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有户农家 作者:木儿呆(起点大封推vip2014-08-15完结) >

第66章

有户农家 作者:木儿呆(起点大封推vip2014-08-15完结)-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二姐撇撇嘴,哼,爹娘就都心疼小武,她这嫁出去的闺女就啥都不是了,娶谁不是娶,非得娶那种养鸡蛋的。也不怕人家那银子来路不正。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到时候想娶婆家表妹,人家还不愿意。

    柳氏要是知道这二闺女如此执迷不悟,这见不得自家亲弟弟好的人,柳氏可不乐意待见。倒不是柳氏偏心,任谁对这样的闺女,也喜欢不起来,一心只想着算计娘家的。

 第一一零章 慎重的决定

    日子一天天地暖起来,姚大也渐渐地能下地走路了。只是依旧无家可归,只暂居在唐大海家的铺子里。

    这铺子空着也是空着,夏竹就将主意打在这间空着的铺子上。

    粉条的价儿越来越低,唐大海一家子商量了,也不藏私。唐大海去了里正家,决定将方子交出来给村里。

    “大海,这粉条虽说现在的价儿不高,但是,在咱镇上的话,五十文一斤还是能卖得上的。你可想清楚了?”钱里正乍一听唐大海的来意,可是吓了一跳。

    钱里正也听说了唐大海靠着粉条至少赚了一半的家当。他家也受益颇多,这两年也赚了几十两。虽说这市面上也有粉条卖了,只是这价儿还是高的。

    “钱叔,你说的我都晓得呢。这方子虽说现在还能赚点银子,咱家以前也托了村里人的帮忙,也让大家伙儿都赚点儿。”唐大海有很多想说的,虽说在外打交道好几年了,只是,很多想要说的,但是说不出口。想到能让小河村都改变,受益,唐大海觉得自个儿的心跳得更加有力了。

    “难为你了。这事儿咱今儿个就办!”村长叫了大儿子去敲响村子的大钟。这口钟,只有在有紧急情况下才能敲响,一旦敲响,村中各家的壮年都会在村口的空地上集结。这规矩,传了不知道多久了。钱里正当了这么久的村长,还是第一次敲响这口钟。

    唐大海有些兴奋,磨搓着双手。“钱叔,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咱叔侄俩还有啥当讲不当讲的,说!”钱里正激动地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走着。这事儿做得好,小河村。可是从今以后,比河口村都强!这桩事迹,可是会永远地记在小河村的村中纪实中的。

    唐大海也被钱里正的情绪所感染。很是激动。“钱叔,虽说京城里也有卖粉条的。只是方子大家伙儿都捂得极牢,这价儿虽说比不上一家独大,但是这粉条还是稀罕物。

    我这粉条都是卖到听雨阁的,咱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村里的我也希望卖给听雨阁,否则我也难做……

    还有这方子,一旦泄露出去了。怕是不太好……咱粉条的价儿就卖不高了。”

    “是这个理儿,看来你心里有了盘算了,来,说给叔听听。咱合计合计。”唐大海和钱里正低着头讨论。

    小河村村口的空地上,响起了一声声的钟声,浑厚有力,传出好远。

    “这小河村是咋的了?连这村钟都敲响了。”

    “怕是有啥了不得的事儿吧,否则。也不会敲这口钟。”

    小河村,也是议论纷纷。

    唐大柱走出院子,往村口的方向瞧了瞧,,虽说根本瞧不见什么。但是还是望了望。也不晓得发生了什么大事儿,顺着三三两两地村民,往村口走去。

    村中的主路上,各家各户的男丁或早,已经走在路上了。或晚,刚刚出了院子。

    “这是发生了啥事儿了,都十几年没敲过村钟了,上次敲,还是因为这河水暴涨,差点儿淹了咱这村子。”

    “嘿,我还没听到这钟被敲响呢,今儿个可是第一回呢。有啥大事儿值得敲响这钟呢?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万一有好事儿呢,不过这一村子的好事,咱还是想都别想了。”

    忐忑,虽说开着玩笑,只是每个人心底都没个底,征兵了?

    空地上,一片哗然,纷纷议论着有啥事儿。只是仍瞧不见里正,钱里正这会儿还在屋子里跟唐大海讨论地正热烈。

    “这不会是哪个小孩子捣乱吧?贪玩敲了钟吧?”

    “应该不太可能吧,咱村子里的小孩儿,都从小嘱咐了,这钟可是敲不得的。”

    钱里正的大儿子,看着空地上快乱了套,好多人都以为是小孩儿捣的乱,他赶紧大声喊着,让村里人等等,他跑回院子里找爹去了。

    又是一会儿,钱里正姗姗来迟。站在空地临时搭起来的长桌子上。

    “静一静,静一静!”里正的威力是不小的,两句话,空地上静下来了。可能男子话儿本就不多,要换成是一村子的村妇在这儿,可不是几句话能静下来的。

    “好像这人都不齐了?嗯,可是有人回去了?”钱里正扫视着钱、唐、李三大族的族长。其实,他也只是随意地说说。

    钱氏族长,上前,“里正,咱钱氏一族的,除了在外做工的,都在这儿了。”笑话,这里正就是钱姓的,这钱氏一族能不卖这个面子吗?

    另外两族,很是羞赧地笑着。这族中人不识趣,这族长的头儿也抬不起。对着这个唐氏一族的族长颇有体会。

    “没来的,你们可认清了,咱既然都是小河村的,这村钟都已经敲响了,这人还没在空地上集合,就算不得咱小河村的人。

    今儿个,村里有好事儿也轮不到这几家!不说别的,光是这行为,就是自私自利!咱小河村,要不得!”

    听着钱里正说的话,好多人都不以为然。要说这村中有好事儿,他们是想破脑子都想不到的,这人家人口越来越多,这地还是那么几亩,娶的媳妇,是越来越偏,生的孙子孙女可是越来越多,能干活的越来越少。这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想来,卖儿卖女的日子不远了。

    “你们心里咋想的,我都知道,咱这村子,能不饿死人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哪有什么好事儿!今儿个,我就告诉你们,你们都想错了,咱村子确实有好事儿!”

    “哗……”好事儿,就凭着敲了钟的好事儿,也绝非不是小事儿。众人眼热地看着钱里正,立刻就想知道这好事儿是啥,能否改变一家子的命运。

    “静静……”钱里正面目通红,那是激动的。“你们都知道咱村子里,唐大海一家子算是跳出来了,这又是买田又是买铺子的,除了钱举人家,咱村子里也是顶好了!

    今儿个,咱村子的好事就是唐大海一家子给带来的。致富的方子,唐大海愿意地咱村子里……”

    这会儿钱里正的“静一静,静一静”已经挡不住村民的热情了,不管是不熟的半熟的,只要前后站着的,都激动地说着话儿,有些不敢置信。

    哪怕是卖了方子可也是值不少银子,能换不少水田的吧?

    虽说有人觉得唐大海真是傻透了,唐有根就是这般觉得的,这亲爹亲兄弟都没享到福,这就把方子给了村子。唐有根恨不得立马上去阻止钱里正接下来要说的话。

    只是,唐大海跟着钱里正一道从他家院子里出来,站在唐氏一族的上首,而唐有根,虽说咱族中年纪已经算大了,只是这德性,让人难以苟同,是以,站在唐氏一族的中末尾。

    “爹,你说二哥是不是疯了,这有方子从没跟咱说过半句,这跟咱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把方子给弄到村子里。沽名钓誉,让咱家里人活着受罪,二哥倒好,自个儿赚得风光!”

    唐大山愤愤不平,只是不平错了地方,这村子里大多是穷坏了,这难得唐大海愿意将方子拿出来,听着这唐家老宅子里的话,再也忍不下去了。

    “这明明都是一家子人,咋德性差那么多!瞧瞧人家做的事儿,咱瞧瞧你们,难怪……”阴阳怪气的说话声儿。虽说男人不愿意背后嚼耳根,他们只会当面来。

    “谁说不是呢,这好儿子被当根草,这种儿子却当个宝!真真是一家人呢……”

    “怎么,瞧什么瞧,不服来打啊,我让你一只手,你来啊……”

    唐大山怒瞪着说话的主儿,只是那些主儿都不是善茬。这能在当面说人的,能是善茬吗?

    唐有根拉了拉唐大山的手,咳嗽了一声。“大山,扶着我一把,这人老了,站不住了。听听你二哥怎么说的,咱晚点儿回家了再招呼你二哥一声……”

    这上了年纪的,毕竟见过的场面多了,三言两语地就将唐大海揽了进来。不管怎么说,这唐大海还是姓唐,还是他唐有根的种!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只是这老也看是什么老,这宝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只是,唐氏一族的族人听着唐有山说的话儿,虽说心里不待见,只是毕竟是一族的,倒也不好做的过分,只是远远地将这父子俩隔离开来。这挤得满满当当的空地上,唐有根父子俩独占了一小圈,没人靠近。

    唐有山毕竟年纪轻轻,红着脸皮,恨恨地瞪着周围人,只是没有人看着他。别人关心的可不是这父子俩。他们又算哪根葱!唐有根虽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只是殷勤也无处献,唐大海一家子绝少来老宅子,想说话儿也说不上。

    唐有根想着,以后定要好好地跟唐大海一家子好好地处处,培养培养亲情,只是有些伤害,既然伤了,怕是好不全了,更何况是别有用心的培养,别人都不是傻子,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是聪明人。

 第一一一章 新铺子打算

    唐大海将方子交给了村里,小河村便忙碌起来了,忙得喜庆。

    只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开了荒的只能算是一半喜一半忧,只有开了荒种了地瓜的,才是欢天喜地。

    一个村子的,人多,防着心不齐,只在三大姓氏中找了六个人,德行没话说,这里人很是信服,跟着唐大海一道学做这粉条。

    唐大海家的石磨,租给村里,一个石磨,一天十文,价儿不算低了,这价儿还是里正给定的,大家伙儿都没意见。

    教会了那六人,唐大海一家子倒是空闲下来了,夏竹仍是整日地思索着,在铺子里卖些啥。

    “这天气一热,就没啥胃口了。”唐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会儿,吃不上一口干饭。矫情了!文佑一到家,凑到灶房,舀了水,咕噜咕噜地猛灌水。

    夏竹这几日也没胃口,日日恹恹地,想吃些爽口的,除了酸菜……还有凉皮!

    想到了,夏竹也不赖在竹椅上,起来指使春兰去了。

    “大姐,我想到个好东西,咱折腾折腾,说不准咱铺子就能开起来了。”春兰一听也来劲儿,这铺子都空了好久了,吕氏可是没少唠叨。姚大一家子已经搬出去了,死活要给房钱,还有唐大海当初的五两银子,很是慎重地写下了欠条。

    “走,你告诉我咋办,我来试试,可不许祸害了太多东西,否则娘可是要骂人的。”春兰对于吕氏的唠叨劲儿,心有余悸。

    春兰取了面粉放进木盆子里,慢慢地加水,反复揉搓,毕竟女孩子劲道儿小,好大一会儿。才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盖上薄布等着面团醒发。

    “这咋跟做面条一个样儿,行了。也别等着了,这会儿醒面还早着很呢。半个时辰才差不多会好呢。你跟我一道去做做针线吧。”

    夏竹也七岁了,也开始学针线了。春兰将自个儿的痛苦,转移给了夏竹。只是夏竹毕竟年岁小,吕氏对她要求不高,只要夏竹稳得住,坐的住,便不再要求啥的。缝缝补补啥的。根本没什么指望。这一度让春兰很是嫉妒。

    好不容易等面醒发了,春兰将面团放入的木盆中,倒入少许水,搓着。

    “大姐。你不是天天洗衣服吗?像洗衣服一样揉搓面团,就是了,没啥个讲究。”夏竹大大咧咧地指挥着。

    等到搓出来的水发白,就把水倒入另一个木盆中。夏竹舀了水,将水又倒进木盆中。

    “这得搓多久啊。洗一件衣服也不要这么久吧,再搓洗这衣服都得烂了。”春兰很是怀疑地看着夏竹。

    “早着了,这至少还得搓个五六次吧,大姐,你搓着吧。我不急,你急啥。”夏竹很想说,这心急生闺女的。只是对着这么个大姑娘说这话,怕是不太好吧。在这年代,只有生儿子才是正途。

    如此反复,直到搓出来的水完全变清。春兰作势要将揉出来的面筋扔进桶里,平日里喂鸡鸭的。幸亏夏竹眼疾手快,给拦住了。

    “大姐,你咋糟蹋东西呢,这面筋可是好东西呢,吃了保证你就爱上了,这凉皮可是少不了这面筋呢。”要说夏竹,每每吃凉皮,都是让老板多多地加面筋,只是老板往往都是动作大大,加的面筋却是极少的。

    这回儿可得好好地舀上个好几勺子,吃个够本!

    “这面团都揉成这样了,哪能吃呢?”春兰疑惑不解。

    夏竹嘚瑟了,卖弄着说道:“大姐,你这可不知道了,面筋可以蒸熟后切块伴着凉皮吃,非常营养,咬着味道很是不错。”

    “你又在乱说话,这营养又是啥?”夏竹打着哈哈,春兰也见惯了夏竹口不遮拦,偶尔乱说话,也不当着一回事儿。

    春兰将所有洗出的面浆水用筛子过滤掉揉进去的面团,反反复复,直到这面浆水里没别的东西了。

    “好了,大姐,咱等明儿个了,这跟那地瓜粉一样,得放着一晚呢。”夏竹洗了洗手,虽说她没做什么,只是觉得应该用洗洗手,表达一下今儿个就到此为止了。

    春兰是急性子,“这东西还忒麻烦了,还要等明儿个,吃点儿东西真是不容易。”

    “大姐,你说咱村子里那种平平的铁锅哪家有啊?”夏竹想着明日要用的“平底锅”。

    春兰狐疑地看了眼夏竹,想不明白这小脑袋瓜子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你要这玩意儿做啥。”

    夏竹很是受伤,虽说平日里不算乖,但是也没什么令人发指的大事儿。春兰那眼神,让她很是心伤,心伤自然也摆在脸上。

    “行了行了,别恶心我了,咱家就有你说的那种!不过又做不了菜!”

    夏竹双眼一亮,上前把住春兰。“咱家什么时候有的,我咱不晓得呢。”

    春兰推开夏竹,很是嫌弃地说道:“这天儿都热了,粘着人难受死了,赶紧走开。听娘说,是小舅舅拿来的。说什么青梅煮酒可以用的,只是咱家这两年都忙得脚不沾地的,哪有这份闲情。”

    夏竹了然,想是这小舅舅吃了自家的酸菜酸笋,粉条苗菜啥的,不好意思了。这大舅能送些猎来的东西,大姨能送杂货店里的,这二舅送些成衣店里的布匹,只有这三舅……亏他想得出来,这青梅煮酒,让自家老爹煮酒论英雄?

    第二日一早,春兰便去瞧瞧那放着的面浆水,真如夏竹所说的上下分层,如地瓜粉一样,是以,春兰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很是自觉地将上面的水倒掉了。

    拖着夏竹起床,弄啥“凉皮”去了。

    夏竹打着哈欠,“大姐,将剩下的面浆水搅拌搅拌吧。”自个儿去刷牙洗脸去了。

    只留下个背影的夏竹,是看不见春兰白了她一眼的。春兰早就问了吕氏,将那铁板收在那儿了。趁着唐大海早起的时候,便让他收拾出来了,顺便将炉子也收拾出来。

    要是被吕氏见着了,准会骂句,“又在折腾啥了,可劲儿地折腾吧。”不过一切都很顺利,吕氏今儿个起晚了。

    唐大海将炉子生了火,将铁板锅放在炉子上,自个儿去煮粥去了,由着这姐妹俩折腾。

    “大姐,这锅上刷上一层油吧,刷一层薄薄的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