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重新崛起的日本:东方学者眼里的日本 >

第5章

重新崛起的日本:东方学者眼里的日本-第5章

小说: 重新崛起的日本:东方学者眼里的日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馊臼楹涠皇保跋焐醮蟆8T筅图慷昧伺访拦蚁执时局饕逦拿鞯募岽凇⒏还勘凸ど谭比伲卜此及ㄖ泄谀诘亩焦曳饨ㄖ饕宓南嗉堂宦洌烀壬巴蜒侨肱贰钡乃枷搿8T筅图谄渌段拿髀鄹怕浴分兴担骸叭绻胧谷毡疚拿鹘剑捅匦胍耘分尬拿魑勘辏范ㄋ磺幸槁鄣谋曜迹哉飧霰曜祭春饬渴挛锏睦Φ檬А薄8T筅图乖诒ㄖ缴戏⒈怼锻蜒锹邸肺恼拢髡湃毡尽八钚械闹饕澹┰谕蜒嵌帧N胰毡局了渚佑谘窍秆侵浚黄涔窬袢匆淹牙胙窍秆侵搪蛭餮笪拿鳌薄K购粲跛担骸拔夜豢珊桑肫渥攘诎钪硕胫餐葱硕牵蝗缤牙肫湫形椋胛餮蟾魑拿鞴夜步恕!焙懦泼髦稳苤坏母T筅图毡狙≡竦恼裥酥罚褪前谕岩灾泄行牡某碧逑担谷毡境晌分扌偷拿褡骞摇�
  福泽谕吉有点像中国康有为式的人物,是近代维新派的精神领袖。19世纪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也奠定了日本实行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国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时间、变法取向、主导思想上都非常相像。“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初叶,“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末叶,其先导运动“洋务运动”则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初叶。“明治维新”的那些改革措施,如废藩置县,摧毁封建制度,成立新的常备军,实行全民教育,统一货币等等,其实远不如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的制度设计周密。中国光绪皇帝虽然也发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图新,但最终慈禧太后政变后发布训政谕旨,变法流产,前后只持续了103天。“百日维新”的失败,表面看似乎是一个中国老太婆改变了中国此后的方向和命运,其实是有深层社会原因的。
  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就是倡导“全面西化”,这种取向,实际上也是戊戌变法派精神领袖们骨子里的东西。但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好比在废墟上另起高楼,相对容易,但要把已经建好的楼房推倒重来,谈何容易。所以中国骨子里也想全盘西化的戊戌维新领袖,实际上为了操作的可能性,与“洋务派”一样,也是“中体西用”。中国当时主流的“中体西用”话语和实践与日本维新派“脱亚入欧”的“西体中用”,其实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而是思想观念背后的那个制度基础和利益格局的差异。
  日本是一个孤悬于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东方世界的最东方。在世界新航路开辟以前,日本与远在亚欧大路西面的西方文明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联系。在历史上,日本也曾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且比中国的“锁国令”早颁行10多年。1633年,德川幕府由于害怕西方枪炮,同时也担心宣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天主教涌入会威胁和动摇其封建统治,颁布了以“禁止日本人与西方人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锁国令”。但日本的“锁国令”有一个例外的保留,即特许日本人与中国、荷兰人在九州长崎附近的种子岛通商,并允许荷兰人在种子岛长期生活居住。几代日本人从荷兰人那里获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即所谓“兰学”,为日本在19世纪的“明治维新”播下了种子,长崎因此成为日本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培养通晓时代先进科学知识和社会制度人才的摇篮。
   据说,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曾派40人的庞大使团到欧美12国考察,亲眼所见那些快捷的蒸汽机的火车、高效率的纺织机械、奇妙的电报电话、无坚不摧的炮船枪弹,让日本考察者“始惊、次醉、终狂”。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日本人不仅感到日本乃至整个东方在世界上大大地落后了,为了不沦为殖民地,必须全面学习西方,“脱亚入欧”。 这样,19世纪下半叶,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也奠定了日本实行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国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日本的这个转折点,也成为中   
日后来发展路线的分水岭。
  日本作为孤悬岛国,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非常贫乏。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崛起,并能获得今日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骄人成就,这的确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并树立了一个“脱亚入欧”的成功典范。
  “脱亚入欧”,用老百姓的粗话说,就是“傍大款”,所谓富贵有远朋,家寒无近友。日本的成功,使“脱亚入欧”像一个梦想一样充满魔力,成为至今仍在游荡的神灵。
  但是,“脱亚入欧”在日本历史上的成功,并不说明同样的选择就有同样的结果,而且后来的模仿者有可能沦为东施效颦。几乎在日本提出“脱亚入欧”的同时,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在推翻奥斯曼帝国后,也试图使土耳其走出西亚伊斯兰传统的帷幕,不仅建立了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化国家,更以欧洲为师,全盘向欧洲靠拢。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土耳其有些方面比日本走得更彻底,以至于土耳其的足球完全成为一种纯欧化的风格,而让人们忘记它是一个地理上97%的国土属于亚洲的国家。土尔其的“脱亚入欧”路线并未能使其重展当年奥斯曼帝国的雄风,而且在长达40多年加入欧盟的路途上备受煎熬。2002年年底在哥本哈根欧盟高峰会上,终于就土耳其何时加入欧盟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决定,这决定似乎是一种戏说话语,即只要在2004年12月欧盟进行审议的时候,土耳其能达到欧盟在人权以及民主问题上的标准,那么欧盟就可以和土耳其开始加盟“谈判”。在“只要、那么”之后,还只是开始“谈判”,你说多叫人憋气。土尔其与日本的同途殊归,为“脱亚入欧”的普遍有效性蒙上阴影。
  现在俄罗斯也在试图选择“脱亚入欧”的路线,普京在执政初期奉行“欧亚并重”的外交原则。2000年7月访问中日朝三国时说,俄罗斯既是欧洲国家,也是亚洲国家。但美国“9·11”事件之后,俄国抓住这一契机,在对美欧作出重大让步的前提下,开始了“脱亚入欧”的艰难历程。2001年10月初,他在访德时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是“欧亚大国”而是“欧洲大国”。普京说的并不是外交辞令,俄罗斯的确在一步一步地落实它从“欧亚并重”向“脱亚入欧”的转变。虽然俄罗斯民族是白色人种,抽样调查也表明2/3的俄罗斯人都认为俄国是欧洲的组成部分,但从地理上说,俄罗斯国土的亚洲部分占80%以上。俄罗斯新选择的“脱亚入欧”路线能否使其成功崛起,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还是未知之数。
  但如今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一个具有新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亚洲正在形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先是日本的飞速发展,紧接着是“四小龙”的起飞,然后是中国的崛起和印度与越南的快速跟进。在近半个世纪内,全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占世界4%,发展到2000年占世界25%,预测2010年将上升到33%左右。同样,2000年亚洲地区的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达到了30%,而在1960年,这个数字还不足3%。
  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增长,使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亚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战略意义。里根“美国的未来在太平洋”口号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决心重返亚太。美国开始更加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并提出了构筑“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日本对“重返亚洲”仍然疑虑重重,不过当2003年中国宣布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10国启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时,日本终于面对新形势作出选择,快速完成日本和东盟“速配”。
  所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充满忧患意识的欧美人有些渲染的说法,套用中国时下惯用的语言,说东亚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倒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战争记忆和美军基地 
重新崛起的日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李培林  
  二战以后,冲绳一直是美国的军事基地,由美国人统治,直到1972年才把治权返还给日本。此前冲绳有自己的货币,从冲绳到日本本岛,也要办签证。在冲绳,现在仍然随处都可以看到飘着美国国旗的空军和海军基地,美国大兵也常因酒后滋事而引起当地人的抗议。冲绳的美军基地很大,占冲绳本岛总面积的20%,美军在日本驻扎的军力75%都在冲绳。日本每年要为美军的驻扎承担约8 000亿日元的经费开支。如今,在冲绳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一再要求下,美军准备把美军普天间基地占用的土地归还给冲绳,另外填海造田修建直升机机场,但   
为此日本又要承担约3 000亿日元的投资。
  乘车从冲绳首府那霸市到农村去,路过美军的嘉手纳基地,沿路到处都能看到美军基地的铁丝网和围墙。嘉手纳基地的外面,还专门为游客建了一个美军基地的望台,从那儿可以看到停放的各种军用卡车、大型军用飞机和不断起飞降落的美军战机。当美军超音速战机从天空频繁掠过时,呼啸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说话都听不见声音,当地居民抱怨很多,但也非常无奈。冲绳人对美军基地怀着一种复杂的心理,因为美军基地提高了冲绳的消费能力,很多就业机会依赖于对美军的服务行业,而且美军基地是冲绳的一道风景,很多人来旅游是冲着美军基地的异国情调。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有专向游客兜售美军用品的商店,钢盔、军服、军刀、子弹壳,应有尽有。
  冲绳人对二次世界大战有着特殊的集体记忆。冲绳是二战期间美日陆军大决战的地方,在1945年4—6月持续了90天的殊死战斗中,美日双方共死亡20多万人,其中美军12 520人,日本人188 136人,包括约6。6万日本本土的军人和雇佣人员、2。8万多冲绳日军和雇佣人员、近5。7万参加战斗的冲绳平民和3。7万多未参加战斗的冲绳平民。战争期间,美军发射了270多万发炮弹,当时5。7万多冲绳人平均被射4。7发炮弹,一块“榻榻米”大小的地方平均落下6枚炮弹。这场恶战和日本有史以来本土战争最大的伤亡,给冲绳人留下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这种痛苦记忆的一个代表性的事件,是冲绳人家喻户晓的200多女中学生的惨死。冲绳战役开始后,日军征用冲绳县女子师范学校和第一高等女校的女学生作为战地医院的护士。战地医院设在一个地下洞里,在战争期间,先后有200多名学生因炮火等原因惨死。在我们参观的“平和祈念资料馆”里,可以看到与日本本岛不同的对战争责任的陈述。如陈列的资料里,有战前日本小学生的课本如何宣传军国主义思想和对天皇效忠的意识;有日军在战斗中如何把很多不说标准日本话的冲绳人当做奸细屠杀;有中小学生因害怕美军登陆(日军宣传说,美军登陆后,百姓将被屠杀和强暴),在老师的组织下集体自杀;有父母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有日本如何因为想获得工业资源、称霸东亚而发动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有冲绳人如何受日本宣传的蒙蔽而介入战争并为此深刻反省和悔恨,等等。
  在日本本岛的各种战争过程陈述中,此类战争陈述是十分罕见的,我们开始以为这是美军在冲绳驻扎的政治影响,但后来又发现,在同一个资料馆里,也有很强的厌美情绪,也陈列着大量美军如何损害冲绳人利益和冲绳人历年来如何进行抗议美军行径的资料。
  事实上,冲绳人特有的战争记忆与冲绳的历史有关。冲绳历史上是中国朝贡体系里的琉球王国,不属于日本,具有与日本本岛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日本明治维新,对琉球王国废藩立县,开始推行日本标准语和输入效忠天皇的意识,但二战以后,又被美军占领,脱离日本而成为美国的海外治地,1972年才又回归日本。所以,在冲绳人眼里,他们与日本人是有区别的,而在一般日本人眼里,冲绳人是一个另类。
  在冲绳人心里,埋藏着一种深深的怨恨,那就是认为二战中冲绳人被日本人当做牺牲品,日本选择冲绳与美军陆军决战,是日本不把冲绳人的生命放在眼里的精心策划。因为在日本军队首领给天皇的效忠报告里,写着为了天皇的荣耀和大义,决心不惜牺牲平民生命而战斗到最后一枪一弹的话。
  而本岛的日本人,当时似乎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很多冲绳人在美日冲绳之战中出卖日本军队。我们在日本旧海军司令部地下战壕展览馆里,看到一封当年驻扎冲绳的日本海军司令在惨败后率六名日军高官自杀前写给海军总部的信,信的标题是“冲绳人是这样战斗的”。信的大意是:“由于日军在战争开始后艰难进行自卫战,无力关照冲绳平民,这种疏忽使大量无辜的冲绳平民失去家庭、财产和生命。当地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参加了保卫国土之战,特别是很多女孩参加了战地护理和做饭,但他们在敌军的炮火、飞机轰炸中很多人遇难丧生。在战争中,当地人被征用劳力,一切资源也被征用,大多数人为了日本的荣耀而全无怨言。这里在炮火下一片焦土,草木无生,到6月底几乎已弹尽粮绝,冲绳人就是这样战斗的。因此,我请求你战争以后给予冲绳人特殊的关照。”这封信似乎是要消除日本人对冲绳人的历史成见。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历史文化积淀,塑造了冲绳人铭刻着深深反省的特殊的战争集体记忆,使他们由衷地祈念和平。现在,在当年美军登陆时的主战场,修建了 “平和祈念纪念公园”。公园里震动心灵的一幕,是面对浩瀚无际、波涛翻涌的蓝色太平洋,在茵茵绿草的簇拥下,矗立着一排排直角蜿蜒的黑色大理石群碑,上面不分敌我,用日文、英文、朝鲜文和中文分别刻着所有在冲绳战役中死亡者的姓名,有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韩国人和中国台湾人。在纪念群碑的前面,立着一块硕大的“和平之础石”,上面铭刻着:“我等冲绳县民谨向冲绳战役中丧失宝贵生命的人士表达哀悼之意,希望将战争的惨痛教训正确地流传于后世,并向国内外广为宣传冲绳历史及风土中所培育出的‘和平之心念’,以祈祷世界永久和平暨纪念太平洋战争。冲绳战役结束50周年,特在此建立‘和平之础石’。1995年6月冲绳县民。”
 但愿冲绳人的和平祈念,能够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重新崛起的日本 
重新崛起的日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李培林  
  2004年2月刚到日本,我就听到日本的学界和媒体在谈论日本经济的复苏。一位教授告诉我,日本经济在2003年增长7%,我听后大为惊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3%就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会出现增长7%的奇迹?原来,由于日本政府刚刚公布,2003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为1。7%,按年率的增长率达到了7%,估计全年实际增长2%,这是日本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