说了个遍,这会儿,大家伙儿都累了,她也不想再唠叨这些了。

    李大娘拿出一叠饼,虽然一个个都不大,但是却有好多!“嬷嬷,这是用小麦粉做的吧?好香哦!”李大娘的大孙女夏风,看着一个个精致的面饼,咽了咽口水。

    “嗯,小麦粉做的饼子,咱家可从没舍得买这些小麦粉呢,咱今儿个有口福了,每个人都弄点儿尝尝。”李大娘递给三个儿子一人一个,孙子孙女也一人一个,媳妇儿和李大娘自个儿,则一人半个。

    小长福蘸着大骨头汤,吃了半个饼子,老二媳妇将剩下的半个还给了李大娘。

    李大娘摇摇头,推还给老二媳妇。“咱家就这么几个孩子,都一样,一人一个饼子。小来福既然吃不完,明儿个一早给他泡泡粥吃好了。”

    “听说唐大海家收野鸭子呢,母的野鸭子20文一只呢。晚点吃完饭将家里捉到的几只野鸭子拿去唐大海看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啊,五只野鸭子就能换上1两银子了。是不是真的啊?”

    “不过我怎么听说他家收个几只就好了啊,不是有多少收多少的。”

    “那得赶紧去瞧瞧了。晚了,不收了,可就只能吃嘴里去了。”

    田里慢慢地传着唐大海家的收野鸭子。

    “唐大海,听说你家收野鸭,是吗?”唐大海一家子刚刚好吃完饭,正收拾着放在田埂上的矮木桌。

    “大爷,你咋来了?这地里也没个坐的地方,要不田埂上坐会儿?”唐大海左右看看,实在没发现有啥地儿可以坐人的。

    “你别客气了,咱都自家人,不兴这些!我这不带了几只野鸭子来,你大娘听人说,你家收野鸭子,这不非得让我来瞧瞧!”他倒没说,这粥还没吃上一口,便被他家婆娘给赶了出来,手里塞了5只野鸭子。

    唐大爷也是唐家一族的,只是隔得比较远了。“大爷,我家确实收鸭子,不过公的鸭子不收的……”唐大海低头看着唐大爷双手抓着的五只野鸭子。

    “那行,只要收就行,我还以为你大娘蒙我的呢。这三只是母的,你瞧瞧是不?”唐大爷将一只手里的三只递给唐大海。

    “大爷,你说的还会有错?”唐大海从夏竹的荷包里拿出半两银子,又数了十文钱,递给唐大爷。

    唐大爷接过银子,放在嘴里咬了口,就着篝火,一个个地摩挲着十个铜板。老半晌,紧紧地握着银子,点点头。“对的,六十文整的。”接过唐大海手里的两只野鸭子,步履匆匆地走了。

    “大海,这野鸭子还收的吗?”走了几步,想到什么,又回头来问。

    “收的,大爷,但是要不了多少,也那么几个,我家也没那么多银子收啊。”唐大海也不知家里还有多少存银,只知道怕是不多了。是以,夏竹让他怎么说,他也就顺势说了。那确实,他家是要不了多少野鸭子。

    唐大爷打定主意让自家的儿子孙子多抓些野鸭子来,公的野鸭子上卖拿到镇上卖。这野鸭子在镇上一向没啥人要,肉少又有腥味儿。特别是这个季节,拿个网,虽说一群群地不好找,但是网个几个还是有的。

    唐大爷被他家婆娘赶着去了唐大海那儿卖鸭子,倒是惊动了不少人。原先唐大爷死活不肯去,万一人家不收呢,这不是讨钱去的嘛!被烦的没法子了,这才拎着鸭子去了唐大海。

    看着唐大爷手里只有两只野鸭子,怕是真的是收的。

 第九十三章 略施小计谋

    一哄而散!路上三三两两说着闲话的,打探着消息的,赶紧各回各家!

    通往村尾的小道,从没出现过那么多人,顾不得跟别人说上几句话,拎着野鸭子,步履匆匆地往唐大海家的地里赶去。

    无奈之下,托了李大娘家的帮忙看着田,唐大家一家子请村里人去自家院子。

    文佑仗着人小,嘴里好话不断,让来人都排着队,院子里野鸭子的“嘎嘎嘎”不断。

    “文佑小子,你家这野鸭子收几只啊,我看大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到我这儿可就好后面了,你们还要吗?”一个后来的大娘,看着前面已经有那么多的人了,后悔自个儿吃了饭过来,还以为来的人不多。如果唐大海家不收了,她怕是悔得肠子都得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